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大唐之蝙蝠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十三棍僧救秦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三章 十三棍僧救秦王

夜了,沒有明月,沒有火光,只有綿綿不盡的雪花飄落,呼嘯而來的北風,吹得普濟寺搖搖欲墜,大梁也似在吱嘎作響。

雪花狂舞,地上已經積下了厚達數尺的雪層,白雪皚皚,純潔而美麗,足以將世間任何汙穢掩蓋。

李世民的眼睛明亮起來,捕捉到雪夜裡一般人難以覺察到的光線,使本該是漆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的密林,變成一個可以辨物和微帶螢綠色的奇異天地,雪地裡漆黑的人影愈趨清晰。

只是無論是原隨雲還是李世民都猜錯了,最先來的既不是劍術無雙的師妃暄也非天下無敵的寧道奇,而是光頭的和尚。

十三名粗布袈裟的僧人,光頭大袖,每個人都身材都顯得異常健壯,然而走在厚厚的積雪上,除了留下淺淺的腳印外,連半點聲音都沒有發出,他們走得似乎並不快,李世民卻不過是一眨眼的工夫,淡淡飄渺的人影就變成了清晰可見的輪廓。

只聽那當先的僧人駐足在破廟外,朗聲道:“悟空師弟和覺心隨我進去,其餘人等守在外面,注意警戒!”

片刻後,細微的腳步聲響起,一個高大雄偉的身影映入李世民眼內。此人肩頭特別寬厚,袈裟破舊不堪,銀眉鬚髮,使人有一見難忘的印象,亦能一見便知其必為佛法精研的高僧,緊跟在這老僧身後的僧人乃是一老一少,想必正是悟空與覺心。

老僧本是功聚雙耳,心神戒備,誰知一進來便見李世民仰躺在茅草中,細察四周也沒有發現什麼人,吃了一驚,迎了過來,扶起李世民道:“老衲曇宗,乃是受梵師姐相邀前來相救秦王,殿下怎麼一個人在這裡,那惡賊在何處?”

李世民聽了老僧的話,臉色木然,無悲無喜,只是一對眼珠在瞳孔中滴溜溜亂轉,眼中充滿了複雜奇異的神色。

那少年僧人察言觀色,上前道:“師傅,秦王殿下可能是穴道受制?”

曇宗恍然大悟,大喜道:“言之有理,秦王莫急,老衲這就解開你的穴道!”說罷,乾瘦的手臂抬起,捻指如刀,剛要施展,便聽那老僧悟空望著那彌勒佛像,冷笑連連,不由訝然,曇宗只怪他打擾了自己解穴,皺眉道:“師弟為何發笑?”

悟空看著佛像,冷笑道:“師兄且看,這破廟荒廢許久,為何這案上竟有香燭燃燒的痕跡,而且其他地方灰塵,蛛網滿布,僅有這裡乾淨如新,師兄心裡難道不覺疑惑麼?”

這些僧人除了這悟空性子暴躁,耐不住寂寞,曾經行走江湖外,平日裡都只是參禪悟道,修煉武藝,那懂這些江湖伎倆,然則他們也並非愚人,此時一經提醒,曇宗腦際靈光電閃,似有所悟,身形驀然一晃,與悟空老僧二人聯手將佛像收入包圍圈內。

悟空將齊眉短棍橫空擲出,如急電雷霆,爆喝道:“卑鄙小人,還不給貧僧滾出來!”那彌勒佛像經年日久,早已風化嚴重,那受得住這種勁力,當即被中胸貫穿,化成一堆碎石,煙塵瀰漫中,曇宗躍上佛壇,大袖飄飄,將飛煙裹入袖中,凝神一看,吃驚道:“怎麼沒人?”

便在此時,雪地外忽的傳來幾聲慘呼,在這種冷漠的夜晚愈顯淒厲,緊接著是刀棍交加的碰撞聲息和大聲呵斥的聲音,甫現即隱。

“不好!”曇宗臉色一變,身影一晃,竄出門外,“悟空師弟在此照拂秦王,覺心隨我出去迎敵!”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外面的情形不禁令曇宗數十年禪定的心境也驟起波瀾,大吃了一驚,心中狂跳的掠過數十丈的距離,便見兩名僧人胸前帶血的倒在了雪地裡,奄奄一息,棍棒一類散落一旁,幾名僧人圍在兩僧旁邊,臉露悲慼,憤恨之意,曇宗狂吸一口氣,臉色難看,沉聲道:“覺遠,這是怎麼回事?”

一名殷殷哭泣的少年僧人泣淚道:“師傅,我們剛才奉您的命令,守在門外,不敢懈怠,誰知竟有惡賊藏在雪地下,暴起突襲,攻了我們個措手不及,兩位師兄為了相救覺遠,這才……!”話還沒有說完,曇宗忽然扭頭朝廟內急電般掠去,剎那間,只聽“轟然!”一聲巨響,破舊的寺廟橫樑斷裂,柱子斷裂時,破廟轟然塌陷,將一切深埋在瓦石木碎之下。

一道身影沖天而起,硬生生破開朝下陷落的斷木碎瓦,到了風雪漫天的空際處,長嘯遠遁。

“悟空師弟!”曇宗腦際如遭雷擊,要知他與這師弟數十年相處,感情之厚可見一般,便是連秦王也顧不得了,隻身不顧的闖進廢墟中,那條千斤重量的橫樑轟然砸下,他也是一拳轟出,竟被他震得橫飛數丈。“蓬!”的一聲勁響,在空中粉身碎骨,飛灰湮滅。

“悟空師弟……!”這老僧悽然悲鳴中,朗聲長嘯,鬚眉皆豎,拳拳揮出,竭盡全身之力的將從天而降的碎磚斷木轟成灰灰,簡直是怒目金剛在世,如此大力神通便是鬼神亦寂然失色,闖進了廢墟之中,見得眼前情景,不禁“啊”的一聲,心中悲慟。

只見那悟空老僧整個身體被大片碎瓦爛木掩蓋,僧衣破損不堪,雙目緊閉,臉色鐵青,嘴角逸出血絲,眼看已是活不成了,曇宗想到師弟竟遭此橫禍,又怨自己將他留在廟中,心亂如攪,哭泣甚哀,踉蹌著爬上廢墟,便伸手相扶,泣淚道:“悟空師弟,你遭賊人毒手,此仇師兄非報不可……啊!”

他剛說到這個“可”字,隨即慘呼一聲,但見悟空法體下面一隻手迅若雷霆的按在了他的胸口之上,這一下變故突如其來,即使是這曇宗神功變化已經到了不可思議,幾非人力所能抗衡的地步也避之不及,再加上他心哀之下,神志模糊,心神全然不設防範,更料不到悟空老僧法體下竟還藏著一個人,會對自己忽施襲擊?

那人大笑不已:“這個仇你只怕是報不了,原某人這便讓你和你師弟陰間團聚!”這人正是原隨雲,他藏匿於悟空身體之下,見得時機,暴起突襲,一舉奏功。

曇宗老僧只覺對方竭盡全力之勁,將掌力不絕的催送過來,驚駭道:“你為何還在此,我明明看到……!”他說到這裡,已是臉如金紙,恍然道:“啊,是了,你是將秦王殿下拋出去了!”

原隨雲道:“不錯,原某人故意發出長嘯,也只是為了引你上當!”說罷,掌力再度急催,就要斷了老僧的經脈。

“貧僧縱百死無悔,但不教你如願!”老僧只覺意志一陣模糊,驀然怒喝一聲,身形噼裡啪啦暴漲,袈裟也震成粉碎,正是“金剛伏魔神通”。枯瘦如柴的瘦弱手掌像是神蹟般漲大了三分,便見曇宗仰天怒吼一聲,蒲團大的左掌揮出,猛地朝原隨雲天靈蓋拍去。

原隨雲頭微微一晃,頓時將明玉勁力凝聚在右肩迎上曇宗的掌力,拍的一聲輕響,如擊敗革,原隨雲悶哼一聲,揮出兩掌擊在曇宗胸口,曇宗本就將全身功力用盡,此時已然油盡燈枯,那能抗衡,慘笑一聲:“好,好……厲害的掌力!”登時如一堆溼泥般癱了下來,一聲也沒哼出,便即斃命。

【附一份李建成資料,若是認為李建成是庸碌無為之輩,那便是大錯特錯,李建成統一天下聽起來是否真的有那麼可笑?我覺得似乎並不很好笑!】

【資料:李建成的軍事才華是否能與其弟李世民相提並論,缺乏可供論證的證據因此,我覺得不能草率的認定。但有樣一定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李建成絕不是軍事白痴。這至少有兩件事例可以證明。

一是太原起兵,李建成是作為左軍大都督,統領左軍。有兩件事可以證明他的軍事才華。一是諫李淵退兵一事。這是記載於<大唐創業起居注>當中。這一記載應該是正確的,至少對於李建成的行為是客觀的(對李淵的頌揚另當別論),因為溫大雅是李淵之臣,退一步說,他與李世民的關係更為親近,因此他沒必要為李建成塗脂抹粉(李建成就算是皇太子,地位高於李世民,但也畢竟不是皇帝)。這一史料的儲存,客觀上為我們留下了對李建成軍事才華的判定的一個證據。

二是攻克長安。是李建成的部下率先攻入長安城這一點是沒錯的。李建成對攻克長安一定是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這不是從李建成來論證的,恰恰是從李世民來論證的。因為在李世民的功勞簿上有太多的戰功,卻偏偏沒有攻克長安這一條。如果李世民是攻打長安的指揮者,或者是指揮者之一,就一定會在史書上大書特書。但卻沒有。李世民是勝利者,而且不是合法的勝利者,他難道會隱瞞自己的戰功嗎?似乎是不大可能的。那麼理由只有一條,那就是李世民在攻克長安這一過程中並沒有發揮決定性的關鍵作用。那麼,是不是建成的功勞就一定是第一位的呢?雖然不能這樣說,但李建成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這一點應該是無疑的吧。

三是平定劉黑闥殘部發揮了政治政治才華。

李建成既然有軍事才幹,那麼為什麼在武德年間幾乎沒有再出征呢?在我看來,原因有二。一是一國之儲君不宜帶兵,這是常理。如果說別的反王是什麼人都上,甚至還御駕親征了呢,李建成為什麼就不能帶兵出征了呢?這不難理解。李氏出身於關隴貴族,對於宗法觀念的看重程度是其他反王所不能相比的。另外,李淵不僅只有建成一個兒子呀,他還有一個如此能征善戰的二兒子,在父子兄弟還和睦的時候,他沒有理由要派太子親涉險境呀。因此。李建成在武德年間的不出征並沒有什麼不合理之處呀。

至於李建成與李世民在軍事才華上的比較,對於李建成而言是失之公允的。作為在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他的功績是無法傳之於後世的。因此這不是放在同一基準上的比較。當然,說建成有軍事才幹並不是貶低李世民。他們二者之間並不是矛盾的。不能說,認為建成有才幹就是貶低李世民,而稱讚李世民的軍事才華也不應該透過貶低李建成來實現。只能說這二者之間不能作為相互驗證。

雖然史書皆記載劉黑闥經過世民的打擊,再次復出聲勢已經大不如前。可是這些經過粉飾修改的歷史,常常是前後矛盾的。試想,如果劉真的已經元氣大損,“破亡之餘,眾不盈萬。”如此不堪一擊的話,在劉第二次起兵圍攻山東時,怎麼瀛州刺史馬匡武竟城陷被殺;貝州刺史許善護“全軍皆沒”;擁有三萬精兵的河北道行軍總管淮陽壯王李道玄“軍敗,為黑闥所殺”;能征慣戰的副將史萬寶“勒兵將戰,士卒皆無鬥志,軍遂大潰,萬寶逃歸”;握有重兵的州總管廬江王李瑗“棄城西走”;滄州刺史程大買“為黑闥所迫,棄城走”;領軍大將軍,幷州總管齊王元吉“畏黑闥兵強,不敢進”……?這一系列的事實,說明劉第二次起兵,聲勢非但不減,反而較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世民的第一次平定,苦戰數月,行軍總管郯勇公羅士信付戰死,出了極大代價,方才得勝。可是他又在當地採取高壓政策,“其魁黨皆懸名處死,妻子系虜”。結果沒多久,劉黑闥又再捲土重來。這次建成帶兵前往鎮壓,採取了和世民完全不同的作戰方針,利用當地百姓渴望和平,厭惡戰爭的心理,在屢敗低軍的同時,對叛軍採取“獲俘皆撫遣之”的懷柔政策,讓俘虜們回去宣傳“褫而甲還鄉里,若妻子獲者,既已釋”。從來使“百姓欣悅”,一舉分化瓦解敵軍。前後僅用兩個月。

從此也可以看出,世民建成兄弟的才幹很可能在伯仲之間,性格上的區別,才是他們決定性的不同。世民剛烈張揚,建成則顯得更加仁德文弱。正是這種不同,分化了他們兄弟,造就了日後的悲劇。

另外想再廢多幾句話,長安一役,兩兄弟其實各有建樹。隋將屈突通一直不肯降唐,李淵跟屈突通打了幾仗後,決定分兵。一方面命李建成率軍屯永豐倉,扼守潼關;(這是很重要的,要餵飽唐軍二十萬之師,沒有穩定的後勤供應是不行的。)一方面派李世民率軍經略渭北,迂迴包圍長安。同時,是建成麾下的劉文靜率軍阻住了屈突通西援長安的道路,才使得唐軍得以順利攻下長安。如前所說,兄弟倆性格上的不同,在唐軍中估計也是公認的。於是李淵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世民主攻,建成主守。兄弟合力,才打了勝仗。

總之,李世民無疑軍事奇才,但李建成亦是人中之龍。可惜一山難容二虎,這樣一對文韜武略,謀略才識均非常人可比的兄弟,居然落得如此悲劇收場,我們除了扼腕,也實在無話可說了。】

|上面是我查閱的,而據我所知,史料載,李建成為人豁達寬厚,長期在京輔佐李淵確立唐初大政。頗得人心,然而為了本書情節發展,將他設定為心胸狹窄之輩,已經是小看了他。有人若是覺得史料欠缺真實,我也沒有辦法,畢竟我們後來人瞭解古人除了史料還有什麼?|

【十三棍僧救秦王,本來打算分成七八章寫完的,務必讓棍僧形象高大,但是想了下還是算了,這就讓他們成了龍套,當然,我心中還是很敬重他們的,那時的少林僧人也的確值得敬重,特別是武僧,他們的職責是守護,也從來不會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