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 背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九章 背叛

李虎達到了目的,知道矛盾激化了,汴京要亂,接下來他可以坐山觀虎鬥,但前提是他必須守住大名府。

李虎下令,董小丑馬上率軍趕赴相州,相機支援邯鄲和大名府,而楊可世則率軍渡河北上,馳援大名府。

皇帝下旨,重責李綱,罷去其河北宣撫使,降職使用,出任西北大元帥府行軍司馬。罷去种師道河北宣撫副使,並責令其即刻返回汴京述職。

李虎兼任河北宣撫使,主掌河北軍事。董小丑、劉韐為左右副使。

皇帝要回京主持遷都事宜。這個理由冠冕堂皇,李虎無法阻擾,但李虎知道汴京要出事,這個時候無論如何也不能放皇帝走,所以李虎以河北戰事進入關鍵時刻為由,請皇帝暫時不要回京,先在行營待半個月,激勵一下前線將士們的士氣。既然御駕親征了,而且也到了黃河邊上,好歹也做做姿態,現在掉頭回去,難免給前線將士留下怕死逃跑的惡劣印象,這既不利於士氣,更有損皇帝的聲譽。

皇帝猶豫不決。李虎向他保證,半個月後,一定送他回京,而童貫也拍著胸脯保證,半個月後,他親自來迎駕。張邦昌、折彥直都知道皇帝和童貫正在秘謀遠逃東南的事,兩人現在都決定誅殺童貫,為防止出現意外,同時也為了確保皇帝的安全,他們也極力勸說皇帝暫時留在行營。

當天下午,張邦昌、宇文虛中、童貫和折彥直告辭皇帝,聯袂回京,召集各府署大臣商議遷都事宜。

初十日,王淵到了天子行營,向皇帝奏報河北戰況。皇帝好言安撫,下旨厚葬姚古、劉鎮等陣亡將帥,厚恤陣亡士卒,犒賞王淵、吳玠等突圍將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晚些時候,王淵出了天子行營,直奔殿前軍大營,拜會劉延慶。

王淵原是劉延慶的部下,他和楊可世、辛興宗、焦安節等人過去都在劉延慶帳下效力。北伐失敗後,劉延慶被罷職,辛興宗、王淵等人率軍到河北、山東等地平叛,而楊可世、焦安節、曲奇等人則率軍返回西北,劉延慶一系隨即分裂,其中楊可世、楊惟忠等人成為西北新一代的領軍人物,而辛興宗、王淵等人則繼續追隨劉延慶,並因此得到了童貫的照撫,先後出任河北、山東兩地的統軍大帥。

韓世忠就在王淵麾下效力,短短數年,做到了從五品的團練使,而武職品階中,從五品是高階軍官,由此可見童貫對劉延慶一系的器重。

但是,這一次見面,王淵卻告訴劉延慶,請他以西北將門的利益為重,背叛童貫,誅殺童貫。

种師道親自給劉延慶寫了一封信。近十年來,西北軍遭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重挫,四十餘萬西北軍至今只剩下十萬人。一百多年來,西北將門依靠強悍的武力而生存,如今西北軍岌岌可危,而西北又落入李虎之手,那麼西北將門的生存怎麼辦?

兩條路,一條是投靠李虎,而李虎肯定要奪取大宋國祚,將來李虎登基稱帝了,西北將門是開國元勳,可以享受世代的榮華富貴,另外一條路就是繼續忠誠於大宋,但前提是西北將門必須控制大宋權柄,否則以西北人現在的武力,將來在朝堂上沒有立錐之地,而更可怕的是,以汴京現在的狀況和當前天下的形勢,大宋恐怕要亡國,所以,西北人若想保住大宋,必須控制朝廷,控制自己的命運。

种師道為西北人選擇的是第二條路,是竭盡全力保全大宋,繼而牢牢控制西北人自己的命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西北人必須結盟汴京文官,把兩股力量合二為一,接著誅殺童貫,控制朝廷,掌握大宋權柄。

西北人目前處於分裂狀態,劉延慶、辛興宗、張師正都是童貫的人,如果西北人發動汴京兵變,西北人就是自相殘殺,而自相殘殺的後果就是把大宋江山拱手送給了李虎。种師道因此懇求劉延慶,為了西北將門的共同利益,大家放棄昔日的仇怨,齊心協力,共衛大宋。

劉延慶沉思不語。

西北軍的衰落速度太快了,先是劉法在朔方大戰中全軍覆沒,接著劉仲武病逝,然後北伐大戰中西北軍連戰連敗,种師道和劉延慶先後被罷職,西北軍遭到沉重打擊。雖然折彥直一度出任西北軍統帥,但折彥直的聲威有限,無法把西北軍聚攏到一起。金軍入侵後,西北軍陸續趕到河北戰場,種師中、姚古、劉鎮、王稟接二連三地倒下,西北軍更是損失了十幾萬,可以說,西北軍至今已經跌到了低谷,如果再不設法挽救,西北軍就完了,而西北軍完了,大宋拿什麼抵抗金軍,拿什麼阻止李虎?大宋完了,西北軍還能獨善其身?西北將門還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至於童貫,他已經日落西山,已經成為了歷史,他的時代已經過去,而以他的年紀來說,隨時可能會死,童貫死了,伴隨童貫的權勢也就煙消雲散,而追隨童貫的人都將灰飛煙滅,所以,從長遠來看,劉延慶應該選擇迴歸西北,應該和西北將門重修舊好,齊心協力共保大宋,以便讓劉氏的利益最大化,讓西北人的利益最大化。

“知道種帥為什麼寫這封信嗎?”王淵問道。

劉延慶的確有些疑惑。十幾年來,劉延慶和折家、種家、姚家的關係一直很緊張,他屬於童貫一系,而折、種、姚三家則是非童貫系,兩派明爭暗鬥,針鋒相對的事層出不窮,結下了很深的仇怨,雖然現在西北將門急驟衰落,但若想一夜之間彌補雙方之間的裂痕,難度非常大。

“種帥不行了。”王淵神色黯然,眼露痛苦之色,“自從小種帥和種家軍全軍覆沒後,種帥悲痛過度,隨即病倒。這次我到大名府報訊,種帥聽說姚帥陣亡,七萬西北將士戰死沙場,當即吐血昏厥。”

劉延慶非常吃驚,“種帥不行了?”

王淵眼眶微紅,強忍淚水,輕輕點了一下頭,“估計時日不久。”

劉延慶呆住了,半晌無語。

西北將門在种師道這一輩中,聲威最高的就是折可適,二十多年前病故。其次就是种師道,姚古、劉仲武、劉法和劉延慶。如今姚古、劉仲武、劉法都不在了,种師道如果病故,那就剩下劉延慶一個了。本來種師中還可以和劉延慶一爭長短,但種師中戰死了,整個西北將門不管是論資歷、論輩份還是論戰績,無人可以與劉延慶相抗衡。

“種家軍全軍覆沒,折家軍全軍覆沒,姚家軍全軍覆沒,劉法在朔方全軍覆沒,現在整個西北就剩下你的劉家軍了。”王淵低聲說道,“楊可世、楊惟忠本來就是你的部下,我也是你的部下,劉光世、劉光國都是你的兒子,目前十萬西北軍裡,忠誠於你的西北將士至少佔了六成以上。種帥說,不管你是否願意誅殺童貫,以後西北軍的大帥就是你,他會叫折家、種家、楊家等所有西北將門都唯你馬首是瞻,遵從你的命令。”

劉延慶知道种師道為什麼要寫這封信,知道种師道為什麼相信自己會背叛童貫了,因為以後西北軍的統帥就是自己,西北人和汴京文官合作,聯手誅殺童貫後,實際控制大宋權柄的人也是自己,自己根本無法拒絕。

“我還能再見到種帥嗎?”

王淵苦笑,搖搖頭,“你有必要懷疑種帥?”

劉延慶想了片刻,當即下了決心,“折彥直知道嗎?”

“種帥已經先行徵求了折彥直的意見,折彥直接受了。”王淵說道,“現在,你必須把辛興宗拉過來。”

辛興宗和張師正是童貫的絕對心腹。張師正肯定拉不過來。張師正是河北人,出身貧寒,最早是童貫的扈從,追隨童貫二十多年,屢立軍功,官做得大,對童貫也非常忠誠。辛興宗出自西北將門,他的姑母是劉延慶的夫人,而辛興宗的夫人則是劉延慶的侄女,辛興宗的弟弟辛興忠的夫人就是劉延慶的女兒,兩代姻親,關係非常親密。就憑這種關係,劉延慶就有絕對的把握把辛興宗拉過來。

“我馬上叫辛興忠跑一趟。”劉延慶輕描淡寫地說道,“我們只要把張師正的勝捷軍和童師閔的侍衛步軍解決掉,童貫就死定了。”

“事情比你想象的複雜。”王淵低聲說道,“種帥說,皇帝和童貫暗中密謀遠逃東南,在江寧重建朝廷,而張師正和辛興宗都參予了此事。你如果冒冒失失地派人告訴辛興宗,你要誅殺童貫,恐怕還沒等你動手,童貫就先把你殺了。”

劉延慶駭然失色。皇帝要逃跑?要逃到江寧?那還打個屁仗?西北人豈不白死了?

“虎王為什麼遲遲不願意進入河北作戰?為什麼要親自趕到天子行營?原因就在如此。”王淵搖頭長嘆,“皇帝和童貫一門心思要逃跑,要棄守京師,這種情況下,我們怎能擊敗金賊?”

“好在皇帝還在這裡,童貫短期內無法逃跑。”劉延慶冷笑了一下,正要繼續說下去,忽然想到了什麼,臉色頓時就變了,“他可以帶著太上皇逃跑。”

“所以你必須馬上見到辛興宗,並且把他拉過來,否則童貫就要帶著太上皇逃到江南,然後大宋就出現了兩個皇帝,兩個朝廷,大宋必將陷入分裂,而我們何去何從?”

劉延慶背心一涼,霎時驚出一身冷汗。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