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

第17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

而就在大明天子親自在松江府港口督促遠征遼地的大軍、物質登船的同一時間。

在南洋。

巴澹島港口。

一隊接著一隊的大明印度諸侯聯軍的士兵扛著上了雪亮的刺刀的燧發槍,正在港口列隊,按照方面軍-旅-營-連-排-隊的編制。

戰兵一共有七萬餘人的印度諸侯聯軍一共有14個旅。

除了一個作為英國公孫士毅的近衛旅,一個編為印度恆河水師的水軍旅之外。

其餘12個旅組成了四個軍。

每個軍有一萬五千餘人,編有步、騎、炮、工兵、輜重等兵種,都是可以單獨承擔一個方向作戰任務的序列。

整齊的佇列上。

諸侯們的旗幟飄揚。

一般也就是紅底的旗幟左上角有大明的日月國徽,然後在紅底中央有各自隸屬諸侯的封號。

比如說英國公的“英”字。

除此之外,還有吳侯錢大昭、蘇侯周方燧人、臺侯林士熊、溫侯蔡理、嶽侯劉東之、定侯袁天德、陳侯陳天玉。

都是統兵五六千的浙江、福建豪族的統領。

一個公國,七個侯國。

其餘就是一些統兵一兩千的封了伯爵,統兵幾百的封個子爵,不過因為兵力太少,封國怕也守不住,所以就都作為依附於這八個封國的領主貴族了。

所以現在大明也算是湊了個八國聯軍,準備趕走多管閒事,要把印度統一起來的邪惡的英國殖民者,自己去給印度人民當老爺。

有國,有君主,有貴族,有領主,有士兵。

現在就缺地盤和被統治的人民了。

現在巴澹島的港口已經被空了出來,航道也已經被清空。

目的就是為了運送這一支龐大的大軍前往他們未來要統治的國度。

七萬大軍當然不可能一次就運到印度去。

別說是現在的大明朝。

在後世也沒多少國家能一次性跨越大洋運送七萬多兵力的啊。

因此按照計劃,這一次是英藩和吳藩組成的最為精銳,裝備最好的第一軍作為先鋒,先登陸印度。

而後剩下的人分批次運送。

即便只是一個軍。

動用的船艦數量也是個讓人咋舌。

諸侯聯軍僱傭的商船擠滿了港口,遮天蔽日的船帆讓港口內的中外商人們瞪著眼睛看著這一場聲勢浩大的遠航。

商人們對於戰爭的嗅覺是非常靈敏的。

自從大明英藩和加爾各答總督府分別釋出了私掠令之後。

敢於出海的商人就很少了。

現在在巴澹島港口上,大量本來屬於大明商人的商船,現在都收了印度諸侯聯軍的錢,騰空了貨物,準備作為運兵船來幫助諸侯聯軍登陸印度。

商人們當然不想捲入戰爭。

不過依《禮》,在擁有戰爭權的大明地方總督、藩國得到大明天子授權後,是有權徵用商船投入戰爭的,當然,徵用並非是無償的,而是要按照規定的市場價錢給錢,另外船隻損壞了也是要賠錢的。

總的來說。

大明天子還是很講理的。

現在擺在港口裡面船擠船幾乎鋪滿了整個港灣的商船船型不一。

有中式的福船、廣船、大鳥船船型,也有不少蓋倫船型的貨船。

數量足有一百多艘。

除此之外。

在港口外遊弋著三十六艘隸屬於大明印度洋艦隊的三位縱帆船。

作為船隊的護航武裝。

“第一軍,第一旅!登船!”

伴隨著登船的命令。

扛著火槍,揹著揹包,打著綁腿的浙兵、福建兵們便沉默著排著整齊的佇列上船了。

這些士兵們本來是大清朝的團練兵,後來又收縮到了杭州,被改編為大明天子的封臣之兵。

先是在舟山島訓練了幾個月,又拉到了南洋的巴澹島訓練了幾個月。

如今終於要投入到了印度戰場了。

他們不知道等待著他們的,是怎麼難以捉摸的命運。

聽領兵的軍官說。

印度那地方,百姓很是柔弱,去印度,就是當人上人,當老爺的。

蔡牽的幾艘海盜船也被徵召作為運兵船。

船上的海賊們一個個懶散的趴在船舷上,看著正在登船的陸軍士兵們不由得議論了起來。

牛家兄弟牛招財、牛進寶也在這一群海賊之中——他們現在已經不是剛出海的土包子了,跟著蔡牽去海上做了好幾筆買賣,甚至都還嘗試在印度登陸,攻下過一座小鎮,光是那個小鎮,搶到的黃金的數量,就讓牛家兄弟難以想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印度太富了。

印度太弱了。

難怪聽說,英國人只靠著兩三千的兵力就幾乎打下了半個印度。

這次大明出兵七萬,打十個印度都夠了吧?

“這一下就去一萬多人,怕是能打下一片不小的地盤吧?”

“最好能把英國人一把趕走!”

“對,印度這地方就英國人能打,英國人跑了的話,印度哪裡不能去搶?”

“聽說佔了印度就不能搶了。”

“不能搶?那我們去幹嘛?”

“沒聽說過麼?去當貴族。”

“呵呵,貴族?你馬賴子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是貴族嗎?你全家八代都是疍戶,那在前清、前明是什麼你還不知道。”

“哼,老子現在是大明英藩的海軍上尉,你沒聽說嗎,咱們漢人去了印度,不管原來是什麼,高低都是貴族!”

“真的能當貴族?”

一群沿海的漁民、疍戶出身的海賊們雖然都聽說了這次去了印度,他們這些人以後都能當老爺,當貴族,騎在印度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但這事怎麼想都覺得有點虛啊。

像是馬賴子這樣的大字不識一個,長得有那麼兇惡的。

能是貴族嗎?

說起來也不像啊。

說憨憨的牛家兄弟比他更像貴族都有人信。

說起來。

牛家兄弟現在也有身份了。

牛進寶現在是大明英藩的海軍上士,而牛招財現在是個中士。

而且蔡頭還給大家畫餅了,等日後要去恆河作戰,肯定是要擴充恆河水軍,那時候他蔡牽就是恆河水軍總管,而他們都是軍官,日後也高低要封個爵的。

以後大家都是貴族,是爵爺。

就是日後做了貴族和爵爺了,就不能去隨便搶了——搶是可以搶,但是也要看去搶哪裡。

聽說印度人民很好欺負,不用你搶,人家自己把黃金珠寶就送上來了

牛家兄弟看著正在登船的士兵們。

不由得有些恍忽。

這人的命運啊。

不只是要靠個人的努力。

有時候歷史的程序也是相當重要的。

他們從快破產的常州小地主,自耕農。

到現在據說要當上印度貴族。

似乎也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而已

“大帥,本以為這第一批去印度會是一番苦戰,沒想到法蘭西居然能把他們的印度殖民地出售了.”

吳侯錢大昭看到大軍順利登船,重重的松了一口氣。

此時在港口,盯著大軍登船的英國公孫士毅臉上的苦相終於少了不少。

“本以為最難的登陸如果輕鬆解決,萬餘大軍在印度能站穩腳跟,那後續大軍登陸就容易多了。”

孫士毅笑道。

他最近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了。

首先就是私掠確實是個非常非常賺錢的大買賣!

蔡牽這一支私掠隊就給他帶來了十幾萬明元的收入。

為此孫士毅還發出了不少私掠證。

算是大撈特撈了一筆。

其次。

就是透過私掠隊。

孫士毅也得到了不少印度的第一手資料。

首先就是兵弱!

而且是弱得不像話——不然英國人也不會這麼容易得手了,他們還沒得手的地方的兵強不強不知道。

但是那些在英國人統治下的印度土邦,真的是太弱了。

而且那裡做什麼都講究身份。

就比如說當兵這事。

賤民和低等種姓是沒資格當兵的。

但是那些有資格當兵的又都是一些高等種姓的紈絝。

在印度,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種。

不只是當兵。

跳大神的、種地的、砍柴的、製陶的、打鐵的、造船的.哪怕你就是個掏大糞的。

都是要有“種”的。

這樣的制度.實在是太有利於外來統治了。

聽說現在印度的上層都是外來的入侵者。

土著現在都成了賤民了。

李闖王要是去了印度,估計掀不起什麼風浪。

大清要是去了印度。

恐怕是真的能萬萬年了。

想到這裡,孫士毅就心頭火熱。

看來大明天子沒有騙自己啊。

這印度的地盤,是真的能給子孫傳千年的富貴的。

說不定日後大明皇族都在中國成了普通家族的時候。

自己的後代還在印度享富貴呢。

“英國人是個麻煩,尤其是他們的艦隊.”在孫士毅身後,跟隨孫士毅一路南下的潘世恩皺著眉頭說道。

“艦隊沒什麼麻煩的,大明印度洋艦隊會把他們解決的。咱們現在的關鍵就是要先到印度登陸,然後再先尋機會大一仗,務必要拿到一個漂漂亮亮的勝利,不然怎麼讓天子追加投資?”

孫士毅無所謂的擺擺手說道。

他在大明拉投資拉了半天,最後也沒拉到多少,最後還是大明天子私人給他投資了幾十萬明元。

利息當然不高。

但是大明天子要求的是用土地來償還,倒也不要多少,但是卻要求是優先挑選權——那些日後會大升值的印度城市地盤,朱皇帝可不想放過。

事實上。

這一場大張旗鼓的登船。

同時也是一場秀。

一場給英國人看的秀。

一百七十多艘運兵船、貨船出動,大明印度洋艦隊也“傾巢出動”。

在這樣的誘惑下。

大英的東方艦隊能耐得住寂寞嗎?

“一艘.兩艘三艘”

就在港口的一處隱秘之地。

有有心人正在數著從巴澹島港口出動的大明印度洋艦隊的軍艦。

“三十六艘!三十六艘轟擊炮艦!”

“傾巢而出!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