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大夏使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一章 大夏使者

二月下,大夏使者到了雲中。

大夏使者的級別很高,是舒王李仁禮,現為河南路轉運使。同來的還有河北路黑山威福軍司都指揮使李良輔。西夏的河南路位於河套地區的南部,以黃河為界,河套以北就是河北路。

早在去年西京大戰失利後,大遼皇帝就派使臣急赴大夏國求援。對於是否向大夏救援,宮帳裡曾有爭議。很簡單,反對者擔心党項人趁火打劫,攻佔西北州縣,到了那個時悔之晚矣。

這個判斷基於大夏皇帝李乾順自親政以來,就一直對大宋用兵,奪取大宋的疆土。他之所以要聯遼攻宋,並不是因為契丹人的實力強悍。如果契丹人實力強悍到足以消滅他,兩國早就開戰了。契丹人疆域遼闊,因為自身實力的原因,加上大宋虎視眈眈,遼軍已經無力攻打遙遠的西北,所以退而求其次,援助党項人,以党項人來拖住宋軍,從而確保燕雲的安全。党項人和契丹人互相需要,互為援手,兩國一個在東,一個在西,牢牢壓制著大宋。

現在形勢不一樣了,遼東大亂,已經初顯三分格局,這個三分格局對大宋非常有利,假以時日,遼東穩住了,大宋就會全力對付大夏。大夏雖然地處遙遠的西陲,但它對天下大勢不可能漠不關心,更不可能一無所知,在事關國祚興亡的重要時刻,大夏李乾順會制定何種策略?

大夏皇帝李乾順三歲登基,統治大夏三十多年,文治武功都很突出,除了不斷用兵開疆拓土外,他還解決了困擾党項人幾十年的“蕃禮”、“漢禮”之爭,大力推行儒學,實行漢制,國內政治清明,朝野穩定。試想,以他的才能,他難道不知道大夏面臨的危機?他會想什麼辦法解決?無疑,乘著契丹人奄奄一息之際,瓜分大遼疆域,拓展疆土,增長實力,這才是對抗大宋的唯一辦法。

此刻向大夏求援,極有可能演變成引狼入室。如果大夏軍隊攻佔了雲中,遼軍不但無法收復西京,就連陰山以南的州縣都要盡數丟失,最後不得不遠避大漠,失去東山再起的最後一絲希望。

也有大臣支援皇帝的決策。

從大夏奠基者李繼遷開始,党項人和契丹人就是盟友,直到李元昊建國稱帝後,雙方才爆發了一次戰爭,但迫於大宋的威脅,雙方馬上就握手言和了,這種和平局面一直延續到現在,這說明一個問題,說明大夏人若想在大西北生存發展,就要堅持聯遼攻宋之策,如果雙方大打出手,鷸蚌相爭,最後漁翁得利的必定是大宋人。

大夏皇帝李乾順既然才智出眾,應該不會糊塗到“鷸蚌相爭”的地方。兩國唇齒相依,唇亡齒寒,這個道理很簡單,尤其是現在,遼夏開戰,得利的肯定是女真人和漢人,而且漢賊李虎就在西京,雙方開戰,收益最大的當然是李虎了。

大遼皇帝的想法則與眾不同。党項人不是傻子,更不是大善人,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沒有友情,你這時候向他求援,當然要付出代價,所以大遼皇帝打算以割讓土地來換取援助,先把党項人拖進代北戰場。這場大戰的對手有兩個,女真人和漢人都很強悍,如果沒有足夠的軍隊和錢糧武器,這一仗未必打得贏。打贏了,國祚還有希望保住,打輸了,那就只要遠走大漠了。

李仁禮和李良輔帶來了大夏皇帝的國書。大夏皇帝答應了契丹人的請求,出兵相助,具體事項由兩位使臣和大遼皇帝協商處理。

李仁禮是河南路的轉運使,李良輔是河北路的軍隊統帥,河南河北兩路毗鄰遼境,所以不管是商議打仗的事還是商議錢糧武器的事,這兩個人都能做一半主。

大遼皇帝最關心的就是大夏能出多少軍隊?

“我們想知道遼東的最新形勢。”李仁禮說道,“大夏能出多少兵馬,要依據形勢發展來定。”

這句話說得在理,不能說你要多少我就給你調多少,我也要看看是不是划得來。

蕭奉先攤開地圖,鼓動如簧之舌,滔滔不絕。他隱瞞了幾件很重要的事,一是中京失守,二是耶律淳有篡僭可能,三是李虎的實力,四是遼軍的實力。為了說服大夏人,他接著又撒了一個彌天大謊

“據我們得到的可靠消息,李虎早在遼西的時候就投奔了大宋,而大宋為了攻打燕雲,也一直在竭力支持李虎,他們甚至利用大宋水師的船隊給李虎運送錢糧武器,這也是李虎能在遼西堅持三年的重要原因。”蕭奉先說道,“這次李虎在宋軍的配合下,突然從遼西殺到西京道,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由於遼軍主力都在中京、燕京前線阻擋宋金兩軍的攻擊,西京道兵力空虛,讓李虎撿了個大便宜。”

“宋軍為什麼要配合李虎攻打西京道?很明顯,這是一石二鳥之計。”蕭奉先指著地圖說道,“你們看,李虎攻佔西京後,可以和宋軍夾擊燕京。一旦燕京丟失,李虎的軍隊和大宋的北伐軍隨即可以掉頭攻擊你們,李虎西渡黃河,北伐軍取道太原,如果大宋的西北軍再從陝西四路展開進攻,你們就是三面受敵,形勢異常危急。”

李仁禮望著地圖,凝神沉思。

李虎的大名早就傳到大夏了,當他和遼東義軍突然出現在大同的時候,大同的暗探以最快的速度把訊息送回到賀蘭山,自那時候起,大夏皇帝和臣僚們就意識到危機來臨了,他們要動手了,要把對大夏的威脅,哪怕是可能存在的威脅消滅掉。

時間再往前追溯三年,當耶律大石出使賀蘭山,要求大夏軍攻擊大宋,以配合遼軍東征女真的時候,大夏皇帝忽然發現,天下形勢變了。以契丹人的強大實力,為了平定一個蕃族的叛亂,竟然不遠萬里,跑到賀蘭山來求援,那說明契丹人遇到大麻煩了,而且這個大麻煩不是女真人,而是大宋人。

大夏皇帝的皇后是契丹宗室公主,這位宗室公主的老爹當時在契丹宮帳裡出任內廷官員,和大遼皇帝關係親密。大夏皇帝透過這層關係,花費巨資,總算買到了大宋聯金攻遼的絕密訊息。契丹人的宮帳其實沒有秘密可言,這個訊息不但大夏皇帝知道,就連高麗王都知道,這位高麗王還曾委託回國的大宋御醫帶書給大宋皇帝,好心勸諫,所以契丹人的大部分秘密,大夏皇帝都瞭如指掌。

由此,大夏皇帝預感到大展宏圖的時機來了。他不認為宋金聯手可以擊敗大遼,因為女真人對於大夏皇帝來說,不過是一個造反的蕃族部落而已,成不了氣候,想當年阻卜人造反十幾年,最後還是給契丹人滅了。女真人和阻卜人比起來,實力要小很多,所以女真人造反更沒有希望。不過,因為大宋的介入,這件事突然產生了變數,契丹人的好日子已經到頭了,也要經歷連綿戰火了。

宋遼都很強悍,這仗打起來波瀾壯闊,最終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但契丹人因為有女真人這個內患,遭受的損失可能更大,所以,大夏人打算東征,乘著契丹人傷痕累累,乘著大宋人元氣未復之際,先把代北打下來,然後南征,兵出兩路,一路下太原,一路出陝西。太原距離大宋京畿較近,威脅大,可以牽制宋軍主力,如此夏軍就有機會攻佔陝西了。

大夏皇帝做好了準備,一直在耐心等待,誰知遼東的形勢發展讓人眼花繚亂,漢人李虎突然崛起,而且還一直打到了遼人的西京道,佔據了西京,簡直匪夷所思,更嚴重的是,他破壞了大夏的東徵之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冬天來了,党項人只能等到開春才能發動進攻。他們本來已經想好了出兵理由,就以援助盟友為藉口,哪料大遼皇帝突然派人來求援,這讓党項人驚訝萬分,他們沒想到大遼皇帝竟然就在代北,就在雲中。這樣一來,這個出兵的理由雖然更好了,但若想達到出兵的目的,卻更難了。

蕭奉先的話有一定的道理。

對於大宋來說,西夏的存在不僅僅讓大宋失去了西北疆土,還一直是心腹大患。這次大宋北伐大遼,顯然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和準備,比如大宋前幾年突然大舉進攻西夏,明顯就是為北伐大遼做準備,那麼由此推測,當大宋收復了燕雲,重建了中原屏障之後,它肯定要再攻西夏,佔據西部邊陲。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李仁禮考慮良久,說道:“五千人如何?”

五千人?塞牙縫都不夠。蕭奉先微微一笑,“五千鐵騎?”

“五千誘餌。”李仁禮說道,“強攻西京,損失必然很大,以我看,要想擊敗李虎,必須把他誘到大草原,然後利用馬軍優勢,將其圍殺。”

大遼皇帝也是這麼想的,他手上就那麼點人,不敢再和李虎正面決戰了,所以他當即同意了此策,“如果李虎到了黃河邊上,你們打算出動多少軍隊?”

李仁禮捻鬚笑道:“夏軍可以預先趕到天德軍、河清軍、金肅軍和寧邊州一帶集結,如果陛下同意,半個月內,就能集結十萬大軍。”

大遼皇帝知道他的意思,馬上說道:“如果能擊敗李虎,天德軍、河清軍、金肅軍和寧邊州就算是朕對夏軍的犒賞。”

李仁禮和李良輔相視一笑,連聲謝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