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三章 輝煌一戰(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三章 輝煌一戰(2)

漣水縣城距離金城鎮不到五十裡地,對於急行軍的大軍來說,頂多兩個時辰的時間就可以抵達,這也難怪阿術沒有派遣斥候前往金城鎮偵查。

大軍從漣水縣城出發,滿懷豪情的阿術,走在大軍的最前列,跟隨在他身邊的,是心情複雜的呂文煥,臨行之前,留守漣水縣城、心情惆悵的呂文德,特別囑託了呂文煥,此去進攻海州州城,務必要高度注意,吳邵剛此人可不簡單。

呂文煥不熟悉吳邵剛,甚至都沒有見過面,當年呂文煥一直都是在地方上做官,而吳邵剛在京城的時間異常的短暫,等到呂文煥到京城做官之後,吳邵剛已經到了四川,不過吳邵剛的傳奇經歷,呂文煥還是知曉的,當年在京城流傳一個非常廣泛的典故,那就是吳邵剛小時候接受過異人的指點,雖然沒有經歷過科舉考試,沒有讀多少書,可人是非常厲害的,其擁有的學識遠遠超過了殿試的進士。

呂文煥從未想過與吳邵剛為敵,就算是在歸順大元朝廷之後,也沒有這樣的想法,他和呂文德都認為自身難以真正得到大元皇上的信任,不大可能有領兵作戰的機會,最多也就是能夠在大都出謀劃策,如今想不到他們都跟隨阿術前往南方作戰,且滅掉了大宋。

蒙軍的徵南大軍進入臨安府城的時候,呂文煥並不是特別的高興,襄陽之戰歸順蒙軍,呂文煥是迫不得已,並非心甘情願,畢竟曾經是大宋朝廷的官員,更是得到了皇上信任與諸多大人推崇的官員,反過來滅掉了大宋,內心還是有愧的。

這是呂文煥與呂文德不同之處,可一旦歸順了大元朝廷,呂文煥又變得特別的堅決,給徵南大軍主帥阿術提出了不少的意見建議,在幫助阿術征伐的方面,立下了不少的功勞,特別是在滅掉了大宋之後,呂文煥更是將自身的智慧完全的發揮出來,不僅僅是在出謀劃策方面,在如何取得阿術的信任方面,也是用盡了全力。

征伐海州,呂文煥同樣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議,且得到阿術的採納,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阿術對於呂文煥的信任,已經超過了呂文德。

呂文煥從未有過拋棄呂文德獨自發展與得到信任的心思,這也是呂文煥聰明的地方,其實歸順大元朝廷從很大程度上面來說,都是呂文德的功勞,若不是呂氏家族可能遭遇到賈似道的算計,呂文煥也不會輕易聽從呂文德的建議,開啟襄陽城池歸順大元朝廷,兩人若是因為誰得到大元朝廷更多信任的事情上面鬧掰,只會讓外人看笑話,而且兩人也不可能真正的得到大元朝廷的信任,不可能獲得權勢。

故而呂文煥對呂文德還是很尊重的,對於呂文德的建議,也是認真考慮。

從海州之戰來說,呂文煥的感覺一直都不是很好,就在不久之前,吳邵剛麾下的明軍,還徹底剿滅了徵南大軍副帥阿里海牙率領的五萬馳援海州州城的大軍,夏貴被迫自殺身亡,這才過去多長的時間,難不成徵南大軍主帥阿術領兵前來作戰,吳邵剛及其麾下的明軍就會退縮嗎,這看上去好像不大可能。

要知道徹底剿滅近六萬的大軍,需要的兵力是不少的,而阿術率領的徵南大軍,除開留守在南方的兵力,進入到海州的總兵力也不過十五萬人,應該說吳邵剛不會被嚇到。

退一步說,吳邵剛就算是忌諱合丹親王率領的馳援的蒙軍,可也不會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程度,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就讓出已經佔領的漣水縣城。

現如今的局面,在呂文煥看來,好像就是一個圈套,一個引誘阿術上當的圈套。

阿術的自信,呂文煥更是心知肚明,畢竟有了這麼大的戰功,順利的滅掉了大宋,任何人有了這樣的功勞,都難免是自信的,不過作為徵南大軍的主帥,特別是繼續承擔作戰任務的主帥,還是要謹慎的,要儘快從巨大的功勞之中走出來,要儘快的投入到下一次的戰鬥。

可惜阿術好像沒有這等的感覺,呂文煥甚至從阿術的感覺之中,看到了阿術對於吳邵剛和明軍的輕視,好像說這一次的戰鬥,阿術以及麾下的大軍,已經是勝券在握了。

這給予呂文煥的感覺很不好,要知道吳邵剛及其麾下的明軍是異常驍勇的。

大軍離開漣水縣城池的時候,呂文煥看著站在城門口的呂文德,很想上去交談一番,不過他在阿術的身邊,為了避免引發阿術的猜忌,只能夠是作罷。

此次征伐海州州城的十萬大軍,以步卒為主,其中騎兵總人數不過三萬人,蒙古鐵騎更是少的可憐,不足五千人,不過對於攻城拔寨的戰鬥來說,蒙古鐵騎沒有太大的作用,相反新附軍對於攻打城池有著更大作用。

大軍之中有幾十門回回炮,是專門用來攻打城池的,當初的襄陽之戰和鄂州之戰,沒有怎麼派上用場,但是丁家洲之戰,回回炮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其投擲的石塊,對於宋軍的水師是致命的,此番阿術命令大軍帶上所有的回回炮,意圖在攻打海州州城的時候,發揮出來巨大的決定性的作用。

看到回回炮,呂文煥就想起明軍擁有的犀利的火炮,明軍的火炮發射出來的是鐵球,而且是帶著火星的鐵球,其威力肯定是強於回回炮的,不知道這一次的海州之戰,回回炮是不是能夠對明軍的火炮構成威脅。

阿術率領的蒙軍從漣水縣城出發,這個訊息迅速傳遞到了明軍的中軍帳。

吳邵剛的命令也就在同一時間下達。

蔡思偉派遣小股的部隊,開始干擾離開漣水縣城池的蒙軍。

其實漣水縣城距離金城鎮不過五十裡地左右的距離,若是派遣小股的部隊干擾,難免有打草驚蛇的後果,但這是吳邵剛所堅持的。

在對眾人分析如此安排的原因之時,吳邵剛說的很是清楚,那就是透過派遣小股部隊對蒙軍進行干擾,更加的堅定蒙軍徵南大軍統帥阿術的自信。

明軍撤離漣水縣城,留給蒙軍一座空城,這在一定程度上面,讓阿術更加的自信,但這樣的安排也有明顯的漏洞,只要阿術身邊的謀士提出疑慮,阿術嘴上不會說,內心肯定是疑惑的,會變得小心謹慎的,可派遣小股的部隊騷擾蒙軍,情況就不一樣了。

阿術肯定是認為,明軍因為兵力的不足,故而才會撤離漣水縣城池,朝著海州州城的方向集結,既然明軍的兵力不足,那就需要爭取到時間,沿途干擾蒙軍的行軍,必定拖慢蒙軍行軍的速度,以利於明軍實施集中兵力守衛海州州城的籌謀。

小股兵力對蒙軍的干擾,一定能夠讓阿術更加的自信,更加的相信明軍是需要爭取到時間,如此阿術就會要求麾下大軍加快行軍的步伐,甚至是命令騎兵以最快的速度行軍。

分析到了如此精細的程度,郝經等人不得不服氣。

而執行騷擾蒙軍行軍任務的,就是張珏。

張珏本來就是一員悍將,作戰異常的勇猛,悍不畏死,當年身為興元府御前諸軍都統制的時候,就曾經率領大軍與蒙軍輸死作戰。

接受了作戰任務的張珏,自然是想著好好拼一拼的,不過吳邵剛專門告誡他,小股部隊承擔的任務就是騷擾蒙軍,前進和後退的速度是很快的,絕不要與蒙軍展開面對面的廝殺,畢竟蒙軍有十萬人之眾,若是陷入其中,遭遇的必定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吳邵剛接下來安排的就是鼎坤軍了。

鼎坤軍擁有的鼎坤炮,已經超過了三百門,此番蔡思偉率領的十萬將士,擁有的鼎坤炮為一百門,這些鼎坤炮在野外作戰之中,同樣要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

阿術麾下的徵南大軍,已經步卒為主,鼎坤炮對於步卒的殺傷力是巨大的,就算是在野外作戰,也能夠發揮出來不一般的作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番在金城鎮的伏擊戰,鼎坤炮的作用更是會得到發揮。

當然,在吳邵剛看來,鼎坤炮真正發揮作用,不是在金城鎮作戰,而是在後面的戰鬥之中,金城鎮的伏擊戰,鼎坤炮主要是在戰鬥開始的時候,展現出來威力。

一切都安排好之後,吳邵剛的神色變得輕鬆了。

與吳邵剛不同的是,郝經等人倒是顯得緊張,畢竟這一戰的意義,他們是很清楚的,若是獲得了完勝,則接下來明王府在經營南方的同時,明軍怕是會朝著北方開始進攻了。

所有人都認為金城鎮這一次的戰鬥,一定是能夠獲取到勝利的,只是勝利的程度如何,究竟如何就不好說了,若是能夠很好的把握機會,則獲取完勝是有可能的,若是把握不好,讓阿術麾下的徵南大軍絕大部分蒙軍逃脫,也是可能的。

接下來戰鬥開始的每一步,都要好好的把握,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

盡人力看天意,一切都做好了,就看老天是不是保佑明軍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