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微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一章 微服

正月二十,吳紹剛從瀘州府城出發,開始了第一次的微服私訪。

大宋官場尚沒有微服私訪的習慣,任何的官員出門,都是前呼後擁的,生怕細節安排的不到位,生怕自己的身份老百姓不知道,而民間流傳的皇上微服私訪拜訪李師師的事情,那完全是杜撰,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

吳紹剛卻是真正的微服私訪。

跟隨在他身邊的人一共十人,除開陸秀夫,其餘就是袁世春和八名親衛了。

這些親衛是經過認真挑選的,個個都有著萬夫不當之勇。

吳紹剛的穿著,看上去就是商賈人家的子弟,陸秀夫自然是讀書人,陪在吳紹剛的身邊,袁世春等人則是隨從的打扮,當然這也的陣勢,老百姓看見之後,也會感覺到吳紹剛一定是富家子弟,且是非同一般的富貴人家子弟。

商隊的裝扮,是最適合目前情況的。

潼川府路遭遇大難不久,不大可能出現遊歷的讀書人,唯一能夠出現的就是商隊了,畢竟商賈是需要賺錢的,而且新任的防禦使大人,據說是很支援商貿交易的。

吳紹剛的微服私訪,遭遇到了陸秀夫的反對,陸秀夫認為吳紹剛大可以公開的出巡,看看府州縣的情況如何,且能夠詢問諸多的官吏,沒有必要暗地裡出去看。

這一切倒是在吳紹剛的預料之中。

吳紹剛沒有聽從陸秀夫的勸解,他直截了當的告訴陸秀夫,微服私訪能夠獲得更加真實的情況,能夠避開各級官吏的迎來送往,更能夠不被各級官吏所糊弄。

吳紹剛還告訴陸秀夫,大宋朝廷這種報喜不報憂、上下欺騙的情況已經很常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只是沒有說出來罷了。

吳紹剛最終堅持了微服私訪,他還不客氣的告訴陸秀夫,做任何的事情都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不要死板硬套古人所說過的話語和道理,不懂得轉圜之人,是難以真正取得成功,凡成大事者嗎,不會被細節所困擾。

陸秀夫無法反駁,面紅耳赤,畢竟有些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吳紹剛第一個目的地是渠州。

渠州緊靠著夔州府路所屬的達州和忠州等地,儘管指揮且參與潼川府路之戰,不過吳紹剛卻沒有到過渠州。

渠州距離瀘州八百裡地,吳邵剛計劃六天左右時間趕到,他此番微服私訪,想到的還是掌握下面的情況,發現問題,並及時予以糾正,這可不是遊山玩水,沿途不可能輕鬆。

每天的行程在一百二十裡地以上,這要是換做平原地方,不是特別困難,畢竟都是騎馬,可要是在潼川府路,就不是那麼輕鬆,因為這一帶道路難行。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潼川府路正好屬於蜀道的範疇。

如此的行軍強度,吳邵剛、袁世春和八名親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軍隊強化訓練的強度,遠遠比這個大,但陸秀夫就不一定能夠很快適應了。

吳邵剛可不會想著專門照顧陸秀夫,對於這類讀書人,吳邵剛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讀書人能力是有的,學識肯定也是不錯的,可惜就是過於看重自身之能力和學識,自命清高,以至於對其他一些事物,都有了藐視的意思。

殊不知還有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

尤其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讀書人還真的沒有太大的作用,不能夠舞槍弄棒上戰場,不能夠濟世安邦,每日裡還自我陶醉,弄些什麼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讓人心煩。

吳邵剛沒有那麼多高屋建瓴的認識,他看人識人的最直接要求,就是能夠為自身所用。

陸秀夫必須要適應各種各樣的情況,遭受諸多的磨礪,今後才真的算是有用之人。

行軍兩天的時間,吳邵剛一行快馬加鞭,已經趕路近三百裡。

陸秀夫的臉色發白,下馬的時候,渾身都在顫抖,幾乎站立不穩。

吃飯的時候,吳邵剛一直都在關注陸秀夫,可能是肚子餓的受不了,拿不穩筷子的陸秀夫,徹底放下斯文,最終用手吃飯了。

這一幕讓吳邵剛的臉上露出微笑。

“陸司馬,連續兩天的行軍,是不是感覺到勞累和困頓。”

陸秀夫無力點頭,甚至都懶得回答,他表現出來的狀況隱瞞不了任何人,要知道在行軍的過程之中,吳邵剛等人都是精神飽滿,唯獨他一人,老是落在最後,還表現出來體力不濟。

這也沒有什麼值得害羞的,陸秀夫本來就是讀書人,對於軍旅的事宜,肯定不適應。

“陸司馬,不管你是怎麼看的,我以為既然來到潼川府路,那就需要適應,這種適應不僅僅是很好的署理官府事宜,還有體力方面的儲備,潼川府路與京城、兩淮地方有著很大的不同,這裡山高林密,道路難行,若是沒有充沛的體力,怕是難以適應。”

陸秀夫看了看吳邵剛,終於開口。

“大人說的是,不過下官是讀書人,體力方面存在缺陷,這等的事宜短時間之內難以彌補,下官今後一定會盡力。”

吳邵剛冷眼看了看陸秀夫,這番話語,真切表現出其心態。

“陸司馬,你是不是覺得官吏只要在衙門之中,好好的署理政務即可,至於說這實地踏勘、消耗體力的事宜,不需要親力親為,若是那樣做,有損讀書人之尊嚴。”

陸秀夫看著吳邵剛,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明顯是預設。

吳邵剛有些惱火,甚至是憤怒。

“陸司馬,親力親為乃是府州縣衙門官吏必須具備之能力,若是表現高高在上,總是彰顯出來衙門的威嚴,讓老百姓害怕和遵從,那樣我們能夠為百姓做什麼好事情,怎麼能夠知曉百姓真正困苦之所在,怎麼能夠真正保一方之平安,怎麼能夠真正穩定百姓,一府之知府,一州之知州,一縣之縣令,掌握的所有情況,完全都是依靠下面的官吏稟報,未免理解偏頗,所謂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如此情況之下做出決定,你能夠拍著胸脯說沒有問題。。。”

陸秀夫依舊是低著頭,沒有開口說話。

吳邵剛真的有些失望。

他看著陸秀夫,再次開口。

“陸司馬,你我在建康府衙的時候,惺惺相惜,也正是如此,我才會讓你到潼川府路來,我相信你在這裡能夠展現出來自身之能力,好好治理地方,不過這些日子,你之表現,讓我失望,潼川府路地處偏遠,且遭遇到戰火蔓延,百姓生活困苦,隨時面臨凍餓致死的情形,如此情況之下,我們必須要真正掌握百姓之疾苦,幫助和引領百姓走出困頓。”

“百姓稱呼我們為父母官,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事情,你是殿試之進士,想必明白其中之道理,我們若是不能夠為百姓做事情,尸位餐素,有何顏面面對鄉親和自身,就算是有著滿腹的經綸,一身的學問,又能夠有何作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粟谷。”

。。。

吳邵剛頗為嚴厲的訓斥,讓陸秀夫抬起頭來。

陸秀夫臉色已經變得蒼白,吳邵剛的話語很重,忠言逆耳,若不是有著不一般的關係,沒有誰會說出來這樣的話語。

看著吳邵剛冷峻的申請,陸秀夫終於開口。

“大人,當初在建康府的時候,下官從未想過這些事宜,今日聽見大人之教誨,羞愧異常,大人的話語,下官完全記住了,只是下官有一件事情不明白,大人是如何有這等見識的,下官雖然參加殿試,勉強成為殿試進士,可在見識方面,根本不能夠與大人比擬。”

陸秀夫提出來的問題,吳邵剛根本無法正面回答。

“陸司馬,等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明白的,此番到潼川府路各地體察民情,我希望你能夠真正有所體會,他日署理衙門之中的政務,也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面對陸秀夫的時候,吳邵剛毫不客氣,甚至說是有些過分,說起來他也是受到史書的影響,要不是陸秀夫是宋末三傑之一,他沒有必須如此苦口婆心,如此的爭取,相比較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吳邵剛認為陸秀夫的可塑性是最大的。

這條道路的確顯得艱難,想要一蹴而就,幾乎就不可能。

讀書人清高,就算是千年之後也是如此,現在這個朝代,就更加的明顯。

可惜這是吳邵剛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他必須要爭取到部分讀書人的支援,社會必須依靠精英階層來治理,將這些人籠絡到麾下,就能夠保證社會的穩定。

翌日,吳邵剛一行再次出發。

陸秀夫終於出現明顯的變化,儘管看上去很是疲憊,可其精神是抖擻的。

出發的時候,陸秀夫快馬加鞭,緊跟在吳邵剛的身後。

這一次,吳邵剛沒有快馬加鞭,他知道陸秀夫正在慢慢出現變化,這種變化很是可貴,也需要時間來適應,其實前兩天行路將近三百裡地,已經很不錯,今天行路稍微慢一些,也是可以的。

陸秀夫的表情有些專注,基本上是不苟言笑的,吳邵剛也沒有多說話,行路過程之中的歇息次數明顯增加,這是為了讓陸秀夫真正的適應。

到了第四天,陸秀夫明顯過了疲勞期,臉上也出現一絲的紅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