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七章 被迫的聯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八十七章 被迫的聯合

末哥親王再一次成為大元朝廷的使者,此次陪著他的是兀良合臺。

吳邵剛已經稱帝,創立大明王朝,其京城就在開封府城,山東之戰,蒙軍徵南大軍的覆滅,對於大元朝廷來說是沉重的打擊,這種打擊近乎於致命,而山東之戰,更是讓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認識到了吳邵剛的厲害和明軍的犀利,蒙軍必須要傾盡全力對明軍展開反攻,否則自身將要遭受到巨大的威脅。

偏偏這個時候,漠北草原不平靜了,身體不適的漠北草原盟主海都恢復了,準備再次領兵在漠北草原作戰,佔據更多的地盤。

海都此人,讓忽必烈痛恨不已,恨不得生啖其肉,每每在大元朝廷遭遇到重大事宜的時候,幾乎都能夠看見這個海都的身影,當年阿不裡哥爭奪蒙古大汗之位,海都挑出來支援阿不裡哥,之後大元朝廷準備滅掉大宋的時候,海都再次舉兵在漠北草原作亂,現如今大元朝廷遭遇到沉重的打擊,準備集中兵力反撲的時候,海都再次蠢蠢欲動。

海都為什麼在漠北草原作亂,其中原因忽必烈很清楚,海都是窩闊臺大汗的孫子,當年窩闊臺既大汗位時,蒙古草原的部落首領和王爺曾經在窩闊臺的面前立誓,今後都是由窩闊臺的後人繼承蒙古大汗的位置,可惜的是,窩闊臺之後是蒙哥繼承了大汗之位,蒙哥乃是託雷的後人,而且蒙哥繼承大汗之位後,窩闊臺的後裔遭遇到沉重的打擊,勢力漸漸被削弱,不要說繼承蒙古大汗之職位,就連自保都有些困難了。

蒙哥去世之後,忽必烈繼承了蒙古大汗之位,海都壓根不服氣,認為這大汗之位應該是自己來繼承的,蒙古草原的王爺和部落首領應該兌現當年的承諾,讓窩闊臺的後輩繼承蒙古大汗之職位。

為了削弱海都的實力,忽必烈也想過辦法,包括派遣八剌前去出任察欽汗國大汗之職位,目的就是讓八剌狠狠的打擊海都,初期這個目的達到了,八剌的確與海都兩人死掐作戰,可惜不長的時間,海都與八剌就實現了聯合,讓忽必烈的打算完全落空。

海都在漠北草原結盟,歸附其的部落首領不少,這一直都是忽必烈的心病。

忽必烈從未想過與海都議和的事宜,他憋著一口氣,就是要徹底的打敗和征服海都。

在漠北草原,已經有了一種讓忽必烈不安的傳聞,既海都才是真正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不過是漢人的皇帝,完全被漢化,沒有資格管理草原的事宜。

蒙古部落習慣於遊牧,不會修建固定的城池,蒙古包就是他們的家,蒙古金帳就是大汗的行營,至於說漢人構築城池、坐守城池之中的拿著做法,在蒙古部落之中是遭遇排斥的。

蒙古人就是要遊牧,一輩子都在馬背上生活。

海都秉承這樣的認識,也一直都是這樣堅持下來的,或許正是因為海都死守蒙古部落的習慣,認為蒙古人是這世上最為高貴的人,才得到了漠北草原諸多蒙古部落的支援。

反觀忽必烈,已經不可能秉承這樣的認識,與時俱進的忽必烈很清楚,在馬背上是不可能治理天下的,就算是奪取天下,也需要有固定的根據地,若是在中原遊牧,那等於找死。

海都不會退讓,忽必烈不會退步,於是兩人之間的廝殺,斷斷續續,不可能完全停止。

其實海都的力量,是絕比不上忽必烈的,曾經有幾次忽必烈派遣大軍,大敗海都,將海都攆到更遠的昂可剌河以北,幾乎就要脫離漠北草原了,可惜忽必烈不可能完全將心思放在漠北草原,這才讓海都有了喘息的機會。

山東之戰後,忽必烈與末哥等人仔細商議,找尋打敗明軍的辦法,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蒙軍不能夠兩線作戰,漠北草原必須要穩定下來,有可能的情況之下,大元朝廷還要得到漠北草原部落的支援,讓草原的首領送來更多的軍士,壯大蒙古鐵騎的力量。

忽必烈明白漠北草原的穩定至關重要,他好不容易克服內心的憤怒,同意派遣使者,前往漠北草原與海都談判,大元朝廷與末哥各自讓一步,大元朝廷承認海都在漠北草原的盟主地位,認可海都對目前佔據地方的統領,而海都則要保證不再對大元軍隊展開進攻,不再漠北草原惹事,保證漠北草原的穩定。

這已經是忽必烈能夠做出的最大讓步,蒙古人之間的盟約,一諾千金,肯定是要堅持下去的,哪怕忽必烈已經成為大元朝廷的皇上,若是違背了誓言,落下一個兩面三刀、不守承諾的罪名,怕也是會招致無數蒙古部落的反對。

這一次前往漠北草原去談判,末哥親王是主動請纓,放眼朝廷之中,只有他這個排名第一的蒙古親王最為合適,身份不一般,同時也認識末哥,相互之間還有一定的親眷關係。

而且末哥親王前往漠北草原去談判,海都也不敢妄動,至少是絕不敢殺害末哥親王的,否則海都很有可能失去諸多蒙古部落的支援,因為末哥在漠北草原部落之中,有著不一般的威信和影響,這與末哥的睿智有關,更是末哥的親哥哥、阿珂察的父親曾經在漠北草原征伐,幫助了諸多的蒙古部落有關。

末哥親王帶著兀良合臺前往漠北草原談判,也是經過了認真思索的。

蒙軍徵南大軍被明軍剿滅、阿術自盡身亡,這件事情表面上看是明軍驍勇,阿術疏於防範造成的,可兀良合臺不會完全如此看,他已經隱隱的將矛頭對準了馳援山東的合丹親王,襄陽之戰的時候,兀良合臺遭遇到當時徵南大軍主帥合丹的算計,眼看著阿術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合丹親王怎麼可能坐視不理,於是在此次馳援山東之戰的時候,不拼廝殺,不想著馳援阿術,導致阿術最終的失敗。

兀良合臺有了這樣的認識,這是很危險的事情,若是兀良合臺與合丹親王之間爆發劇烈的衝突,很有可能導致大元朝廷出現分裂和動盪,忽必烈無法傾向於誰,可又必須要做出選擇,忽必烈支援合丹親王,很有可能導致兀良合臺出走,甚至投奔海都,反過來也是一樣。

忽必烈經過仔細的考慮,與末哥等人商議之後,決定派遣兀良合臺與末哥親王一道,前往漠北草原,與海都談判。

兀良合臺在漠北草原的影響力也很是不錯的,當年的窩闊臺大汗以及蒙哥大汗,都是很信任兀良合臺的,且兀良合臺作戰勇猛,被譽為草原上的雄鷹,得到了諸多部落首領的肯定和尊重,此番兀良合臺協助末哥親王與海都談判,想必海都是會高度重視的。

其實說到底,忽必烈此番派遣末哥親王與兀良合臺前往漠北草原,也是權宜之計,忽必烈所做出的承諾,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冊封海都的事宜,也就是說海都對漠北草原某些地方的統領,只是源於實力,而不是身份,這裡面就有很大的蹊蹺了,一旦忽必烈有了絕對的實力,也可以統領整個的漠北草原,反正大家都是靠實力說話的。

可要是冊封了海都,那情況就不一樣了,等於是向天下人公佈了海都合法統領漠北草原的地位,這樣的事情,忽必烈是堅決不會做的。

從大都出發的時候,末哥親王與兀良合臺的心情都不是很好。

為了大元朝廷,為了皇上,末哥親王與兀良合臺兩人都是願意做出最大奉獻的,甚至是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兩人的眼界與海都已經不一樣,他們看重的是大蒙古,而不僅僅是漠北草原與漠南草原,這些年大元朝廷的壯大,幹淨利落的滅掉大宋,已經讓他們看清楚了,若是完全的墨守成規,則大元朝廷沒有什麼希望。

可是大明王朝的創立,明軍的驍勇,特別是大明王朝的那個皇帝吳邵剛的睿智,讓末哥親王與兀良合臺都是很擔心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偏偏兩人對於吳邵剛,也算是大元朝廷之中最為熟悉的。

末哥就不用多說了,數次與吳邵剛見面,每一次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早就發現吳邵剛有著非同一般的能力和影響,而兀良合臺,曾經敗在了吳邵剛的手下,且被生擒,關押在臨安府城好些年,若不是當時大宋朝廷掌控權力的魏國公賈似道暗中的幫助,根本就不可能回到大都來的,而卻兀良合臺對於吳邵剛,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

山東之戰預示著吳邵剛有了與大元朝廷拼殺的實力,大明王朝的建立,更是預示著吳邵剛已經做好一切的準備,即將著手開始與大元朝廷的廝殺。

大明王朝與大元王朝,只有一個王朝能夠統領天下。

面對這樣的單項選擇題,末哥親王與兀良合臺都給不出答案,若是往前推哪怕一年左右的時間,這根本不存在選擇的可能性,不過現在不一樣了。

離開大都之後的末哥親王與兀良合臺,內心更是沉甸甸的,他們知曉自身肩負的使命不一般,關乎到大元朝廷的未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