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西北人的手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一章 西北人的手段

七月初十,北京大名府,河北宣撫司。

李綱愁眉不展地坐在案几後面,望著左右兩邊壁壘分明的西北軍將帥,心裡非常難受,難受得錐心痛疼。

种師道和姚古坐在李綱的左右兩側。种師道拿著文卷翻看,從頭翻到尾,又從尾翻到頭,不知道他在裡面找什麼。姚古則抱著雙臂抬頭望著屋頂,或許對他而言,屋頂上的蜘蛛網比眼前一張張冷冰冰的面孔更有吸引力。

折可求、楊可世、王淵、王稟、姚平仲等人坐在左邊;劉光世、辛興宗、曲奇、吳子厚等人坐在右邊。其它諸如解潛、範瓊、馬忠、張思正、張灝等人則散坐兩側末端,有意拉開和西北兩派的距離,免遭池魚之殃。

議事堂裡沒有虎烈軍的人,宋江、林沖、耿守忠帶著軍隊正在趕赴真定府,而劉韐、岳飛、盧俊義、羅蘭等人正在真定東北方向的木刀溝一線和金軍激戰。戰鬥規模雖然不大,但這場戰鬥已經打了好幾天,金軍的攻擊目標很明確,他們要打真定府。

真定府若失,金軍從北方一洩而下,宋軍只能依靠大名府和黃河阻擋金軍,所以當李綱提出,集結主力於滹沱河一線,反攻中山、河間時,底下的將帥們保持沉默,而种師道和姚古則提出異議,結果連議數天,毫無結果。

這是軍議的必然結果,因為李綱到河北戰場,雖然名義上握有戰場指揮權,但汴京給了他諸多限制,他其實沒有什麼權力,主要作用是協調,是緩和各軍之間的矛盾,讓汴京和西北人暫時從戰場指揮權的爭鬥中擺脫出來,從而集中精力發動河北大戰。

李綱這種尷尬的身份當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他只能苦口婆心地勸說。

姚古首先不賣李綱的帳。焦安節是姚古的好兄弟,他在救援種師中的過程中,眼看自己將被金軍包圍,無奈只好放棄救援,率軍撤過滹沱河。汴京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種師中全軍覆沒的責任歸咎於焦安節,李綱更是不依不饒,逼著小皇帝下旨把焦安節殺了。焦安節死得冤啦,如果真是臨陣逃跑也就認了,但他偏偏不是,他盡了一個統帥的責任。姚古曾為焦安節鳴屈,但沒人理他。

姚古恨上了李綱,連同很多西北軍將領都恨上了李綱,結果不言而喻。當然,這只是個人恩怨,個人恩怨在這裡的作用不大,主要還是利益之爭。

种師道和姚古的實力遭受重挫,他們不可能再指揮自己的軍隊衝殺在最前線。

這次折可求、楊可世、王稟、姚平仲到了,他們的軍隊應該成為主力,但汴京的皇帝沒有兌現諾言,沒有滿足西北人的利益要求,更嚴重的是,皇帝大力扶植童貫和劉延慶,在最短時間內讓他們和西北軍分庭抗禮,這是西北人無法忍受的事。很明顯,西北軍如果遭受重挫,實力受損,折家兄弟和楊可世、王稟等人也就無法混了,不死也要脫層皮。

劉光世、辛興宗等人遵從皇帝和童貫的命令,保存實力。沒有實力,對付不了西北人,更無法抗衡李虎。

种師道和姚古不願意打,也確實打不動了;折可求、楊可世等人則堅決不打,他們已經打定主意要殺了童貫;劉光世、辛興宗更不打了,不但不打,連軍隊都沒有過黃河。不要看命令一個接一個,但童貫給他們的命令非常明確,不要過黃河,即使河北丟了也沒關係。

李綱不想浪費時間了,他最後一次提出懇求,但結果依舊。

李綱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希望劉光世帶著軍隊進入大名府,會同大名府一線的軍隊,在黃河北岸建立防線。同時懇求种師道、姚古、折可求增兵滹沱河一線,好歹做做樣子,免得真定府一線的虎烈軍陷入金軍包圍。真定丟了,金軍殺到黃河岸邊,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還是沒有人答應。

李綱苦嘆,上奏汴京,同日,他離開大名府,急赴真定督戰。

李綱離開後,劉光世等人也返回了黃河南岸,而种師道則急召折可求,商議誅殺童貫一事。

今日汴京形勢完全脫離西北人的掌控,原因何在?原因就在童貫身上。

童貫早該死了。小皇帝主政的時候,他已經被定為大宋六賊之一,其它五個人都死了,就剩下童貫了,而童貫之所以沒死,都是因為李虎。李虎發動太原兵變,卻沒有誅殺童貫,反而予其以重用,並最終釀成今日之禍,到底為什麼?是李虎失策還是其故意而為之?

种師道認為,李虎是故意的,他發動太原兵變,控制了趙楷和童貫,繼而控制了西北形勢,然後利用童貫在汴京覆雨翻雲,和西北人分庭抗禮,這給他控制西北贏得了時間。一旦李虎穩定了西北,他就要對汴京下手了。

時間不等人,大宋已經到了千鈞一髮之刻,必須做出決斷以力挽狂瀾。

李虎棄守代北,幫了金軍一個大忙,這導致金軍可以集中兵力於河北,直殺汴京,由此給了李虎一個漁翁之利的機會。

“李虎棄守代北,目的是汴京。”种師道痛心疾首,怒形於色,“童貫肯定投靠了李虎,甘為李虎所用,出賣皇帝和大宋國祚。這種奸佞勢必殺之而後快,否則大宋必亡於李虎之手。”

折可求低著頭不說話。形勢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完全出乎他的預料,而折彥直則一直警惕著李虎,即使折家已經確認了李虎的真正身份,折彥直也不敢相信李虎忠誠於大宋。

“折使相來書,說皇帝、童貫和張邦昌正在和金人秘密議和。”姚古的聲音裡透出一股殺氣,“這件事一旦給李虎知道了,有可能成為李虎攻打汴京的藉口。如果讓李虎搶佔了先手,控制了汴京,我們就非常被動了。我們怎麼辦?打汴京就是內訌,這時候內訌等於自取敗亡,亡國之禍就在眼前,所以,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殺了童貫,搶在李虎前面控制汴京。”

“種帥、姚帥,計將何出?”折可求也顧不上許多了,既然折彥直已經和种師道聯手了,折家被拉上了船,那就乾脆一條道走到黑吧。

“發動兵變。”姚古說道,“目前金軍還沒有全面進攻,而從虎烈軍的部署來看,李虎有意讓岳飛死守真定,以便給他控制西北贏取時間,所以我們還有發動兵變的時間。不過,這個時間很短暫,一旦岳飛丟了真定,金軍一洩而下,我們就沒有時間了。”

兵變,這是武人干涉朝政的最具威力的手段,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大宋為了防止武人干政,以文制武,不遺餘力壓制武人,勉強保住了一百多年的基業,但從李虎發動太原兵變開始,這個魔盒開啟了,僅僅幾個月之後,便爆發了汴京兵變。汴京兵變讓西北武人看到了武力的強悍力量,武力可以讓他們實現自己的願望,於是,距離第一次汴京兵變僅僅一個月後,西北人開始策劃第二次汴京兵變。

“這行嗎?”折可求擔心地問道,“李虎就在洛陽,距離汴京只有三百餘裡,兩天之內他的鐵騎就能殺到城下。”

“這也是折使相的意思。”种師道嘆了口氣,“舍此以外,我們還有其它辦法誅殺童貫嗎?童貫不殺,我們就無法取得皇帝的信任,無法掌控權柄。我們掌握不了權柄,又拿什麼擊敗金軍,阻止李虎奪取國祚?”

“汴京有三萬衛戍軍,城外還有兩萬勝捷軍,劉光世的軍隊就在黎陽和白馬一帶,這些軍隊加起來有六七萬,我們怎麼發動兵變?”

“督請皇帝御駕親征。”姚古手撫長髯,目光凌厲,蒼老的面孔上露出一絲異常的紅潤,顯然內心非常緊張,“這幾天我們已經把李綱逼上了絕路,河北戰場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必敗無疑。皇帝若想打贏這一仗,只有御駕親征。等皇帝和童貫到了大名府,童貫就死定了,而皇帝在我們的擁戴下,必能指揮大軍,擊敗金狗。”

折可求想了半天,覺得也只有這個辦法。要想殺童貫,只要把童貫騙到河北戰場,但童貫會上當嗎?

“童貫當然不敢離開汴京,但皇帝如果非要御駕親征,童貫能阻止嗎?”

“皇帝會同意御駕親征?”折可求認為沒有可能。皇帝到目前為止,是否完全控制了汴京,誰都不知道,畢竟皇帝是以非常手段登上帝位的,他心虛啊,另外太上皇和廢帝趙恆都在京城,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皇帝的位置恐怕就要易主了。

“當今世上,能逼迫皇帝御駕親征的只有一個人。”种師道淡淡地說道。

折可求瞪大眼睛望著种師道,又看看姚古,大概猜到了兩個人的心思。說到底,還是要請李虎出手。李虎需要時間穩定西北,而河北大戰則是他贏得時間的唯一辦法,以目前河北戰場的狀況來看,河北大戰沒有懸念,金軍很快就能殺到黃河邊上。這是西北人贏回主動的唯一機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會不會弄巧成拙?”折可求對李虎還是非常忌憚。假如李虎破釜沉舟,不待穩定西北就把汴京打下來,那西北人一點機會都沒有。

“李虎是個聰明人。”种師道笑道,“他想在大宋立足,首先要有威望,而這個威望只能從河北戰場上贏得。假如他此刻攻打汴京,那他和金狗就沒有兩樣,他將成為大宋的仇人,從此他休想在大宋立足。”

折可求考慮良久,斷然說道:“我馬上去洛陽。”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