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850再造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3章 新寧實業公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3章 新寧實業公司

廣西七山二水一分田。封建時代,這是一件令人絕望的事。多山就意味著道路崎區,少田就意味著糧產不豐、人口不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根據《清實錄》的記載,1851年,全國人口有4.3億人,廣西僅有人口782萬人,不及江蘇省的五分之一。當時,江蘇省全省人口4430萬人,蘇州府人口最多,約有654萬人。

在晚清,廣西是有名的窮省,官員視如畏途。

但從工業的角度看,多山就意味著多礦藏。多水,就意味著交通便利、航運方便。這就意味著,廣西具有發展工業的潛力。

譬如廣西南部,就富含煤礦、鐵礦。鐵礦方面,主要有渠香、那龍、扶綏、東羅等處鐵礦。煤礦方面,主要有馬山、隆安、上思、海淵、扶綏等處煤田。

南寧、太平兩府既有鐵礦,又有煤礦,非常適合在此建造鋼鐵廠。左江、明江貫穿兩府,為煤、鐵運輸提供了絕佳的便利。太平府還有稀土礦,更為製造新式槍炮提供了可能。

首發&:塔>-讀小說

實際上,太平府自古就盛產鐵器。黑旗軍到來之前,這裡有數座鐵礦,高爐林立,為廣西、越北等地提供鐵器。

在封建時代,華夏文明一直領先全球,在鍊鐵技術上很有造詣。早在西漢時,華夏便開始使用高爐鍊鋼。考古發現,當時的鍊鐵豎爐規模驚人,大小不輸於大月進時期的土製高爐。

同時期,華夏還發明了“炒鋼法”、“百煉鋼”技術。

“炒鋼法”,即利用生鐵“炒”成熟鐵或鋼的新工藝,產品稱為炒鋼。

“百煉鋼”,即俗稱的“千錘百煉”,不斷錘打熟鐵,祛除鐵器中的碳、硫雜質,“百鍊成鋼”。

東漢光武帝時,華夏發明了水力鼓風爐,即“水排”,比歐洲早1100多年。

東漢晚期,華夏又發明了“灌鋼”方法。在西方1742年發明“坩堝鍊鋼法”之前,“灌鋼”法一直都是最為先進的鍊鐵技術。

不管是“灌鋼”法還是“坩堝鍊鋼法”,世界鍊鋼技術並未實現實質性的突破。這兩種辦法所煉出的鐵,只能稱為生鐵、熟鐵,含碳、硫雜質較多,需要反覆鍛打才能去除雜質,成為鋼鐵。

進入十九世紀中期,西方機器工業、科學技術遭遇瓶頸。西方已經發明了地鐵、火車、電報、斜拉鋼索橋、蒸汽打樁機、大口徑火炮、螺旋槳、鐵殼船……

但受制於材料技術,特別是缺少低成本的鍊鋼技術,這些科技發明尚未得到廣泛推廣。譬如大口徑火炮,如果鋼材質量不好,火炮炮管就承受不住膛壓,就容易炸膛。

人類亟需發明低成本、高強度、可推廣的鍊鋼技術。

從歷史上看,人類在鍊鋼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源於1856年英國工程師貝賽麥發明的“酸性轉爐鍊鋼法”,又稱“貝氏鍊鋼法”。

貝賽麥採用形如梨狀的爐子,用黏土作為爐襯,從爐底向爐內的鐵水吹入空氣來進行鍊鋼,稱為底吹空氣酸性轉爐鍊鋼法。

這種鍊鋼法有個弊端,由於採用酸性酸性爐襯,因而不能進行脫磷和脫硫,只能冶煉含硫、磷量低的鐵礦石。

1879年,英國人S.G.Thomas發明了“鹼性空氣底吹轉爐鍊鋼法”,使用鎂砂或白雲石等鹼性材料作高爐內襯,成功在冶煉過程中脫硫脫磷,解決了冶煉高磷生鐵的問題。

這種鍊鋼辦法對鐵礦石要求不高,應用面廣。華夏鐵礦品質不高,含硫、含磷量高,非使用鹼性空氣底吹轉爐法鍊鋼不可。

時至現代,人類的鍊鋼技術仍然基於“鹼性空氣底吹轉爐鍊鋼法”,只不過高爐容量更大,自動化程度更高,冶煉效率更高而已。

幸運的是,楊烜很早就意識到了“鹼性空氣底吹轉爐鍊鋼法”的劃時代意義。黑旗軍剛攻下太平府,楊烜便指示後勤部把兵工廠遷至太平府。

之前,黑旗軍攻下廣東肇慶府,在肇慶收編數百名火藥工人、鐵匠、煤礦礦工等,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兵工廠、工兵營。

兵工廠廠長為廖坤,出身於肇慶府火藥世家。一年多以來,兵工廠已經初具規模,可以自主自足地製造火藥、冷兵器、土槍土炮等。

黑旗軍攻下南寧、太平府後,從此有了根據地。兵工廠也得以安定下來,可以集中精力製造軍械。

太平府內的煤礦、鐵礦多由官府監督,承包給有身份的地方士紳。至於產量特別豐富、易於開採、品質較高的礦藏,往往由滿清工部派員管理,實行官營。

黑旗軍兵工廠到達太平府後,直接沒收滿清官營礦藏。廖坤是廣東人,頭腦靈活,經營工廠很有一套。

按照楊烜的指示,廖坤把兵工廠改組為股份制公司。公司駐地在新寧州,稱“新寧實業公司”,簡稱“新寧公司”。因新寧州瀕臨左江,境內鐵礦、煤礦林立,冶鐵業較為發達。

新寧公司由黑旗軍控股,吸收社會資本,下設三個子公司:新寧鋼鐵廠、新寧槍炮廠、新寧彈藥廠。

這三個子公司,又以鋼鐵廠最為緊要,最受楊烜關注。因為鋼鐵廠負責冶煉鋼鐵,而鋼鐵正是近代工業最重要的基礎材料。

別的不說,槍炮廠要製造效能良好的步槍、火炮,就要鋼鐵製造無縫鋼管;彈藥廠要製造高性能無煙火藥、開花彈,就要製造濃硫酸、濃硝酸,就需要鋼材製造高強度、高密封性的容器。

暨南軍政府成立之初,楊烜便多次親臨太平府,指示新寧公司製造鍊鋼用的焦炭、鹼式轉爐。

新寧公司董事長廖坤不負眾望,帶領工匠逐個攻克技術難題,成功使用鹼性空氣底吹轉爐法試製鋼鐵。

實際上,鹼性空氣底吹轉爐法原理並不難。當時人們之所以未能實現低成本鍊鋼,一是不明白使用焦炭;二是不懂得把空氣吹入鋼水。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焦炭由煤炭製作而成,使用土法即可製作,即:

把煤炭置於相對密閉的窯爐中,在一側開口點燃煤炭。煤燃燒產生廢氣,產生高溫,促使剩餘的煤炭裂解成煤氣,煤氣與廢氣形成熱氣流,經窯室側壁的導火道繼續燃燒。

如此循環往復,原煤中的硫、磷成分會大量減少,生成相對純淨的焦炭。

至於把空氣吹入鐵水,實則是要讓空氣裡的氧氣,氧化鐵水中殘存的炭、硫等雜質,從而得到含炭、硫量低的鋼水。

按,現代鍊鋼依然要向鐵水中吹入氣體,只是已經不用空氣了,而是改用了純氧。

至於鹼式轉爐,難度亦不大。明朝時,華夏民間鍊鐵業較為發達。鐵匠已經開始使用鹼式爐襯,並在煉爐中加入白雲石、螢石等鹼性溶劑。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國鐵礦品質普遍不高,含硫、磷雜質較高,需要鹼性材料中和硫、磷等酸性材料。

倒是轉爐有些難度,因為鹼式底吹轉爐鍊鋼法要求鋼水從一個爐子轉入另一個爐子。為提高鍊鐵效率,通常使用可活動的高爐,方便傾倒鐵水。

華人一向聰明伶俐,這自然也難不倒新寧公司的工匠。為了給暨南軍政府獻禮,公司趕在1851年12月建成一座試驗用小高爐,成功實現鹼性底吹鍊鋼法。

楊烜得到訊息,喜不自勝,當即準備前往視察新寧公司。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恰在此時,劉旻虎也帶著伍涵前來南寧。

真是喜上加喜!

楊烜改變行程,前往八尺寨迎接伍涵,準備帶她一同前往新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