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晉霸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

華安回到北伐軍大營日夜練兵,尤其是新兵的訓練是重中之重,幾個月後,新兵初具戰力,在進行一番演練後,華安頗為滿意。

此時,已到了春耕的季節,華安覺得三萬大軍日費軍糧頗大,給朝廷增加了不少負擔,於是上奏朝廷,要求屯田養兵,以減輕國庫的壓力。

對於華安的請求,朝廷自然非常高興,不過京城周圍的良田都被王公貴族霸佔完了,上哪兒給華安找一塊用於屯田的土地,成了朝廷官員的頭等大事。

若是從那些王公貴族手中,索要一些田地分給北伐軍,倒是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不過這些王公貴族是肯定不會同意的,田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他們才不會隨便分給北伐軍呢?

在皇權被士族掣肘的東晉時代,只要這些擁有土地的士族貴胄不鬆口,就連皇帝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不過,華安在上奏之前,就已經瞭解到了這些情況,對於京城周圍良田和山澤的歸屬也都瞭如指掌,心中也早就有了萬全之計。

朝廷為了表示支援華安的屯田請求,東拼西揍的從幾位當朝大臣的封地裡抽出十頃良田,撥給北伐軍。

一頃五十畝,十頃也就五百畝,這麼點土地對於北伐軍三萬人馬來說,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隨便抽出一隊人馬就可以將這些田地整理的井井有條。

不過,對於朝中幾位大臣的高風亮節,華安仍表示感謝,而後將十頃良田如數退還,一畝也不要。

華安一畝良田都不要,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嫌少,不過,為了自身的利益,所有的大臣都閉口不言,裝作啥也不知,原先忍痛割讓土地的幾位當朝大臣更是大大的松了口氣。

對於朝中大臣的裝傻充愣,華安一笑置之,因為他看上了一塊絕佳的荒地,這處荒地不僅地域廣闊,而且位置也很優越,只是至今仍無人開墾,算是一片絕佳的**地,華安請求將這片荒地全部撥給北伐軍屯田之用。

荒地貧瘠,很難種出豐產的糧食,對於華安的要求,朝廷的眾大臣都感到摸不著頭腦,不過既然華安這麼要求了,朝廷便順水推舟,將這片沒人要的荒地全部撥給北伐軍做屯田之用。

這處荒地位於京城以北的大江南岸,地勢高的位置常年乾旱,野草都長不高,最靠近大江的低窪之處則一遇到大雨便被淹沒,根本種不了莊稼。

不過,像這種在平常人眼中的不毛之地,在華安的眼中卻是一塊風水寶地,只要善加利用,完全可以將這裡改造成一片魚米之鄉。

華安粗略的算了一下,這塊土地足有幾千頃,折算成畝數則不下十萬,足夠北伐軍屯田之用。

能得到這麼多的屯田土地,華安內心自然是欣喜若狂,但所部將士卻不太理解,他們和那些朝廷大臣一樣,都認為這是不毛之地,當然也有部分將士心裡有怨言,他們認為當兵的就該吃皇糧,憑啥還要種地,這不成了農夫了嗎?

對於部下的這兩個疑問,華安一一作出了解釋。

首先,華安之所以要求屯田,一是為了減輕朝廷的負擔,畢竟,朝廷養兵過多,財政壓力比較大,二是為了讓士兵有個放鬆的時間,沒日沒夜的訓練是極其枯燥的,時間一長人是會煩躁的,而且,一個人的神經若是緊繃的時間過長,很容易生病,偶爾種種莊稼,看著野外的綠色,有利於調節士兵緊張的神經,提高生活質量。

其次,對於這片不毛之地,華安已經考察很久了,對於這裡的一溝一壑,一草一木都瞭如指掌,對於如何將這裡改造成千頃良田,華安心中已經設想出了一個美好的藍圖,只是部下將士大多都是大老粗,對於華安設想的美好藍圖,完全體會不到,為此,華安也不想多費口舌。

正式得到這片土地之後,華安便著手改造,每日輪流派遣所部士兵進入荒地,利用手中的農具改造荒地,餘下的士兵繼續在大營訓練。

對於大江沿岸的低窪之處,華安原本打算全部填高,這樣一來就不怕洪水了,不過在實際改造的過程中,華安驚訝的發現自己太天真了,如此廣闊的低窪之地,若是全部用人力填高,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就算讓北伐軍三萬將士日夜不停的動工,也要填個一年半載的。

為此,華安決定改變方案,將部分特別低窪之處保留下來,改造成灌溉所需的水庫,同時還可以在裡面養殖魚鱉,可謂一舉兩得。

而那些不是特別低窪的位置,則進行適當的填高,取土全部來自就近的高埠之處,為了防患百年不遇的洪水,在那些容易被洪水衝擊的位置砌上石頭的圍堰,以保障田地不被洪水沖垮。

同時,在整理好的荒地上,按照大晉標準劃分成一畝一畝的土地,數畝之間挖一條用於灌溉的水渠,所有的水渠連線在一起,全部通往大江和預留的人工水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初步的改造、劃分、修渠等步驟整整耗費了三個月才完成,而此時春耕早就過去了,華安的北伐軍一粒糧食也沒有種下,秋後自然也不會有收成。

不過,能將無人問津的荒地改造成像模像樣的田地,華安已經很高興了,這也算是一種成就感吧!

整理好田地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便是要給田地施肥,要知道,貧瘠的土地是張不出好莊稼的,只有多施肥才能獲得豐收。

對於施肥,華安倒也不是太擔心,畢竟,麾下足有三萬將士,大營每日產生的糞便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將這些糞便澆到新改造的土地上,一定會大大改變荒地的土壤品質。

只是整理出來的荒地足有數十萬畝,三萬將士的糞便,根本不足以滿足如此廣闊的土地。

為此,華安決定一步步來,先選出一千畝田地全力施肥,待這千畝良田土壤肥沃之後,再處理剩下的田地。

同時,由於一些高處灌溉不易,即使採用大型水車也滿足不了莊稼的需要,華安只好改變種植模式,對於一般缺水的高處,採取種植耐旱作物的方法,而對於一些特別缺水,無法種植作物的高地,則計劃改造成牧場,在附近建設圍欄,養殖牛羊等牲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