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

最高層的權力爭奪,與崔德本沒有關係,但與崔氏有直接關係。

今日崔氏家主崔弘升是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大將軍,是坐鎮一方的封疆大吏,距離中樞比較近,但距離中樞核心層還有一段距離。

崔氏是山東第一世家,中土超級大豪門,在中土人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尊崇地位,勢力非常龐大。如此家族,在中土分裂群雄爭霸時代,王霸們自然趨之若鶩,以為助力,但中土一統了,此等勢力便威脅到了皇權的發展,成為王朝穩定的隱患,是遏制和打擊的物件。所以從現實狀況考慮,崔弘升距離中樞核心層不僅僅是有一段距離,而是一段根本就走不到頭的距離。

先帝的溫和改革也罷,今上的激進改革也罷,實質上目標都是遏制和打擊世家豪門,削減和剝奪世家豪門的特權,在最大程度集權於中央的同時,徹底剷除門閥士族政治,讓世家豪門成為永久的歷史。

中央集權制始自秦始皇,到漢武帝逐步走上正軌,到漢光武皇帝基本成型,但受限於文化傳播手段的極度缺乏和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公平,導致有能力和有機會接受教育者寥寥無幾,而人才的過度匱乏直接限制了中央集權制的發展。到了魏晉時期,這一制度迅速被門閥士族政治所取代,而掌控了中土文化和財富的貴族們,並沒有因此把中土推向繁榮發展,反而給中土帶來了長達近四百年的戰亂和分裂。

先帝統一中土後義無反顧的推行中央集權制,而若要實現這一制度,首先就要重新分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而要重新分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首先就要遏制和打擊掌控了中土權力和財富的世家豪門。這實際上就是虎口奪食,難度非常大,但並不是沒有希望,因為中土的寒門階層絕對支援這一改革。寒門不是平民,而是貴族,只是等級很低,擁有很少的權力和財富,對霸佔著中土絕大部分權力和財富的世家豪門有著與生俱來的仇恨,所以自古至今,大凡改革者,無懼生死向既得利益集團“大開殺戒”者,基本上都是寒門出生的大智慧者。

今日中土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展,隨著統治者對普及教育的重視,文化傳播手段已是越來越豐富,而在中土由分裂走向統一過程中,以軍功崛起的新興貴族也蓬勃發展,今日中土“寒門”的絕對數量已非常龐大。有了知識的寒門子弟,對現行國策中權力和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公平充滿了強烈的改革意識,而這一階層,正是先帝和今上,還有追隨他們的改革派們,義無反顧地進行政治制度改革的基礎所在,他們不怕沒有人支援。而世家豪門迫於現實,迫於整個寒門階層對改革的迫切需求,也不得不進行妥協,不得不向寒門階層讓度一部分既得利益,不得不調整權利和財富的分配制度,以便最大程度地保全和維持門閥士族政治。

自先帝建國開始,崔弘度、崔弘升兄弟便為先帝所倚重,輔佐先帝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有助於中土統一和發展的國策。先帝是溫和改革派,他若想實現自己的執政理念和政治目標,首先就需要贏得豪門世家的支援,所以先帝同樣需要崔氏兄弟在政治改革上為他衝鋒陷陣,以便起到一個表率和帶頭的作用。

然而,當改革進行到一定程度,必須要豪門世家讓度既得利益,承擔改革成本的時候,矛盾就激烈了,衝突就爆發了。先帝和改革派們在不遺餘力地打擊以崔氏為首的豪門世家的同時,自身也遭到了重創,震驚中土的太子楊勇廢黜一案便是雙方激烈衝突的結果。

先帝慘勝,與他執政理念一致的今上最終贏得了皇統,先帝以中央集權制為核心的改革大業也因此得以繼續。只是,九泉之下的先帝大概沒有想到,以今上為核心的新的改革派們加快了改革步伐,以“激進”代替了“溫和”,而由此導致的矛盾和衝突也遠遠超過了先帝執政後期,新生的龐大帝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皇帝實際上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政治集團。豪門世家也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同樣是政治集團。皇帝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延續國祚,長治久安,肯定要集權,唯有集權才有穩定。而豪門世家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力和財富,肯定要分享皇帝的權柄。“王與馬,共天下”,便是門閥士族政治的巔峰之態,但分權的同時,也埋下了分裂和戰亂的禍根。這有歷史為證,無須贅述,皇帝也罷,豪門世家也罷,心知肚明,所以一個強烈要集權,另一個卻堅決反對集權

對皇帝來說,你威脅到了我的生存,我當然要出手對付你,而對豪門世家來說,王朝更迭是常態,我既然能扶你上臺,便能把你從臺上轟下去。現在的狀態是,皇帝以改革為武器,以戰爭為手段,以軍隊為後盾,向豪門世家發起了凌厲攻擊,而豪門世家處於劣勢,只能被動防守,但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面對皇帝和改革派的步步緊逼,豪門世家不得不反擊了。

崔家的十二娘子在信中反覆提到了白髮異士,其言辭中更是做出了加大支援力度的暗示。

崔德本最早不相信白髮異士的預測,純粹就是胡扯八道嘛,中樞核心層一股腦兒死掉好幾個,太荒誕了。如果當真發生了這樣的事,皇帝豈不崩潰了?東征還能進行下去?

然而,這種歷史罕見的空前奇事當真發生了。主掌尚書都省的司空,內史省長官內史令,門下省長官納言,尚書省的八座之一兵部尚書,十二衛府大將軍之一的左屯衛大將軍,中土的最高軍政首腦,竟然在短短四個月時間內一股腦兒死掉五個,匪夷所思,其造成的影響太大了。雖然現在還看不到後果,但之前對東征信心滿滿的崔德本,已不再樂觀,甚至悲觀地預測,東征十有**是虎頭蛇尾,無功而返。

這仗肯定打不下去了,這些軍政首腦的死去,表面上看是中樞受到影響,皇帝飽受打擊,軍心士氣日益低落,但實際上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問題,真正的大問題是,皇帝和改革派們這些年來殫精竭慮所構建的政治平衡打破了,而且還是不可挽救的打破了,連調整修補的可能都沒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改革的前提是政治穩定,政治穩定的基礎是各政治勢力之間建立有效的平衡機制,也就是彼此牽制,互為制約,而這種制約是建立在各政治勢力的實力對等上。隨著幾位政治大佬的突然死去,尤其是楊雄楊達兄弟死去導致皇族政治力量的急轉直下,現在這種對等實力已不復存在。對等實力不存在了,各政治勢力之間也就難以互相牽制,必然會引發新一輪的權力爭鬥,於是政治風暴不斷,政局動盪不安,改革的步伐也就必然停下來。

改革的步伐一旦停下,改革派陷入困境,此消彼長,反對改革的力量必定乘勢而起,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窮盡一切手段,向改革派發起反攻,以便摧毀改革成果,重新掌控中土前進的方向。

豪門世家是改革的物件,是改革的終極目標,豪門世家理所當然要發起反攻。

衛府軍有十二個大將軍,二十四個將軍,總共三十六位高階統帥,其中一部分要留守兩京,一部分要鎮戍邊陲,所以東征戰場上將軍以上級高階統帥不會超過半數。而在這些將軍中,絕對忠誠於皇帝的將軍又不會超過半數。現在遠征軍尚未越過鴨綠水進入高句麗腹地,便已經倒下了五位絕對忠誠於皇帝的將軍,那麼不難推算到,今日東征戰場上,還有幾位將軍絕對忠誠於皇帝?絕對遵從皇帝的命令並不折不扣地去執行?

在軍中,凡官至大將軍、將軍、武賁郎將、武牙郎將者,除了功勳卓著外,還要有相當等級的貴族身份。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幾百年傳承下來的貴族等級觀念已與中土的文化思想融為一體,深入到每一個中土人的靈魂裡,就如大河之砥柱,即便有驚天狂瀾,亦休想動它分毫。

這些出身豪門世家的高階統帥,因為改革尤其是兵制改革,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切身利益,早已對改革充滿了怨恨,如今好不容易抓到一個反擊機會,豈能錯過?推翻改革所獲得的利益,與東征勝利後從有限功勳中所獲得的利益,根本沒有可比性,由此不難推測到東征如果繼續下去,任何一種匪夷所思的結果都有可能出現。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當初,那位白髮異士說,東征不容樂觀,有失敗的可能,崔德本嗤之以鼻,現在,他開始相信白髮異士的預測了。如果東征無功而返,中土局勢將發生何種變化?如果東征當真出現了匪夷所思的結果,失敗了,中土局勢又將發生何種劇變?在這些可能存在的變化中,有一點非常肯定,豪門世家會向皇帝和改革派們發起瘋狂反撲,那麼,雙方是打個旗鼓相當,兩敗俱傷,還是魚死網破,玉石俱焚?中土會不會再一次走向分裂和戰亂?

崔德本彷彿墜入了黑暗,靈魂在無邊恐懼中顫慄。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