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即刻撤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章 即刻撤軍

居庸關位於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它分南北兩個關口,北稱居庸關,南稱南口,兩關之間是一條長達十八裡的山谷,俗稱關溝,關溝兩側山勢奇雄,地形極其險要。

李虎指揮大軍連攻三天,耶律阿古哲率領遼軍奮力阻擊,居庸關穩如磐石。

黃昏時分,夕陽滿山,在陣陣金鉦聲裡,鏖戰一天的將士們陸續撤下了戰場。

李虎坐在山頭上,望著遠處巍峨的關隘,一籌莫展。

深秋的風帶著蕭瑟的涼意,風裡隱約可以聞到淡淡的血腥味,偶爾傳來的戰馬嘶鳴聲讓人倍感戰場上的淒涼。李虎的目光從關隘上移到戰場,那裡死屍狼藉,幾百名民伕正在搬運屍體,忽然有人舉手叫了起來,大概是發現了重傷昏迷者,招呼同伴前去幫忙。很快,他們從死人堆裡抬出了一個人,大家手忙腳亂一路急跑,唯恐被關上遼軍發現遭到射擊。李虎心裡驀然一痛,他彷彿聽到了那名士卒痛苦的呻吟,感覺生命正從傷者的身體裡快速流逝,感覺自己的血液正在秋風的吹拂下一點點冷卻。

李虎情不自禁地打了幾個寒戰,把斗篷裹得更緊了。

“使相……”劉韐的叫聲從背後傳來,“宣撫司來信了,我大軍已經從涿州出發,二十萬向燕京展開了猛烈攻擊。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應該包圍了燕京。”

李虎心急如焚,但臉上的表情卻顯得非常冷靜,“如果燕京被包圍,遼軍還會在這裡堅守?”

“遼軍已經插翅難飛了。”劉韐轉到李虎面前,興奮地說道,“涿州距離燕京不過一百五六十裡,我北伐大軍就算一天走十里,也走到燕京了。使相,連夜進攻,遼軍驚慌失措,一定堅持不住。”

李虎神情冷峻,沉默不語。如果宋軍已經包圍了燕京,我還打居庸關幹什麼?雖然李綱、宇文虛中和馬擴對北伐軍能否攻佔燕京持懷疑態度,折可求也認為北伐軍難以實現預定目標,但現實是,北伐軍勢如破竹,已經到達燕京城下,而且北伐軍和遼軍實力相差懸殊,這一仗宋軍其實已經穩操勝券了。

“使相,童太師在信中說,請使相務必儘快攻克居庸關,和北伐軍會師於燕京城下。”劉韐看到李虎神色不對,擔心他在居庸關下猶豫不前,急忙好言相勸,“幽燕的形勢非常復雜。李處溫死後,燕京被蕭幹所控制,蕭幹和宮帳裡的蕃臣大都想投降金國,假如他看到燕京不保,引金軍南下古北口和松亭關,那事情就麻煩了。另外還有平州路的問題。使相也知道平州路對我們的重要性,如果平州路被金軍攻佔,幽燕防線等於被撕開了一道缺口,這道缺口將對中原造成嚴重威脅。”

劉韐提到平州路,頓時讓李虎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臉上不禁露出惶急之色。平州路如果丟失,不僅僅是中原受到威脅,更直接影響到虎烈府的西征大計。

李虎深深吸了一口氣,斷然做了一個決定。就算沒有拿下燕京,就算沒有完成預定目標,也要一定保住平州路,那塊地方關係到虎烈府的生存和發展,無論如何不能給女真人搶去了。

“急告各軍將帥,晚上到帥帳議事。”李虎站了起來,揮手對鐵衛說道,“向居庸關射書,說燕京已經被包圍,蕭太后和宮帳已經投降大宋,督促關內遼軍趕快投降,以動搖關內軍心。”

九月中,雲內。

從賀蘭山增援而來的西夏軍越來越多,其中包括西夏軍主力擒生軍。

西夏皇帝李乾順和興慶府的宰相、漢蕃大臣們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調集主力大軍攻打代北,之所以有這種策略上的改變,都是因為從汴京傳來訊息,大宋的皇帝眼看北伐勝利在望,隨即打算乘勢西征,收復西陲。

天下形勢變了,西夏人突然失去了大遼這個靠山,聯遼抗宋的國策失去了基礎,面對氣勢洶洶的大宋,党項人不得不重新擬製國策,以便在混亂的北方局勢中打下代北,繼而確保自己的生存。

李乾順和大臣們仔細商量後,認為目前是攻擊代北的最好機會,一則大宋西北軍主力都被調到了北伐戰場,現在陝西四路的留守西北軍迫於兵力原因只能防守,無法實施攻擊以牽制夏軍;二則大同的李虎剛剛結束和金國的廝殺,疲憊不堪,傷痕累累,還沒有恢復元氣;三則西夏人和金國結盟了,金國在西京大戰中也是元氣大傷,指望他們共擊李虎當然不可能,但只要他們坐山觀虎鬥就行了,興慶府有絕對的把握擊敗李虎。

但這個機會不好把握,稍縱即逝。

大宋北伐今年內肯定能結束,到了明年春天,參加北伐的西北軍就能趕回陝西,如果夏軍不能在明年春天之前擊敗李虎,佔據代北,那麼,只待大宋發動西征,西夏人就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也就是說,從天下大勢來推演,西夏人扭轉局面的時間不足一年,滿打滿算也就半年多一點。

西夏人沒有退路,只有誓死一搏,於是,李乾順下旨,從西北徵調党項、吐蕃、回鶻、韃靼部落軍,從南部徵調擒生軍和各監軍司地方軍,集結大約二十萬軍隊攻打代北。

晉王察哥為大軍統帥。他率軍從東套撤回到天德軍後,隨即在烏梁素海建下大營,集結軍隊,準備發動東征。

契丹皇帝和耶律馬哥帶著兩萬多人撤到了天德軍,他們和西夏人會合後,看到西夏要全力打代北,想法馬上就變了。

契丹人除了現有的軍隊外,還有大漠上的西北軍,這支軍隊由耶律雅里斯統率,正在南下尋找皇帝。兩軍會合後,契丹人當然要幫助西夏人攻打李虎,但契丹皇帝提了一個條件,要求西夏人在擊敗李虎後,幫助他平定大漠的叛亂,幫助他重建大遼國。

西夏人一口答應了。大遼重建可以有效牽制金國,這樣整個北方就是遼夏金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此可以確保西夏的生存和發展。一旦大宋人北上,遼夏金三國可以結盟,在東西萬里的疆域上對大宋形成鉗形包圍,從而奠立南北對峙的局面。

對西夏人來說,過去是聯遼抗宋,將來則是聯遼金抗宋,局面雖然更複雜,但對西夏卻更有利。

夏軍不斷增援天德軍,其選鋒軍頻頻向雲內發動攻擊,這種局勢的變化立即引起了董小丑的注意。

這天耶律馬哥派親信趕到雲內,向董小丑密告了西夏軍在烏梁素海集結,打算全取代北的訊息。

耶律馬哥的目的很簡單,大遼若想重建,不但要依賴於西夏,也要依賴於李虎,他願意看到西夏人和李虎打得兩敗俱傷,但不願意看到任何一方佔據代北,尤其不願意看到女真人坐收漁翁之利,所以他要和李虎保持盟約,在混亂的局勢中求得最大的利益。

西夏人為什麼會下決心打李虎?很簡單的事,一定和金國結盟了。憑西夏的武力,興慶府絕不敢和漢金的聯軍作戰,它一定得到了女真人的承諾,所以才敢全力打李虎。

李虎假若敗了,丟掉了大同,丟掉了山後,西夏和金國平分了代北,接下來的局面就是南北對峙,夏金聯手對抗大宋,也就是說,大遼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夏國為了和金國建立牢固的聯盟,勢必要犧牲契丹人,甚至幫助金國人征服大漠。

契丹人為了重建大遼,就必須確保代北的混亂局面,代北越是混亂,漢金夏三方鬥得越是激烈,契丹人越是有機會,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耶律馬哥叫自己的親信告訴董小丑,李虎正在幽燕戰場,虎烈府目前事實上是兩線作戰,東套一戰的勝利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從大局考慮,漢軍應該及時後撤,於黃河、偏頭寨、殺虎口、鎮川堡、野狐嶺一線設防,把西夏軍隊和金軍擋在大同外面,確保李虎在幽燕戰場上取得勝利。

幽燕拿下來了,宋軍隨即可以調頭向西,這樣虎烈府就可以和宋軍完成對西夏的鉗形包圍,西夏只有撤軍,於是代北之危自解。

董小丑和毛軍、張關羽、高寶龍仔細商量後,覺得耶律馬哥的建議符合眼前的局勢,大軍的確應該放棄雲內,急速撤回大同。

“我們沒有必要和西夏人爭一城一地之得失。”張關羽對撤軍之議最為支援,“目前的局勢和先前我們預計的局勢完全不一樣,如果總帥在這裡,他也會及時改變策略,馬上撤回大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耶律馬哥應該不會欺騙我們。”毛軍沉吟良久,緩緩說道,“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是生存,是重建大遼,而總帥此番殺進幽燕的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給大遼保留一些元氣,以便契丹人重建大遼,這一點耶律馬哥非常清楚,所以他希望總帥在幽燕戰場取得勝利,這個訊息肯定不是假的。”他看看董小丑,問道,“西夏人集結二十萬大軍和我們決戰,我們有必要打嗎?”

“完全沒有必要。”高寶龍說道,“耶律馬哥對局勢的分析非常準確,只要大宋結束了北伐,西北軍急速返回陝西,西夏人就得撤軍,這一仗我們完全沒必要打。”

董小丑考慮良久,斷然說道:“撤,以最快的速度撤回大同。”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