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6章 大英帝國,贏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6章 大英帝國,贏辣!

第156章 大英帝國,贏辣!

計劃?

納爾遜看了看這位準備走馬上任新的印度總督一職的韋爾斯利侯爵,沉吟片刻說道:“我認為現在大規模的海上決戰是不明智的,我們的目的是封鎖印度市場,將明帝國的商人排擠出印度洋而已。”

“也就是說,不會有海上決戰?”理查德.韋爾斯利皺眉問道:“那為什麼還要帶來這麼一支龐大的艦隊?”

“這是以防萬一。”納爾遜說道,“在轟擊炮、火箭之下,木製的風帆戰艦實在是太脆弱了,所以我相信明帝國的軍人們如果聰明的話,也會儘可能避免所謂的決戰的。”

“無論勝負,這樣的決戰都是拿寶貴的水手們的生命去消耗,我們耗不起,明帝國也耗不起!”

理查德.韋爾斯利侯爵點了點頭。

他清楚現在的海軍裝備的情況。

雖然說現在大英的“火箭彈制勝論”相當的有說服力。

從火力密度上來看,明軍使用的轟擊炮無論如何都沒有康格裡夫火箭那麼大,射程也沒有康格裡夫火箭那麼遠。

理論上,明軍的快速艦只要被發現,就會被集火消滅。

但是無論是納爾遜和理查德都清楚。

這只是理論上而已。

只要有一條漏網之魚衝破火力網,就能對英軍的戰艦造成極大傷害。

比如說現在兩人腳下的東方干涉艦隊的旗艦。

勝利號戰列艦!

作為一艘一級戰列艦,這艘戰艦的造價極為高昂。

造價高達十三萬英鎊以上。

在現在的英國皇家海軍的作戰序列中,和勝利號同級別正在服役的一級戰列艦也只有10艘而已,除此之外,還有17艘同級別的同類戰艦被封存起來等待使用。

即使是二級艦、三級艦,造價同樣是非常昂貴的。

而在這個轟擊炮,也許是火箭彈的時代。

一艘只有二十多門大炮的六級輕型縱帆船擁有的火力,就足夠擊沉幾艘勝利號了。

因此。

在納爾遜的戰爭推演之中。

他認為在這樣海軍戰艦存在嚴重的“攻強守弱”的情況下。

各大國首先會做的就是儘可能避免主力艦交鋒。

雖然勝利號這樣的一級戰列艦擁有更多的火炮。

能裝備更多的火箭。

在戰爭之中也能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這個優勢絕對抵消不了一級戰列艦昂貴的造價和是使用成本之間的矛盾。

因此現在最優解就是使用一些輕型快速艦進行近海作戰——也就是說,現在的情況是需要使用大型船艦的遠洋艦隊在面對敵方在近海活動的輕型獵殺艦的時候根本沒有決定性的優勢。

就比如說現在大英帝國勞師遠徵,要穿過大洋的波濤就必須要有大型艦。

但是現在明帝國只需要使用大量的輕型戰艦護衛海峽、港口、海岸線。

英國皇家海軍就不敢靠近。

這就是在“火箭制勝論”發展起來之後的又一個海軍理論:近海無敵論!

使用大規模的遠洋艦隊進行遠征作戰的成本太高了。

在未來。

就是掌握了更多的戰略節點,能夠依託這些戰略節點佈置大量的輕型轟擊艦的國家能夠掌控海洋了!

而在這一點上。

英國顯然也是佔有絕對優勢的。

因為他們的殖民地遍佈全球,在每一條航道上都有他們的殖民地存在。

雖然明帝國掌控了南洋。

但是他們也同樣也在這樣的時代無法繼續向大洋深處擴充套件了。

在轟擊炮和火箭的威脅下,明帝國無法和之前的大英帝國一樣,憑藉著國力優勢製造大量的大型戰列艦來擴張自己在海洋上的霸權——因為這種大型戰列艦很可能在面對一些弱小國家的輕型轟擊炮艦起不到什麼決定性優勢。

“我們不可能用遠洋艦隊去靠近明帝國佔有優勢的近海。不過我們的目的也並不是在明帝國的海岸線登陸個,而是將他們的貿易船隊趕出印度而已,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一方面是擴張在印度近海的輕型戰艦的數量,反正在這方面我們需要付出的成本並不算高,只要封閉了印度的海岸線,那明帝國的力量就很難滲透進來了。”

納爾遜說道。

“下一步,就是要把明帝國的勢力從印度洋驅逐。這方面我們可以發出私掠證,劫掠明帝國的商船,等明帝國派遣軍艦護航的時候再攻擊他們的軍艦,迫使他們妥協,接受大英帝國在印度洋的霸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理查德.韋爾斯利聞言點了點頭。

“將軍,聽起來我們不需要真的派遣炮艦前往那個龐大國家的海岸線就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但是我們的盟友怎麼辦?”

“西班牙人麼?”納爾遜笑了笑,“他們從新西班牙出發的艦隊也完成了轟擊炮改裝,也許我們可以看看轟擊炮時代的海戰情況,這對於皇家海軍下一步的計劃至關重要。”

理查德聳了聳肩:“希望西班牙人好運。”

就在此時。

站在兩人身後的年輕人忽然插嘴說道:“如果明帝國派遣陸軍登陸印度呢?”

納爾遜和理查德微微一愣。

納爾遜看向了插話的年輕人,眼神之中帶著幾分不在意和輕蔑。

這個名叫阿瑟.韋爾斯利的年輕人是理查德.韋爾斯利的弟弟,肩膀上已經扛著上校的軍銜了。

不過。

他的軍銜不是來自於戰功,而是捐官。

是的。

大英帝國也和清帝國一樣,是有捐官的。

韋爾斯利侯爵家族的爵位,被理查德繼承了。

所以阿瑟就只能自謀出路了。

他在皮涅羅爾軍事學院學習的時候就被評價為“體質虛弱不專注於學習”,評價並不高。

因此在畢業之後。

他也沒撈到什麼好的位置。

好在韋爾斯利家族在英國是有相當人脈的,其長兄理查德幫助他加入了第73高地團,謀得了一個炮兵中尉的位置。

這個73高地團是駐紮在印度的,但是憑藉著家族關係,韋爾斯利並沒有被調往印度,而是留在了英國。

隨後他就利用家族關係進行了一系列的調動,最後是謀到了愛爾蘭總督的助手的位置,作為一名軍官,他在這些年幾乎都沒有參加過一場戰鬥,執行過一次軍事任務。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

他的軍銜從中尉穩步提升到了上校——韋爾斯利家族為了他這個不成器的小兒子還真的是下了血本了。

這也給阿瑟帶來了一個綽號“韋爾斯利家的花瓶”。

而現在。

韋爾斯利侯爵理查德履任印度總督,這次也帶上了這位韋爾斯利家的小老弟。

並且還以上校軍銜得到了駐印英軍第33師的師長的位置,成為了英國在印度新增一個師的駐軍的總指揮。

如此一來。

英國陸軍在印度駐紮的總兵力達到了一萬三千人。

可以說是歷史新高了——這完全是因為大明崛起帶來的影響。

不過在納爾遜看來。

讓這樣一名看起來毛都還沒長齊,甚至都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韋爾斯利上校來指揮英軍的一個師。

實在是有些太不像話了。

好在印度方面陸地上的戰鬥的對手主要是印度當地的土邦。

一般也沒有什麼太激烈的戰鬥。

至於明軍登陸印度?

這種可能性英國內閣也有過討論。

最後的結論是。

現在中國正處在明、清、太平天國三方的混戰之中。

朱道樺不可能派遣他寶貴的陸軍前往印度,因為這會分散他的陸軍的兵力。

在歐洲。

大陸國家通常都要面臨著大陸軍和大海軍的選擇——而選擇通常也是前者。

像是法國、奧地利歐陸國家。

他們的絕大部分的精力都要放在陸軍上,陸軍就會耗費了他們絕大部分的軍費,留給海軍的軍費就很少了。

而英國之所以能夠擁有海洋霸權,很大的原因在於英國是島國,他們可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先發展大海軍,同時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國土的陸地防禦。

按照歐洲經驗。

有大陸軍的國家想要發展大海軍,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這個明帝國一方面沒有這個海洋投送能力,把他們的陸軍送上印度。

另外一方面

他們自己的陸軍力量分散到印度這個對明帝國來說屬於是邊緣勢力的區域,實在是顯得有些不太明智。

畢竟他們真正的核心利益在中國,在中國北方。

“如果那位中國陛下聰明的話,他就不會在這個時候分散他的力量!”

納爾遜說道。

理查德.韋爾斯利也拍了拍阿瑟的肩膀。

“親愛的阿瑟,你的擔心是多餘的。那位中國陛下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絕對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完成呢。”

無論是納爾遜還是理查德都是這麼認為的。

在沒有一統中國之前。

朱道樺不可能往印度派遣過多的力量。

所以這一次的戰爭。

更多的是海洋上的破交戰。

透過劫掠,將明帝國的商船排擠出印度洋。

大英帝國就贏辣!

阿瑟.韋爾斯利。

這位後來被尊稱為“鐵公爵威靈頓”的年輕英國陸軍軍官皺起了眉頭。

印度總督理查德和東方干預艦隊的總司令納爾遜似乎都有些過於樂觀了。

明帝國不是歐洲國家。

他們可是有兩個多億的人口數量的超級帝國。

用歐洲國家的經驗去分析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度。

似乎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

大英帝國。

真的能這麼輕鬆就贏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