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照聖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三章 靈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三章 靈臺

靈臺是建於聖都東北角一座小山丘上的觀星臺。

平常只有靈臺侍詔(1)帶著幾個掾屬在這裡觀星。

大喪期間,靈臺侍詔照理應該在聖都城裡值守,隨時聽候皇帝的召見,並協助大典星支應大喪所需要的評測時辰等一應故事。因此,靈臺裡如今空無一人,既沒有點燈,也沒有生火。為了便於觀星,靈臺的屋頂建的很高,而且沒有任何遮擋,四面也沒有什麼牆,只有區分天空區域的不同網格橫樑和二十四根大理石做的樑柱。寒風從這些樑柱中間呼嘯而過,靈臺裡的氣氛很是怖人。

一個穿著黑色貂絨大氅的人站在靈臺正中間。這人用大氅的帽子裹住了頭,仰著頭看著天上的星斗,一動不動。

一個人影從靈臺的臺階上急匆匆地趕了上來。

在這深夜裡,倆人都沒有拿燈籠。也沒有任何人跟著。

趕過來的那人走進靈臺正中間的人,喘著粗氣說:“丞相,我來遲了。南宮衛士們盯的太緊,我週轉了好幾次,才將他們甩開,沒有被他們尾隨,請丞相恕罪。”

原來是丞相洪統和御史大夫廖峽。

丞相洪統沒有動,過了一會,才說:“這一個多月,我們連動也不敢動。大喪一月之期已經過了,圖攸的位子坐穩了,南宮衛士們的監禁也鬆弛多了。而且,他們現在正由雒淵概和竇吉帶著,秘密監視北陵郡王、甘茲郡王、象廷郡王他們。否則,你我絕不可能這麼輕易就擺脫他們。”

御史大夫廖峽慢慢平息了呼吸,說:“丞相說的是。丞相,這一個月來,您可還好麼?”

丞相洪統嘆了口氣,說:“哎!隆武大帝死的這麼不明不白,圖攸繼位的這麼莫名其妙,我怎麼能夠過的好呢?皇后娘娘、太子殿下也都閉門謝客,咱們是一點訊息都不知道啊。圖攸和雒淵概他們把咱們控制德就跟鐵桶一般,連一絲風都進出不了。說句實話,咱們已經一敗塗地了。您覺得呢,廖大夫?”

“丞相說的極是。圖攸的手段可真是讓我大感意外。從隆武大帝駕崩之夜起,這一步一步、一環一環,一點漏洞都沒有,我們和百官、外邊的郡守們,連個面都見不上,一片紙都遞不進來。現在想要翻盤,是絕無可能了。”

“哎!皇后娘娘和我早就提醒過隆武大帝,一定要警惕圖攸,可他就是不聽。隆武大帝英明一世,臨了竟然在圖攸身上犯了糊塗。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大錯啊。圖攸的心機和手段,絕不在隆武大帝之下。這麼些年,他隱藏的太好了,也運作的太好了。逄氏宗親們幾乎全都被他籠絡住了,文武百官裡也多有他的親信。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圖攸就完全掌控了局面。現在,他文有雒淵概,武有竇吉;內有逄氏宗親,外有逄氏郡王;明裡有隆武大帝的臨終遺詔和宗親們的擁戴,暗裡扣留著太子殿下、皇后娘娘和各位郡守的嫡子。圖攸現在已經是勝券在握了。”

“丞相,咱們就這麼認輸了麼?”

“廖大夫,咱們不認輸,又能怎樣?現在,咱們人出不去,話也出不去,外邊的郡守們更是動都不敢動。你倒是說說,咱們手裡有什麼牌可以打?”

“丞相,難道咱們就這麼眼睜睜看著隆武大帝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圖攸和雒淵概這倆無恥豎子麼?”

“廖大夫,隆武大帝的江山,可不是咱們拱手讓給他們,是他們自己奪過去得,而且現在已經牢牢的握在手裡了。”

“陛下啊!”廖峽鬱悶悲痛的情緒再也無法遏制,掩面長泣起來。

洪統挪動了一下腳,然後開始順著二十四根樑柱慢慢地走,廖峽一邊抽泣一邊跟隨著。

洪統走到一個正對著皇宮的樑柱時,兀自站住了。他盯著巍峨的皇宮,眯著眼睛說:“眼下,咱們是輸了,可往後看,咱們還沒有輸。”

廖峽聞言猛地止住了哭,盯著洪統說:“丞相,莫非提前有了什麼措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倒沒有什麼特殊的措置。不過隆武大帝英明神武,他強力施行郡守制的那幾個郡,委任的郡守都是自己人,對隆武大帝忠心耿耿。這些年來,圖攸主要在逄氏宗親、逄氏郡王和聖都裡的臣子們身上下功夫,可是對那些外邊的郡守們,他卻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現在,雖然圖攸他們暫時掌控了局面,但我料定他們不敢對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有何舉措。”

“可這些郡守們的兒子都在聖都裡被圖攸他們控制著啊。圖攸他們就算是動手殺了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那些郡守投鼠忌器,難道還能起兵造反麼?”

“為了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那些郡守可能不會起兵造反,可要是為了皇位,那些郡守可就什麼都敢做了。”

“皇位?丞相的意思是說,這些郡守們要自立為帝麼?”

“正是!廖大夫,這些郡守的本事如何,想必你也是心裡知道的。他們都是追隨隆武大帝打江山的名臣名將,哪一個不是獨當一面的將才、帥才?他們都在各郡經營了這麼些年了,要錢糧有錢糧,要兵將有兵將,又是戰場上一刀一槍打出來的,比那些郡王們可是要難對付的多了。隆武大帝生前,雖然打算全面推行郡守制,但同時也對郡守們的權力過大憂心忡忡,一直在思忖羈縻之法。”

“丞相,隆武大帝控制這些郡守,還是綽綽有餘的吧?”

“廖大夫說的是。不過,隆武大帝擔心的不是現在,而是

以後,他擔心他的子孫們沒有他自己那般的威儀和手段,羈縻不住這些郡守們。如果再碰到主少國疑的時候,這些郡守們就是極大的禍患了?現在呢,這些都說不上了。隆武大帝突然駕崩,局勢已經大變。對於圖攸他們來說,這些郡守,現在就是極大的禍患。以前有隆武大帝在,這些郡守,既不想也不敢造反;隆武大帝暴崩,圖攸莫名繼位,他們其實已經有了造反的口實,但是只要有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在,這天下,從名義上來說就還是隆武大帝的天下,他們也就沒有了起兵造反的由頭。如果圖攸他們膽敢殺了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就相當於給了他們舉起義旗起兵造反的最佳口實。圖攸他們啊,在聖都裡耍弄些權術陰謀還可以,可要是真刀真槍地打,他們可就差得遠嘍。打仗,靠圖攸那一套假仁假義,是絕對不行的,靠那幾個坐享其成的逄氏宗親和郡王們,更是不行。這一點,圖攸知道,雒淵概、竇吉他們也知道。所以,圖攸為了自己的皇位坐的穩,絕不敢對太子和皇后娘娘怎樣。”

“丞相見的深,見的是。”

“據老夫來看,圖攸用的是假仁假義、無為示弱那一套來籠絡的宗親和郡王。那些逄氏宗親和郡王們,之所以擁戴圖攸,據我猜測,無非是兩條原因。一個是圖攸肯定承諾他們不取消郡王制,另一個麼,是因為圖攸看上去更好控制!圖攸在皇位穩固之前,他那一套假仁假義和優柔寬仁,還得接著演下去,否則,那些逄氏宗親和郡王們裡裡外外聯起手來,立時就可以把他推翻。所以,老夫斷定,圖攸為了扮演仁義和寬厚,絕不敢換上另一副面孔,貿然舉起屠刀來屠戮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說到底,寬仁厚德、優柔寡斷,是圖攸最大的武器。”

“丞相所言甚是。只要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還在,咱們就還沒有輸到底。”

“正是!所以當務之急,就是竭盡全力保住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是見慣了風雨之人,從隆武大帝駕崩之後圖攸對外釋放的訊息來看,皇后娘娘當夜就做出了判斷,所以第一個站出來擁戴了圖攸,而且還拒絕見其他皇子,這都是英明之舉。太子殿下也是久經歷練之人,所以隆武大帝駕崩後,緊跟著皇后娘娘也表態效忠圖攸,同樣的,他也深居宮內,不見外臣。我現在只擔心………”

“丞相擔心什麼?”

“一個是象廷郡王和融鑄他們倆,他們倆不僅是隆武大帝的親信,更是皇后娘娘的親屬,是外戚,現在融崖又捲入了逄循中毒一案,一旦雒淵概那幫蠢貨處置不周,老夫擔心他們倆會有過激之舉。一個在西北、一個在南邊,這要是鬧了起來,那局勢可就失去控制了。好在呢,象廷郡王和融鑄都是深謀遠慮之人,所以老夫這個擔心只有一成。另一個擔心呢,才是老夫最憂慮的,老夫擔心北陵郡王可能會興風作浪。”

“他能有什麼作為,天天求仙問道的。”

“有些事你不太明了。咱們北邊這個北陵郡王啊,可不是個良善的人啊。這麼些年,他怕隆武大帝忌憚他的權勢和疆土,因此裝神弄鬼的,又是修道,又是修仙,其實玩兒的也是圖攸的那一套,只是沒有想到圖攸捷足先登、弒君自立了。北陵郡王這些年,偽裝的也夠辛苦了,以前他是懾於隆武大帝才不敢怎樣,可對圖攸,他可就沒什麼好忌憚的了。這麼些年,他在北陵郡國內一邊廣施仁政、與民休息,另一邊整兵經武、厲兵秣馬,可是沒有閒著啊。現在正是上下猜忌、內外不協的最佳時機,而且北陵郡王也是快六十的人了,再不動手,此生再無機會登龍。從另一角度來看,以雒淵概的為人和心胸,他早晚會騰出手來徹底清算北陵郡王這個眼中釘的。一邊是皇位的巨大誘惑,一邊是被清算的巨大風險,這麼一拉一逼,北陵郡王想不做亂都難啊。而他攪亂朝局的切口只有一個,那就是慫恿其他郡守擁立太子殿下。這才是我最擔憂的。”

“那咱們該怎麼辦?”

“咱們的宗旨就是一條,那就是保住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只要他們倆在,咱們就什麼都不怕。現在北陵郡王要的就是個‘亂’,他好趁亂而起。咱們呢,從維護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的安危角度來看,現在反而和圖攸是一致的。北陵郡王想要亂,咱們偏偏要穩。不光要穩,還要順著圖攸來。否則,如果咱們和圖攸之間有了分歧,北陵郡王馬上就會趁虛而入。”

“丞相說的是。具體應該怎們辦,請丞相明示。”

“咱們要跟隨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一道,全面讓步。大喪期間,我們告病在家,謝絕一切訪客;大喪之後,圖攸登基之前,咱倆致仕。”

廖峽略一思索,嘆了口氣,說:“唉!也只好如此了。我與丞相共進退。”

“好。大喪之後,圖攸準了我們致仕之後,咱們立刻還鄉,趕回郡裡去。如此,一來呢比待在聖都裡更安全,二來呢,咱們和郡守們一起,也更容易鋪排各種事項。”

“丞相大人所言甚是!”忽然,一個內侍的聲音從靈臺的臺階下傳了過來。

洪統和廖峽猛然一驚,都伸手抽出了腰間的佩劍。此次會面,洪統特意交代廖峽,一定要隻身秘密前往,不能帶任何隨從。現在出了如此狀況,洪統和廖峽只能拔劍自保了。

一個戴著黑色斗篷的人從靈臺下面直接飛躍上來。洪統和廖峽做出了搏擊的架勢。廖峽一彎手臂,一直袖箭飛向了來人的心臟位置。來人沒有躲閃,只

是伸出右手,就像摘一朵花一樣,輕而易舉地就接住了袖箭。

來人說道:“兩位大人不用慌張。我是須潑焉。”

“大長秋(2)大人。失敬了。”廖峽說。

須潑焉是宣仁皇後的大長秋。須潑焉自宣仁皇後在象廷郡國做郡主時就侍奉她,是老象廷郡王為保護最寵愛的郡主而為她特意精選的身懷絕技之人,也是宣仁皇後的第一親信之人。

“不敢。”須潑焉把袖箭還給了廖峽,然後向洪統和廖峽分別行了一個禮說,“洪丞相,廖大人,還望不要怪須潑焉尾隨兩位大人和偷聽兩位大人議事。只是局勢危殆,須潑焉遵皇后娘娘懿旨,不得不謹慎行事。還望恕罪。”

洪統還了一個禮,眼裡泛上了淚花,語帶哽咽地說:“娘娘可好?太子殿下可好?”

須潑焉說:“娘娘一切都好。但太子殿下那邊,我還不曾去過,未能親眼見到殿下,不敢妄言。不過聽宮裡的內侍們說,太子殿下深居宮內,不見外臣。有此可見,太子殿下應該也未做什麼過激之舉。”

廖峽把袖箭又放回袖內,也還了一個禮,說:“大長秋大人是如何從宮裡出來的?奉德宮估計肯定早被南宮衛士層層包圍了吧?”

“奉德宮豈止是被南宮衛士層層包圍了,就連皇後娘娘身邊的內侍和宮女也全都換了,皇后娘娘身邊只留了我一個人。不過那幾堵宮牆麼,還是難不倒我須潑焉的。”

洪統環顧了一下四周,說:“大長秋大人既然能夠出宮來,那肯定也能去太子殿下的宮裡去,可大長秋大人為何又說未曾當面見過殿下呢?”

“洪丞相所言甚是。如果我想去,長樂宮那些宮牆和南宮衛士,也是難不倒我的。只是皇后娘娘有旨,不許須潑焉去見太子殿下。”

“這是為何?”廖峽驚問道。

“娘娘說,她相信太子殿下必會妥善處置一起事務的。”

“知子莫若母啊。皇后娘娘聖明!”洪統由衷地說。

須潑焉點點頭,接著說:“皇后娘娘還說了,洪丞相和廖大夫是自己人,老誠謀國,必會擇機相見商議對策的,但絕不會在城內。因此,皇后娘娘交代,讓我待兩位大人出城來之時,再與兩位大人相見。”

洪統笑了一聲,說:“看來大長秋大人還是信不過老夫和廖大夫啊,所以才在靈臺下先聽聽我們是何主張是麼?”

須潑焉也笑了:“洪丞相誤會須潑焉了。我方才是替兩位大人剪了幾條尾巴。”

“啊?!沒想到我還是被南宮衛士盯上了,險些壞了大事。”廖峽懊惱的說。

“廖大夫並未被盯上。”須潑焉說。

洪統一驚,說:“老夫被南宮衛士盯上了?不可能啊,老夫是從密道中出來的,老夫一路行來,完全沒有南宮衛士盯梢啊。”

“洪丞相,您確實沒有被南宮衛士盯上。雒淵概和竇吉帶出來的南宮衛士,確實沒有本事盯上丞相。”

“那還能是誰?”

“北陵郡王派出的衛士!”

“啊?!他這麼快就動手了?”廖峽驚歎道。

“兩位大人請看。這是那些人身上的。”須潑焉從懷裡拿出十幾個腰牌,都是北陵郡王軍內特有的玉質腰牌。

洪統皺著眉說:“最可怕的是,北陵郡王的衛士竟然比南宮衛士還要高明。老夫是從密道中出來的,竟還是被他們給盯上了。”

須潑焉說:“隆武大帝一直對北陵郡王不放心,早就私下裡派出了大量繡衣使者(3)嚴密監控他。隆武大帝秘密指定由我來統領這些繡衣使者,因此我對他們的行蹤瞭如指掌。也多虧了這些繡衣使者,否則,雒淵概他們現在管控的如此嚴密,咱們就成了瞎子和聾子了。”

洪統點了點頭,然後看著須潑焉說:“大長秋大人,皇后娘娘派出大長秋大人,可是要跟老夫和廖大夫說什麼話麼?”

須潑焉笑了笑說:“皇后娘娘要說的話,就是剛才洪丞相說的那些話。皇后娘娘請洪丞相和廖大人不要做無謂之舉,大喪期間,不要與太子、其他皇子、象廷郡王、外地郡守們串聯,大喪之後請兩位大人致仕返鄉。皇后娘娘還有兩句話,命我一定要只字不錯地轉告兩位大人,並請兩位大人牢記,一句是‘稍安勿躁’,第二句是‘擁戴新君’。”

聽到皇后娘娘和自己的判斷是一致的,洪統和廖峽大大松了一口氣。

須潑焉緊接著問:“兩位大人還有什麼要我轉奏娘娘的麼?”

洪統和廖峽心裡飛速地思索著,但卻想不起應該說些什麼,最後洪統說:“聖明無過皇后娘娘。請大長秋大人轉奏娘娘,臣等定當遵照皇后娘娘懿旨,告老還鄉,恭候娘娘懿旨。”

須潑焉說:“好!時候不早了,我得回宮了。兩位大人也早些回吧。恕我直言,大喪期間,兩位大人還是不要再見面了吧。今日若不是我恰好要見兩位大人,估計兩位大人已經被北陵郡王拿住把柄了。咱們後會有期了。”

“大長秋大人所言甚是。請娘娘和大長秋大人多多保重。後會有期了。”

“後會有期!”

注:

1、靈臺侍詔:官職名,負責觀察星月執行。是大典星的下屬。

2、大長秋:官職名。掌皇后事務。

3、繡衣使者: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