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四章 做人要低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四章 做人要低調

這封信是羅思南寫的,其中牽涉到虎烈府很多機密。李虎想都不想就把這封信遞給了折可求,不僅僅因為折可求是他的大舅子,更重要的是,李虎信任他。很長時間以來,虎烈府和折家的關係可謂親密。虎烈府南遷太原,事實上和折家之間有利益衝突,但因為虎烈府的強勢和雙方長期的親密關係,折家在利益上並沒有吃虧。

這次李虎放棄進入汴京,如果不是折家出面,李虎絕不會毫無條件地答應下來,而折家進入汴京,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虎烈府的利益。折家在中樞雖然僅僅佔據一席之地,但其背後的實力足以讓汴京膽寒。

折可求仔細讀完信,大概明白了李虎的心思。河北大戰的主動權其實控制在女真人手裡。汴京一廂情願,打算在九月前後發動攻擊,但女真人卻從代北戰場上的變化敏銳地估猜到大宋形勢的變化,他們要主動攻擊了。

李虎南下太原,麻煩事非常多,不但和汴京、和西北將門有嚴重的衝突,其本身也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穩定下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在女真人看來,乘著虎烈府在太原立足未穩之際發動進攻,顯然是佔據河北的最好機會。

“這個無顏是女真人?”折可求把書信遞還給李虎,隨口問道。

“他是大宋人。”李虎說道,“他曾在兵部任職,知道大宋很多機密。”

折可求嚇了一跳,“他出賣了大宋?”

“不,他沒有。”李虎說道,“他到遼東不過是避禍而已。”

“你瞭解他的過去?”

李虎搖搖頭,腦海裡不禁浮現出面具下那張讓人驚怖的面孔,“他在大宋有仇家,而那個仇家百般折磨他,試圖置他於死地。以我的估猜,他的仇家地位很高,不過最近汴京連番動亂,身居高位的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的那位仇家或許已經不在了。”

折可求沉默良久,問道:“你信任他?”

李虎點點頭,“我在遼東的時候,曾得到他很多幫助。”

折可求神色凝重,低頭沉思。

張俊局促不安。他不知道那封信上寫了什麼,但他自認也沒有資格獲悉這種機密,李虎能夠讓他坐在這裡,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要知道李虎現在是大宋唯一的藩鎮,位高權重,如今更是手握西北軍政大權,這種人物在大宋已經一百多年沒有出現了。張俊坐在他的對面,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今天這番談話,實際上決定了大宋的命運。離開京城之前,种師道一再囑咐張俊,到了洛陽後,聽折可求的安排,設法贏得李虎的好感。現在局勢太複雜了,即使是种師道也無法看清形勢,更不要說做出正確的判斷了,但有一點他非常清楚,那就是李虎已經成為決定大宋未來的重要人物。

忽然,張俊看到眼前出現了一封信,正是折可求剛才看的信。他驟感窒息,霍然抬頭望向李虎。李虎面帶笑容,示意他把信接過去,“你也看一看。”

“我能看?”張俊難以置信,霎時間心裡湧出無數的念頭,但最強烈的就是驚喜,他預感到自己的前途從這一刻開始已經發生了轉折。

折可求略感驚訝,但旋即釋然。這些事李虎馬上就要稟奏汴京,提前告訴西北人也沒有什麼關係。不過李虎這種舉動,對一個在戰場上廝殺了十幾年的低層軍官來說,實在太震撼了,也難怪張俊一時間呆若木雞。

張俊看得很慢,他的情緒波動太大,既震驚又興奮,很難平靜下來。

李虎一直注視著他,若有所思。老爹的故事讓他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秦檜是壞人,張俊也是壞人,但今天聽到折可求的介紹,看到一個四十歲的悍將,一個在戰場上廝殺了十幾年,從一個普通的鄉兵弓箭手成長為禁軍中級軍官的人,他可以切身體會到張俊這些年付出了多少血汗,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了多少會,這種把腦袋掛在褲腰上的人怎麼可能是個壞人?

李虎暗自嘆了口氣。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戰場上如此,官場上也是如此。岳飛死在風波亭,肯定是權力鬥爭的結果,但後來他冤屈昭雪,殺死他的人自然就要承擔罪責,總不能讓皇帝揹負惡名。由此想到了蔡京,想到了童貫……小皇帝把他們定為“六賊”之首,先前所作的功績一概抹殺,抹不掉的就顛倒黑白,發誓把責任推到他們身上,要讓他們遺臭萬年,這也是權力鬥爭的結果。

由此想到了元佑黨人案,想到了自己的祖父李清臣。自王安石變法以來,便就有了黨爭。黨爭殘酷,雙方不遺餘力地打擊對手。記得自己曾聽李綱說過,蘇軾在兩黨之間搖擺,結果兩頭不討好,不管是新黨上臺還是舊黨上臺,都打擊他。李清臣對蘇軾也極度反感,皇帝有意重用他,李清臣馬上設了個離間計,把蘇軾趕出了京城。蔡京是新黨主力,倍受打擊,但他過去官職低,他和李清臣之間的恩怨,雖然李綱說得很含糊,但從蔡京誣陷李清臣,把李清臣打成舊黨並公然刻在元佑黨人碑上可以推測到,當初李清臣肯定把蔡京打得很慘,否則蔡京不會仇恨到如此地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現在蔡京死了,蔡氏家族敗亡了,雖然自己沒有手刃仇敵,但如今坐在這裡仔細想一想,就算手刃仇敵,又有什麼意義?這種權力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怨得了誰?童貫對於大宋來說,功大於過,西北人更是功勳顯赫,但現在雙方反目成仇,要置對方於死地。可以想象,一旦童貫倒臺了,他和蔡京一樣,勢必被扣上一個大大的屎盆子,遺臭萬年。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所有人都對這種鬥爭趨之若騖,如同飛蛾投火一般,義無反顧。

李虎望著張俊,眼裡露出一絲同情之色。到了那個位置上,身不由己,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誰還顧得上將來的事?就算遺臭萬年也得做啊,否則冤枉死了還是一樣遺臭萬年。

張俊把書信反覆看了幾遍,激動的心情也漸漸平靜下來。

他雙手託著信,恭恭敬敬地遞還給李虎。李虎指指案几,示意他放下,“張正將對此有何看法?”

張俊詫異地望著李虎,不明白他為什麼稱呼自己為正將。折可求卻是明白,馬上說道:“謝謝使相了。”

張俊霎時狂喜,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李虎竟然提拔自己為正將。

從(營)指揮提拔到正將,等於連跳兩級,但這兩級太難升了。秦鳳路帥司下轄十三將,整個陝西六路有五十八將,可以想象這個正將的位置有多高。當然了,正將是職官,在軍中職務很高,但大宋以文制武,武將的階官(就是品級,相當於現在的行政級別)都很低。一般來說,正將相對應的品級都在從七品。張俊現在的職官是(營)指揮,品級是承節郎從九品。李虎一句話,給他升兩級,相對應的,他的階官也可以升到武功大夫這一類的從七品。從七品的武官才算真正意義上的中級軍官。

河北大戰打敗了,種師中和秦鳳路大軍全軍覆沒,張俊就算突圍回來了,也要受到懲處,但汴京形勢變化太快,小皇帝剛剛把种師道和姚古等人的罷職聖旨送出去,趙楷就殺進來改天換地了。然後种師道和姚古又接到聖旨,官復原職了,但他們是過度性人物,職官高但權力有限,說不上話。种師道和姚古急於發動河北大戰,也是想由過度性人物轉為主掌實權的人物。正是因為說不上話,种師道雖然有心升張俊的官,給秦鳳路留一將軍隊,但愛莫能助,於是他委託折家,把張俊帶到了洛陽。

張俊到洛陽,代表种師道,而折可求又暗示李虎,种師道有意提拔張俊為正將,這等於告訴李虎,這件小事你要幫忙。

李虎的官職裡有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在過去就是宰相。(大宋一朝先後以同平章事,尚書左右僕射,左右丞相為宰相,以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樞密使、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為執政,合稱宰執。)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年),大宋改官制,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宰相,這個同平章事隨即成了虛職,一種榮譽職務,和親王、樞密使、留守一樣,被稱之為使相。

趙楷做了皇帝,考慮到李虎的特殊地位,授予同平章事以實職,序宰臣上,以示恩寵。李虎在西北,即使給了他宰相的名分也發揮不了作用。名為實職,實為虛職,汴京玩這一套可謂得心應手。

不過,李虎既然是名副其實的宰相,那麼他上奏皇帝,提拔一兩個人,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了。

張俊跪地磕謝。

李虎擺擺手,示意他起來,“這是老種帥的意思,你要謝謝他。小種帥為國捐軀,老種帥要給秦鳳保留一些老人,提拔你是情理之中的事。”停了一下,他又問道,“小種帥還有多少部下?”

“還有三千多人。”張俊急忙說道,“我們被金軍包圍之前,小種帥曾派一將軍隊先行趕赴河間府。這支軍隊隨詹度、陳遘撤了回來。另外,還有幾百人也殺出了重圍,現在都在老種帥的帳下。”

李虎想了片刻,決定乾脆好人做到底。种師道這個人在西北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折彥直,而折家自折可適之後,十幾年了,至今沒有出現一位可以替代他的人物,雖然他的兒子折彥直也不錯,但相比种師道、姚古和劉延慶來說,影響力還是小很多。如果能和种師道搞好關系,把種家這一系也拉到自己這一邊,那對自己儘快控制西北有莫大的好處。

“你寫個名單。”李虎說道,“小種帥的部下該升的就要升,一個不要漏。”

張俊大喜,再度磕頭拜謝。

“使相,那麼姚帥的部下呢?”折可求提醒道。

“你看著辦吧。”李虎說道,“我現在就在洛陽,陛下和童太師不會在這種小事上為難我。”

折可求捋須而笑,故意調侃道:“堂堂的宰相,竟然只有這點權力,開玩笑吧。”

“做人要低調。”李虎想起了老爹的口頭禪,跟著笑道,“低調一點好。”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