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李綱大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李綱大怒

五月初六,太原。

李綱到達太原十幾天了,在這段時間裡,他以漢王府特使的身份拜見了河東路的四司長官,詳細述說了代北形勢,懇請四司長官以大局為重,竭盡全力支援雲中路。

四司長官的態度很好,滿口答應,但一旦談及細節,卻個個含糊其辭,推三阻四,互相扯皮,遲遲拿不出具體的援助辦法。

李綱很著急,又是講大道理,又是走人際關係,軟磨硬泡,但四司長官保持著默契,想方設法拖延推諉,既不得罪漢王府,也不實際解決問題。

河東路和西夏、大遼接壤,軍事重鎮,京畿門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所以河東路帥司的權力相對來說比其它三司要大一點,在四司長官中說話有份量。河東路的經略安撫使叫張孝純,他年初才出任此職,這個人事變動顯然具有針對性。張孝純和李綱早在汴京就認識,雖然沒什麼深交,但彼此很欣賞對方,這次見面後,兩人非常高興,把盞言歡。

李綱本以為透過他可以達成所願,張孝純也很想幫忙,但在他離京之前,曾蒙皇帝召見,此後王黼、鄭居中等宰執也找他談了很長時間。李虎和雲中路的事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很複雜,大宋若想牢牢控制雲中路,若想把李虎對大宋的威脅徹底剷除,還需要做很多事,而且不能出絲毫的差錯,所以張孝純的使命非同一般。現在這個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可不是一個好差事,做得好了,大家相安無事,沒有功勞也還有點苦勞,但做得不好,兩頭得罪,那就要倒大黴了。

張孝純小心謹慎,事事請示皇帝和朝廷,唯恐出了差錯。如今代北形勢危急,李綱又來求援,於情於理都要伸以援手,假如山後得而復失,皇帝和朝廷肯定會把罪責全部推到自己頭上,所以他不敢擅自作主,十萬火急稟奏汴京。皇帝叫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即使出事了,我大不了替皇帝扛一下罪名,然後降職,到別的地方繼續做官去,不至於一罷到底回家種田。

李綱心急火燎,竭力說服。張孝純給他逼得沒辦法,只好實話實說,不是我不幫忙,而是皇帝和朝廷不允許我幫忙。

李虎早在去年秋天就攻佔了大同,收復了山後九州,但因為藩鎮許可權問題,和大宋一直沒有談妥。大宋對山後勢在必得,當皇帝派馬擴到大同談判的時候,成功收復山後的訊息也就從汴京迅速傳遍了各地,這給皇帝和朝廷爭足了面子。不久馬擴第二次到大同宣旨,皇帝和朝廷在滿足了李虎藩鎮權力的同時,也給陝西、河東、河北三路下旨,以回易的方式給雲中路以援助。

這道聖旨就值得玩味了。李虎投宋了,山後是大宋疆域了,當然要給其以全力支援,幫助他守住山後,為什麼還要以回易的方式給其有限的援助?這種回易援助方式一般存在於國與國之間,難道李虎是以藩屬國的形勢來投宋?

很多地方大臣不知道這其中的秘密,但張孝純知道,他在出任河東路經略安撫使之前供職於中書省,對此事很清楚,這也是皇帝派他到河東路主掌帥司的重要原因。李虎以藩鎮的形式投宋,大宋則不費吹灰之力收復山後,表面上這事看對雙方都有利,但仔細一想,後患無窮,未來充滿變數,因為大宋絕對不允許藩鎮的存在,遲早要削藩,而李虎會拱手把地盤和軍隊統統交出來?所以,在沒有削藩之前,大宋對李虎的主要對策是在牢牢控制雲中路的情況下,予以最大程度地遏制和削弱。

正是從這個策略出發,大宋支援李虎不是國庫調撥,而是以回易的方式有選擇性地進行援助。

李綱對此非常生氣。

信任是雙方合作的基礎,大宋不信任李虎,李虎又怎會信任大宋?李虎沒有安全保障,當然要蓄積實力以防萬一了。李虎的實力越來越大,對大宋的威脅就越來越大,雙方又互不信任,遲早要出事。

“這是一種自卑恐懼的心裡在作祟。”李綱直言不諱,對皇帝和朝廷極度不滿。大宋把燕雲收了回來,建立了中原屏障,然後利用李虎的武力對抗西夏和女真,開疆拓土,這樣大宋就會越來越強大。大宋強大了,有無堅不摧的武力做後盾,還怕鎮制不了李虎?還怕沒有機會削藩,永絕後患?

大宋用這種卑劣的策略對付李虎,說到底就是沒有自信,害怕李虎,這反而暴露了大宋的弱點,助長了李虎的囂張氣焰,將來勢必尾大不掉。

張孝純對此也有同感,但他也罷,李綱也罷,雖然名義上受到了皇帝的重用,但都無權參予決策,只有俯首聽命的份。如果李綱把這番話拿來勸諫皇帝,估計很快就會被召回汴京,再不錄用。

就在李綱彷徨無策的時候,河東路接到了朝廷的書信。在這份書信裡,朝廷要求河東路必須密切關注代北形勢,假如雲中路遭到了北虜的攻擊,岌岌可危,則必須加大對雲中路的援助,適當時候可以考慮先給援助,後以回易來補償。

接著張孝純又接到了西府(樞密院)長官鄭居中的私人書信,在這份書信裡,鄭居中說得更透徹,如果雲中路丟了,幽燕就算收復了也保不住,北伐策略就算完全失敗。雲中路得而復失的責任皇帝不會承擔,最後必然由樞密院和河東、河北兩路宣撫司來承擔,而河東路帥司首當其衝,因此,做為河東路帥司,必須正確把握局勢,採用更加靈活的計策來確保雲中路的安全。

鄭居中最為樞密院長官,當然不會直接下命令,但帥司隸屬於樞密院,河東路帥司如果採取靈活計策援助雲中路,只要樞密院睜只眼閉只眼,誰也管不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孝純在北伐一事上屬於主和派,但他也不同意鄭居中的坐觀論,他和宇文虛中同在中書,兩人觀點一致,要聯遼抗金。不過現在看來,鄭居中當初的“坐觀論”還是最符合國政之術,而且形勢發展和他的坐觀策略也基本吻合。

坐觀論就是坐山觀虎鬥,等到遼金兩敗俱傷了,再出面收拾殘局,以聯遼抗金的形勢把北方一分為二,繼而以拯救大遼國祚為條件來脅迫契丹人,收回燕雲。此策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以大宋現狀來說,這是最好的辦法了,而且鄭居中深得皇帝信任,在宋軍連續錯失北伐良機,在契丹人主動要求以土地換援助的時候,此策應該會被皇帝採納,但當時主戰、主和兩派爭論激烈,而鄭居中因為母親病故回鄉守喪,又離開了中樞,從而導致此策不了了之。

現在大宋還有實施此策的機會,只要聯遼抗金,必能以最小代價收復燕雲,但契丹人敗亡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此策若想實現,前提就是在代北戰場上擊敗女真人。

張孝純把鄭居中的書信看了很多遍,最後搖頭苦笑,派人把李綱和漕司、倉司、憲司長官都請了過來。

朝廷這封信說得很清楚了,要給雲中路援助,所以河東路四司長官應該不會再推諉了,誰知結果讓李綱勃然大怒。

雲中路岌岌可危嗎?沒有,相反,局勢正在好轉。李虎把大宋戰旗一舉,女真人馬上停止了攻擊,止步於白水濼,而西夏人也即刻撤過了黃河。大宋和金國,和西夏都有盟約,他們看到李虎投宋了,山後九州已經是大宋的疆域了,不會再發動攻擊。

形勢既然已經在好轉了,李虎為什麼還要援助?很簡單,李虎居心叵測,想主動發動攻擊,破壞大宋和金國、西夏的盟約,把大宋拖進連綿戰事,消耗大宋的實力,從而給他南下中原贏得機會。

這就是大宋人的思路。在大宋人看來,金國和西夏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實力,所以他們不會再進攻山後了,所以也就沒有必要給李虎援助了,免得李虎實力強大了,禍害大宋。

張孝純剛剛到河東,對河東的事不熟悉,對這三位同僚也不熟悉。當他聽到這番高論後,也是哭笑不得,但礙於自己新來乍到,不好駁了他們的面子,只好裝聾作啞。

李綱氣壞了,嗓門越來越大。你們瞭解女真人嗎?你們知道女真人的厲害嗎?難道女真人在你們的眼裡,還是一個蠻荒小國?告訴你們,女真人只要再拿下代北,就基本上把契丹人的江山全部搶去了,你說他們的實力有多大?這麼一個強大的剛剛崛起的蕃虜雄主,他們會遵守和大宋的盟約?他們會放棄攻打中原?你們是不是好日子過多了,忘記了北虜屢屢南下寇掠中原的歷史?是不是因為百年的澶淵之盟讓你們忘記了在北方還有一個可怕的敵人?

這幾位大爺對李綱不屑一顧。你李綱算個什麼東西?這地方輪得你來指手劃腳嗎?

河東路的事張孝純一個人說了不算,看樣子李綱這趟路算是白跑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