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九章 意外任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八十九章 意外任命

合州御前諸軍、興元府御前諸軍以及金州御前諸軍之稱號,被全部取消,這是大宋朝廷軍隊的建制,如今的大明王朝,自然是不能夠用的,其實在數年前,吳邵剛就開始對軍隊實施一定程度的改造,譬如說成立了鼎坤軍,完全獨立於其他諸軍,但這種改動,只是很小的範圍之內,看大明王朝建立之後,軍隊需要重新建制,有全新的稱呼。

在這個問題上面,吳邵剛是非常謹慎的,穿越之前他本來就是特種兵的教官,對於軍隊的歷史變遷是比較熟悉的,究竟該如何確立大明王朝的軍隊建制,是按照千年之後的編制來實施改造,還是在大宋軍隊的建制上面稍作改變,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按照千年之後的軍隊建制來規範大明王朝所轄的軍隊,這應當是最好的選擇,畢竟經歷了數年前的演變,千年之後對於軍隊的編制,是有著最為成熟的編制體系的,而且那樣編排,也有利於發揮出來軍隊真正的戰鬥力,不過那樣的編排,這個時代的人是不是能夠接受,是不是能夠明白其中的奧妙,那就不好說了。

在大宋軍隊編制上面稍加改進,這樣的做法吳邵剛不大接受,就算是在歷史上以驍勇善戰著稱的大元朝廷的軍隊,其軍隊編制也有太多混亂的地方。

軍隊稱呼與編制的事宜,是絕不能夠疏忽的,若是漠不關心,直接影響的是戰鬥力。

在經過了數天的思索之後,吳邵剛終於提出來了大明朝廷所擁有大軍的稱呼與編制。

大明王朝擁有的軍隊,一律稱之為明軍,以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兵部協助樞密院處理軍隊的相關事宜,三十餘萬的明軍,劃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稱之為中部戰區、北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和東部戰區,每個戰區設立一名大都督,統領整個戰區的事宜,大都督下設四個到五個萬戶長,每個萬戶長統領的軍隊人數為一萬人左右,萬戶長下設千戶、副千戶、百戶、總旗、小旗等等。

每個戰區設立大都督府,統領轄下軍隊的事宜,地方上不準干預軍隊的任何事宜,大都督府設立相應的官職,協助大都督處理所有事宜,但人數需要限制,儘量保持幹練,以便於能夠隨時決策,不因為相互推諉耽誤時間。

大都督由樞密院管轄,皇上直接任命,每個地方的大都督,在本戰區擔任大都督的時間一般不能夠超過五年,到時候必須調整或者輪換。

開封府城外駐紮之軍隊,稱之為御林軍,其兵力總配置為五萬人,負責京城周遭的防禦事宜,包括京城內的防禦事宜,其總指揮同樣稱之為大都督,只不過其下設之軍官,以都督代替萬戶長,都督之下依舊設立千戶、副千戶等軍官。

大明軍隊這個編排,是古今結合的產物,更是表現出來吳邵剛的慎重,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來,不能夠跨大步,若是直接過度到千年之後軍隊之編制,怕是眾人不會接受,也難以真正的推行下去,而在軍官人數方面,更是做出了詳盡的和嚴格的規定,軍官的職數是固定的,非特殊情況決不允許隨意的突破。

大都督的人員配備方面,吳邵剛也經過了認真的思索。

馬龍出任御林軍大都督,張炳輝出任東部戰區大都督,蔡思偉出任北部戰區大都督,張弘範出任南部戰區大都督,張珏出任北部戰區大都督。

李庭芝出任樞密使,兵部尚書吳紹武出任樞密副使,袁世春、譚常軒出任樞密副使。

這個任命下達之後,在朝中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最令人感覺到吃驚的是兩個方面,其一是朝中丞相不一定就是樞密使,丞相之中唯有左丞相出任樞密使,樞密副使則是由兵部尚書以及軍官出任,且管理樞密院日常事情的也是樞密副使,重大事宜才會由樞密使出面協調和決定。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張弘範出任南部戰區大都督。

張弘範是張柔之子,也是大元朝廷歸順之官員,這麼長時間過去,張弘範在軍中並不是特別的傑出,也沒有立下什麼天大的功勞,與吳邵剛身邊的很多心腹比較起來,資歷是遠遠不夠的,偏偏這個資歷不夠的張弘範,居然出任了大都督。

不過這是皇上做出的決定,眾人只是感覺到吃驚,卻不會有人表示反對。

吳邵剛做出這兩個決定,肯定是有理由的,其中的奧妙和含義,諸多的文武大臣不一定是清楚的,但吳邵剛本人是很清楚和明白的。

大宋那種左右丞相都出任樞密使、掌控軍隊的做法,其實是開國皇帝趙匡胤為了能夠完全掌控軍隊的一種做法,最為明確的一點就是大宋的丞相幾乎都是讀書人出身,對於軍中的事宜不是特別熟悉,所謂的掌控軍隊,是不可能知曉軍中內情的,故而軍隊實際上是掌控在皇帝手中的,同時讓左右丞相悉數都掌控軍隊,也是讓他們相互之間牽制。

讓不熟悉軍隊之人來做軍隊的統帥,這樣的事情吳邵剛不會做,那等於是自毀基腳,只會讓軍隊慢慢的弱化下去,至於說皇上害怕他人篡奪權力之擔憂,在吳邵剛看來,這主要還是看皇帝本人之能力,若皇帝就是個廢物,還不如讓有能力之人來繼承。

吳邵剛對明軍有著絕對掌控的權力,而他也在慢慢的讓太子吳瑞坤開始接觸軍隊,讓軍中的諸多將領臣服太子吳瑞坤,這樣讓吳瑞坤將來即位的時候,同樣能夠掌控軍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說僅僅讓左丞相出任樞密使,這也是從軍隊建設方面來考慮的,軍隊需要大量的開銷,這將是大明朝廷沉重的負擔,但這樣的負擔必須要背下去,絕不能夠因為龐大的開銷,而忽略軍隊的建設,歷史無數次證明了,放棄軍隊的建設,國家就會積貧積弱,發展經濟的同時,更是要強化軍隊的建設。

吳邵剛同樣清楚,李庭芝的權力是很大的,大到甚至不弱於太子了,不過這樣的情況也可以放心,李庭芝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且有著很為特殊的身份,依照李庭芝目前的態度和想法,只會拼命的做事情,讓大明王朝更加的強盛,而且會不遺餘力的輔佐太子,絕不會有什麼篡奪權力的想法。

當然,李庭芝之後的左丞相,就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權力與背景了。

至於說李氏家族崛起的事宜,這是吳邵剛無法阻攔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有顯赫的家族,就算是千年之後都不會例外,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吳邵剛可不會去調整歷史規律。

任命張弘範為南部戰區大都督,吳邵剛同樣是堅決的。

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吳邵剛發現張弘範的確是難得的人才,也難怪以前忽必烈會高度重視張弘範此人,張弘範為官清廉,能夠關心百姓疾苦,且在軍中身先士卒,絕不會盤剝軍士,更加關鍵的是,張弘範有一套很不錯的駕馭軍士之辦法,讓軍士心服口服。

抬舉張弘範,也是吳邵剛留下的後手,其餘的大都督,悉數都是吳邵剛本人的心腹,唯有張弘範例外,而且此次張弘範出任南部戰區的大都督,太子吳瑞坤馬上就要到南部去巡查,這個時候讓張弘範陪在吳瑞坤的身邊,相互熟悉之後,張弘範就是吳邵剛留給太子的重要人才,當然吳邵剛也會告誡吳瑞坤,務必要好好籠絡張弘範。

有關吳氏家族的事宜,吳邵剛斷然否決了李庭芝等人的建議。

李庭芝等人建議冊封吳氏家族之人,譬如說吳邵剛的父親吳啟明、弟弟吳紹尊和妹妹吳紹嵐等人,包括吳紹武,吳邵剛沒有同意,他很清楚家族是不能夠完全插手到朝廷的事物之中的,若是沒有相當的能力,更是不能夠到朝中做官,以免這些人利用其特殊的身份胡作非為,讓吳邵剛不好處理。

當然給予家人榮華富貴,這是不用多說的,讓父母不做事情,能夠拿到朝廷定時供給的俸祿,也是可以的,吳邵剛甚至還做出了決定,在南方徹底平定之後,讓父母依舊回到廬州老家去生活,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恐怕父母會想著回到老家去,那裡才是家族的根。

有些規矩,吳邵剛會尊重歷史,順利歷史,可有些規矩吳邵剛是堅決要摒棄的,這就看遺留下來的規矩,是不是有利於大明王朝的強盛和壯大。

處理這些事宜,也耗費了吳邵剛的時間和精力,就在忽必烈派遣末哥與兀良合臺等人前往漠北草原的時候,吳邵剛也在想法設法穩固剛剛創立的大明王朝,穩定南方的局勢,故而雙方在這個時候都是安靜的,沒有繼續征伐的意思。

不過雙方都在做著準備,他們都很清楚,最終的決戰即將來臨,爭奪天下的大幕早就拉開了,誰有著更加強悍的實力,誰能夠更好的把握機遇,誰就能夠最終掌控天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