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強硬的馬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二章 強硬的馬擴

李虎配合宋軍北伐,大宋開通河東路邊境榷場,這個約定對大宋明顯有利,按道理此刻馬擴應該拿出聖旨了。你要人家替你賣命,總要哄哄人家,給點好處,這是人之常情,誰知馬擴不但不把聖旨拿出來,反而和李虎繼續商談藩鎮的事。

董耘擔心激怒李虎,私下勸說馬擴,先把北伐的事搞定,等到幽燕收復了,再談藩鎮的事也不遲。馬擴不同意。“燕雲是一個整體,做為中原屏障,兩者缺一不可。如今雲朔已被李虎所控制,而幽燕還在契丹人手上,李虎掌控著燕雲戰場上的主動權,他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要挾訛詐大宋,甚至在背後算計大宋,圖謀中原。我和他打了多年交道,可以說是看著他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人卑鄙無恥,陰險毒辣,血腥殘忍,更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高超手段。我們若想牢牢控制他,不至於養虎為患,那現在就要利用其羽翼未豐之際,用繩子捆住他,用籠子困住他,否則將來就不是尾大不掉,而是禍害無窮了。”

藩鎮的事非常復雜,不但牽扯到雙方利益,更直接影響未來的天下形勢,再加上歷史上藩鎮之禍的前車之鑑,所以大宋皇帝和朝中的宰執們一致認為,這件事要馬上定下來。現在李虎還沒有在代北立足,還迫切需要大宋援助的時候,這時候商談對大宋有利,大宋可以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李虎對未來國運造成的影響。

這也是大宋皇帝非常慷慨地賜封李虎為王的原因所在,但執行者馬擴把順序改掉了,他的意圖是如果談判失敗,李虎對大宋虎視眈眈,那這個王不封也罷,免得給大宋丟臉。

藩鎮,又叫方鎮,主要是在邊境和重要地區設節度使、觀察使,掌管當地軍政,兼管民政、財政,服從朝廷指揮,貢賦輸納中央,職官任命出於朝廷,如果藩鎮長官居心叵測,不服從朝廷,不輸貢賦,那就形成了軍事割據,由此演變為藩鎮之禍。

大宋皇帝願意接納李虎,願意拜李虎為藩鎮,條件就是服從朝廷指揮。當初李虎盤駐遼西,實力弱小,歸返之日遙遙無期,大宋皇帝出於收復故土的需要,一口就答應了,並且派了個特使李綱一直待在李虎身邊,名為建立聯系實為監控,好在李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只看不說,雙方關係一直很不錯。現在形勢變了,李虎佔據了大同,收復了雲朔,實力強了,而大宋和契丹人也撕破了臉,要北伐了,於是這個藩鎮的事要正式談談了,否則麻煩大了。

馬擴奉旨談判,把藩鎮的責權利一一解釋清楚。

雲中路所屬州縣就是李虎的藩鎮,李虎主掌軍政財大權,服從朝廷指揮,貢賦輸納中央,職官由朝廷任命,也就是說,雲中路是大宋的疆域了,雲中路的軍隊、州縣、百姓都是大宋的了,雲中路各項制度都要遵從大宋律,從官制、軍制、賦稅制、律法等等都要遵循大宋的制度來執行。

從常理上來說,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廷制定的藩鎮制度完美無缺,可惜,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李虎和遼東義軍是造反起家的反賊,他們的宗旨是殺虜復漢,他們有非常強的實力,你用這種藩鎮制度想換取山後九州和他們的忠誠,未免太天真了。

李虎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他和義軍將帥們預料到大宋使者要來,預料到大宋皇帝和朝廷要急於以藩鎮的形式收回山後九州,擴大大宋的版圖,所以他們早在新年之前就擬製好了這個方案。

馬擴和董耘拿起來一看,當即火冒三丈。按照這份方案,李虎不是藩鎮,而是事實上的藩屬國。藩屬國擁有自己的疆土,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制度,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王國。,諸如大宋和西夏、大宋和高麗之間的關係,雖然李虎沒有在方案中公開說自己要立國稱王,但事實上他就是一國之君了。

這和大宋的藩鎮制度根本就是兩回事,這也是大宋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大宋皇帝和朝廷最擔心的事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馬擴怒氣沖天,氣呼呼地看向陪坐一側的李綱,你在李虎身邊幹什麼?整天喝酒吃肉玩女人啊?這麼大的事你都不知道?李綱的確不知道,他一直在遼西,最近才跟著羅青漢到了大同,關於李虎要求藩屬國地位的事,他一無所知。

雙方條件有天壤之別,沒辦法談,所以馬擴強忍怒氣,問道:“按照使相的意思,你要在代北立國稱王了?”

李虎微微一笑,搖了搖手,“要稱王我早就稱王了,何必等到將來?代北處在宋、遼、金和西夏的四面包圍之中,我如果在這裡稱王,不是自尋死路嗎?”李虎指指身邊的董小丑、羅青漢、黃涉等人說道,“我們的意思是,義軍剛剛到雲朔,立足未穩,如果馬上實施大宋的制度,必然會引起混亂,這對我們非常不利,不如暫時安於現狀,先配合宋軍北伐,先把幽燕拿回來,然後再看看形勢發展。如果條件許可,我們再慢慢改,一步步來。”停了一下,他又補充道,“燕雲兩地被契丹人統治了將近兩百年,一直實行漢蕃共制,一國兩制之策深入人心,假若要全部推翻,前提要有一個穩定的形勢,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制定一個過度政策,以確保燕雲的穩定和漢蕃百姓的生存。”

馬擴冷笑,不再說話。這件事他要馬上回奏汴京。李虎的野心已經暴露無疑,但因為遼東形勢非常不好,李虎又沒有在雲朔站住腳,所以他暫時還不敢立國稱王,大宋還有挽回局面的時間和機會,至於李虎所說的幾個理由,他一個也沒有聽進去。

藩鎮商談陷入僵局。

李綱出面斡旋。他認為大宋皇帝、朝廷,包括特使馬擴都太急了,根本無視遼東現狀,無視燕雲十六州的實際情況,匆匆忙忙就要搞定李虎,就要把大宋的制度全盤推行到燕雲十六州,這不僅僅是急功近利,更具有非常大的危險性。正如李虎所言,燕雲十六州被契丹人統治了將近兩百年,長期以來實行的都是一國兩制,突然之間把這些制度全部推翻了,把有利於燕雲穩定的漢蕃共制給全盤否定了,把寬鬆的經濟制度全部廢止了,必定會引起混亂,其後果難以想像。相比起來,李虎的方案則考慮周全,把未來形勢和燕雲實際結合起來,以穩定和發展為主旨,從遼國的制度逐漸過度到大宋的制度,從而確保燕雲的安全。

馬擴對此則嗤之以鼻。燕雲本來就是中國舊土,燕雲漢人和中國人是同宗同源,燕雲漢人為了推翻契丹人的統治,前赴後繼,浴血奮戰,到了今天,大宋終於可以收復故土了,當燕雲迴歸之日也必是燕雲漢人歡欣鼓舞之時。到了那一天,燕雲漢人難道還願意遵從漢蕃共制?難道還願意繼續遵從契丹人的律制?當然不會,他們會遵從大宋皇帝的旨意,會以遵從天朝的律制為榮耀。

李綱反駁。燕雲漢人脫離中國將近兩百年,尤其自澶淵之盟後,大宋事實上放棄了北伐,拋棄了燕雲漢人,這種怨恨和恥辱一直積壓在燕雲漢人的心裡,同時因為這種心理導致他們也放棄了中國,轉而認同契丹人,轉而接受契丹人的統治,這種心理轉變的後果很可怕。當大宋人以拯救他們的姿態出現時,他們可能不願意接受被拯救者的身份,他們可能認為大宋摧毀了他們的王朝,摧毀了他們的家園,繼而會更加怨恨大宋人。這個時候,大宋人應該理解燕雲漢人,給他們改變觀點的時間,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假如大宋人以拯救者的姿態高高在上,肆意妄為,改天換地,甚至推行各種制度像盤剝大宋百姓一樣欺壓燕雲人,敲骨吸髓,勢必極其民憤,引起動盪,燕雲有可能失而復得。

馬擴大怒,質問李綱,“你在遼西待了兩年多的時間,你難道還不瞭解李虎?他雖然現在不稱王,但不代表他將來不稱王。現在他的羽翼未豐,翅膀還沒有長硬,還不具備稱王的條件,但一旦給他時間,給他穩定了雲朔,擴充了實力,他難道還會安安心心做個藩鎮?他難道不會覬覦中原,圖謀王霸之業?”

“控制藩鎮的關鍵不是你如何削弱藩鎮的實力,而是如何擴充套件皇帝和朝廷的實力,當皇帝權柄在握,當朝廷實力強悍,試問哪個藩鎮敢造反?哪個藩鎮敢和朝廷對抗?”李綱也生氣了,怒聲說道,“削藩之策歸其實就是恐懼,就是害怕,就是膽怯,歸根結底就是皇帝孱弱,朝廷心虛,國家沒有實力。這種情況下,你越是削藩,帶來的禍亂越大,相反,假若大宋強大,皇帝還控制不了一個李虎?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收復燕雲就能保證北疆安全,北疆安全了,大宋才能更好的條件進行改制,如果君臣齊心,勵精圖治,假以時日,李虎算什麼?你給他一百個腦袋他也不敢造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兩人觀點相左,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馬擴一甩手,憤怒地說道:“你辜負了官家的期望,也沒有盡到一個特使的職責,你還是回汴京吧。我回去後代你奏稟官家,你回去吧,叫官家另外派一個人來。”

“我為什麼要走?”李綱一口拒絕,“我的使命是收復燕雲,燕雲沒有收復,我絕不回汴京。”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