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1章 議會政治,大明進步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1章 議會政治,大明進步了。

第151章 議會政治,大明進步了。

“皇上這是要以議政院平衡儒生士大夫之權啊。”

在中都城內,左相羅芳伯的宅邸。

一群廣東、蘭芳籍貫的官員們聚在一起議論著。

隨著朱道樺登基稱帝。

接下來就是大封群臣了。

羅芳伯這個蘭國公會加上一個世襲罔替的頭銜,也就是說羅芳伯未來就是和大明朝與國同休的國公爺了。

“前明毅宗皇帝說大臣皆可殺,士大夫皆無恥,雖有所偏頗,但這儒生士大夫若權力過大,確也不是國家之服!”

正在說話的是商務部尚書伍秉鑑。

十三行行商出身的伍秉鑑自然是清楚西洋諸國之中是有不少國家都是有議會的。

在南洋闖蕩的羅芳伯本人甚至都建立過一個比美國還要早的共和國。

所以這些廣東官員對於議會這樣的機構並不陌生。

“現在是湖南、廣東兩省相爭,不過等江浙恢復,怕是江浙黨的勢力絕不亞於湖南,而且他們江浙人又會做生意,又會考試做官,可著實是不能小看。”

湖南巡撫宋湘說道。

“無妨,勳貴之中,廣東籍、蘭芳籍佔了大半,咱們廣東、蘭芳在國朝是有穩固基礎的,只需要緊跟著皇上的步伐即可。”

羅芳伯道。

“皇上既已做出決定,讓咱們去爭,那咱們就要好好的爭一爭!”

“廣東今年商稅八百萬明元,還有關稅、鹽稅、礦稅,以及即將要開徵的借貸憑證之印花稅,總數絕不下一千兩百萬。今年廣東各地都在擴建工廠,吸納大量江西、廣西之民入廣東,讓廣東市面更加繁榮,明年上繳的總稅收絕不少於一千五百萬,就憑藉著這個數,就足以奠定廣東是第一大省的地位!”

羅芳伯道。

嚴格來說他是蘭芳出身的官。

但誰讓這蘭芳人基本上都還認同自己是廣東人呢?

“議政院是皇上信任我們才設立的,我們廣東一定要牢牢佔據議政院相對多數,讓皇上不至於被那群儒生士大夫制約!”

誰能想到。

這最初主要以新興資產階級為主的粵黨,到後世居然演變成了大明的保守黨,代表皇室、勳貴的利益。

“除此之外,這廣東的文教也要抓緊啊。議政院之權終究有限,咱們廣東子弟還是要在科舉上下功夫才行!”

“廣東商會要積極捐款,大辦教育,只要咱們廣東人才能源源不斷湧現出來,咱們廣東在朝中的地位就能穩固。”

“對對對,讓家裡的衰仔都要抓緊了,都得安心讀書,反正現在科舉四書五經的內容已經減少了不少了,以後肯定也更多的考實物!”

“商權、紳權都過重了啊”

郴州知府歐陽厚均嘆息道。

另外一邊。

一群湖南官員們也聚在一起。

“如此也並非全無好處,現在左右丞相都是粵黨擔任,有這議政院制約,這丞相當得怕是也沒什麼滋味了。”

衡陽知府彭浚有些幸災樂禍的笑道。

粵黨全力支持議政院的設定。

但這議政院首先限制的就是內閣之權。

按照《大明之禮》規定。

議政院有權監督之權,有對左右丞相和內閣的政策發起不信任投票之權,一旦不信任投票透過,左右丞相和內閣各部官員必須到議政院解釋、尋求議政院支援,若最終沒有透過,則需皇帝裁定。

同時議政院還有彈劾內閣的權力。

可以說。

有這個議政院在。

做這大明的首相,還真的沒有多少滋味。

什麼事情都有一群人盯著。

首相也憋屈啊。

“諸位務憂。”軍師陶必銓久在朱道樺身邊,對朱道樺的想法多少事有些瞭解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所謂紳權、商權之重,都只是因君權而來。諸位請看,這《大明之禮》總綱第一章的二十條,有十六條都是加強君權而來的。”

“皇帝獨有立法之權、解散和召開議政院之權、軍權、授爵、分封等權。”

“君權之盛,怕是只有前明太祖、成祖兩位皇帝可比了。”

“與之相對的”陶必銓嘆了一口氣說道,“就是第二章之民權了!”

“士紳、商人,乃至於各級官員之權,都在這一章之中,也就是說,這大明的臣民,無論士紳、商人還是官員,在這大明之禮下都是一律平等的。”

“任何擁有大明國籍的臣民,有從軍、納稅之義務,非依禮,不得逮捕、監禁、審訊、處罰任何臣民,依禮,臣民財產不受侵犯,依禮,臣民書信秘密不受侵犯,依禮,臣民有請願之權,依禮,臣民的生命安全受大明朝廷保護,依禮,臣民有遷徙的自由”

陶必銓對這《明禮》規定的一些權利義務如數家珍。

這些大明的臣民擁有的權利,對於他們這些當官的當然也未必就不利了。

因為如果朱道樺真的完全遵從《明禮》行事。

哪怕君權再重。

他們也不必擔心“狡兔死走狗烹”,不用擔心“抄家滅門誅十族。”

也不用擔心錦衣衛的監視、逮捕。

當然了。

在他們這些官員們的權利受到保護的時候。

大明朝的販夫走卒,普通老百姓,也將和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一樣擁有大明臣民的一切權利。

依禮。

大明臣民,一律平等!

“現在在咱們大明當官,官威是沒辦法顯擺了。不過有得必有失嘛。有這麼個規矩在,咱們這些人是得了保障了”

“對對對,咱們可不能把這個禮給玩壞了,周禮保周朝八百年江山,禮崩樂壞之後周朝方才滅亡,咱們日後都是大明的勳貴,若是大明也能在明禮保障下有八百年江山,你我子孫都能安享八百年富貴了”

“可不能禮崩樂壞了!”

大家紛紛說道。

“羅師,您怎麼看這議會政治?”

陶必銓看向了坐在首位上,笑而不語的羅典。

羅典笑了笑,道:“老夫倒是覺得,皇上制禮安天下,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善政。你我儒生,天天喊著克己復禮,現在這禮來了,又豈能葉公好龍了呢。”

“更何況,這議政會,只有監督、彈劾之權,大明的政事,總歸是咱們儒生士大夫來執行的。”

羅典撫許笑道:“大明之禮,對大家都有好處,自然是要遵從的,皇上要開議會,咱們作臣下的其能硬頂著反對?這大明朝在我看來,若是真的能按照明禮行事,怕是日後文治武功遠邁漢唐都是有可能的,到時候你我都是千古名臣了,其能因為損失一點官威就想著拆臺?”

“咱們可不能把大明朝的臺給拆了,皇上說的沒錯。如今天下是大爭之世,猶如戰國紛爭!華夏兩次陸沉,都是禮崩樂壞所至,如今世界上有歐羅巴這等堪比華夏之文明,你我若是把大明的臺拆掉了,咱儒生士大夫的道統怕是要被西洋人給滅絕了,到時候我們可是哭都哭不出來!”

“羅師所言極是,大明這個臺,咱們湖南人不能去拆,還要盡全力維護。”陶必銓等人連連點頭。

“咱們讀聖賢書的,天天喊著復禮,如今真有聖人天子把這禮重新續上了,咱們若是反對,豈是君子所為?”已經準備高升吏部尚書的彭浚也是點頭說道。

“開議政會也沒什麼,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議會在廣東也許是一群奸商掌握,在咱們湖南,那就肯定是文人士大夫的天下!”

“比銀子咱們比不過廣東老,但是比人才,他們十個廣東也比不過咱們!”

“對對對,這大明朝的官還是要科舉來的,嶽麓書院要辦到全湖南去!只要源源不斷的培養出經世濟用之才,這大明官場咱們湖南人就始終有出頭之日,皇上也必然要倚重咱們三湘之才!”

在一片熱鬧中。

大明皇帝正式登記,又頒佈了一部憲法性質的“明禮”,又設立了一個議會性質的議政院。

大明朝朝著君主立憲制邁出了一小步。

在這個十八世紀的尾聲,即將跨入十九世紀的年代。

這就算是一大進步了。

隨著各地方的官員返回各自管轄地。

亂哄哄的應天府朝廷似乎也變得安靜了不少。

關於明禮的議論、爭論,關於議政會引起的紛爭和討論。

以應天府為中心,蔓延到了大明各地,同時也蔓延到了北方的清廷、西北的太平天國等地。

這一波漣漪盪漾了整個東亞世界。

此時已經到了年底。

朱道樺的大明朝廷也不可能把精力一直放在明禮和議政院上。

他的大明朝廷要對明年之事進行預算、規劃了。

明年的大明朝廷主要面臨三件事。

內政方面當然就是要儘快繁榮江南市場,透過和江浙的商人、地主合股的方式,扶持一批依託蒸汽機進行生產的工廠。

在江南地區發展絲織業、造船業、航運等產業。

而對外。

第一就是應對英國西班牙的聯軍。

這方面主要是要等孫士毅手下的浙江兵訓練完成之後,就可以用大船把他們往孟加拉送了。

而海戰方面,明軍也不可能主動出擊,大洋這麼大,如何才能找到對方的主力?

因此就只能守株待兔,等對方出現之後,給予雷霆一擊。

第二是準備明年秋的北伐!

北伐的目標當然就是清廷了。

現在明軍可是養兵二十萬。

和二十萬兵可不是養著不用的。

所以在明年秋收之後,針對北方滿清的北伐行動就要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