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逍遙小地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4章 分田、承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4章 分田、承包

楊老夫子是個讀書人,有的時候想法也比較純樸一些。

他看到今天的場面十分和諧,便也就大膽提出了一個比較讓人驚訝的想法。

藍溪鄉總有一千二百餘戶人家,雖然說不足朝廷均田令中每丁百畝的巨大數額,但真算起來,藍溪鄉的田地也是不少的,詳細相加,估計得有五六萬畝土地。哪怕這些土地以山地、坡地等居多,但確實不少。

這次大家同意減產一半,那也起碼還有兩三萬畝土地。

“我們藍溪鄉以藍溪為名,皆因鄉中這條發自王順山的藍溪,這條藍溪流經全鄉,灌溉養育了溪兩岸的這上千戶人家。如今大旱,藍溪水少,無法灌溉足夠土地。”

楊老夫子細細道來,按他的意思是,雖然大家能夠主動減產一半,但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田地都是在藍溪邊上的,而抗旱,無疑是緊挨著藍溪的田地更好澆灌,哪怕是挑水也方便的多,甚至河邊的還有可能用水車引水。

如果大家只是按各家的田地減一半,那麼就有可能會出現藍溪邊的好澆水的田地,有的卻會荒著,而有些離溪遠的山地坡地,卻又還種著,這無疑會大大降低抗旱效率,甚至是影響收成。

“我們不如今年就種藍溪邊的土地,這些土地一起種,一起抗旱澆水,收穫之後再一起分糧。”

楊夫子的話裡,滿滿都是崇古之意,大家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沒有什麼個人,而是大集體。

他越說越激動,結果李逍卻先搖起了頭。

搞大集體,一起種地,這是要吃大鍋飯啊。雖說災荒之年,這樣做有時也是權宜之策,但李逍還是不太贊成這種大鍋飯。

“三郎不同意嗎?”

李逍道,“我覺得,夫子說的話有一些道理。把藍溪邊的土地都種上,這確實能夠大大提高抗旱效率,也能夠多保一些收成。但是,吃大鍋飯我不贊成,亂哄哄的一鍋粥,只怕反而會沒什麼效率。”

救災固然要指揮領導,但有時也還更需要的是大家的個人積極性,如果田地收到一起種,大家可能就等著夏天分糧了。

雖說不一定就都是這種情況,但肯定會有這樣的人。

“搞大鍋飯,不如搞承包。”

“何意?”老夫子問。

李逍解釋,“我們先把藍溪沿岸的三萬畝地給種下,然後也不管原地主是誰,按就近原則,地在哪個村莊邊上,我們就把地承包給這個村子,然後再由這個村子再分塊承包到各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原則上,按人口來承包數量,人丁多的村子,就多包些田地,人丁少的村子就少包一些。”

這樣的安排,則是分田到戶,每戶承包一塊,可以最大度的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同時呢,又打破了原有的土地所有權,可以都集中耕種靠溪的田地。

這個提議對於那些原本土地離藍溪遠的人家來說,當然是好的,畢竟一直以來,靠藍溪的地都是好地,價格也高。甚至往年還能種水稻,賣到長安就是高價。

比如李逍,一千多畝地,就多在藍溪邊上,一半多以上都是能種水稻的水田。就算今年不能種水稻,可澆起水來也方便的多,肯定能保住更多收成。

現在按大家約定,李逍要主動減產五成,他自己又提出多減一成,那他就只能留下四五百畝地。

而現在按這個最新提議,李逍還要把這幾百畝地拿出來跟大家一起耕種,他肯定是要吃些虧的。

與他的情況類似,溪邊的地,基本上是鄉里大戶、地主們所有的。窮人們的地,倒多數是在遠離溪邊的山坡、山谷裡。

大家都看著李逍,等他這個最大的地主表態。

“我願意把我家溪邊的一千二百餘畝地都拿出來,反正這是暫時的,等度過這場大旱,這地也依然還是我家的嘛,大家也不用擔心什麼。”

眾人便笑笑。

這是自然的,誰家的田地就是誰家的,這次不過是暫時的而已。

經過一番商議,最後初步的結果是先保留溪邊的三萬畝地,把水資源都供給這三萬畝地,其餘的幾萬地就先放棄了。

而這三萬畝地,交給一千二百餘戶鄉民們耕種,就按戶來承包,差不多是一戶二十五畝的樣子。

這樣一來,出現了一個問題。

比如李逍本是大地主,有一千二百多畝地,又都是溪邊好地,但大家承包分種,李逍一戶,只分二十五畝,等於他家一千二百餘畝地,是要分給其它鄉民種的。

那這收成,最後又要怎麼算?

總不能李逍大公無私的把地全給鄉親們吧?哪怕只是一季,這也不太公平的。

“三郎你看這個該怎麼辦呢?”幾位裡正望向李逍,他們雖地沒李家多,可也都是地主,這個問題不能合理解決,那麼之前說的都沒用。

李逍沉吟了一會。

“我看可以這樣,這三萬畝地先按戶分下去,每戶二十五畝各家承包耕種。到了夏收之時呢,再由鄉約堂去收糧。承包戶可自留六成,然後交租四成。這四成租統一收到鄉約堂,然後我們再根據這三萬畝地的所有情況,把租子按田畝數分給原田地所有人。”

這樣的話,李逍一千二百畝地雖然只分到二十五畝,但他夏收後,可以拿到那一千一百七十五畝地四成的收入做為佃租,實際上也就是把地佃給別人種,只不過今年情況特殊,打破了以往的佃種方式而已。

本來,李家的地也都是出租給別人佃種,一樣是收租。

四成的佃租,不算高,但考慮到今年是災年,這個租額也只是個臨時的,其它地主們倒也就不再反對。

這不是一個很完美的方案,有些地方也有缺陷。比如有些人家原本有自己的地,只是在坡地,這次換耕溪邊地,結果卻等於成了佃種土地,要拿出四成收入交租。

而有的人家過去就是佃種著河邊地,而今年,卻等於暫時失去了一季的佃種權。

但這方案雖不完美,卻也已經是比較折中的較好方案了,大家也一時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來,畢竟這個想法,比起往年裡各種爭水啊鬥毆啊,最後還幾乎只有一二成的收成來看,明顯會更好。

若真能保住溪邊的這些地,哪怕一戶人家只種二十五畝,還得交掉四成的租,那也能度過這次旱災的。

“如果大家都沒有問題了,那麼我就讓夫子把這些都寫下來,做為我們鄉民公約,然後大家一起按手印,接下來就按此法抗旱救災了。”

“大家還有異見嗎?”李逍目光巡視全場。

“沒有了。”

“就這樣。”

“聽三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