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晉霸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

傍晚的時候,司馬聃的狀況稍微好了一些,並食用了一些易消化的稀粥,而後,又喝了一碗治療風寒的湯藥,在喝完湯藥之後,司馬聃便在幾名宮女的伺候下,早早的睡下了。

由於非常關心皇帝司馬聃的身體狀況,皇太后褚蒜子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派人前去皇帝的御帳內詢問,以瞭解司馬聃的最新狀況。

見司馬聃狀態已經穩定,並且安靜的睡下了,褚蒜子的一顆心便放下了大半,不過,第二日一早,隊伍又將繼續向北行進,以司馬聃目前的身體狀況,能否受到了這旅途的顛簸,真的是很難說。

“立即宣幾名御醫前來,哀家有話要問。”褚蒜子大聲下令道。

“是,太后。”一名宮女聞令,立即轉身離開,前去傳召御醫。

很快,幾名御醫聞訊趕來,並向褚蒜子跪拜行禮。

這一日,褚蒜子頻繁召見,幾名御醫已經麻木了,不過,既然是太后召見,他們自然也是不敢怠慢,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太后褚蒜子的營帳。

“聽說皇上的龍體好些了?”褚蒜子輕聲說道。

一名御醫連忙抱拳道:“回太后,皇上龍體已有好轉,嘔吐症狀已經消失,至於風寒之症,只要多調養一些日子,相信一定會好起來的,不過……”

“不過什麼?”見御醫一臉為難,褚蒜子一顆心頓時懸了起來,並連忙問道。

御醫沉思了片刻,正色道:“太后,洛陽城據此足有數千裡之遙,以皇上目前的龍體狀況,若是一直車馬勞頓,只怕狀況會加重啊!”說完低著頭,等待著褚蒜子的訓斥。

“是啊!太后,車船顛簸厲害,以皇上目前的龍體,只怕經不起如此折騰啊!”又一名御醫,擔憂的說道。

褚蒜子聞言,心頭不禁又抹上了一層陰霾,這種情況也是她最為擔憂的,畢竟,遷都已經確定下來,前往洛陽城已經是大勢所趨,但皇帝的身體若是不能承受旅途之辛勞該怎麼辦,她一個婦道人家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皇上的龍體,真的已經不能承受旅途的辛勞了嗎?每日少行幾十裡可否?”褚蒜子輕聲問道。

顯然,褚蒜子並不想因為皇帝一人的身體而改變遷都的大勢,但她同時又非常擔憂皇帝的身體狀況,為此,希望可以每日少走一段路,如此,便可以讓皇帝每日少受顛簸之苦。

一名御醫聞言,思索了片刻,抱拳道:“不瞞太后,皇上的龍體究竟能承受多少顛簸,微臣也不好準確判斷,不過,自然是顛簸的越少越好了。”

“是啊!太后,皇上所受到的旅途顛簸越少,身體惡化的可能性就會越少,若是能夠停在這裡修養多日,風寒之症極有可能會痊癒。”又一名御醫正色說道。

褚蒜子聞言,陷入了猶豫之中,是否要在江北的荒地停留幾日,她一個人說了也不算,必須要有眾大臣一致同意才行。

“哀家知道了,你們都下去吧!記住,一定要好好照顧皇上,不能讓皇上的龍騰繼續惡化了。”褚蒜子正色說道。

“是!太后。”幾名御醫應了一聲,隨即,轉身離開褚蒜子的營帳。

幾名御醫走後,褚蒜子輕聲道:“快傳謝愛卿。”

“是,太后。”一名太監聞令,立即前去傳喚謝安。

此時,謝安剛剛吃完晚飯,並與幾名朝廷的重要大臣,在一起商議皇帝納妃的事情,雖然妃子的地位遠遠不如皇后,但畢竟也是伺候皇帝的女人,為此,各大氏族在聽說這一訊息之後,還是爭先恐後的將自己族中適齡的未婚女子推薦了上去,並希望自己族中的女子,可以常伴在皇帝的左右,為自己的家族帶來榮耀。

“謝刺史,太后要見你。”太監走到謝安的身旁,輕聲說道。

謝安聞言,微微愣了一下,這一日,太后傳召他的次數,可真夠多的,不過,既然太后傳召,他身為臣子,還要要立即前去的,畢竟,這是做臣子的本分。

“各位繼續討論,本官去去就回。”謝安交代了一聲,便跟在小太監的身後,向褚蒜子所在的營帳走去。

“微臣謝安參見太后。”謝安跪拜道。

“愛卿快快平身。”褚蒜子連忙讓謝安起身,並直截了當的說道:“謝愛卿,如今皇上龍體欠安,御醫建議皇上多歇息,若是繼續舟車勞頓,只怕皇上的病情還會繼續加重,所以,哀家想要問謝愛卿,若是讓大營在此處逗留幾日,不知可否?”說完看向謝安,等待著謝安的回道。

褚蒜子如此直截了當的詢問,讓謝安感到頗為為難,他知道褚蒜子的目的,是要在此處逗留幾日,以便讓皇帝有修養的時間,但這樣一來勢必要耽誤抵達洛陽城的時間,而且,皇帝的身體這麼差,就算修養之後,身體痊癒了,也難保不會在行進的途中再次病倒,為此,謝安覺得停下來歇息幾日根本就意義不大,畢竟,只要再次上路,皇帝就還要飽受車馬勞頓之苦,從而再次病倒。

不過,司馬聃是一國之君,若是病逝在半路上,後果可能會更嚴重,所以,謝安的心裡也是非常的猶豫,並有些不知該怎麼辦的感覺。

“謝愛卿也沒有好主意嗎?”見謝安眉頭緊蹙,褚蒜子輕聲問道。

謝安愣了一下,抱拳道:“太后,此次前往洛陽路途遙遠,一路上車馬勞頓,勢必會讓皇上難以適應,不過,在這荒地上多停留幾日也沒有什麼益處,就算停留修養,也應該前往全椒城,畢竟,城內有上好的房舍,比御帳好多了。”

顯然,謝安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皇帝長時間的宿營在這一片荒蕪的土地上。

“謝愛卿說的是,這一路上舟車勞頓,而皇上的龍體又非常虛弱,這可怎麼辦才好呢?”褚蒜子蹙眉擔憂了起來。

顯然,對於還有上千里的路程,褚蒜子感到非常的絕望,並覺得這一路上,身體不好的皇帝,一定會遭受很大的痛苦,甚至,在抵達洛陽城之後,身體狀況會一落千丈,而這顯然是她所難以承受的。

謝安想了片刻,抱拳道:“太后不必過於憂心,長途跋涉之所以會對皇上的身體造成傷害,主要是因為馬車顛簸的厲害,而船隻雖然看似平穩,實則比馬車還要顛簸,所以,皇上的身體自然是難以消受的,不過,坐船隻需幾次即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而坐車卻要行走上千里,必須引起重視。”

“道路不平,馬車顛簸是在所難免的,謝愛卿難道能讓馬車不顛簸嗎?”褚蒜子好奇的問道。

謝安正色道:“回太后,微臣覺得,若要減少顛簸,必須讓皇上放棄乘坐馬車,改而乘坐步輿,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的減少路途中的顛簸。”

所謂步輿,就是皇帝乘坐的轎子,當然,皇帝乘坐的轎子是非常氣派的,與普通人乘坐的轎子有非常大的差別,而不論什麼樣的轎子,他的舒適度都是馬車所不能比擬的,畢竟,馬車的車輪在與地面接觸的時候,一旦遇到凸起或者下凹,都會造成劇烈的顛簸,讓乘坐其中的人非常的不舒服,而轎子就不一樣了,轎子是由人力抬著的,尤其是皇帝的步輿,前前後後全是轎伕,顛簸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當然,乘坐步輿也有一大劣勢,那便是速度和持續性不如馬車,畢竟,馬車是靠馬匹和車輪行進的,速度和耐力都比較好,而人力的轎子,不但速度慢,而且,對轎伕的體力也是很大的考驗,只怕每走一段路程,就要更換轎伕,否則,轎伕在累了之後,速度便會越來越慢,甚至雙腿發軟,影響轎子的舒適性,所以,一般轎子都是短途使用的較多,而此次前往洛陽城足有上千里,在這麼遠的距離上使用人力的轎子,真的是有些太為難轎伕了。

不過,以目前皇帝司馬聃的身體狀況,實在是不適宜乘坐顛簸的馬車,所以,乘坐步輿就成了唯一的選擇了。

褚蒜子聞言,點了點頭,正色道:“謝愛卿說的是,以皇上目前的狀況,也只能乘坐步輿前往洛陽城了,這件事情就交給愛卿去辦吧!”說完略一揮手,示意謝安離開。

“是,太后,微臣一定辦好。”謝安正色應道,並轉身離開褚蒜子的營帳。

走出褚蒜子的營帳之後,謝安立即返回了自己的營帳,並將讓皇帝改乘步輿的事情,告訴了幾名大臣。

幾名大臣自然知曉皇帝司馬聃龍體欠佳,為此,皆認為謝安做的對,雖然乘坐步輿速度稍微慢了一些,但為了讓皇帝不受顛簸之苦,也是值得的,而且,他們還一致認為,至少要準備三波轎伕,以輪流抬步輿,從而保證步輿的速度和舒適性。

謝安在與幾名大臣商議了一番之後,便命令麾下的心腹,去準備步輿和轎伕,並要他們務必在第二日清早之前,將這一切全部準備好,以免耽誤第二日一早的啟程。

經過連續一夜的歇息,第二日一早,皇帝司馬聃的氣色又好轉了不少,這讓一直陪侍左右的御醫大大的松了口氣,只要皇帝無礙,便是他們最大的欣慰。

皇太后褚蒜子在得知皇帝氣色好轉之後,也是非常的高興,一顆懸著的心,頓時放下了不少。

步輿和轎伕在後半夜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準備就緒了,也就是說,只需一聲令下,隊伍便可以立即出發了。

吃完早飯兩刻之後,皇帝司馬聃便在兩名宮女的陪伴下,坐上了早已準備好的步輿,由於害怕皇帝被冷風吹到,步輿的窗簾全部都放了下來,兩名宮女也一左一右的坐在皇帝的兩旁,以隨時照看皇帝,若皇帝有所不適,兩名宮女會在第一時間告訴轎伕,並讓轎伕停下。

另外,在步輿的兩旁,有隨行的御醫和眾太監,他們也會在第一時間照顧皇帝。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皇帝的鑾駕終於起行了,並以並不算快的速度,向洛陽城方向行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由於步輿比馬車舒服很多,為此,一路上,皇帝司馬聃並沒有感到有什麼不適,隊伍行進的可謂非常的順利,而這讓所有人都松了口氣。

幾日的時間內,皇帝的鑾駕先後經過全椒、浚遒、合肥等城池,並在合肥城停留了一日,以讓皇帝能夠好好的休整。

######

在豫州汝陰郡的治所汝陰城,王猛與麾下的五萬精兵已經抵達這裡,並分散在汝陰城的四周駐紮,以等待朝廷的遷都人馬。

剛剛等了一日,從建康城出發的第一批人馬便抵達了汝陰城,並與王猛麾下的兵馬匯合在一起。

考慮到遷都的人馬很多,若是聚在一起行進會擁塞道路,為此,在第一批人馬抵達汝陰城半日後,王猛便派出一支兵馬,護送這支隊伍向洛陽城方向行進,而原先負責保護這支隊伍的水軍將士,則按原路返回江南的水軍大營。

很快,有越來越多的隊伍先後抵達汝陰城,而王猛總是非常負責的派遣一支支兵馬,護送他們離開。

不過,這些人馬都不是最重要的,王猛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皇帝司馬聃和朝廷重臣安全的抵達洛陽城。

但不知為何,在這些先頭人馬全部離開之後,王猛等了整整兩日,也沒有見到皇帝鑾駕的影子,這讓王猛感到非常的詫異,畢竟,透過詢問先頭人馬,王猛已經知道皇帝鑾駕的出發日期了,也就是說,若是一切順利,皇帝的鑾駕應該早就抵達汝陰城才對。

“將軍,皇上的鑾駕遲遲不至,會不會是路上遇到了變故?”一名部將看向王猛,正色說道。

“將軍,末將願意帶領一支兵馬,前往江南接應,也好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另一名部將則主動請纓了起來。

顯然,皇帝的鑾駕遲遲未能抵達汝陰城,他們都感到非常的焦急,並覺得不能一直幹等下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