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七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三十七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

宋金剛看到李風雲親自出迎,非常吃驚,但更吃驚的是李風雲那頭雪白長髮,在漆黑夜色的渲染下,似乎空氣中都平添了幾分妖異之氣,給人一種恐怖驚悚之感。

寒暄之後,李風雲一邊把誠惶誠恐的宋金剛引進大營,一邊特意致歉,今日涿郡留守段達揮師而來,大戰一觸即發,聯盟統帥們齊聚大營商討迎戰之策,故而有所怠慢,並不是故意將其拒之門外,請宋大俠不要怪責。宋金剛連道不敢,雖然之前吃了閉門羹,心裡的確有些憤懣不平,但此刻面對“聲名顯赫”的天下第一賊帥,除了惶恐還是惶恐,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了腦袋。

到了偏帳坐定之後,李風雲開門見山,何事相告?

宋金剛看到李風雲始終笑容滿面,一團和氣,並不像傳言中的那般凶神惡煞,情緒也漸漸穩定下來,遂把盧君憲所託之事一一道來:範陽盧氏希望雙方在衝突中尋找到合作的契機。衝突的結果必定兩敗俱傷,但幽燕是邊陲,鷸蚌相爭,得利的“漁翁”只能是大漠北虜,這肯定不符合雙方的利益,而北虜是雙方共同的敵人,這便給雙方提供了合作的基礎。

這是範陽盧氏主動向李風雲發出的“善意”,李風雲是否接受?宋金剛對此抱有信心,這也是他在遭到拒絕後始終堅守在聯盟大營外面懇求李思行給予幫助的原因所在,他堅信李風雲會見他一面。

在宋金剛看來,像李風雲這樣的反叛首領,帶著隊伍從齊魯千里迢迢轉戰到北疆邊陲,本身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其背後若沒有龐大勢力的支援和幫助,絕無可能轉戰成功。而這股龐大勢力“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河北豪門世家。河北豪門世家與幽燕豪門世家雖然矛盾衝突不斷,但雙方之間的利益聯絡也非常密切,河北人需要幽燕人正面阻御外虜,而幽燕人同樣需要河北人的大力支援,所以雙方一向是合作大於衝突,然而這一次河北人不聲不響就“坑”了幽燕人,為什麼?目前南北關係日益惡化,河北人的這種做法顯然不符合雙方之間的利益因此這裡面必然隱含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宋金剛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身份卑微實力小,這種秘密自己承受不起,不知道比知道好,他只要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信使”就行了。

李風雲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了相信宋金剛。宋金剛其人,李子雄、甄寶車等聯盟高層的確一無所知,當然對他不屑一顧,但李風雲卻從記憶中的歷史中瞭解到此人也是一代梟雄,在中土陷入分裂和戰亂,群雄並起逐鹿天下之刻,稱霸一方,而這樣的人物不可能一夜間就崛起於北疆,他在崛起之前肯定擁有相當不錯的“資源儲備”,其中就包括與河北、幽燕兩地豪門世家之間的“特殊”關係。

正因為相信宋金剛,李風雲才從他的表述中“解讀”出不少東西。範陽盧氏的“善意”有多少?是否有誠意?是不是緩兵之計?答案不言而喻,“善意”是很少的,誠意是不足的,範陽盧氏不過是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打得措手不及,迫於眼前困局不得不假借合作的名義來行緩兵之計。

範陽盧氏的尊嚴不可侵犯,幽燕豪門世家的高傲與生俱來,這個世界的法則也是強者為王,如果當真從幽燕人的切身利益來說,目前局勢下他們寧願向大漠北虜妥協以換取一個在他們看來較為穩定的南北關係,也不願任由李風雲及其聯盟大軍禍亂邊陲導致南北關係進一步惡化。

大漠北虜與中土鼎足而立,東。突厥汗國的強大實力足以讓幽燕豪門世家忌憚萬分,關鍵時刻不得不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而李風雲及其聯盟大軍算什麼?充其量是一夥膽大妄為不知死活的叛賊而已,在幽燕人的眼裡就是草芥蟻螻般的存在,可以肆意碾殺,只不過考慮到可能有一定的利用價值,這才有所遲疑。如此心態,焉能合作?南北關係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幽燕人的切身利益,任何可能破壞南北關係的事物,比如李風雲及其聯盟大軍,都是他們的敵人,必欲除之而後快,因此範陽盧氏的“善意”肯定是權宜之計是緩兵之計,目的只是摸清李風雲和聯盟的底細後,把這只“害群之馬”斬盡殺絕。

既然如此,雙方之間有何合作的契機?

實際上李風雲有與幽燕人結盟合作的強烈意願,但可惜的是,並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樣看到未來,像他一樣百分百確定南北戰爭將在兩年內爆發,所以各方勢力基於不同的利益訴求,很多人更願意以妥協讓步來換取南北和平,來維護既得利益,而不是決心破釜沉舟,決心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與北虜人血戰到底。雖然妥協讓步有短視的嫌疑,有養虎為害之患,但利益當前,大多數人都沒有“壯士斷臂”的勇氣,都奢望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尤其那些既得利益者,更是不顧一切維護既得利益,為此不惜損害和出賣國祚乃至中土之大利益。

那麼,在幽燕乃至整個北疆邊陲,以範陽盧氏為代表的既得利益者,對當前南北關係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態度?是樂觀還是悲觀?是堅持妥協讓步的綏靖政策,還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誓死也要御敵於國門之外?

這是問題的關鍵,也是雙方能否合作的前提。雖然大漠北虜的確是雙方共同的敵人,但這並不等於雙方就有共同利益基礎。如果幽燕人對南北關係持樂觀態度,對大漠北虜堅持綏靖立場,與李風雲和聯盟的北上目標完全背道而馳,雙方如何合作?雙方只能是敵人,不可能是盟友。

李風雲思考了片刻,忽然問道,“宋大俠對當前南北關係有何看法?對南北關係的未來發展又有何預測?”

宋金剛遲疑不語。他只是範陽盧氏的“信使”,他本人也沒有與李風雲和聯盟產生任何交集的想法,所以他並不想回答李風雲。

目前宋金剛對國內外大勢的看法還是樂觀的,對李風雲及其聯盟大軍的未來卻十分悲觀,而更重要的是,雖然上谷毗鄰北疆邊陲,有太行山這道天然屏障,有代恆幽燕和長城為阻,但南北戰爭一旦爆發,北虜南侵,北疆烽煙四起,則上谷勢必被捲進這場戰爭,根本就不存在獨善其身之可能,所以上谷人在南北關係的立場上同樣保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古人不願看到南北戰爭的爆發,因此沒有與大漠北虜決裂的意願和動力,同時他們也不敢得罪聖主和中樞,因為戰爭一旦爆發,北疆唯有得到聖主和中樞的傾力支援,才能擊敗北虜,守住自己的家園。凡此種種因素的制約,導致上古人在目前複雜形勢下只能“觀望”,而幽燕人雖然感受到了聯盟大軍的“奇兵突出”會給自身利益帶來極大的危害,但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們也只能“觀望”,任由形勢惡化,耐心等待聖主和中樞做出“反應”,等待大漠北虜做出“反應”,等待南北關係的發展趨勢明朗化。而這正是“兩不得罪”的弊端所在,幽燕人試圖在兩大“強權”的夾縫中求生存保利益,事實上是一種奢望,是自取其禍之舉。

宋金剛的遲疑落在李思行的眼中,讓後者十分不快。沒有見到李風雲的時候,你死皮賴臉非要見,現在見到了,你又吞吞吐吐,藏著掖著,好像是李風雲求你似的,你以為自己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啊?李思行當即衝著李風雲說道,“宋大俠只是一個跑腿的,一言一行都要慎重,不敢得罪東主,所以明公還是莫要為難他了。”

宋金剛老臉一紅,尷尬不已。

李風雲暗自嘆息。宋金剛的身上缺少銳氣,畏首畏腳瞻前顧後,這是為帥者的大忌,而這或許正是他爭霸失敗的原因所在。

“盧氏請你跑這一趟路,緣由為何,你可知道?”李風雲又問。

宋金剛還是遲疑不答。

“實話告訴你,某的目標不是高陽,也不是涿郡,更不是冀北。”李風雲不緊不慢地說道,“某的目標是燕北,是北疆,某的主力大軍已經攻佔靈丘和飛狐,已經越過飛狐陘殺到了桑乾河一線,正在向燕北腹地攻擊前進。”

宋金剛大吃一驚,不敢置信,真的假的?你的大軍都已殺進燕北了?那你有多少軍隊?你在太行山南北兩麓同時展開攻擊,實力強悍到了這種地步?今日的涿郡留守府已經腹背受敵,陷入你的前後夾擊之中?而這才是範陽盧氏不得不放棄自尊,低下高傲頭顱,主動向你表達合作意願的原因所在?

宋金剛轉目望向李思行,試圖求證此事的真假。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