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

史蜀胡悉對未來局勢的分析和推演有一定道理,畢竟中土內憂外患是事實,內憂要解決,外患也要解決,而在外患中,西疆危機要嚴重於北疆危機,西疆危機要優先解決,而若想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小代價緩解西疆危機,最佳途經就是挑起東西兩部突厥之間的廝殺,但西突厥人掌握了主動,佔據了優勢,他們要挑起中土與大漠之間的廝殺,豈會輕易中計?所以中土必須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可以說服西突厥人主動攻擊東。突厥,一石二鳥,有效緩解外患,又無需付出太大代價,給自己處理內憂和恢復國力贏得充足時間。

於是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在北疆發動小規模的局部戰爭,而最佳攻擊物件莫過於實力較弱的東北諸虜,並以實際控制弱洛水兩岸大片疆域為目標,如此既能鞏固和加強東征戰果,把東北和遠東之利盡數收入囊中,扭轉中土在北疆鎮戍上的被動局面,同時又能遏制和削弱大漠上的突厥人,斷其“左膀”,並與西突厥人在東西兩個方向對大漠形成了夾擊之勢,如此便在與西突厥人的談判中掌握一定“籌碼”,創造了實施一石二鳥之計的機會。另外,因為東征大軍和為東征所儲備的糧草武器都在東北疆,選擇東北地區為戰場,可以就近取材,符合以最小代價贏取最大利益之原則。

但是,這僅僅是推演,是紙上談兵,並沒有任何依據,更不能因為突厥人有乘火打劫、有乘機吞併東北諸虜之想法,就認為中土也有同樣的念頭,而當前局勢尤其中土深陷內憂外患之困局,事實上也難以支援這一推演結果。

既然如此,史蜀胡悉為什麼還要做出這一番推演?他最後拿出的對策暴露出了他的真實目的,他要誤導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思摩對當前局勢做出錯誤判斷,繼而在他的主導下控制南北關係的未來走向,但他並不是要維持南北和平,而是要破壞南北關係,挑起南北戰爭。

史蜀胡悉所用計策也是一石二鳥,其目標不僅是中土的齊王,還有叱吉設阿史那咄捺。

不論史蜀胡悉對中土燕北局勢的判斷是否正?,其中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白髮賊持續混亂燕北局勢,燕北走私渠道就持續斷絕,這是突厥人所不願看到的結果,為此牙旗必須有所行動,最好的辦法就是威脅長城,與白髮賊形成內外夾擊之勢,繼而迫使中土的涿郡留守府不得不竭盡全力剿殺白髮賊,攘外必先安內嘛。白髮賊之禍平定,燕北恢復穩定,走私渠道也就重新暢通,南北雙方隨即繼續維持對峙之局。

但涿郡留守府如何平定白髮賊之禍?原則就是以最小代價贏得最大利益,而最好辦法莫過於驅虎吞狼,借刀殺人。驅趕白髮賊出塞,借突厥人的刀誅殺白髮賊,損耗突厥人的力量,混亂塞外局勢,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此一來,對磧東南牙旗統帥叱吉設阿史那咄捺來說,他必須最好打仗的準備,必須有被中土人當“刀”的心理準備,為了確保塞外穩定和維持南北關係,迫不得已之下他只好付出一些代價,打落牙齒和血吞,日後逮到機會再行報復。

只是從幽燕傳來的最新訊息卻顯示,幽燕局勢遠比預想得要複雜,中土未來儲君齊王有可能北上邊陲,中土的借刀殺人之計玄機重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爆南北戰爭,而做為牙帳保守主和派的叱吉設阿史那咄捺來說,他不想引爆南北戰爭,不想把剛剛恢復元氣的突厥汗國推進戰爭的風暴,不想看到突厥汗國再一次走向衰落,再一次面臨敗亡之禍。

所以叱吉設改變主意了,靜觀其變,即便要做中土人的“刀”,為中土人誅殺白髮賊,也要等到局勢明朗之後再說,切莫中了奸計殺錯了人,引爆了南北戰爭。實際上形勢對叱吉設有利,因為冬天快到了,劇烈變化的南北局勢隨著大雪的來臨不得不暫時“偃旗息鼓”,所以白髮賊即便出塞為禍,時間也非常有限,造成的損失不會太大,而大雪一下,白髮賊就陷入了絕境,要麼飢寒交迫而死,要麼投降,要麼逃回燕北,到那時叱吉設再四面圍剿白髮賊就容易了,用最小代價就能獲得最大戰果。

叱吉設想到的,史蜀胡悉肯定也想到了,所以他做出了一番“驚人”的推演,以此來說服叱吉設,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白髮賊出塞,就火速圍殲,只是如此一來,叱吉設所面臨的風險就太大了。

如果中土的涿郡留守府要驅虎吞狼,借刀殺人,他們的目標肯定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所要求的效果肯定是兩敗俱傷,為此極有可能在白髮賊出塞後給他以糧草武器的支援,以加強他的實力。這種情況下叱吉設倉促應戰,結果可想而知,正中中土人下懷。叱吉設損失慘重,實力削弱,再想控制磧東南牙旗就難了。大漠上實力至上,沒實力就喪失一切,可想而知叱吉設的“失敗”,會嚴重打擊牙帳保守派,而牙帳激進派必將乘機控制磧東南牙旗,以進一步控制牙帳決策。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如果齊王北上邊陲,有意以白髮賊為“誘餌”,蓄意挑起南北戰爭,那麼當叱吉設圍殺白髮賊之時,也必定是齊王出塞攻擊之刻,叱吉設打不打?只有打。雙方一交手,南北關係就破裂了,南北局勢就失控了,而不論是大漠還是中土那邊,都有激進派,都有積極發動南北戰爭者,他們都有可能藏身於叱吉設的帳下或者齊王的軍中,一旦他們暗中出手擊殺了叱吉設或者齊王,則後果可想而知,南北戰爭必定轟然爆發。

當然了,這種猜想有些極端,但政治就是欺詐,黑暗而骯髒,叱吉設和齊王是南北雙方的重要人物,不論是大漠牙帳那邊還是東都這邊,都有想方設法置他們於死地的政治對手,所以寧可想得極端一些,也不可疏忽大意送了性命,畢竟他們一旦死於陰謀,十有**都會改變南北雙方的歷史進程,為此無論如何也不能置身於不確定的危險之中,確保萬無一失。

史蜀胡悉的計策就是有意把叱吉設推向危險之中,叱吉設當然不會上當。

不過史蜀胡悉已經挖好了一個坑,如果他的預測應驗了,中土當真出兵攻打東北諸虜,搶在突厥人之前控制弱洛水兩岸大片疆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逆轉中土在整個北疆防禦上的被動,則局面就對突厥人不利了,而這個責任必定由叱吉設來承擔,雖然叱吉設未必會因此“丟掉”磧東南牙旗,但權威受損,另外他不得不面對中土人的兩面夾攻,被中土人牢牢牽制,動彈不得,這同樣對他的未來發展十分不利。

阿史那咄捺權衡良久,轉目望向阿史那思摩,試圖徵詢他的意見,但阿史那思摩依舊閉目沉思,臉上也依舊是毫無表情,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態度,對史蜀胡悉十分不滿,對牙帳激進派保持高度警惕,堅持牙帳保守派的“主和”立場,想方設法維持南北和平。

阿史那咄捺立即做出了決斷。

從牙帳保守派的“主和”立場來說,統一後的中土是個“龐然大物”,與中土為敵實為不智,維持南北和平對突厥人的生存發展非常重要。這有歷史事實為證,過去中土三分天下,突厥人都未能飲馬黃河,而現在突厥人分裂為東西兩部,中土反倒統一了,雙方實力此消彼長之下,突厥人還能南下中原?清晰可見的事實是,現在中土具備了橫掃大漠的潛力,只要給中土時間,等它發展到足夠強大的時候,突厥人根本難以匹敵,所以對突厥人來說,當務之急是發展壯大,是統一東西兩部突厥,是重建大突厥汗國,是擁有與中土正面抗衡的強大實力。退一步說,即便無法達成這一目標,也要積極聯合西突厥,聯手抗衡日益強大的中土,穩固三足鼎立之態勢,而不是與西突厥為敵,與中土為敵,四處為敵,自取滅亡。

目前牙帳激進派的主張是先聯合西突厥打中土,把中土打趴下後,再掉頭去打西突厥。這實際上就是以自己並不強壯的身軀,先後去攻打兩個對手,完全是一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誓死打到底的拼命架勢,這當然不能被牙帳保守派所認同和接受,雖然雙方都是為了突厥人的生存和發展,但走的道路截然不同,矛盾當然越來越激烈,衝突也就在所難免。

現在阿史那咄捺和史蜀胡悉之間就爆發了衝突,史蜀胡悉以陽謀公開給阿史那咄捺挖坑,蓄意推動南北局勢向戰爭的方向“狂奔”,而阿史那咄捺毅然反擊,反擊的辦法也很簡單,我寧願讓中土人擊敗東北諸虜,實際控制弱洛水兩岸,也絕不挑起戰爭,禍害大漠。

“好,如你所言,若白髮賊出塞,我將全力圍殺,但是……”阿史那咄捺笑道,“我在磧東南,在閃電河,無法兼顧到弱洛水兩岸,所以你既然預計中土人要攻打東北諸虜,是不是應該立即趕赴弱洛水,幫助步利設擊敗中土人,確保東北之安全?”

史蜀胡悉臉色微滯,眼裡頓時掠過一絲陰戾,這是直接趕我走了?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