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劉邦背後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章

馳商賈之律帶來了漢初商業的真正繁榮。

從戰國後期以來推行的國家政策,重農抑商傾向還不甚明顯。比如商人是可以做官的,齊國的後臣鮑叔牙和管仲入仕以前都當過商人。孔子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子貢的,在魯國和衛國都當過官,但他同時又是個商界的成功人士,並且因為他的鉅富,他才能夠“結駟連騎”、“聘享諸侯”。越國高官范蠡辭官後,也成為一個商界大鱷。秦初的現象比較特殊,一方面商人的地位仍然很高,另一方面當局又設法限制商人勢力的擴張。當時最富有的是一些以開礦致富的礦產商,蜀地冶鐵致富的卓氏,“富至家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另一個冶鐵的商人宛孔氏也是“連車騎,遊諸侯”。巴地有個名叫清的寡婦,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女富豪,秦始皇親自接見她,並“以為貞婦而客之”。

最突出的一個例子是:富商呂不韋就曾把他經商賺的錢用於政治投資,一直做了秦國的丞相,先是被封文信侯,甚至被秦始皇尊為“仲父”。

商鞅在秦國輔政時,採取了一整套抑制商業發展的政策,首先從身份上限制商業的從業人數,對商人及其家屬成員增加勞役負擔;其次是國家實行鹽鐵、糧食專賣,獨佔山澤之利,限制商人的經營範圍;再次是透過加重對商業的賦稅徵收,控制商人集團勢力的膨脹。秦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每征服一國,便迫使當地商人離開本鄉,遷往外地。統一全國後,又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財產充公,實行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資本家”和“工商業”改造。

劉邦在漢建國之初所實行的抑商政策,比秦時更加嚴厲,更加強硬,商人階級在整體上的法律地位,比秦時更低。劉邦明顯出於“困辱商人”的目的,規定“賈人毋得衣錦繡、綺G986、GBD8GC159”,不能穿顏色豔麗或質地高貴(如毛料)的衣服,“毋得操兵,象乘騎馬”,“不得衣絲乘車”,並且“重租稅以困辱之”。每年必須加倍交納人頭稅,許多商人因為隱匿或者虛報財產,結果家產被充公,終致破敗。

呂后的馳商賈律,對以上這些不近人情的律條有所緩解,雖然在政治上仍限制商人子孫不得為官吏,但馳商賈律本身就已經是個十分了不起的進步了。這項政策對西漢經濟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第十三、禁止民間鑄幣,恢復使用八銖錢(即秦半兩錢)。劉邦初建漢朝時,經濟尚未恢復,物資匱乏,因秦錢重不便使用,允許民間自由鑄造半兩錢,於是地方勢力和豪紳富商乘機大肆濫鑄惡錢,稱為“莢錢”,即“榆莢半兩”,造成漢朝第一次通貨膨脹。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呂后詔令禁民私鑄,由朝廷壟斷鑄幣權,官鑄“八銖八兩”。這是漢王朝第一次幣制改革。到了高後六年(公元前18年)再次改鑄“五分錢”,這一次改制卻是失敗的,導致了文帝初年的第二次通貨膨脹。

綜上所述,呂后所做的這十三件事,不但體現了她作為一個女政治家的才幹,而且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使中國人民從戰國以來二百八十多年間,第一次享受到了一個沒有戰爭和騷亂的和平時期。同時,呂后所推行的經濟和賦稅政策也使飽經戰亂的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十五稅一”的田賦政策的貫徹,減輕了人民的負擔。而且徭役也大大削減,兩次修築長城,每次徵發的人力不足十五萬,相當於秦時修建阿房宮和秦皇陵徵用人伕的十分之一。而且這些工程大多是在農閒時才動工的,時間只有一個月,這些都是深得民心的。

呂后從劉邦手裡接過來的,實際上是一個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新生政權。她當國的那個時期,既是戰略機遇期,又是矛盾凸顯期。政治形勢複雜紛紜,各種矛盾異常突出。秦朝遺留的社會問題需要解決,連年戰爭的創傷需要醫治,內有朝廷中的種種混亂,外有匈奴的重重威脅,對於一個女主,她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是顯而易見的。她的政治才幹、執政能力經歷了嚴峻的考驗。經過她十幾年的嘔心瀝血的打理,西漢社會政治經濟都有了長足進步,更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有力基礎。

《劍橋中國秦漢史》([英]崔瑞德、魯惟一編)指出:“前漢最初大約70年的特點是帝國力量的鞏固、行政的試驗和制度的修改。在這幾十年中,政治家們集中力量加強國內中央政府的權力,再無精力進行擴張或與潛在的敵人作戰。國家的政策原則上是時新派的,其目標是使新的帝國幸福安樂,有求於更古老的形式的跡象甚少。”在這大約70年的時間段裡,呂后執政的15年是一個重要的奠基期。

對呂后的歷史性貢獻,我們也應該給予公正的評價。

二十九、分封諸呂

高後元年四月,剛剛二十六歲的長公主魯元去世。一雙兒女都離她而去,這讓剛剛走到政治前臺的呂后有了幾分難以言說的悲涼。

魯元公主被追諡為“魯元太后”,她的兒子張偃被封為魯王。

看起來一切順理成章,君臣中沒有人提出張偃不能封王的問題,大概考慮到張偃雖然不姓劉,但畢竟是高皇帝的外孫,是有劉家血脈的異姓王。

一雙兒女的雙雙辭世,也加重了呂后的孤獨感。儘管她國權在握,但身邊連個說知己話的人也難找出來,她的心裡總是空落落的。

想想自己的那一班娘家人,都還沒有得到賞封,她心裡就彆扭。張偃封王的成功給了她啟發,於是呂后召集了幾位重臣來議事,把晉封諸呂的想法給他們下點“毛毛雨”。

沒想到先在左丞相王陵那兒碰了個硬釘子。

王陵說:“高皇帝當年曾刑白馬,與諸大臣將領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太后剛剛當國,怎麼能壞了先帝的規矩呢?”

呂后心裡火冒三丈,可卻不敢發作。她心裡恨死了這個憨頭憨腦的王陵。

她又轉過頭問周勃和陳平。

沒想到這兩個人腦筋轉得很快,都說:“當年提出只能封劉氏子弟為王,是由於天下乃高皇帝平定。如今太后稱制,晉封呂氏子弟為王,沒有什麼不可以的”。那意思再明白不過,既然天子封王天經地義,那麼呂後代行天子之權,為什麼不可以封其子弟為王呢。刑白馬之盟,彼一時也;分封呂氏,此一時也。

王陵氣壞了,退朝之後質問陳平、周勃:“當年我等一起與高皇帝歃血為盟:‘非劉氏不王,非功臣不侯,’你們二位可都在現場?如今高皇帝不在了,太后掌管天下,你們就順她的心意討好,背棄了當初的盟約,你們日後有什麼面目見高皇帝於九泉之下?”

周勃、陳平說什麼呢?

這兩個人一直有矛盾,互相戒備提防。而此時他們的意見卻驚人地一致。周勃雖然是有名的直臣,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磨礪,他的硬稜角被磨掉了不少。他知道陳平早已投靠了呂后,呂后把分封諸呂的事,在小範圍內給他們通通風,不過是先做做姿態而已,有詭計多端的陳平,她什麼事做不成?此時已非彼時,縱有一百個王陵、周勃,又有什麼用。所以陳平一說可以封賞呂氏,他也只能隨聲附和。

面對王陵的質問,周勃語塞,耳根都紅了。陳平卻笑著回答:“若論當朝力爭,我們不如君相您,但以後要安定劉家江山,您可能就不如我們了”。

王陵雖然不再和他們爭辯,但是心裡的氣卻無論如何也消不下去。一氣之下,他辭去了右丞相的職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陵畢竟曾是劉邦的大哥,對這個資深的元功老帥,只能抬著敬著。王陵辭相後,呂后還是對他做了妥善的安排,讓他做皇帝的太傅,位置在三公以上。王陵不買這個賬,皇上還未出幼,他這個太傅無疑形同虛設。乾脆太傅也不要,一甩袖子告老還鄉去了,並且從此再也不見呂后一面,一直到他老死於家鄉。

王陵的右丞相,由陳平接任。左丞相乾脆就讓審食其當了。看起來,政事大權,集中於陳平一手,審食其這個左丞相不在外朝相府辦公,只治大內,等於中辦主任。但是由於他接近太后,所以權力要比陳平大得多。公卿大夫趨走於審食其之門,“皆因決事”(《漢書》王陵傳語),反而很少去找陳平。

陳平這個右丞相也樂得自在。呂嬃因為陳平曾為劉邦出主意押解樊噲回長安,心裡總想著找茬子報復陳平,就數次在呂後面前進陳平的讒言,說陳平“為相不治事,日飲醇酒,戲婦人”。陳平聽了,反而更加醉生夢死,比當左丞相那會玩鬧的更厲害,呂后見陳平如此,反而私下裡十分高興。她曾當著妹妹呂嬃和陳平兩個人的面,說:“俗話說,小孩子和婦人說的話不能聽,陳相國對我怎麼樣,我心裡是有底的,不要怕呂嬃說你的壞話”。

接下來,呂后又安排廣阿侯任敖進京,提拔他做了御史大夫。這個任敖,就是當年在沛縣監獄做獄吏時幫助過呂后的人。御史大夫趙堯被免去了職務,廢除徹侯,攆出宮廷,給他定的罪名是“高祖時定趙王如意之畫”——高祖時代曾給劉邦出過如何保護趙王如意的計謀——這個罪名是不好往臺面上端的,但就這麼定了,也沒人敢說什麼。

趙堯之後,又有一批沛豐系碭郡系老臣受到處理,免侯除國,如棘丘侯襄、柏至侯許盎、赤泉侯楊喜、深澤侯趙將夕等,他們以什麼樣的罪名被處理,不得而知。但總起來說,這些人都是“非功臣不侯”的既得利益者,呂後處理他們,等於宣告劉邦刑白馬盟約的廢除。

有了可靠的組織保障,呂后可以實施分封諸呂的計劃了。

但她還是很謹慎,第一步不妨先投石問路,先從死人封起:追封呂后的父親呂公為呂宣王,長兄呂澤為悼武王。

說起來,呂后的長兄呂澤也算是個有功於漢室的名將。早年,他起兵輔佐劉邦定天下,他所帶的一支部隊,是一支獨立的反秦力量。劉、項聯合時期,這支隊伍實際上是獨立於劉、項之外的。項羽率軍北上,呂澤為之策應,過河擊秦。在後來的楚漢戰爭中,他參加了定三秦的戰役。

劉邦率部隊攻克項羽老巢彭城,被殺“回馬槍”的項羽用萬人馬把他的56萬大軍打得七零八落。如果沒有呂澤援軍的接應,劉邦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元氣,得以振興。

但是在史籍中卻沒有留下關於他戰功的任何完整的記載。這不難理解,呂后和諸呂被滅族,呂澤是不會在史書上留下多少痕跡的。

先封兩位不在人世的呂氏親屬,看看功臣派有什麼反應,再封活人就順理成章了。

接下來,第二步,再對皇族派進行分封,立惠帝劉盈養子(美人所生)劉強為淮陽王,把原淮陽王劉友改封為趙王,同時把趙國所屬的恆山郡獨立出來,成為恆山國,封劉盈的另一位養子劉不疑為恆山王。劉盈的另外兩名養子劉太和劉朝,分別被封為濟川王和常山王。又封劉交之子劉郢客為上邳侯,劉肥之子劉章為朱虛侯。先安頓好“諸劉”,才能堵住功臣們的嘴巴。

第三步,還要安撫好那些元功重臣,酈商的兒子酈寄,曹參的兒子曹窋,張良的兒子張闢疆、樊噲的兒子樊伉等,也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就連蕭何的遺孀也被封為酇侯。

各派的利益都得到平衡,她還是不能放心大膽地實施晉封諸呂的計劃。為什麼呢?因為劉邦的“刑白馬之盟”對大臣們的影響太深了。

這期間,有一個人曾起過十分關鍵的作用,這個人即是齊人田生。

田生,字子春,是齊國的一位遊士。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不知為了一件什麼事讓營陵侯劉澤看上了。他大概給劉澤出了不少主意,所以很得劉澤的器重。劉澤過壽辰時,田生來祝賀,祝酒詞說得劉澤飄飄然,就拿出二百斤黃金來賞賜給田生。

田生得了這二百斤黃金,就回齊國去了。兩年後劉澤想起他來,派使者去找他。田生再度從齊國來到長安。這一回他沒找劉澤,自己租了一套寬大的房子住下來,讓他的兒子去結交呂后非常信任的一個名叫張釋的大謁者。張釋是個宦官,因為當時深得呂后寵信,位高權重,炙手可熱。

\過了幾個月,他兒子把這個張釋請到家裡來了。張釋一看田生家的陳設,和列侯之家差不多,極盡富麗堂皇,感到十分震驚。酒酣耳熱之際,田生屏去左右,對張釋說:現在呂太後因扶助高皇帝成就帝業,功勞極大,又位極人臣。但是太后年紀大了,諸呂勢力又弱,太后想立她的侄子呂臺為呂王,但是呂太後自己難以啟齒,怕大臣們出來反對。現在太后最信任的人就是先生您了,而且您在大臣們中也特別有威望。您如果去勸說大臣們,讓他們諫太后分封呂臺,因為呂臺的父親是悼武王呂澤呀,呂臺也是功臣之後,大臣們不會有太大的阻力。太后知道了,一定會特別喜歡你。諸呂能封王,把先生您封個萬戶侯也是很順當的事。現在太后心裡很是著急上火,而您作為她的近臣,卻不為她分憂,先生的禍患就不遠了。

張釋以為田生所言極是。就到大臣們中去做遊說工作。於是,高後元年年底,由大謁者張釋提議,陳平、周勃、酈商、灌嬰等一班元功老臣聯合簽名,請求封悼武王呂澤的長子呂臺為呂王,並割齊國的濟南郡為呂國,作為呂臺的封地。

呂后很高興,她要的就是讓這幫子老臣主動出來說話。

呂后一高興,就賞了張釋一千斤黃金!

張釋感謝田生幫他出了這個好主意,把一千斤黃金分出一半送給田生,田生不受,說:呂產被封了王,可是朝臣們都還不大服氣他。現在的營陵侯劉澤,在諸劉中輩份最長,是高祖的堂弟,為大將軍,聲氣很大。先生您如果能遊說太后,分出十幾個縣來,讓他也封王,就可平息大臣們的議論。劉澤本人會對您感激涕零,而呂姓王的位子也就因此而牢固了。

張釋把田生的話變成自己的想法,和呂后談了。呂后覺得有道理。再加上劉澤的妻子是樊噲和呂嬃的女兒,分封劉澤實際上也等於分封諸呂,於是腦瓜一熱就封了劉澤一個琅琊王。

田生這才捧著這麼一個“大禮包”去見劉澤。

劉澤當然喜出望外,樂得屁顛屁顛。田生說:您先別忙著高興,趕快去上任,晚了怕出變故。

於是馬不停蹄準備好行裝,田生陪著劉澤去琅琊就國。剛出關,呂后就派使者去追。為什麼呢?當時呂后答應封劉澤琅琊王,確實沒有經過深思。仔細一想,不對頭了。再怎麼說劉澤也是劉家人,這個位子應該是呂家人的。但是劉澤已先到了他的封國,使者只好返回覆命。

沒想到的是,呂臺在即位的第二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呂佳繼任呂王,後來不知怎麼回事,得罪了他的姑奶奶呂后,被呂后以“居外驕恣”罪名廢了,另立呂臺的弟弟呂產為呂王。呂產後封梁王,但未就藩,在長安任皇帝太傅。

從高後元年四月開始,到高後八年,呂氏先後封王的還有:呂釋之,被追封為趙昭王,其子呂祿,被立為漢陽王;(元年九月封,八年為趙王);呂祿之兄呂種,接替徙封梁王的呂產為呂王(高後七年更為不其侯);呂澤之孫呂通,被封為腄侯(高後四年封,八年,劉邦的小兒子、燕王劉建病逝,呂后暗中指使親信殺死劉建所立王太子,另將呂通封為燕王);呂通的弟弟呂庀被封為東平侯(高後八年封);呂后姐姐呂長姁的兒子呂平,被封為扶柳侯(高後元年四月封),不過顏師古認為:“呂平既呂氏所生,不當姓呂,蓋史家惟記母族也”(顏師古《漢書》卷一八注)。呂氏族人呂勝封贊其侯(高後元年四月封)、呂更始封滕侯(高後元年四月封)、呂忿封呂成侯(高後元年四月封)、呂瑩封祝茲侯(高後八年四月丁酉封)。見於《漢書·外戚恩澤侯》表的呂氏親族封侯的,就有十五人之眾。這個數字已超過劉氏了。

最惹眼的,是呂后把她的妹妹呂嬃也封了一個臨光侯。

呂嬃也不是盞省油的燈,她藉著姐姐的勢力,專權用事,朝臣也怕她三分。儼然是呂后的一個翻版。她的兒子樊伉是舞陽侯,女婿劉澤是琅琊王,再加上她本人,一家三王侯,誰家有此顯赫。連右丞相陳平也對她心存畏懼,當在情理之中了。

三十、政治大聯姻

呂氏族人大批封侯,勢必會引起皇族派與外戚派的矛盾。這種矛盾越來越深化的時候,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平衡這種矛盾,呂后在分封諸呂的同時採用了行之有效的舊招術:政治聯姻。

首先,她把呂嬃的女兒嫁給當時的營陵侯、後來的琅琊王劉澤。之後,又把呂祿的大女兒配給了朱虛侯劉章,把呂祿的小女兒配給了劉章的弟弟東牟侯劉興居。把呂產之女配給了梁王劉恢,把呂氏宗人之女配給趙王劉友。總之,呂家有多少能嫁的女兒,差不多全要配給劉家的諸侯王。

這種政治大聯姻,一來可以穩定諸劉,二來可以改變劉氏皇族的血統結構,對擴張和鞏固呂氏政權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換一句話說:聯姻,是皇權過渡的第一個程式。

然而,這種政治大聯姻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這種近乎“拉郎配”式的婚姻給雙方當事人製造了隔膜。被強行“配”在一起的男女雙方並無真正的感情,婚姻生活毫無幸福可言。

第二,呂家的女兒大多脾氣很壞,這很正常。但是要看她嫁的是什麼人。公主下嫁,壞脾氣也是資本,可嫁的是皇族,就不一樣了。

第三,嫁給劉氏諸侯王做王后的呂家女兒,大都帶上一大群隨同的呂氏官員。劉家諸侯王娶一位王后要多出幾雙日夜監視他的眼睛,心裡怎麼會不彆扭?

所以,裂痕自然也就迅速產生了。

趙王劉友娶了呂氏族女為王后,可是他一點也不喜歡這個呂家的姑娘。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呂家姑娘性子太倔,仗著她是呂家人,有太后撐腰,不把劉友放在眼裡。

劉友於高祖十一年被立為淮陽王,趙王如意被勒死,惠帝元年,徙他為趙王,已經十年了。劉友也是個性子很剛烈的人,他對這個呂氏王后的作派,十分看不上,兩個人之間只有夫妻的名份而已。劉友寵愛的,是身邊幾個性情溫柔的妃子。

這位呂姓王后妒火中燒,常常和劉友打鬧,劉友不理睬她,照舊我行我素。呂姓王后就跑到長安,找太后訴苦,並且添油加醋地給劉友上了不少“眼藥”,她說劉友對呂氏封王十分不滿,曾對下屬說:呂氏怎麼能夠封王呢,這是明擺著背離白馬之盟。太后百年之後,我一定要把呂氏王侯全都殺光,一個不留。

呂后最怕聽的,就是這話。

呂后最恨的,就是敢於說出這話的人。

她氣得七竅生煙,立即派使者去趙國,召趙王劉友到長安。

劉友來到長安,呂后卻不見他,並且讓武士圍住他住的行館,不讓人送飯給他吃,下令:凡有膽敢給趙王送飲食的,重重治罪。

有些老臣實在看不過去,就悄悄送一些吃的給劉友。呂后知道了,就把送飯的人抓了關進監獄。

劉友餓得頭昏眼花,於是就望著窗外,淒涼地唱自己編的一首歌子,抒發心中的憤懣:



諸呂用事兮,劉氏微,

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

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

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

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

快中野兮,蒼天與直。

於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賊!

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

呂氏絕理兮,託天報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