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晉霸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

就在華安與王三打趣的時候,又一名小校進入了中軍大帳,並抱拳道:“啟稟將軍,據前線斥候回報,燕國多路大軍皆出現異動。”

“燕國大軍有何異動,快說。”華安連忙問道。

小校抱拳道:“將軍,慕容恪的燕軍主力,已經向襄國奔來,另外魯口方向和薊城方向的數萬燕國大軍,也開始向襄國方向調動,數路大軍加起來足有二十萬人馬,燕軍似乎有攻打鄴城的打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哥,燕軍大規模向襄國城集結人馬,似乎真的是要攻打鄴城啊!”王三聞言,也做出了同樣的判斷。

華安點頭道:“沒錯,燕國大軍的確有攻打鄴城的打算,此刻,代國大軍已經推進到晉陽城,慕容俊怎能甘心落於人後,不過,慕容俊攻打魯口耽誤了不少時間,此刻,向鄴城進攻已經太晚了,我軍與魏國大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只要沿著漳水列陣,便可以將燕國大軍阻擋在漳水以北,先耗上幾個月,而後在燕軍疲憊不堪的時候發起反擊,必可一舉擊潰燕軍主力。”

“大哥說的是,我軍士氣已經恢復,現在的我軍,已經不必懼怕燕軍主力了,不過,大哥似乎要與燕軍打持久戰,打算耗幾個月,這是為何?不能速戰破敵嗎?”王三疑惑的說道。

華安開口解釋道:“燕軍兵力優於我軍,戰力也不再我軍之下,再加上燕軍主將慕容恪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名將,我軍想要速戰而勝之,豈會那麼容易,況且,燕軍主力皆是騎兵,而我軍和魏國大軍卻有不少的步兵,為了阻止燕軍騎兵發揮優勢,我軍自然要藉助河流的力量,沿河駐守,讓燕軍不能飛渡,如此對峙數月,燕軍必然難以支撐,這就為我軍帶來了勝利的轉機。”

燕國大片區域,連續三個月沒有下雨,糧食的減產自然是非常嚴重的,華安相信,只要自己與燕國大軍耗到秋收之後,燕軍主力所要承受的壓力一定非常大,進而不得不撤軍。

“大哥覺得,若是我軍主力與燕軍主力正面廝殺,我軍會居於下風?”王三輕聲問道。

華安想了一下,正色道:“我軍與燕軍的實力,應該在伯仲之間,誰弱誰強不太好判斷,若是正面廝殺,很有可能會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面,如此一來,豈不讓第三方坐收漁翁之利。”

華安所說的第三方,自然是蒲洪、姚襄之流,甚至,還包括桓溫、殷浩等人,為了打擊燕國,而讓自己麾下的大軍承受巨大的損失,從而失去威懾第三方的能力,這是華安所不願意做的。

見華安首先考慮到黃雀在後,王三認可的點了點頭,對華安的見識表示讚歎和佩服。

“大哥,燕國此時調兵遣將,估計最快半個月就可以集結完畢,二十天之內,就可以對鄴城發起進攻了,我軍如何佈置,還請大哥早日安排。”王三請命道。

“不急,如何佈置防守事宜,大哥還要與蔣幹將軍商議一下呢?畢竟,此刻,我軍兵力不足,必須與魏國大軍同仇敵愾,方能擋住燕國大軍的進攻,穩住我軍的陣腳,我軍目前的任務,仍然是繼續訓練,以逸待勞,等候燕軍主力的進攻。”華安輕聲說道。

王三聞言,點頭道:“既然如此,我這就去訓練大軍,半個月之內,一定讓我軍完全恢復戰鬥力。”說完走出中軍大帳。

隨後,華安在中軍大帳中,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派遣心腹親兵,遠赴遼東以北,遊說高句麗和扶余等勢力,準備在燕國的大後方放一把大火,以牽制河北的燕軍主力。

華安不指望高句麗和扶余能幫多大的忙,但華安相信,只要燕國得知他派遣心腹前往高句麗等國,心裡一點會非常的緊張,並不得不在遼東方向留下足夠的防守兵力,以防這些已經歸附大燕國的勢力,發生反叛大燕國的行動。

關中方向已經日趨穩定,並且有王猛負責治理,華安基本不用操心,而蜀中方向的情況有些微妙,對於自己昔日兄弟內心的真實想法,華安還不是很清楚,不過,華安在離開蜀中,北上關中的時候,早就有了安排,在雷暴、鐵牛兩位主將麾下的部將之中,有許多都是華安安插的心腹,並且,這些人全都是單獨行動,彼此之間,並不知道對方的存在,他們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向華安彙報蜀中的形勢,以及雷暴、鐵牛最近都做了什麼異常的事情,當然,若完全沒有異常,就不彙報,以增加隱蔽性。

這也就是說,華安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只要雷暴、鐵牛出現異動,其麾下的部將之中,便會立即有人站出來,控制他們,並取而代之,從而確保蜀中,在華安的控制之中。

同時,為了防止雷暴和鐵牛這兩名優秀的將領,真的會做出錯誤的選擇,華安派遣張育前往蜀中,對他們進行勸說,並讓他們繼續支援自己。

當然,為了防止張育心懷不軌,華安暗中在張育的身邊也安插了眼線,並派遣多路聰士緊盯他的一舉一動,一有異常情況,立即回報。

安排了如此多的眼線,監視自己麾下的重要屬下,華安突然覺得自己,已經不信任任何人了,不過,小心駛得萬年船,派遣眼線監視這些部下,也是因為害怕失去他們,是做大事者所必須具備的手段。

幾日後,蜀中方向傳回訊息,張育已經與鐵牛、雷暴聯絡上了,並成功勸說二人繼續支援自己,而後不久,華安便收到了張育的親筆信,信中將蜀中的情況,詳細的向華安介紹,並表示經過一番努力,雷暴和鐵牛已經明確表態,支援華安稱王,並隨時願意聽候調遣。

又過一日,華安受到了鐵牛和雷暴的親筆信,他們二人以兄弟的口吻,支援自己為王,並在信中稱呼自己為北王大哥,口吻非常親切,似乎多年的感情絲毫沒有變化一般,直讓華安覺得,在他們身邊安排心腹有些不妥,不過,為了預防萬一,華安仍舊不會撤出自己對二人的所有監視,就當保護他們好了。

得到雷暴和鐵牛的全力支持,華安的心裡又穩定了不少,此刻,蜀中、關中、司州皆在掌握之中,華安麾下的全部兵馬足有三十餘萬,兵力不再燕國之下,若是緊急動員百姓參軍,組建五十萬大軍,不在話下,只是,以目前蜀中和關中的糧草供應,沒有必要組建如此多的部隊,以防拖垮經濟發展。

放眼當今天下,華安甚至覺得,若是自己敢稱第二,就沒有人敢稱第一,單以兵力來說,華安麾下的全部兵馬與燕國大軍,當在同一水平,是當今天下最強大的兩股勢力,除此之外,桓溫的荊州軍和拓跋什翼鍵的代國大軍,兵馬皆有二十萬左右,亦不可小覷,殷浩的揚州軍團,也有二十萬人馬,不過,蒲洪、姚襄、張遇、魏統等人全部難以控制,除去這十餘萬兵馬,揚州軍團的兵馬只有十萬左右,在大晉的三支主力之中,是最弱的一支。

另外,魏國、涼國兵馬皆有十萬之眾,高句麗、扶余等其餘勢力的兵馬,則沒有超過十萬兵馬的,實力相對比較弱小。

但燕國與代國已經結盟,兩國的大軍加在一起足有五十萬以上,若是把燕代兩國看成一體,則必然是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而且,燕代聯軍全部南下對付華安,這還是讓華安承受很大壓力的,而華安目前,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依附於自己的魏國大軍,魏國與燕國是死敵,魏國大軍可以為自己分擔來自燕國大軍的壓力,而代國大軍的壓力,就只要靠謝艾獨自承擔了,好在晉陽城附近山地多,代國的大漠鐵騎無法發揮最大的威力,這就給謝艾擋住代國大軍提供了便利。

不過,如此一來,華安麾下的主力兵團全都被燕代聯軍牽制了,因此也就沒有足夠的兵力應對突發的威脅,比如、桓溫軍團、殷浩軍團、蒲洪、姚襄等勢力,這些勢力的兵馬加在一起足有四十萬之眾,比華安全部的兵馬還多。

為此,華安做事也只能適可而止,比如為了擺脫大晉朝廷的掣肘,只能暫時選擇表面效忠大晉朝廷的稱王,而不能直接稱帝,否則,這些勢力很有可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自己,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華安知道,自己的實力雖強,但也不能應對百萬大軍的威脅,至少目前還沒有如此大的實力。

而為了應對日後,可能更加嚴峻的天下形勢,華安必須加緊發展農業,並以關中為核心,囤積更多的糧草物資,並在合適的時候,在關中方向訓練一支十萬人馬以上的精銳兵團,做為戰略預備隊,而這支重要的部隊,由王猛全權負責訓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