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逍遙小地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70章 家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0章 家魚

架子上的黃瓜藤依然茂盛,一條條青翠的黃瓜從藤葉中垂下來,青翠欲滴。

已經收穫了五茬黃瓜了,看樣子還能收穫個好幾茬,一茬黃瓜現在能夠帶來穩定的一貫半錢左右,再收個五茬還能為李逍帶來七八貫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現在七八貫錢在李逍眼裡已經算不得什麼了,雖然相較起家裡的佃農們來說,這已經算是一筆鉅款了。

這段時間,那眼靈泉似乎長大了一些,水更清澈而且好像更深了一些,前些天看到的那群小魚苗,如今也長大了許多。

他仔細的觀察了下,這些魚苗好像不是鯉魚。不是鯉魚就好,大唐皇家姓李,而且尊崇道教,道教可是把鯉魚尊稱赤渾公的,根本不吃鯉。雖然說現在朝廷並沒有直接禁止百姓食鯉,得到唐玄宗皇帝時才會正式的出臺禁捕鯉魚的命令。

但市場上,鯉魚銷售還是受到些影響的。

這群魚苗似乎並不只一種魚,好像有草魚也有鏈魚,甚至有大頭魚和青魚,嗯,這不就是後世的四大家魚嗎?

據說四大家魚的產生,就跟唐朝有關。唐以前,養殖最廣的就是鯉魚,後來因為李唐禁捕鯉魚的原因,於是漁民只得從事其它魚種的養殖,慢慢的就出現了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這四大淡水家魚品種。

之所以有四大家魚的稱號,其實也跟這四種魚的生活習慣有關,鰱魚又叫白鰱,喜歡在水域上層活動,愛吃綠藻等浮游植物,而胖頭魚的頭大,所以叫胖頭魚,又叫花鰱,一般棲息在水域的中上層,吃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

草魚則喜歡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層,將水中植被吞食之後排出,等糞便滋生微生物之後再吃下,過濾其中的微生魚。

青魚則喜歡生活在水域的底層,吃螺螄、蜆、蚌等軟體動物,漁民們生現了這四種魚的生活習性,將他們混亂養殖,這樣大大提高了魚的產量,漸漸就形成了四大家魚的由來。

這四種魚比較好養,而且易生長,尤其是能夠長的個頭很大,比如胖頭魚,能夠長到七八十斤一條。

古人養魚不易,最難的還是魚苗不能人工繁殖,得靠到江河裡的魚產卵地去捕撈魚苗。特別是如關中這樣的地區,河流水,人工養殖場更少,而關中又偏偏是大唐的都城,這邊人口密集,消費能力又高,這就導致市場大,卻供應少,魚因此也一直不便宜。

尤其是在長安城裡,新鮮的魚,那可謂是供不應求。

若是李逍能夠在藍田養魚,再想出辦法把活魚運到長安去賣,那可就是一個源源不斷的財路啊。

從空間出來,李逍便決定挖魚塘,既然找到這麼好的發財之路,沒理由不弄。不管怎麼說,這種特色的養殖,怎麼也應當比那傳統的佃田收租更有出路。

說到就做,李逍找到趙大夫和楊先生,兩人現在成了家裡的長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他們經驗豐富,找他們商量總是能夠提供不少有用的建議。

“我打算挖塘養魚,”李逍開門見山,我們家藍溪邊上有一大片窪地,因為容易水澇一直荒廢著,我覺得正好可以利用,將這塊窪地整改一下,挖成水塘來養魚。”

“那塊地方低窪不平,水很難排出,常年荒著,如果挖塘養魚倒是可以。可是,我們從沒有養過魚啊,沒這經驗,養魚能成嗎?”趙先生對李家莊很熟悉,對於李逍說的那塊地很熟,但對於養魚他是真沒經驗,也覺得難行。

說到底還是沒養過魚,而且這裡本來是山區,秦嶺北麓山腹裡,有點東西也難運出去,更別說養魚了。

總不能養了魚,最後曬魚幹賣吧,那樣的話就賣不上錢了。

因為附近有藍溪,平時大家倒沒少吃魚,但都是溪裡捕的,全是野生魚,沒見誰養過。

養牛養馬養豬養雞見過,養魚還真沒。

“其實養魚也挺簡單的,弄來魚苗,然後也不用怎麼管理,偶爾投點草啊糞啊什麼的就行。”

“魚還吃糞?”趙先生驚訝。

養的魚吃不吃糞李逍也不清楚,但他以前在鄉下的時候,見別人養魚的人往塘裡潑過糞,具體的作用究竟是養草還是餵魚,這他就不知道了。反正草是得要的,而且還得保證水得是活的。

趙先生捋著鬍鬚,“才想起來,三郎這五年遍遊荊漢、江南,那邊水鄉,三郎估計是見識不少。”

楊大眼雖說來自江南,但對養魚也不在行,江南水鄉,養魚的更少了,直接江河湖泊裡打魚就好。甚至東南沿海,還直接海里捕魚,各種魚乾貝類楊大眼以前可沒少吃,味道不太好,但勝在便宜。

李逍雄心勃勃,自稱有經驗和技術,很快說服了兩人。

畢竟挖個魚塘也費不了多少事,反正莊裡的佃戶們借了李家的糧,現在也還空著呢,剛好讓他們來挖塘,也算是抵借的糧了。

魚塘用的是荒地,也不佔好地,能不能成功,到時再說,就算不成功,也不要多少本錢,可以一試。

“到時魚塘裡還可以種點蓮藕,塘邊上還能種芋頭,用塘泥種芋頭,有肥,而且靠著魚塘還有水可澆,一舉兩得。”

蓮藕和芋頭都是既可以當菜,又可以當糧的,這東西如果不佔地,那收益也算是白賺了。

“先挖個二畝魚塘,如果今年養的好,明年再多挖幾個塘。”李逍一開口就是兩畝,“跟佃戶們通知一聲,願意來挖塘的,我們一天包兩餐,還給兩升粟。”

一天兩升粟米的工錢,已經十分的低了。

但按趙先生的話來說,如今正是隆冬季節,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能夠掙兩頓飯吃,還能帶回家兩升粟米,已經很不錯了。

“眼下天氣正冷,那片窪地裡也沒什麼水,剛好可以趁機排幹水,然後清淤圍堤。”

田地裡現在凍的正硬,但那窪地裡因為還有點水,倒是情況好多了。天晴的日子,倒適合開工,要不等到明年開春後雨水一多,陰雨連綿,窪裡積了水,反倒難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