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 飛揚跋扈的老大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六章 飛揚跋扈的老大們

李虎什麼話也沒說,帶著鐵衛們回到了鎮川堡。岳飛這種人就是為打仗而生的,只要給他機會,他就能光芒四射。李虎相信岳飛經過大同會戰後,很快就能成為一員悍將,假以時日,他必能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只是到了那個時候,希望大家還是兄弟,而不是對手。

此時已經是十七日凌晨丑時初了,張關羽、董仲孫、贏秦、獨孤風、李錦、高寶龍、高緣等各軍主帥陸續趕到堡內拜見李虎。

李虎向他們說了兩件事,一是遼夏聯軍已經趕到殺虎口,並埋伏於關口的塘子山和大堡山,另外就是童貫已經下令,命令河東軍即刻趕赴大同。

這兩個訊息讓將帥們非常高興,雖然他們中的有些人不願意投奔大宋,但到了這個危急關頭,也只有投奔大宋才能找到活路,即使不願意也沒辦法。

董仲孫看到李虎的臉色很差,人也沒什麼精神,估計是疲勞過度,“總帥,你在鎮川堡好好睡幾天,我們幾個保證把金軍擋在鎮川堡外面,讓你美美睡一覺。”

“謝謝你的好意,我也想好好睡一覺,但我沒那個命啦。”李虎笑道,“我要去殺虎口,這裡由董帥指揮。董帥沒到之前,你們聽毛帥指揮。我告訴你們啊,毛帥叫你們怎麼打你們就怎麼打,不要自作主張。如果鎮川堡丟了,金軍直殺大同城下,那我們就無法扭轉戰局了。”

張關羽、董仲孫、李錦等人滿口答應,不過從他們的眼神裡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對毛軍根本就是不屑一顧。毛軍是鎮川堡戰場的臨時統帥,不打仗的時候大家你好我好,一旦打起仗來,那就翻臉不認人了。今天這一仗其實已經出問題了。獨孤風和李錦在毛軍的命令還沒有下達之前,就已經衝到鎮川口了。還有張關羽和董仲孫,毛軍叫他們把沒有遭到金軍攻擊的三座堡寨裡的守軍撤到鎮川堡,但這兩位理都不理,認為毛軍胡扯淡,如果明天金軍開始攻擊那三座堡寨怎麼辦?

“你去殺虎口?”張關羽問道,“那裡不是董帥指揮嗎?”

“我要把宋軍放到殺虎口戰場。”李虎解釋了一下,考慮到殺虎口戰場由遼軍、夏軍、宋軍和漢軍聯合作戰,所以還是自己親自去指揮比較妥當。

接著他再次說到了此次會戰的的目標。“此仗能否打贏,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在殺虎口重創金軍,而殺虎口一戰的勝利,必須靠你們在鎮川堡戰場牢牢牽制住金軍主力,遲滯他們支援殺虎口,所以你們不要顧惜傷亡,竭盡全力給我打。白登山大營裡有五六萬新兵,你們即使把人打完了,我也能迅速重建軍隊。”

這句話李虎不知說多少遍了,今天這一仗各軍主帥也的確玩命了,虎烈第三軍打掉了一半,而上半夜的激戰中,神龍軍和雷霆軍的損失也非常大,但獨孤風和李錦硬是頂住了金軍的瘋狂攻擊,沒有讓女真人前進一步。

“毛帥,接下來怎麼打?”李虎問道。金軍距離鎮川堡越近,這幫人的火氣就越大,不聽指揮的事肯定會出現,所以李虎打算在離開之前,先把這幾個時辰內的攻守之策大概擬定一下,免得毛軍指揮不動。

“馬上從第二道防線撤到第三道防線。”毛軍明白李虎的意思,不假思索地說道,“明天早上,撤離第三道防線。我們把軍隊集結於鎮川堡,利用鎮川堡的防禦陣形和堡內的防守器械,和金軍持續廝殺。”

“老子從白天打到晚上,死了好幾千人,好不容易把第二道防線守住,你現在竟然說要撤退。既然要撤退,你為什麼不早說?你成心坑老子啊?告訴你,老子不撤。”獨孤風當即跳了起來,指著毛軍的鼻子怒聲咆哮。

張關羽冷笑,斜眼瞥著毛軍,冷森森地說道:“毛帥這是什麼意思?總帥剛才還在說,要我們在鎮川堡一線牢牢牽制住金軍主力,你現在一撤就是五里,直接把鎮川堡前沿防禦全部丟棄,理由是什麼?”

“打,是因為金軍攻得太猛,我們依靠防禦陣勢,可以大量消耗金軍,打擊他們的士氣,只是長時間打下去,我們損失太大,承擔不起這個損失,但金軍承受得起,所以我們打一段時間後就要撤。”毛軍也不生氣,依舊笑容滿面,慢條斯理地解釋道,“這段時間,我們在鎮川堡花了不少力氣,挖寬了護城河,加固加高了城牆,修建了箭樓和其它一些防禦設施,在堡內我們還部署了八十臺拋石車,一百五十臺弩炮,還有其它一些守城器械。就憑這些東西,再加上十幾萬軍隊,我們完全可以把金軍擋在鎮川堡。”

毛軍說得有道理。今天這一仗金軍越打越猛,到了晚上竟然連夜進攻,不眠不休,女真人似乎已經失去了理智,他們的傷亡非常大,大概是義軍的三倍以上,所以相對來說,義軍還是賺了。和一個瘋狗打架,當然要見好就收,免得被瘋狗咬了一口,血本無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關羽和獨孤風等人對毛軍的解釋很不滿。這話說起來是很中聽,但說白了就是怕死,就是想保存實力不敢打。

高寶龍、高緣、吳雄等人都支援毛軍的計策。張關羽這幫人嘴上說為了保住大同,其實真正的目的是想保住自己的財富,反正軍隊打完了總帥會給他們補充,那他們還怕什麼?把人打完了不但沒有罪責,還是功勞,那為什麼不打?

“毛帥是鎮川堡戰場的臨時統帥,他說怎麼打就怎麼打。”李虎說話了,無條件支援。其實他也認為毛軍太謹慎了,義軍完全有實力在金軍逼近鎮川堡之前,和他們拼消耗。義軍死一萬,金軍死三萬,這仗為什麼不打?但這話不能說,如果李虎否定了毛軍的計策,毛軍更搞不定這幫飛揚跋扈的老大們了。

十七日凌晨丑時正,李虎帶著鐵衛營離開了鎮川堡,急馳殺虎口而去。

毛軍下令,撤離第二道防線,在第三道防線和金軍再戰。

十七日,寧武關。

幾天前,童貫的命令送到了太原,他要求河東經略安撫使張孝純親自率軍趕赴大同,但前提是,李虎必須接受他的條件,所以,他請張孝純先期趕到寧武關等待劉韐的訊息。

李綱當時正準備返回大同了,聽到這個好消息欣喜萬分,馬上隨張孝純同赴寧武關。

這時汴京也來書信了。西府宰相鄭居中書告張孝純,此次北上大同,大宋和金國的盟約也就廢止了,從長遠來看,這對大宋有百利而無一害,但為了預防萬一,皇帝和朝廷沒有公開下旨,而是授予童貫調兵權,讓童貫下令調軍北上大同,如果出了事,責任由童貫來承擔,當然,張孝純也有連帶責任。

童貫北伐失敗,他騎虎難下了,還要進攻,而皇帝和朝廷主戰派大臣出於面子和利益考慮,也是堅持再次北伐,但此刻皇帝和主戰派大臣們的信心給這一場敗仗打沒了,所以他們轉而指望李虎,指望李虎在大同擊敗金軍,然後實施兩路夾擊。

這個後果很嚴重。假設李虎擊敗了金軍,搶在宋軍前面攻佔了燕京,他會不會兌現承諾,主動把燕京還給大宋,退回雲中路?鄭居中估計很困難,李虎是北方梟雄,這個人在遼西的時候周旋於各方之間,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無所不用其極,什麼無恥卑鄙的手段都使得出來,所以不要指望他會遵守諾言。

因此,鄭居中要求張孝純,到了雲中路後,要見機行事,除了確保李虎守住大同外,還要保存實力,以便對李虎構成威脅。另外,要派使者去大夏國,和大夏軍統帥取得聯系,在必要的時候聯手對付李虎,迫使李虎在攻克燕京後撤回雲中路。

張孝純頭暈,這個任務太難了,既然確保李虎守住大同,又要對李虎構成威脅,還要讓李虎以主力去攻打燕京。李虎難道是傻子啊?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張孝純苦笑無語。鄭居中到底是什麼意思?

以張孝純看來,李虎面對三十萬金軍的攻擊,能把大同守住就不錯了,若想擊敗女真人,似乎有些一廂情願。金軍打不下大同,但它也不會輕易撤出代北,兩軍可能形成對峙。另外大夏人已經兩次攻擊朔州了,可見大夏人也想趁火打劫,這時候大夏人如果和女真人結盟,大同會遭到第二次攻擊,所以,李虎在沒有徹底解除這些威脅之前,他是不會去配合宋軍攻打燕京的。

這樣看來,鄭居中的意思就很明顯了,他的目的是把李虎留在雲中路。宋軍第二次北伐,李虎肯定要配合。李虎有難的時候,童貫幫忙了,那麼童貫需要李虎的時候,李虎也不會視而不見,但他肯定不會派主力過去。這就夠了,鄭居中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行了。那麼,二次北伐如果成功了,皆大歡喜,如果失敗了,以童貫為首的主戰派就要滾蛋,皇帝想留都留不住。

北伐,這就是大宋人的北伐。張孝純覺得很悲哀,為那些在前線奮戰的將士們感到悲哀,當他們為了報效國家,不顧生死和遼軍浴血奮戰的時候,他們哪裡知道,他們根本就是朝堂上權力爭鬥的犧牲品,他們死得毫無價值。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