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一章 真實的欺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一章 真實的欺騙

馬擴認為,大宋雖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依舊有著強大的凝聚力,汴京和地方依舊在皇帝和中樞的控制之下。

這種自信,不僅僅體現在馬擴身上,在趙恆和趙楷的心裡,在童貫、李綱、宇文虛中和折彥直等人的心裡,都是如此,在他們看來,大宋底子雄厚,只要拿出正確的策略,要不了幾年大宋就可以傲視天下。

正是因為這種盲目的強大的自信,導致趙恆和趙楷登基之後,對外都堅決執行主戰策略,而對內卻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改革辦法,尤其在經濟政策上,繼續推行原來的一套,橫徵暴斂,沒有從根本上做出改變,這導致汴京和地方的矛盾越來越大,官民衝突越來越激烈。

同樣因為這種自信,從趙恆到趙楷的兩朝皇帝,兩朝中樞,都沒有正確對待李虎和虎烈軍,他們非常固執地把李虎和虎烈軍當作了敵人,這導致汴京在策略上連續犯錯。

其實,汴京退一步,給李虎和虎烈軍以更大的利益,先把女真人解決了,把河北和幽燕收復了,以大宋雄厚的底子,實施一系列的變革,的確可以迅速恢復元氣。恢復了元氣的大宋是個真正的龐然大物,李虎和虎烈軍根本撼不動。

但是,汴京的皇帝和大臣們在盲目自信的同時又輕視李虎,在戰場上連遭敗績的同時又害怕李虎,這種矛盾的心理,這種患得患失的想法,讓他們在急劇變化的形勢中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和清晰的思路,最終導致策略上的錯誤。

假如李虎沒有召集京兆府和河南府的官員仔細瞭解陝西和京畿,李虎對汴京的條件肯定嗤之以鼻,現在他瞭解了,知道了虎烈府的兩難處境,那麼他會不會接受汴京的條件?

李虎這個人歷來喜歡置之死地而後生,喜歡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所以他明知佔據陝西是自陷絕境,依然義無反顧。

有一點很清楚,如果他退回太原,那麼他將來只能固守代北做個藩王,所以他絕對不會選擇這條路。他的目標是大宋國祚,他奪取大宋國祚的辦法是先挾持皇帝奪取權柄,現在他已經失去了挾持皇帝奪取權柄的機會,那麼他若想繼續走這條路,就要虎踞洛陽,虎視眈眈地盯著汴京,以便隨時給汴京致命一擊。至於河北大戰,正是消耗汴京實力的好機會,他絕不會把虎烈軍主力投進河北戰場。

所以,當馬擴把汴京的條件提出來之後,李虎早就胸有成竹,一口就答應了。

虎烈軍佔據陝西需要時間,控制川蜀和荊湖更要時間,依照李虎的估計,要想完成既定目標,至少需要四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在今年年底之前,李虎不會離開洛陽。

馬擴凝神沉思。李虎在洛陽待半年,切斷汴京和西北的聯絡,那麼虎烈軍就有半年的時間控制整個西北,由此可以推測,李虎並不想輕易放棄西北,退回太原。

“陛下準備於七月初發動河北大戰,這需要虎烈軍的配合。”馬擴試探著問了一句,“虎帥打算在河北戰場投入多少兵力?”

“陛下需要多少人馬?”李虎問道。

“多多益善啦。”馬擴說道,“汴京三萬衛戍軍不會動,另外在汴京周邊地區和黃河兩岸還要部署四萬大軍,這樣能進入河北戰場作戰的兵力大約為八萬人。種帥、姚帥手上還有五萬多人。劉帥手上還有一萬多人。宋江、盧俊義、林沖、耿守忠四位軍帥有四萬人馬。嶽帥在安喜遭受重挫後,雖然還有七八萬人,但精銳已經不足萬人。這樣算起來,河北戰場大約有十九萬軍隊。如果虎帥從太原支援十萬大軍,那麼此仗必定獲勝。”

“十萬?”李虎驚訝地抬頭望著馬擴,“你知道我手上有多少人馬嗎?”

“據我們的估計,虎烈府至少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大軍。”馬擴笑道,“我聽折帥說,你在駱駝河一戰全殲了西夏擒生軍,俘虜十萬之眾。就算你在大同損失慘重,在賀蘭山也遭受了重大損失,但絕對不會損失十萬人馬。我的估猜可有錯誤?”

李虎知道虎烈府的軍隊人數對於折家來說不算什麼機密,所以他也沒有辯解,當即把案几上的地圖鋪開,“鐵鷹、侯概、董仲孫在大同,羅青漢和張關羽到了太原,現在我還要派一部分軍隊鎮戍長安和洛陽,另外岳飛、盧俊義到了河北,宋江、林沖和耿守忠去了京畿。你說,我現在還有多少軍隊可以調配?”

馬擴聽到李虎這句話,暗自驚駭,知道李虎不想參加河北大戰。

這次李虎為了幫助趙楷奪取皇統,主動放棄了雲內,但他拿到了太原,事實上佔了大便宜,不過這樣一來,大同的防守形勢就非常緊張了,至少需要十萬大軍,而且虎烈軍也失去了反攻奉聖州的優勢,這使得金軍可以肆無忌憚從幽燕直殺河北。

大同需要重兵駐防,太原也需要重兵駐防,另外,李虎還要確保長安,一旦大同失守,太原陷入激戰,李虎只能把虎烈府撤到長安。洛陽也要堅守,而且汴京也希望李虎暫時待在洛陽,因為河北大戰如果打敗了,汴京實力大損,無力抵禦金軍,那麼就要請李虎出手了。這樣一來,虎烈軍就分佈在大同、太原、長安、洛陽和河北戰場五個地方,其兵力確實過於分散,指望李虎調遣十萬大軍進入河北戰場,的確不現實,短期內李虎也的確做不到。

“如果汴京推遲河北大戰的時間,八月底或者九月初開始攻擊,給我一個多月的時間做緩衝,我可以重新部署兵力。”李虎鄭重其事地說道,“我不是不參加河北大戰,而是虎烈軍主力剛剛從太原千里迢迢進入關中和洛陽,現在又要返回太原進入河北戰場,來回調動需要時間啦,這麼多軍隊不是說調就能調的,而且大軍缺乏糧草輜重,即使返回太原,能進入河北戰場的兵力也不會太多。”

馬擴皺眉不語。這一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說服李虎進入河北戰場。河北大戰沒有虎烈軍的參戰,勝算不大,而皇帝又迫切需要一場勝仗來鞏固皇位,雖說現在沒有人和他爭奪皇位,但他廢黜趙恆的理由很牽強,如果不能迅速取得河北大戰的勝利,他拿什麼來震懾天下?

李虎拒絕參戰的理由很充足,他也不是故意推辭,而是的確沒辦法,再說河北戰場上的虎烈軍也不算少了,尤其岳飛,拉起了一支十幾萬人的隊伍,嘉山一戰更是損失過半。不管這支隊伍的戰鬥力怎麼樣,虎烈軍參戰的姿態擺出來了,河北人都知道虎烈軍在奮勇抗金,不但在河北打,還在大同打。很快,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虎烈軍在北疆浴血奮戰,就算這次的河北大戰打敗了,也不會損害虎烈軍抗金的的威名,相反,李虎和虎烈軍的威名會隨著一次次的敗仗越來越響。

馬擴再勸下去已經沒有意義,李虎答應了汴京的所有條件,他所需要的不過是時間而已,只要給他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就調遣主力進入河北戰場。話說到這個份上,不管李虎是真是假,馬擴都無話可說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送走馬擴,李虎急召董小丑、毛軍、黃涉等人,商議進軍川蜀的事。

此刻侯概、張關羽、張高兒、高緣已經率軍進駐長安,正在準備南下川蜀和荊湖。考慮到汴京急於發動河北大戰,倉促南下佔據襄陽勢必打草驚蛇,汴京情急之下肯定要翻臉,這可能導致河北兵敗如山倒,所以李虎決定先進川蜀。川蜀距離汴京太過遙遠,等訊息傳到,虎烈軍早已佔據川蜀。

川蜀在宋一朝分為西川路和峽西路,後來西川路又分為成都府路和利州路,峽西路分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從長安南下,取道大散關,先到利州路,然後翻越巴山,進入成都府路。只要拿下成都,則川蜀基本到手。

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決定以張關羽為統制,範直昌為副,率武勇軍和雲海軍南下川蜀。範直昌的身份特殊,范仲淹的孫子,這個身份到了成都,那足以抵上十萬大軍啦。

川蜀有多少禁軍,李虎不是很清楚,但現在張關羽、範直昌是打著西北大元帥府的旗號,以募集軍糧的名義南下成都府,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假如有不開眼的州郡成心為難,那就動用武力。

當天晚上,範直昌帶著命令,連夜趕赴長安。

馬擴回到汴京後,未能給皇帝帶來好消息,中樞大臣們隨即就河北大戰的發動時間展開爭論。

李綱、宇文虛中和童貫非常堅決,無論如何都要把虎烈軍主力調到河北戰場,並且由李虎來指揮這場大戰,但折彥直、种師道和姚古等西北統帥則極力反對,他們認為憑藉西北軍的實力,足以擊敗金軍。

西北軍自從北伐開始,就沒有打過勝仗。北伐兩戰兩敗,河北又是連戰連敗,當真是西北軍實力不濟?西北軍統帥堅持認為,戰敗的責任不在西北軍,而在汴京。現在汴京的皇帝換了,中樞大臣也換了,上下齊心,西北軍絕對有把握打一場勝仗。

皇帝倚重於李綱、宇文虛中和童貫,傾向於八月底發動河北大戰。

西北人感到了危機,深重的危機。李綱和宇文虛中都曾在虎烈府任職,和李虎的關係非同一般,此次出任宰相和副相,顯然是皇帝和李虎之間的一次妥協。童貫就更不要說了,皇帝能成功奪取皇統,童貫居功至偉。這三個人主掌權柄,牢牢壓制了西北人,假如李虎率領虎烈軍贏得了河北大戰,形勢對西北人就更不利了。

西北人聯合起來,準備誅殺童貫。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