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四十九章 一劍封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四十九章 一劍封喉

張高兒介紹了李虎。

風捲雲仔細看了一眼,眼露驚色。李虎做為王者之子,年紀當然不會太大,所以有關他的傳聞,風捲雲一直不相信,拼殺了這麼多年,早就不信神了,一個人即使是絕世天才,能力也有限。在他看來李虎能有今天,很大程度是因為身邊有一群厲害的幫手。看到李虎本人後,他突然發現這位王者之子的確與眾不同,他身上那股殺氣是經過戰場錘鍊的,是真本事。

風捲雲趕到海北州,就想親自看看李虎,看看李虎是否有能力崛起於遼東。這些年,他先是跟著李弘,後來又跟著耶律章奴,再後來又跟著高永昌,結果這三個人長則一年,短則數月,便崩潰敗亡了。經歷多了,見識多了,眼力也就不一樣了,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本事,看幾眼,說幾句話,大致也能估猜個八九不離十。

在遼東這塊地方,若想生存,首先要成為一隻兇狠的狼,而這位王者之子殺氣太重,血腥而暴戾,怎麼看都是一頭暴烈的猛虎,適合生存法則。跟著這樣的人,或許就能打出一片天下。

風捲雲撩衣跪倒,大禮拜見。

李虎急忙扶起,“殺出成州後,我偶然得到了你的訊息,隨即派人南下找尋,日夜期盼,老天開眼,總算找到了你。”

風捲雲聞言,說了幾句感激的話,不過心裡卻顧慮重重,因為李虎急著找自己是為了打錦州,但自己目前沒有這個能力。

李虎把羅青漢等人逐一介紹。

風捲雲在路上就已經知道了遼東義軍這大半年來重新崛起的經過,也知道一幫舉旗造反的兄弟如今都聚集在李虎的大旗下,所以見到羅青漢、鐵鷹等人後,非常激動,大家談起當年虎烈川會盟一事,無不感慨萬分,唏噓不已。

坐下之後,風捲雲詳細述說了自渤海王死後,這兩年渤海軍化整為零,艱苦生存的經過。

李虎派人尋找風捲雲,風捲雲也在設法尋找李虎。

早在今年夏天,侯概就聽到了有關王者歸來的傳聞,但那僅僅是傳聞而已,直到上個月,他才從潛匿東京的暗探那裡得到了李虎和義軍的訊息。遼東義軍重新崛起,這讓侯概怦然心動,於是馬上派人北上上京道尋找李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久,錦州大軍雲集,侯概擔心遭到遼軍的攻殺,帶著雲海兩隊遠離陸地,遊戈海上。

劉志成、韓浪、高大錘、薛清四個人到了海邊,剛一露臉,便被海盜盯上了。海盜們以為他們是遼軍的斥候,假裝漁民,把他們帶到了海上,拔刀就要砍。高大錘情急之下,說出了自己的身份。他曾是渤海王的侍衛騎指揮使,知道很多吳撞天的事情。他說得有鼻子有眼,說自己是遼海龍吳撞天的朋友。海盜們將信將疑,不敢殺了,把他們送到了吳撞天的帥船上。

吳撞天突見故人,又驚又喜,仔細一問,原來是虎王派來的,要請他和侯概幫忙打錦州。吳撞天急忙找到侯概。侯概僅僅考慮了一天,便做出決定,親自北上面見李虎。

大靈河直通遼海。侯概帶著一條船趕到入海口。上岸後,乘坐狗拉的雪橇,冒著風雪,順著冰凍的河面逆流而上。兩百多裡路,兩三天就到了。

羅青漢攤開地圖,把當前義軍所面臨的困境說了一下。

當說到怨軍和義軍矛盾激化的時候,羅青漢的口氣非常沉重,“現在,遼軍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招撫怨軍,分裂怨軍,而怨軍除了極少一部分人決心造反,跟隨虎王殺虜復漢外,其他人造反大都是為形勢所逼。當生存遇到危險,利益受到損失的時候,這些人自然要做出選擇。不出意外的話,怨軍內部不但要分裂,更有可能爆發兵變。假若怨軍倒戈,大靈河一線的黔州、宜州被遼軍佔據,我們就更加困難了,極有可能瞬間崩潰。”

侯概沒想到義軍的處境如此惡劣,“我記得在虎烈川的時候,漢王非常欣賞和信任董小丑,曾讓他統軍攻打黃龍府。漢王的眼光一向很準,董小丑應該有些本事,他難道搞不定自己的手下?”

羅青漢苦笑,“雲帥,怨軍是由東北路逃難而來的饑民組成,這些人進入軍隊,主要是為了解決肚子問題,殺虜復漢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

“我們當務之急是即刻拿下錦州。”李虎直截了當,直奔主題,“如果雲帥和海帥伸手相助,從錦州後方登陸,截殺遼軍糧道,可以牽制很大一部分遼軍兵力。”

侯概沉吟稍許,問道:“總帥打算強攻?”

“強攻是下下之策。”李虎說道,“但目前似乎只有強攻一條路。”

“強攻損失驚人,義軍如果久攻不下,既損耗兵力又耽誤時間,得不償失啊。”侯概捋須輕嘆,“總帥最好是另想他策,強攻不可取。”

李虎和一幫將帥們面面相覷,知道侯概已經委婉拒絕了。

侯概和張關羽的想法應該差不多,此刻義軍已經走到絕境,敗亡不過是旦夕之間的事,以他們有限的力量,根本幫不了義軍。錦州屯有遼人重兵,而且它距離平州路很近,大約六百多裡,不管是張關羽的武勇軍,還是侯概、吳撞天的雲海軍,都很難截斷遼軍的糧道,稍有不慎,就會陷入遼軍的前後夾擊。這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他們不會幹。

“聽說千山和長白山一帶有一支渤海軍。”高寶龍說話了,“雲帥,你和他們有沒有聯絡?”

侯概點點頭。當然有聯絡了,山裡渤海軍所需要的物資大都靠雲海隊偷偷運過去,否則他們靠什麼支撐到現在?

“那你能不能把山裡的渤海軍拉出來?”高寶龍說道,“你和海帥手上有不少大船,從海路走,不過兩三百裡……”

侯概連連搖手。高寶龍是急病亂求醫,純粹胡扯八道。這是冬天,大雪封山,山裡的渤海軍很難出來,再說即使下山了,還有金軍的阻殺,就算他們安全撤到海邊,軍隊帶家眷,好幾萬人,也沒有那麼多船隻運輸。

“山裡的渤海軍在金軍的圍剿下,岌岌可危,很多人出山投降了,剩下的人躲在山裡,根本不敢出來。”侯概苦笑道,“我親自趕來拜見虎王,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想向虎王求援,希望他能借給我一支軍隊,打進遼東半島,佔據鎮海府,把山裡的渤海軍救出來,但是……”

但是現在義軍自己都岌岌可危了,他當然無法開口借軍隊。

李虎坐在火盆邊,兩眼呆呆地望著跳躍的火苗,心裡不停地重複著高寶龍那句話,“從海路走……”

突然,一個奇思妙想從他的腦海裡翻湧而出,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從海路走……”

“雲帥,你有多少船?”李虎沒頭沒腦地問道。

“雲隊加海隊,大約六百多條船,其中大海舶三十多艘,普通海舶一百多艘,小船五百多艘。”侯概也不想隱瞞,這些海船對於被困義軍來說,就是一堆木頭,啥用也沒有。

“大船能運多少人?”李虎急切問道。

“大約一百四五十人。”侯概看到李虎兩眼發亮,心裡暗自嘀咕,他問這個幹什麼?義軍就算要逃,那也要往山裡逃,往海上逃就是找死啊。

“普通海舶呢?”

“大約五六十人。小船大小不一,一般來說,也就能搭乘十幾個人。”侯概說道,“不管大船小船,都有人數不等的篙師水手和淡水食物等物資,所以,我說的搭乘人數基本上是極限。如果長途運輸,因為人多,需要裝載更多的淡水和食物,那麼這個人數還要削減。”

李虎扳著手指頭算來算去,嘴裡還唸唸有詞。

一幫將帥們奇怪地看著他,不知道他又在搞什麼玄虛,屋子裡隨即安靜下來。

“從錦州到榆關,走海路的話,需要多少天?”李虎又問道。

“這不太好說。”侯概說道,“要看天氣,看風向,如果順風的話,五六天就行了,如果天氣十分惡劣,逆風而行,恐怕要十幾天時間。”

“二十天時間夠了嗎?”

“二十天肯定夠了。”侯概疑惑地望著李虎,不知道他要幹什麼。

“二十天之內,你幫我把一萬大軍送到榆河附近的海面上。”李虎手指地圖上的榆關,笑著說道,“我要奪下榆關,一劍封喉。”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