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

縣令的人頭、李風雲的白髮,代表著血腥的殺戮。永城官僚肝膽俱裂,繳械投降,義軍輕而易舉拿下了永城。

中土承平已久,中土人養尊處優,漸漸淡忘了當年亂世之苦,除了依舊處在南北戰爭前沿的邊陲,國內不論是官府、軍隊還是普羅大眾,都遠離了戰爭,遠離了苦難。而千千萬萬的中土人在享受因和平而帶來的吃飽穿暖穩定生活的同時,也逐漸喪失了很多寶貴的東西。

官僚們投降了。縣府有員七十餘人,除縣令、縣尉等十幾個主要官僚被殺外,餘者無一人反抗。這個年頭誰也不想死,而義軍在夏亭的殺戮顯然讓他們害怕了,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總比死了好。

城內的地方軍也投降了。因為東征期間,朝廷加大了賦稅的收繳和徭役的徵發,官、民矛盾劇烈,衝突不斷,而賊寇也日益猖獗,導致地方治安問題愈來愈嚴重,縣府不堪重負,遂增加了治安力量,永城地方軍的人數竟然膨脹到了兩百餘人。

李風雲沒有下令屠殺,而是接受了他們的投降,命令他們參加義軍,宣誓效忠自己,若有異心,殺無赦。

有了永城官僚和地方軍的幫助,義軍在永城的擄掠非常順利。縣府的官倉全部開啟,鷹揚府的武庫也全部開啟,能搬走的都搬走,不能搬走的便準備一把火燒了。

呂明星提出建議,既然要一把火燒了永城,為何不把永城的官僚貴族富豪們洗劫一空?為何不把永城數萬人口裹脅而走?義軍要發展,要壯大,就離不開錢糧和人口,而眼前這個大好機會,豈能放棄?

陳瑞、韓壽、郭明和嶽高都支援呂明星的這一建議。陳瑞甚至拿出了更充足的理由。韓曜馬上就要在通濟渠兩岸集結人馬了,保守估計,他能拉出一支數千人的隊伍,而其中青壯至少近千,如此一來韓曜的實力便超過了李風雲,嚴重威脅到了李風雲對義軍的領導權。

李風雲斷然拒絕。

鷹揚郎將費淮帶著三團鷹揚衛正在殺往芒碭山,而芒碭山距離永城不足百里,永城失陷的訊息很快便會傳給費淮。費淮掉頭殺回,鷹揚衛極速狂奔,幾個時辰便能殺到永城,所以留給義軍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

“打完永城之後,我們去哪?”李風雲詢問幾位首領。

這是義軍首領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打永城之前,沒有必要問,但永城打下來之後,這個問題就變得異常急迫了。

“回山。”韓壽不假思索地說道,“馬上回山。”

李風雲搖手,“我們去彭城。”

去彭城?彭城有左驍衛府,而左驍衛府轄下有更多的軍隊,轉戰彭城豈不是自尋死路?

李風雲隨即做出解釋。韓曜要在通濟渠兩岸集結人馬舉旗造反,為此,義軍必須幫助他把譙郡的鷹揚府軍隊從通濟渠兩岸“調走”,而“調走”這些軍隊的唯一辦法,就是義軍馬上轉戰彭城。

李風雲和陳瑞強逼韓曜造反一事,其中所蘊含的深意,並不被呂明星和韓壽等人所理解。他是貴族官僚,我們是賊寇刑徒,根本不是一路子人,你們為何非要逼他造反?想害他的話,一刀砍了算了,幹淨利落,何必把事情搞得這樣複雜,給自己帶來無窮麻煩?

是以李風雲話音剛落,韓壽就表達了不同意見,“為何要去彭城?我們可以經芒碭山去打梁郡,打碭山城。”

“某的目的是劫掠重兵。”李風雲毫不客氣地打斷了韓壽的話,“某說過,那批重兵對義軍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而某之所以逼著韓曜造反,正是要利用他在譙郡的力量,幫助我們把那批重兵運回芒碭山。沒有韓曜,我們拿什麼搬運重兵?若我們轉戰梁郡,又如何就近劫掠重兵?遠離了韓曜,我們又如何與他保持聯繫,如何與他聯手共劫重兵?”

韓壽不敢說話了,其他人也找不到理由反駁李風雲,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稍後我們去津口碼頭,該燒的燒,該搶的搶,速度要快。”李風雲大略部署了一下,最後說道,“運河上的船伕水手,不論是老的還是小的,統統擄走。我們有了永城這兩百餘青壯,再加上在夏亭擄掠的船伕水手,還有那些造船工匠,也能湊足三個團了。今夜若我們還能擄掠一批船伕水手,那至少可以湊足四個團。劫掠重兵船隊的時候,我們還能擄到一批船伕水手,運氣好的話,或許還能招降一些鷹揚衛。這樣算算,我們的人馬很快就能超過一千人,足以壓制住韓曜,根本無須擔心失去義軍的控制權。”

此言一出,陳瑞、呂明星等人心領神會,士氣大振,轟然應諾。

永城的津口碼頭距離城池約有四五裡的距離。當夜,義軍穿著鷹揚衛的戎裝,大搖大擺地佔據了津口,擒獲了津尉、掾屬及數十名臨時充當津口護衛的青壯雜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接下來便是大肆擄掠。鷹揚衛代表著軍隊,代表著王朝的武力,代表著不容侵犯的絕對權威。鷹揚衛出面搶人搶物,沒有任何人敢於反抗,所有人都選擇了順從。雖然對鷹揚衛的這一舉動充滿了憤怒、疑惑,但東征在即,王朝和軍隊的利益高於一切,任何非正常的甚至是違法的舉動,現在都變得正常且不容置疑、不容反抗,否則倒黴的便是你。

然而,當鷹揚衛開始在船上大肆縱火,開始焚燒整個津口碼頭時,成百上千被鷹揚衛控制起來的船伕、水手、碼頭上的走夫販卒,還有商賈及他們的隨從、奴僕,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對了。聯想到正傳得沸沸揚揚的夏亭被賊寇焚燬、航道中斷一事,有人大膽猜測,這些鷹揚衛可能是賊寇所扮,而更有一些異想天開者,直接推斷永城鷹揚衛造反了,至於為什麼要造反,那只有天知道了。

黎明前夕,運河上的數百艘船隻和津口碼頭迅速陷入火海,沖天大火映紅了半邊夜空。

黎明,永城上空濃煙滾滾,整座城池迅速被大火所吞噬。

此刻,鷹揚衛裹挾著從永城擄掠而來的財物和壯丁,正在橫渡睢水河。途中,有人曾試圖逃跑,試圖反抗,但遭到了鷹揚衛的血腥殺戮,而且還連坐殺人,一人逃跑或反抗,會連累十幾個無辜者為其陪葬,結果殺戮產生了巨大震懾作用,大家互相監督,誰也不敢離開隊伍,更無人挑頭反抗。

上午巳時初,隊伍渡河完畢,於陶驛暫作休息。

小土豪又看到了韓曜,看到了白髮將軍,看到了這支鷹揚府的軍隊,而幾里外永城上空的滾滾濃煙和眼前成百上千肩挑背扛且惶恐不安的壯丁,讓他清楚的意識到,昨夜永城發生了什麼事,而韓曜和白髮將軍又在幹什麼。

造反,恩主竟然造反了,鷹揚衛竟然造反了,而自己稀裡糊塗地卷了進去,必死無疑。

造反,俺也只有造反了。

小土豪想哭,但哭不出來,想怒,卻不敢怒,他唯有打落牙齒和血吞,自認倒黴。

“恩主,帶上俺吧,從此後,鞍前馬後,誓死相隨。”

韓曜身心俱疲,但又不得不振作精神,調集人馬,籌劃舉旗一事。看到小土豪主動效忠,他的心情略有好轉,“帶上你的人,還有你的財物,跟某走吧。只要某有飯吃,便不會讓你餓肚子。”

李風雲召集眾首領,周詳部署,為韓曜舉旗和劫掠重兵做準備。

據韓曜所知,那支運載重兵的船隊尚在彭城郡境內,馬上就要進入譙郡,考慮到運河航道在夏亭和永城兩地皆已中斷,船隊肯定要滯留在臨渙縣或者永城縣的通濟渠段,所以,韓曜決定把舉旗起義的地點定在臨渙,以便於劫掠重兵船隊。

李風雲接受了韓曜的這一建議,實際上他在韓曜舉旗一事上所能施加的影響非常有限,他需要的只是韓曜的合作。

據此,李風雲決定,義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李風雲統率大部隊,直奔彭城郡,於蕭縣、符離縣和蘄縣一帶活動,把譙郡鷹揚府的軍隊“調離”通濟渠,給韓曜舉旗提供便利。一路則由韓曜為首,加上一些永城縣府中願意追隨他的投降官僚,沿通濟渠南下,沿途召集人馬。

隨後李風雲和韓曜商定了保持聯繫的方式和暗語,兩人拱手告別。

費淮在睢水河畔與支援而來的副手鷹擊郎將王揚及兩團鷹揚衛會合後,遂率軍渡河東進,直殺芒碭山,但就在他即將進入芒碭山之刻,他接到義軍攻陷永城,火焚永城津口、運河航道再斷一處的驚人訊息。

這一訊息對費淮和王揚產生了巨大衝擊,讓兩人幾乎崩潰了。

兩人死定了。雖然賊寇狡猾,屢次得手,但費淮的錯誤也是致命的,他不應該在憤怒之下,把永城鷹揚府的軍隊全部調出來,他至少要留一個團保護永城,保護永城段的運河航道。現在永城失陷了,運河航道又中斷了一處,導致譙郡局勢迅速陷入危機之中,而清理疏通航道的時間大大加長,必將延誤朝廷的東征大計。作為負責這段運河航道安全的永城鷹揚府的正副官長,罪責太大了,兩人即便不死,這輩子也徹底完了,肯定要把牢底坐穿。

殺,殺回去,不把這幫萬惡的賊寇誅殺乾淨,誓不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