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八章 忐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八章 忐忑

大宋宣和七年,四月上,大同。

李虎接到報訊,沉默了良久,忽然微微一笑,搖了搖頭,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新策略就這樣開始實施了,耶律馬哥的突然一擊打破了代北戰場一年多來的對峙僵持之局,天下大勢要變了。

董小丑、羅青漢、黃涉、柴雲等中樞文武保持沉默。李虎的新策略帶有很大的風險,尤其在目前形勢下,虎烈府根本不可能得到汴京的援助,此刻虎烈軍假若攻打西夏,極有可能陷入金夏兩軍的夾擊,後果堪慮。

李虎的目光掠過董小丑和羅青漢,停在了黃涉臉上。黃涉輕輕咳嗽了兩下,低聲說道:“自蔡京復出後,汴京的朝堂鬥爭非常激烈,除了童貫和蔡京的鬥爭之外,李邦彥、宇文虛中和李綱等人更是把矛頭直接對準了蔡京,認為大宋走到今天這一步,蔡京和他的新政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汴京吵得不可開交,君臣的主要精力是爭權奪利,而不是處理國事,所以汴京的局面對我們不利。”

“河北山東的叛亂愈演愈烈。二月,童貫到了河北大名府,舉薦劉光世為河北軍都統制,辛興宗為中山副總管,楊惟忠為河間副總管,任元為真定副總管,王育為大名副總管,以便集中兵力平叛。二月底,劉光世率軍包圍了張迪,並將其擊殺,但張迪的部下們繼續在太行山一帶堅持戰鬥,聲勢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大了。山東戰場上,京東路轉運副使李孝昌招安了青州的張萬仙和五萬多義軍,知海州錢伯言則招降了賈進等十萬義軍,但高託山、徐大朗、劉大朗、徐進、武胡等各路義軍依舊堅持戰鬥,尤其是高託山,他以望仙山為根據地,其軍隊規模據說在四五十萬人左右。”

“叛亂的規模越大,持續的時間越長,對大宋的打擊也就越大。假若金軍以主力南下,只要他們攻克了燕京,進入河北必定如入無人之境,汴京危在旦夕。”

李虎眉頭緊皺,沒有說話。黃涉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如果大宋倒掉了,虎烈府還能安然無恙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幽燕的局勢一直都很緊張,王安中和郭藥師的矛盾也非常激烈。年初,汴京為了安撫郭藥師,罷免了王安中,任命蔡靖出知燕山府。蔡靖和轉運使呂頤浩都是蔡京的人,秉承元豐法制,堅決執行新政,他們的到來會加劇幽燕官民矛盾。可以預見,幽燕的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極有可能爆發叛亂。幽燕如果爆發叛亂,等於拱手把山前七州送給女真人。如果女真人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幽燕,將直接威脅河北。”

“河東、陝西地震,災民眾多,當務之急是賑濟災民,確保西北的穩定,所以鄆王一再派人來,希望虎烈府保持剋制,周旋於金夏兩國,確保代北局勢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假如我們攻打西夏,打破代北局勢,勢必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黃涉的意思很明顯,他不是反對李虎的新策略,但局勢的發展一直沒有給這個新策略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基礎,現在根本就不是實施新策略的最好機會。

李虎稍加沉吟,轉頭望向原野,問道:“黃龍府方面可有什麼最新消息?”

“透過一些老朋友,我瞭解到黃龍府的確有南下擄掠的意思,但因為黃龍府權力鬥爭激烈,內部叛亂迭起,財賦嚴重不足,短期內無論是北伐大漠還是南下擄掠,都存在很大風險,所以遲遲沒有定論。”原野回道,“宗翰的西帳考慮到目前的大漠形勢有利於金軍,認為應該儘快北伐。宗望的東帳則認為征服大漠不但需要時間,更需要充足的財賦,而金國嚴重缺乏錢糧,所以他建議先南下擄掠,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緩解黃龍府的財政危機,還能佔據燕雲對大宋構成威脅,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防御,這也有利於金軍將來遠征大漠。”

原野停頓了片刻,繼續說道:“如果我們攻打西夏,打破代北戰場上的僵局,黃龍府肯定要乘機攻打大同,佔據燕雲。金軍佔據燕雲,隨即對大宋構成了戰略優勢,不但可以確保其東南邊境的安全,還可以隨時南下攻擊。這是個難得的機會,黃龍府沒有任何理由錯過。”

“從折家送來的訊息看,西夏興慶府的矛盾同樣到了爆發狀態。西夏朝堂上的矛盾主要是漢蕃矛盾,察哥和薛元禮做為漢蕃兩方的首要人物,一直針鋒相對。自去年我們西征後,察哥藉助戰功牢牢控制了軍隊,其權勢已經凌駕於漢臣之上。西夏皇帝李乾順和漢臣都感受到了他的威脅,試圖遏制和削弱李察哥,這導致雙方的矛盾急劇惡化。這次李察哥出賣契丹皇帝耶律延禧,明顯不利於西夏,由此可以判斷這未必是西夏皇帝的本意。如果我們以此為藉口,向西夏發動攻擊,勢必會激化西夏內部的矛盾,他們的矛盾一旦爆發演變為內訌,將對我們的攻擊非常有利。”

原野沒有直說,但他的意思很明顯,他認為現在正是實施新策略的最好機會。

宋江現在的官職是司錄參軍事,已經進入中樞,也知道了李虎的新策略。對這個策略他極力支援,先控制皇統,繼而控制權柄,然後由上而下進行變法改革,中興大宋,富國強民。李虎的這個策略符合大宋人的利益,宋江願意竭盡全力幫助李虎實現這個策略,但從今天的中樞議事來看,部分官員擔心虎烈府失去代北,猶豫不決。

宋江想了一下,決定站出來支援李虎。

“耶律馬哥的契丹軍有五萬人,我們虎烈軍有二十萬人,虎烈府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二十五萬人。”宋江說道,“我們可以調集十五萬大軍打西夏,用十萬大軍守大同,如此可確保大同的安全。”

“宋參軍的說法有錯誤。”司馬霍六哥馬上反駁,“據我們的估計,宗翰的西帳兵力大約在十萬到十五萬,宗望的東帳兵力大約在十萬,中京完顏撻懶的兵力大約有十萬,上京完顏杲的兵力大約有五萬,黃龍府的兵力大約在十萬。這中間除了十幾萬猛安謀克外,其它大部分都是漢、渤海、契丹、奚等漢蕃軍,基本上都是過去的遼軍,戰鬥力並不算弱。假若金軍要發動攻擊,肯定是兩路共擊。宗翰打大同以為牽制,宗望和撻懶則同擊幽燕。幽燕一旦失去,郭藥師和常勝軍會不會投降?如果他們投降金軍,金軍轉眼間又能增加十幾萬大軍,這時候攻打大同的有多少軍隊?宗翰、宗望、撻懶和幽燕的軍隊,還有大漠上的烏古敵烈和室韋人,至少有四十多萬軍隊。四十多萬金軍打大同,請問我們還能守得住大同嗎?大同如果丟失,我們還有機會南下河北阻殺金軍的入侵嗎?”

“霍司馬的說法也有錯誤。”宋江當即反駁,“黃龍府必須考慮到東北路的安全,尤其要考慮到女真內部和其它諸蕃的叛亂,他們肯定要預留軍隊鎮戍東北路。至於大漠上的烏古敵烈和室韋人,我認為他們不可能南下。他們南下打大同,阻卜人是不是要乘機攻擊?如果他們的草場和族眾都讓阻卜人侵佔了,他們如何生存?宗望打下幽燕後,首先要守住幽燕,以防宋軍反攻,不可能馬上殺進代北。這樣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從西夏撤軍,只要主力迅速撤回大同,大同就不會丟。”

“金人的目標是燕雲,是幽燕和雲朔兩個地方,他們為了攻克燕京和大同,會不惜一切代價。”霍六哥質問宋江,“你和女真人打過仗嗎?你瞭解女真人嗎?”

“金人的目標是一統北方,是成為北方雄主,是要打下萬里疆域。大宋和大漠諸蕃相比,誰更厲害?誰的實力更強大?金人在沒有一統北方,在沒有形成南北對峙之前,他們有必要和大宋反目成仇,再樹強敵嗎?”宋江辯解道,“金人攻打燕雲的目的是在其東南邊境實現主動防御,南下擄掠不過是主動防御的一種方法,其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確保宋金聯盟,繼而確保他們全力征伐大漠,先統一整個北方,所以他們不可能在燕雲這塊地方和大宋決戰,毫無價值地消耗自己的兵力。”

李虎其實已經做了決定,但為了讓中樞官員們能夠形成一致意見,有必要爭論一下。爭論的最終結果是,虎烈軍馬上行動,攻打西夏。

攻打西夏的目的是誘使金軍南下,所以虎烈軍的主要目標是南下,進攻西夏實際上就是一次佯攻,但這次佯攻的對手很強勁,而且還要打得有聲有色,能夠欺騙金人,因此軍隊少了不行。

李虎希望出動十萬人馬,會合耶律馬哥的五萬契丹軍就是十五萬人,這樣可確保進退自如,但黃涉、霍六哥等人不同意,認為十萬大軍戍守大同,防守力量過於單薄。討論一番後,最終定為八萬四千人。

李虎親自出任統帥,董小丑、毛軍為副,下轄虎衛軍,虎烈第二、第五、第六、第七軍,渤海軍,怨軍,義勝軍和驚雷軍。此時高大錘已經返回渤海軍,而捷路也重歸虎烈第二軍,各軍編制齊備。

羅青漢坐鎮大同,鐵鷹坐鎮雲內,侯概坐鎮奉聖州,張關羽坐鎮朔州,董仲孫坐鎮蔚州,全力鎮戍代北。

當日李虎傳令,西征各軍即刻從雲內、大同出發,火速趕赴兀剌海城會合耶律馬哥,向西夏展開攻擊。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