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八十七章 驅虎吞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八十七章 驅虎吞狼

遼國皇帝振振有詞。反賊們造反的目的很簡單,為了肚子,要活下去,他們還不想奪我的江山,即使有這個想法,目前他們也還沒有這個實力,而女真人不一樣,女真人已經建國了,擺明了要奪我的江山,所以我寧願封反賊為王,給反賊們一個藩鎮,也絕不願意承認大金國。

還有一個原因更簡單,現在李虎如果繼續和女真人聯手,他應該好好想想將來了。唇亡齒寒,遼國如果敗亡了,他還沒有活路嗎?所以,我滿足他的所有要求,讓他明白,誰才是真正的敵人。

大臣們驚駭不已,紛紛勸阻。

皇帝勃然大怒,在宮帳縱聲咆哮,你們有本事就把李虎殺了,把叛軍剿滅了,跪在這裡苦苦哀求有什麼用?李虎不死,叛軍不滅,再加上女真人,大遼國祚如何保全?你們告訴我,告訴我如何重振大遼?難道換一個皇帝就能重振大遼?難道靠你們這幫無能的蠢才就能重振大遼?你們既然打不過李虎,要招撫李虎,要利用李虎去打女真人,那為什麼還要吝嗇於一頂王冠?吝嗇於一個藩鎮?到底是國祚重要,還是王冠、藩鎮重要?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天底下哪有這種便宜事?如果你們有本事,朕又何必受此恥辱,向一幫反賊低頭?

大臣們羞愧無語。

部分主和派大臣看到皇帝生氣了,隨即改變主意,明確表示支援皇帝的決定。陛下說得對,既然要招撫,既然要把李虎拉過來,既然要利用李虎去打女真人,那就不惜血本。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來狼,你不下本錢,誰給你賣命?

耶律淳和一幫主戰派大臣苦苦勸諫。陛下這番話的確沒錯,但要看物件是誰,要看當前的形勢,不要養虎為患自取滅亡啦。遼東漢人歷來就有扭轉乾坤之意,漢兒都是虎狼之輩,你這根本就是養虎為患。當前形勢對大遼極其不利,北方有阻卜人的叛亂,東北有女真人虎視眈眈,東南有漢人叛軍,他們都要滅我大遼,此刻李虎即使受撫,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只待時機一到,必定背信棄義倒戈相擊,如此大遼危矣。

皇帝拒不納諫,下旨,派使者去錦州,招撫李虎和叛軍,然後打獵去了,不管了。

耶律大石奉旨,親赴錦州招撫。

韓昉率先趕到錦州,向李虎通報了皇帝的旨意,請他做好受封的準備。

李虎傻住了,各軍將帥和帥府官員們也傻住了,這是最最不可能發生的事,但它卻偏偏發生了,不但匪夷所思,更讓人措手不及。

沒有人能理解。李虎當然理解不了。董小丑、毛軍都有豐富的為官經歷,柴雲、胡塗更是熟悉宮帳內幕,但今天這種事實在理解不了。遼國皇帝是不是被一連串的打擊搞瘋了,失去理智了,他難道不知道養虎為患的道理?何況李虎本來就是一隻吃人的猛虎,你把他餵飽了,他豈不更加肆無忌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難道是離間計?

從攻打龍化開始,義軍就和金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默契,很多時候聯手共擊,雖然虎嘯臺一戰,兩軍反目成仇,但在遼軍看來,那或許是一場苦肉計,是為了攻克蒺藜山而設,所以當形勢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當女真人耀武揚威地拒絕議和之後,遼人無奈之下,也要用計離間了。

想來想去,只有這一個解釋比較合理。

女真人在遼人的宮帳裡耳目眾多,同理,遼人在黃龍府肯定也有眼線,當他們知道女真人拒絕了義軍的要求後,於是斷然採取離間計,合情合理。

如果是離間計,那何不將計就計?現在金人很猖狂,眼裡根本沒有義軍,如果義軍佯裝接受遼人的招撫,麻痺遼人,然後一邊與遼軍攻擊金國,削弱女真人的實力,一邊暗中部署,乘機攻打幽燕,豈不可以一舉兩得?

有人認為這太危險了,與虎謀皮,首先要具備強悍的實力,如今義軍沒有這種絕對實力。

李虎很堅決,“即使不是離間計,我們也要把它變成離間計,以便將計就計,在契丹人和女真人的夾擊中突圍而出,打下一塊賴以生存的地盤。”

李虎命令原野,以最快速度把遼國皇帝答應義軍所有條件,一心一意要招撫義軍的訊息傳到金國,相信這個訊息會給完顏阿骨打和黃龍府的勃極烈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耶律大石很快到了錦州,雙方再度開始商談。

這次遼國皇帝給了底線,商談進展很快,不過,李虎和董小丑等人隨即發現自己判斷正確,遼人不但設了個離間計,還設了個驅虎吞狼計。

遼國皇帝非常慷慨。封王,但不是燕國王,而是遼陽王。遼陽就是東京治府,現在是金國的地盤,所以這個王的封號明顯有問題。建藩,藩鎮就是東京和周邊十幾個州,地域很大,可惜都是金國人的地盤,所以一看就明白了,這是空頭許諾。你想做藩鎮,自己打去,打下來就是你的,至於遼西走廊這一塊,暫時給你用,等你把自己的藩鎮打回來了,你再還給宮帳。

遼國皇帝的要求則很簡單,我們聯手打東京,把女真人趕回窮山惡水去。你沒有錢財,我提供,你沒有武器,我給你,只要你出人出力就行了。

這個條件沒話說了,對義軍來說,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錢糧,契丹人答應給了,而且遼西十一個州,在東京沒有打下來之前,契丹人算借給義軍了,你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其實就藩鎮而言,平州路顯然不現實,畢竟那是京畿重地,契丹人不會答應,而且只有三個州,發展前景有限,相比起來,東京和其附近州縣那就大了,無論是地盤人口財富,平州路都無法和它相提並論,但是,東京現在是金國的,這個離間計最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裡,即使李虎待在遼西不動,金國也擔心李虎要發動進攻,因為雙方根本沒有信任可言。

女真人一旦得到這個訊息,雖然明知這是離間計,是驅虎吞狼計,但他也毫無辦法,他必須防備萬一。假若李虎真的受撫於遼,要聯遼攻金,那遼東形勢就徹底變了,金國將再次陷入被動,只能消極防禦了,所以女真人為了防患於未然,必定要採取行動。女真人一向如此,他們絕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先剷除威脅。

李虎親自把大石和韓昉送到了館驛,請他們耐心等兩天。遼東義軍的目標是殺虜復漢,是要推翻契丹人,突然間,自己決定受撫於契丹人,義軍很多首領肯定不能接受,需要說服和勸解,所以需要時間。

“陛下的冊封聖旨就在這裡。”大石面帶笑容,不緊不慢地說道:“陛下還在燕京等我的訊息,所以,請你快一點。”

李虎不置可否,拱手告辭。

韓昉把李虎送出館驛後,匆匆折回,明顯擔憂之色,“節使,這事如果讓陛下知道了……”

“陛下的要求很明確,招撫,封王,建藩,至於怎麼招撫,封什麼王,在哪裡建藩,陛下沒有說,他去打獵了。”大石淡淡地說道,“陛下既然把招撫之事全權委託給燕王,那麼,燕王就有權做出這個決定。”

韓昉長嘆,連連搖頭,“我來錦州之前,陛下曾有手詔,意思很清楚,接受李虎提出的所有受撫條件,也就是說,封燕國王,建藩於平州路,但是……”他苦笑無語,攤開雙手做了個無可奈何的姿勢,“這種離間計,這種驅虎吞狼之策,一看就知道,李虎絕不會同意。”

大石面無表情,兩眼望著窗外,沉默不語。

招撫不過是宮帳鬥爭的煙霧而已,在這層掩護下,是宮帳各方勢力的血腥肉搏。皇帝這麼做,目的很明顯,他要把大臣們的注意力轉到戰場上去,不要再盯著皇統不放了,內訌只會加劇國祚的敗亡,對解決當前危機更是沒有任何好處,所以他寧願同意李虎的受撫條件,也要保持宮帳的穩定。

燕王卻執意要立皇統,換皇帝,除奸佞,改國策,所以他不過是將計就計而已,他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招撫穩住李虎,利用女真人的力量拖住李虎,阻止李虎南下攻擊,從而為立皇統贏得時間。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