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四章 非我所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四章 非我所願

張柔已經派遣斥候多次進入到利州西路所屬的鳳州偵查,從斥候稟報的情況來看,沒有發現宋軍大規模的集結或者是活動,也正是因為斥候偵查到的情報,讓忍不住的張庭瑞開口,可惜張柔認為這等的情況不正常,按說神出鬼沒的合州御前諸軍,肯定得到了訊息,說不定就暗藏在什麼地方,等著他麾下的大軍進入到圈套之中。

大軍已經準備完畢,前軍和中軍業已明確各自的任務,前軍指揮官、副帥張庭瑞就等著主帥張柔的命令了,一旦命令下達,進攻就要開始。

景定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張柔終於下達了作戰的命令。

迫不及待的張庭瑞,馬上率領前軍兩千人出發,他們的任務,是沿路偵查,且進抵鳳州州衙所在地,若是宋軍沒有什麼防備,則通知中軍,展開對州城的進攻,若是宋軍的防禦嚴密,則轉而攻打其他的縣城。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作戰命令,目的一點都不明確,大軍究竟是想著攻陷州城,還是攻打其他的縣城劫掠一番,最終回到寶雞,張柔沒有明確,而且前軍和中軍之間相隔的距離,在五十裡到一百裡地之間,要知道新附軍所屬的軍士還有不少的步卒,萬一前軍遭遇到埋伏或者是圍攻,中軍是來不及馳援的。

張庭瑞沒有想到這些,率領前軍的軍士,迅速從軍營出發,前往鳳州而去。

張庭瑞的前軍出發了足足兩個時辰之後,張柔才率領中軍,慢吞吞的從軍營出發。

也就在張柔麾下大軍出發的時候,合州御前諸軍已經進入到迎戰的狀態。

獅子捕兔,亦用全力。

這是吳邵剛的要求,也正是因為這個要求,蔡思偉親率三萬大軍,從利州出發,疾馳鳳州,大軍設伏的地點,在黃牛堡。

黃牛堡屬於梁泉縣所轄的地方,而梁泉縣正是鳳州州衙所在地。

張柔率領的大軍,不管從什麼地方來,想要進攻或者偵查梁泉縣,必須從黃牛堡過去。

利州西路的地形基本屬於山區,大軍行軍很多時候必須依靠官道,有些地方層層疊疊的大山,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選擇。

故而合州御前諸軍選擇在黃牛堡設伏,那是最為穩妥的。

從斥候偵查的情報之中,吳邵剛等人已經得知,張柔率領的新附軍總人數不過萬人左右,以三萬合州御前諸軍的將士圍殲一萬新附軍,不管是從兵力的配置,以及戰鬥力方面來說,這樣的安排看起來有些小題大做,不過吳邵剛堅持這樣做,而且這一次他的目的,就是全殲張柔麾下的蒙軍。

蔡思偉率領大軍全數從利州出發的時候,吳邵剛、郝經以及曹文剛一行,也朝著鳳州州城而去。

曹文剛第一次參加作戰,儘管是在後方籌謀。

出發的時候,曹文剛略顯緊張。

郝經本來想著舒緩曹文剛的情緒,卻被吳邵剛制止了,遲早都是要經歷這一關的,而且在吳邵剛的安排部署裡面,曹文剛是要擔負重任的,有些事情必須要適應。

就在吳邵剛一行抵達鳳州州城的時候,斥候的情報跟隨抵達。

蔡思偉率領的三萬大軍,已經在黃牛堡部署完畢,而張柔麾下的大軍,才剛剛進入到鳳州的境內。

就連吳邵剛都有些不明白了,能征善戰的張柔,為什麼行軍速度如此之慢,若是先前不想進攻,大可以躲在寶雞不出來,可既然開始了征伐,那就必須行動迅速。

吳邵剛的確是睿智,可他也不能夠完全分析到張柔的心思。

忽必烈的兩道敕書,帶給張柔的有巨大的壓力,但也有內心的反抗。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次離開開平城,張柔想到的很多,不少的事情他也算是徹底想明白了。

張柔本是金國的大將,投奔蒙古朝廷有些年了,剛開始是得到了忽必烈信任和重用的,張柔也是盡心竭力,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忽必烈對朝中漢人大臣的猜忌之心越來越重,張柔也是難以獨善其身的。

朝中的漢人大臣,能力都是很不錯的,包括被斬殺的王文統,他們署理政務的能力,遠遠強於那些蒙古人,甚至強於色目人,儘管這些漢人大臣也有不少的缺點,在爭權奪利方面做的很是過分,包括張柔自身,當初也一直想著能夠出任成都府路軍馬經略使,但漢人大臣做事情是盡心竭力的,是為著蒙古朝廷想的。

張文謙、劉秉忠等人,提出來的諸多意見建議,讓蒙古朝廷愈發的強盛,不管是按照大宋朝廷的佈局來規劃蒙古朝廷,還是在規範官吏俸祿方面,甚至就是遷都這等重大的事情上面,都是漢人大臣提出的建議,被忽必烈採納了。

投奔蒙古朝廷這麼多年以來,張柔親眼看見了這些變化。

在剿滅阿不裡哥叛亂方面,漢人大臣同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初王文統罪不至死,可惜忽必烈完全無視王文統做出的貢獻,毫不猶豫的斬殺。

阿不裡哥造反這麼多年,給蒙古朝廷造成了巨大的動盪,以及難以估量的損失,可忽必烈絕不會殺死阿不裡哥。

由此可見,朝中的漢人大臣,不管是做出了多少的貢獻,一旦其做法違背了忽必烈的意願,必定會遭遇到拋棄和斬殺。

蒙古朝廷是蒙古人的朝廷,不是漢人的朝廷,包括那些色目人,所作所為一旦違背了忽必烈的意願,同樣會遭遇到無情的懲戒。

這就是張柔的切身感受。

在這種感受的支配之下,張柔變得厭戰,不願意展開進攻,就算是有忽必烈兩道敕書的命令,可是在行軍的時候,依舊是拖拖踏踏。

副帥張庭瑞倒是積極,率領前軍快速的行軍,可他們距離中軍不能夠太遠,畢竟他們只有兩千人,兵力太少,脫離中軍有著巨大的危險。

所以張庭瑞也只好壓慢行軍的節奏。

這就讓斥候有了足夠的時間稟報一切,也讓蔡思偉能夠從容的在黃牛堡部署。

袁世春和杜小七詳細的稟報,讓吳邵剛的臉上露出愜意的笑容。

很多的猜想得到了證實,以前很多模糊的東西,逐漸變得清晰起來了。

吳邵剛看到了一個新大陸,也許以前他曾經注意過,但沒有特別關注過,現如今關注到了,若是順著這個思路下去,恐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削弱蒙古朝廷的力量。

僅僅憑著蒙古鐵騎,忽必烈是無法真正的統一天下的,馬背上可以打天下,可馬背上絕不能夠治理天下,忽必烈此人能力非同一般,能夠應對任何複雜的局勢,可忽必烈精力有限,偌大的天下,他管不過來,他需要很多的幫手。

在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的過程之中,漢人大臣功不可沒,正是有了諸多漢人大臣的努力,才讓忽必烈愈發的強大起來。

現在忽必烈身邊的漢人,好像有些離心離德的味道,從張柔此次的作為,吳邵剛隱約猜到了這一點,若是他的猜測屬實,那麼這一點無論如何都是需要利用起來的。

“郝先生,有個問題,以前我一直都不是特別的明確,忽必烈是一代梟雄,不知道他對身邊的人如何,特別是對那些漢人大臣是否信任。”

郝經的臉上閃過一絲尷尬的神情,被吳邵剛看到了,但吳邵剛不在意。

“大人,屬下當年在忽必烈的身邊,的確受到了重用,不過信任還是不敢隨便說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哦,郝先生既然得到了重用,怎麼會有得不到信任的感受。”

“蒙古朝廷,畢竟是蒙古人的朝廷。”

郝經的這句話,讓吳邵剛再次笑了。

“這世上任何的梟雄,一旦不能夠信任應該信任之人,或者說不相信任何人,其危機就會開始了,若是沒有其他人利用這個危機,也許能夠安然的度過,我記得忽必烈與阿不裡哥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信任漢人,就是吸納漢文化之中優秀的東西,阿不裡哥則是完全相反,排斥任何漢化的東西,正是因為如此,阿不裡哥最終失敗了,現在忽必烈怕是對漢人也不是那麼信任了,若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我豈能坐視不理。”

郝經站起身來,對著吳邵剛稽首行禮。

“大人,忽必烈身邊的張文謙、劉秉忠、姚樞等人,都是很不錯的人才,能力遠在屬下之上,大人若是能夠吸納他們到身邊,一定能夠如虎添翼的。”

“郝先生不必謙虛,你之能力,少有人能夠企及,其實當初忽必烈怕是最看重你之能力,否則也不會讓你出任蒙古使團的使者,這些事情都過去了。”

說到這裡,吳邵剛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杜小七,派遣斥候,迅速告知蔡都統制,務必全殲蒙軍的前軍,一個都不能夠逃脫,殲滅前軍之後,大軍迅速包圍中軍,暫時不要展開征伐,等候我的命令。”

命令下達之後,杜小七和袁世春離開。

吳邵剛看了看依舊站立的郝經。

“郝先生,招降張柔的事情,怕是還要你多費心。”

郝經沒有吃驚,默默的點頭,一邊的曹文剛,則是目瞪口呆,不大明白其中的道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