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鰲拜王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一章【有進無退?兵法詭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一章【有進無退?兵法詭道!】

一聽他想和魏忠賢當朋友,孫承宗的臉色更難看了。

“你想和魏忠賢扯到一塊?你要當他的朋友,名聲就毀了。”

和魏忠賢同一戰線,會得罪很多文人。文人靠著一張嘴,一支筆,可以把黑的成白的。鰲拜不打算和孫承宗在這方面爭論,苦笑道:“如果魏公公欣賞我,把我當朋友,讓我幫他出出主意,難道我能拒絕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孫承宗搖了搖頭,確實拒絕不了,朝中大臣都阿諛奉承,沒有一官半職的鰲拜如果敢薄了魏忠賢的面子,肯定是要倒黴的。

“這事先不了,你有才能,魏忠賢也看重你,你為什麼不願意到關外平遼呢?難道一身武藝就這麼荒廢著?”

這老頭,總想拉著我上戰場,這不是害我嗎?鰲拜正色道:“我不願意去關外,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知道無法平遼成功。這個問題,我已經和信王討論過,攘外必先安內,我大明目前根本沒有平遼的實力,孫爺爺,我知道關寧錦防線是你提出來的,可是我現這條防線有很大的問題。你願意聽聽嗎?”

孫承宗沒想到他竟然評價起自己的戰略來,道:“有什麼話,你就直吧。”

鰲拜緩緩踱到客廳中央,嘆道:“如果沒有喜峰口那條路線。關寧錦防線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擋八旗軍的進攻,但如果對方選擇繞道,那條防線還有什麼用?”

歷史告訴人們,再堅固的防線,也有被攻陷的一天。但凡事總有例外,比如這條關寧錦防線,因為金軍完全可以繞而不打。

孫承宗冷哼了一聲,“怎麼會沒用?如果敵人大軍繞道,明軍可以從寧遠、錦州兵,進攻瀋陽……”

著著,孫承宗也現了問題,底氣不足了。敵人大軍繞道,目標可是北京城啊。明軍如果這時候進攻瀋陽,等於是兩面兵。對方留守多少人不知道,明軍也壓根沒有攻過女真人的城。另一面,北京可就危險了,只能繞道勤王。

鰲拜淡淡道:“圍魏救趙,確實是個辦法,但問題是,明軍根本沒在野戰中戰勝過八旗軍,只能守城,而防守同樣存在著問題。如果八旗軍對城池選擇強攻,也許會取得寧遠大戰那樣的勝利,但是如果對方把錦州包圍,圍而不打,孫爺爺,你認為應該怎麼辦?”

孫承宗的臉色變得很難看,明軍確實攻不出去。寧遠大捷實際是個什麼情況,他心中也有數。他曾是信王的老師,現在鰲拜當著信王的面,推翻了他的戰術,讓他覺得很下不來臺。他想了想,一旦開戰,錦州自保確實困難,道:“若是錦州被圍,需要動用薊鎮三協、宣府、大同這些軍鎮的部隊來增援。”

鰲拜了頭,又道:“只能派兵援救,野戰又不是八旗軍的對手,這樣一來,等於中了對方圍打援的計。如果不派人去援救,對方圍上一段時間,城中糧盡,要想活命,就只剩投降和出城拼命兩條路可選,無論哪一個,結局都是死。堅守寧遠是為了接收瀋陽、遼陽逃跑的漢人,還有意義,錦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鰲拜一直想不出答案。正月八旗軍進攻錦州的時候,錦州沒有一兵一卒,金國都沒興趣,放火燒了房子就撤回去了。

孫承宗嘆道:“可是如果放棄關外,等於把我大明幾百裡土地拱手讓人,這如何能行?”

鰲拜看著孫承宗,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打仗,先要看對方的戰略目的。女真人少,不足百萬。就算他們攻破了山海關,如何統治我大明幾千萬漢人?他們的目的只是搶些東西,來緩解冬天沒糧的窘境而已。如果退守關內,只留寧遠和江東鎮毛文龍相呼應,他們能搶到什麼?”

孫承宗沉吟片刻,皺眉道:“你竟然贊同高第撤守關內的戰略。真準備支援閹黨了?兵法有進無退,我們怎麼可以平白無故的放棄土地呢。”

兵法有進無退?!鰲拜一陣無語,他看過很多兵法,從沒聽過這一句。有進無退那不是找死嗎?孫承宗原來就這麼兩下子,當皇上的老師,分明是誤人子弟啊!

鰲拜無奈道:“有進無退,很勇敢,很犀利,但是有什麼好處?明明沒實力,硬要到關外去戰鬥,只會勞民傷財。必要的時候,我認為寧遠都可以放棄。若是主力部隊和敵人在關外決戰,有幾成勝算?這等於給了敵人剿滅明軍主力的機會。”

孫承宗漲紅了臉,卻無從反駁。聽了鰲拜的話,他也漸漸想明白了一些事。

鰲拜接著道:“在關外戰鬥,八旗軍野戰無敗績。但是在中原,明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八旗軍不熟悉關內地形,只要在合適的地方伏擊,就算打不贏,也能重創對手。同樣是守城,為什麼不在關內守呢?我不知道遼境一年要用多少軍餉,肯定不是數目。如果把這些修城的錢給附近的老百姓,組建義勇軍,讓他們平時種田,戰時為兵,八旗軍要真打進來,就算不敵,也不至於坐以待斃。女真人少,一旦打一次敗仗,就是毀滅性的打擊。只要撤出關外,只留寧遠,對手從戰略上就會陷入被動。相反,如果不停的耗費錢財在關外建城。建好了,也是被人圍的命。甚至建了一半,對方打來了,就會被拆了燒了,部隊只能撤退。”

孫承宗癱坐在椅子上,半響不出話來。他為大明出力,居然落了個勞民傷財的評價。但他也很清楚明軍的戰鬥力。一旦錦州被困,恐怕就會生鰲拜的情況——圍打援!如果明軍在野戰中能打贏,哪裡還需要守城,直接殺出去不就得了?

我堅持了這麼久的戰術,竟然是錯的,勞民傷財?我空為皇帝的老師,居然還不如一個平民子看局勢透徹,我只想著收復土地,到底是地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呢。如果修城是為了主動進攻,明軍的將領誰有這種魄力……

朱由檢見鰲拜意氣風,指江山,把自己的老師駁的不出話來,內心欽佩不已。難怪魏忠賢都要上門找他,此人真是文武雙全。

孫承宗嘆了口氣,底氣已經不足了,問道:“那你的法,難道這仗就不打了,退守關內?”

鰲拜微微一笑道:“暫時不打,只用經濟制裁,完全封鎖一切通商活動。”

早在薩爾滸之戰後,雙方就停止通商了。孫承宗苦笑道:“我們早就不和韃子通商了,這有什麼用嗎?”

鰲拜輕道:“表面上是這樣,但是據我所知,山西晉商一直在張家口和女真人交易,賣給他們糧草和鑌鐵。”

然後他講解了大體一些情況,三女也為他作證。孫承宗、何如寵、朱由檢三人大驚失色。

孫承宗急道:“這可是大事,你們為什麼不早?”

鰲拜輕道:“以前不敢隨便。今天我和魏公公見面,可以肯定晉商不是他的人。而且他並不知道這些事。我已經告訴了他,幾天內他應該會再邀我見面,並啟奏皇上,儘快解決這件事。”

孫承宗嘆道:“你真以為魏忠賢會按你的想法做事?你根本就不瞭解他,大臣們寫奏摺他都當看不到,你口頭一,他就答應了?別異想天開了!”

“不,我相信魏公公,他縱有千般不是,也有一顆忠君愛國的心。”

鰲拜很清楚這些話會傳進魏忠賢的耳朵裡,魏忠賢一定會再派人找他。魏忠賢已經開始給自己謀後路了,拉攏鰲拜,是拉攏信王朱由檢的最佳辦法。何況他已經對梁彬過,這件事成了對魏忠賢也是有好處的,起碼對方也會想聽聽這好處是什麼。

今天當著眾人的面推翻了孫承宗的戰術理念,他並不是一時衝動,也不是為明朝省錢,而是想在朱由檢面前表現一番。只要讓朱由檢看到他的能力,將來沒有理由不用他。

鰲拜的真實想法,沒有人能猜到。還有近一年時間,他有足夠時間摸清楚魏忠賢的力量,魏忠賢的權利太大,天啟帝因為和他感情深厚,才會容他有這樣的權勢,朱由檢卻不會。魏忠賢做的事情越多,樹敵也就越多,到時候東林黨、晉黨一群人想要他命,朱由檢會保他嗎?就算他能活命,也不可能保住現在的地位!

鰲拜一直用餘光觀察著朱由檢,見他的臉上已經有了崇拜的神情,這是個好兆頭。一年後,只要有意而為,我能和朱由檢好到什麼程度呢?我和他亦師亦友,他肯定會信任我。等他做了皇帝,讓魏忠賢下臺,我就保下魏忠賢的部分人馬,這群人需要一個新的後臺,為了切身利益,一定會為我所用。到時不費什麼勁,就有了很強的勢力。

鰲拜不是不求權,不求財,只是現在回報太,看不上眼,只有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想爭,假裝不要爭。兵法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