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九章 謠言太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九章 謠言太多

第五百一十九章謠言太多

“某不知道你們為何突然異想天開拿出這等拙劣計策。”李風雲權衡再三,還是決定逼迫楊玄感讓步,於是他緩和語氣繼續說道,“欲速則不達。你們若想殺進關中,就必須先擊敗西京大軍,而最理想的狀況是全殲西京大軍,如此則西進暢通無阻。若想全殲西京大軍,你們主動出擊打陝城肯定不行,最後必然會被西京大軍活活拖死,所以還是要誘敵深入,最好的戰場還是澠池,前有函谷,後有堵截,左右都是險峻高山,西京大軍插翅難飛。”

“某說過,越公極有可能被西京的暴行所激怒,失去理智,自尋死路。”李風雲嘆道,“事實證明,某說中了。你回去告訴越公,如果他急於報仇,要匆忙趕赴陝城與西京大軍決一死戰,他就完了,兵變就失敗了。某不會給他陪葬,某會以最快速度離開東都,南下豫州,先行脫身,然後尋找機會渡河北上。我們之間的合作就此終結。”

李密連連頜首,如負釋重。楊玄感兄弟急怒攻心,失去理智,他和胡師耽等人毫無辦法,一籌莫展,只能聽之任之,否則必然翻臉成仇,所以只能寄希望於李風雲,只是李風雲如果一氣之下甩手走人,那就真的玩完了。好在李風雲很冷靜,顧全大局,堅持澠池決戰,這就有希望了。

“越公之所以急切,是擔心西京大軍止步於陝城。”李密嘆道,“我們目前並不能肯定衛文升還會繼續向東都推進。”

“楊玄感如果殺奔陝城,做出火速入關之勢,衛文升當然不會東進。”李風雲說道,“楊玄感離開東都戰場,東都危機緩解,其他各路援軍也就必然要加快進京速度,如此楊玄感勢必被困於潼關以東,必死無疑。反之,如果你們始終包圍東都,持續加重危機,便給了齊王、山東人和江左人大肆牟利的機會,在皇帝和中樞沒有滿足他們‘胃口,之前,他們有充足理由延緩進京時間,畢竟大運河的暢通同樣重要。他們不進京,西京大軍就必須東進,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理由遲滯不前。因此某認為,你們此刻主動出擊很不明智,是自取其禍。”

李風雲衝著李密用力一擺手,語氣堅定地說道,“你告訴越公,請他耐心再等幾天,西京大軍肯定會東進,澠池決戰肯定會全殲對手,他肯定能報仇雪恨。在此某願意做出承諾,只要他堅持澠池決戰,某就絕不背信棄義先行撤離

這就是公開威脅了,你若西進陝城決戰,某就南下撤離,分道揚鑣。

六月二十六日凌晨,河北討捕大使崔弘升於內黃城外接到了齊王的書信。齊王告之,水師副總管周法尚已抵達黎陽,特請崔弘升、陳稜同赴黎陽,共商平叛大計。崔弘升毫不猶豫,連夜動身,飛馬疾馳黎陽。

周法尚是聖主的絕對親信,既然他到了黎陽,那與齊王會晤的政治風險便降到了最低,所以此刻不但要趕赴黎陽,還要以最快速度趕赴黎陽,以表達自己的急切心情。

這天上午,崔弘升和陳稜先後抵達黎陽城外的齊王大營。齊王親自出轅門相迎,一方面感謝他們在這段時間裡的默契配合,另一方面則是在虛情假意的寒暄當中,暗示雙方繼續保持默契,合則兩利,聯手攫利皆大歡喜,完全沒必要互相算計搞得雞飛蛋打。

酒宴過後,齊王邀請水師副總管周法尚、河北討捕大使崔弘升、彭城留守董純、涿郡副留守陳稜、武賁郎將李善衡、武賁郎將費青奴、武賁郎將來整齊聚帥帳,共議平叛大計。

齊王表態,目前五路救援大軍齊聚黎陽戰場,黎陽一鼓可下,大運河的暢通指日可待,然後五路大軍便可攜手南下,直殺東都,圍剿叛賊。

齊王要高調進京,這在周法尚、崔弘升和陳稜等人的預料當中,雖然知道這是齊王的欲擒故縱之計,但沒辦法,現在主動權握在齊王手上,其他各方不得不“低頭”。然而,齊王所要的政治利益,他們位卑權輕,滿足不了,行省也滿足不了,只有聖主和中樞才能滿足齊王的需要,因此他們根本沒有與齊王討價還價的資格,只能暫時“遷就”齊王,想方設法阻止他進京。

齊王激情四射地說完之後,帳內一片沉默,無人響應,這讓齊王的臉色頓時難看起來,有這麼不給面子的嗎?孤好歹也是皇嫡子,你們這些衛府將軍未免欺人太甚了吧?孤要進京支援,要為國盡忠,這也有錯?

這幫統帥中,以周法尚年紀最大,資歷最老,功勳最為顯赫,威望最高,又最為聖主信任和倚重,所以在他沒有開口之前,其他人不會開口說話,以免在政治上走錯了方向。

周法尚面無表情,蒼老的面孔上透出一股疲憊之色,只是眼神依舊銳利,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周法尚看到齊王臉色不善,而其他人為了從自己的言辭中推斷出想知道的東西,一個個閉緊嘴巴不說話,無奈之下也只好低聲咳嗽了兩下,緩慢開口說道,“行省於六月二十二做出的決策是集中力量拯救東都,而六月二十一做出的決策則是拿下黎陽,支援滎陽,先行打通南北大運河。”周法尚說到這裡,兩眼突然望向齊王,眼神驟然森厲,“某想知道,行省為什麼在兩天內做出兩個截然相反的決策?東都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東都已經失陷了?”

“行省與東都之間的聯絡已經中斷數日,東都是否失陷,並無確切訊息,但有謠言說,東都已經失陷。”齊王兩手一攤,苦笑道,“當然了,現在謠言太多,甚囂塵上,不可信,也不能不信,比如有謠言說,同軌公(衛文升)到了華陰後,掘了老越公的墓,鞭屍,挫骨揚灰……”

齊王越說聲音越小,但對周法尚、陳稜、費青奴、來整四人來說卻不亞於晴天霹靂,駭然失色。掘人墓,鞭人屍,焚人屍骨,如此人神共憤之事,需要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得出來?

春秋時期伍子胥整個家族都被楚王殺了,仇深似海,所以伍子胥借吳國之力滅楚之後,掘墓鞭屍以報仇雪恨,伍子胥因此在歷史上留下了無法抹除的“汙跡”。老越國公楊素是結束中土四百餘年戰亂的英雄人物,是重建中土統一大業的功勳大臣,是彪炳史冊流芳千古的一代豪傑,不論是關隴人還是山東人、江左人,不論是楊素的朋友還是敵人,都對他的功業讚不絕口,因此即便楊玄感發動了軍事政變,即便弘農楊氏這一支背叛了聖主,老越國公楊素也不會被徹底否定,另外再加上有漢王楊諒這個前車之鑑,再加上聖主和中樞還要高舉“仁義”大旗籠絡人心,再加上聖主當初贏得皇統與老越國公楊素的支援密不可分,所以可以肯定,在風暴結束後的政治清算中,聖主和中樞絕不會否定老越國公楊素,這對聖主和中樞籠絡貴族穩定政局有百利而無一害,相反,如果聖主和中樞徹底否定了老越國公楊素,甚至失去理智做出掘墓鞭屍焚骨之暴行,則必然會激怒各大貴族集團,在政治上和道義上都陷入極大被動,其結果可想而知。

這是絕戶計啊,這“絕”的可不止楊玄感一個人一個家族,而是連聖主和中央統統都“絕”了。可以想像一下,如此暴行一旦在中土廣為傳播,所造成的惡劣影響難以估量,實施者必定臭名昭著,而所有罪責最終都會落在聖主和以改革派為首的中樞頭上,人們固然會詛咒衛文升,但會更加仇恨聖主和中央,如此一來,聖主和中央的威權會遭到沉重打擊,統治基礎會因此而動搖,這必然會危及到國祚安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不可能。”周法尚厲聲說道,“同軌公不會行此天怒人怨之事,這是謠言。”

齊王笑了,笑得很詭異,有些心災樂禍,“謠言,的確是謠言,孤也認為是謠言。”

周法尚看到齊王那詭異的笑容,心臟驟然猛跳,頓時頭暈目眩,窒息難當。這是真的,肯定是真的,衛文升肯定是掘了楊素的墓,只是衛文升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為何失去了理智?他難道不知道此舉會給聖主和中央帶來一場“道義”上的災難?連續兩次東征失利已經在政治上給了聖主和中央以沉重打擊,而這場“道義”上的災難無異於雪上加霜,會讓聖主和中央的威權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周法尚對衛文升不是很瞭解,過去衛文升在地方上出任軍政長官的時候,周法尚也是封疆大吏,兩人分屬不同的政治集團,當然沒有什麼交集,不過衛文升出自河洛世家,與老越國公楊素同屬一個政治集團,據說兩者之間的關係很不錯,這讓周法尚不得不從惡意去揣測衛文升掘墓鞭屍的動機,衛文升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在這場風暴中,衛文升到底是站在哪一邊?

...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