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850再造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3章 大越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3章 大越國

眼見徵越戰役節節勝利,暨南軍政府上下振奮。

資政院的議員們率先呼籲“正國號、振人心”,進而引起軍隊、學校、政府、士紳、企業的紛紛響應。大家一致認為,獨立建國的時機已經成熟。

楊烜一向韜光養晦,從不急於建國。但徵越軍打到順化,勢必要逼迫阮朝議和。到時,雙方締結和約,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條約。再用“太平天國暨南軍政府”的名義,就顯得不倫不類了。

於是,他審時度勢,決定順應民心,建立國號。秉持著實用主義立場,楊烜並不希望刺激大清國或者太平天國。

此時的北方局勢,又有了大的變化。

就在徵越軍進入越南的平時,太平軍也發動了西征。

清軍精銳都集中在天京以東,太平軍西徵軍如入無人之境,攻勢極為凌厲。西徵軍溯江而上,連克湖口、九江、武昌、嶽州等沿江重鎮。

按照楊烜與楊秀清的約定,太平軍西徵軍兵分多路,重點經略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四省。

安徽這一路,由䂊王胡以晄負責,重點經營皖北,攻佔廬州附近地域。

湖北這一路,由國宗韋俊負責,重點經營武漢三鎮,向北爭奪襄陽。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江西這一路,由國宗賴漢英統領,沿鄱陽湖、贛江,向南爭奪南昌。

湖南地處南北要衝,向南連線太平軍老家廣西,最受太平軍重視。

老將曾天養充作統帥,向西經略常德、岳陽、長沙,兼顧湖北荊州。另有一支偏師,由楊秀清的親信林紹璋做大將,準備經鄂南繞道湘潭,再向南會攻長沙,與曾天養會師。

楊秀清的狗頭軍師們炮製出來的“西征”戰略,可謂胃口極大。但西徵軍兵馬極弱,破綻極多。

整個西徵軍沒有統一的指揮,各個戰場各自為戰,全靠楊秀清在後方遙控,協調各部兵馬。

安徽的䂊王胡以晄地位最高,但他態度比較超然,不願捲入太多是非,安心於皖北戰場。

曾天養雖然是個老將,資格很老,地位卻不如國宗韋俊,調動不了韋俊。

林紹璋原是楊秀清的親兵,以踏實勤勉見長,卻並非統軍之將。

譬如說江西這一路太平軍,原本由賴漢英做統帥。賴漢英是洪秀全妻子賴蓮英的弟弟,讀過書,很有才幹。金田起義時,楊秀清被封為“軍師”,賴漢英則為“職同軍師”。

楊秀清擔心賴漢英在西征戰場上建功,進而擴張洪秀全的勢力,便以賴漢英久攻南昌不克為由,把賴漢英召回天京,又是降職,又是處分。

塔讀@

賴漢英在江西徵召的兵馬,也被編入湖南、湖南的太平軍。江西戰場,也就不了了之了,簡直形同兒戲。

儘管如此,太平軍西征初期,仍然取得了極為輝煌的成績。湖口、廬州、九江、武昌、嶽州等名城巨邑相繼落入太平軍之手。

太平軍西征初期大勝,一時風頭無兩,甚至掩蓋了革命軍攻略兩廣的光芒。

但楊烜心裡明白,太平軍西征之所以所向無敵,實因對手清軍太弱。一旦他們深入湖南,將遇到曾國藩編練的湘軍,也將當頭棒喝,一敗塗地。

按照約定,革命軍應當出兵北上,進入江西、湖南作戰,與太平軍西徵軍會師。楊烜從一開始就不看好太平軍的西征,根本就不打算響應太平軍西征。

革命軍出兵北上,唯一的好處是,有可能提前消滅湘軍。如此一來,太平軍失去對手,反而會更加猖狂。

現在,革命軍攤子鋪得太大,兩廣境內的戰事尚未完全結束。徵越戰役結束後,徵越軍還要集中精力在越南設立軍政府,改編越軍降軍為交趾守備師,這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楊烜拒不出兵北上,令廣西守備師、廣東守備師守牢五嶺要隘,嚴禁他們進入湖南、江西作戰。

因為要與越南阮朝議和,楊烜只得獨立建國。不過,他依然很謹慎,成立大越國後,“照舊遙尊太平天國”。

此事早有成例。雲南回民領袖杜文秀發動起義,建立大理國,“遙奉太平天國南京之召號,革命滿清”。粵東天地會起義,建立“大成國”,同樣遙奉太平天國。上海、福建的小刀會起義,莫不如此。

楊烜成立大越國,只因要解決對越南的和約問題,並不想因此激怒滿清、太平天國。暫時而言,他仍舊需要太平天國作肉盾,替它擋住滿清。

為此,楊烜又派何震川出使天京,向楊秀清、洪秀全饋送厚禮,又賄賂天朝大臣,請天國接受“大越國”為藩屬國。

儘管如此,大越國的成立,依然令兩廣軍民上下歡騰。軍政學企幹部也都很興奮,覺得楊烜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此次成立大越國,免不了又要有一番政制上的變革,在此簡單敘述一二:

一、定國號為“大越國”。

楊烜更喜歡“中華帝國”這個國號,但假如這樣,勢必要引起滿清、太平天國的強烈敵意。為韜光養晦計,他定國號為“大越國”,以示這是一個地方政權。

大越國表面上“遙尊太平天國”,其實完全自主。

全面改行公曆,以星期計日,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仍按陰曆。

都城定為廣東省廣州市,即為原來的廣州府。軍政府改行新政制,將原來的省、府、縣、鄉,改為省、市、縣、鄉,長官改稱省長、市長、縣長、鄉長、

仿照西方現代國家,設國歌、國旗、國微等。

國旗以黑色為底色,象徵楊氏尚黑,以黑旗軍起家;綴以紅色木棉花,象徵嶺南乃越王龍興之地,歷經革命戰爭之犧牲。

國徽為紅色木棉花。

國歌為《革命軍進行曲》,以示對軍隊的尊崇。

二、建立現代政府。

大越國最高權力機構,仍為越王府,下設軍政委員會、軍諮府、辦公廳、秘書處等部門。

政府仍稱“軍政府”,實行政務院、省、市、縣、鄉五級政權。政務院為中央,首長改稱政務卿,由越王任命,下轄廣西、廣東、交趾三省。政務院所屬各部部長,由政務卿提名,報越王府軍政委員會批准。

中央除了政務院之外,又有資政院、諮議院、大理院、都察院,分管立法、議政、審判、檢察。

資政院與諮議院,相當於外國議院中的上院、下院。資政院多由勳舊元老擔任議員,具有立法、監察等實權。諮議院由各地區推舉而來,為普通軍民提供參政議政機會。

大理院的改革最受矚目,由七名大法官組成。大法官實行終身任職,當大法官辭職或者病逝時,由越王任命新的大法官,以保證司法審判的公正性。

第三、釐定官制,創設勳爵體系。

革命軍正在穩步推行軍銜制,深受官兵歡迎。

與軍銜制相對應,軍政府也開始著手為文官釐定官制。文官共分為十等,主要有兩層含義:

一來對應革命軍十級軍銜;二來對應軍政府政務院、省、市、縣、鄉五級政權(每級又可分為正副兩級)。

從此之後,武官行軍銜,文官行文官官制,又可互相對應。

官制之外,又有勳爵。

大越國的勳爵沿襲了傳統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爵位,級別較少。

明朝的勳爵相當氾濫,特別是宗室勳爵,需要國家財政供養。到了明末時,“竭舉國之力無以供養宗室”。

清朝的勳爵制度略有改進,但同樣紛繁蕪雜,足有十八個等級。

大越國繼續沿用勳爵制度,但只定為六等爵位,可以說是新舊時代交替的特殊產物。

根據楊烜的設計,勳爵是一名榮譽稱號。受封勳爵的人,不僅不能開府,連俸祿都沒有,但在官場上具有任職、選拔上的優勢。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這種稱號可以繼承,通常繼承給長子,每繼承一代降低一等,到了男爵之後就要除爵。

建國之初,楊烜對封爵非常謹慎。公爵暫時不授,預備等到楊烜稱帝時,再分封功臣,振奮人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侯爵原定兩人,分別是革命軍總參謀長馮可欽、軍政府政務卿楊國琛。

因羅大綱徵越勞苦功高,楊烜特意封他為“靖南侯”。羅大綱也將帶著這個新頭銜,到順化歷代帝王廟中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