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4章 加碼!孰優孰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4章 加碼!孰優孰劣?

第184章 加碼!孰優孰劣?

在遼東之戰開始之前。

誰也沒想到。

雙方第一次大戰居然不是發生在海城、遼陽,或者是寧遠、錦州這樣的戰略要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是看起來絲毫不起眼的鐵嶺屯堡。

此時在鐵嶺屯堡附近的大荒原上。

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明軍集結的營寨,大量的物質堆積在其中,工兵和輜重兵將重要的軍用物質放置在堅硬的營寨內,整支大軍都在按照作戰條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作戰的準備。

不過雙方現在並未開始正式交戰。

明軍這邊也得到了從海城,乃至於奉天的清軍大舉南下的訊息。

“把遼陽和奉天的韃子都吸引來了!”彭浚笑了起來。

“倒真的是意外之喜,不過也好,咱們現在就在這裡和韃子打一場大的,此戰最重要的目標是殺傷韃子,佔領多少地盤倒是無關緊要。”

彭浚的話剛剛落下。

遠處就傳來了轟隆隆的馬蹄聲。

滿洲八旗鑲藍旗副都統晉昌率領的八千馬隊抵達了距鐵嶺屯堡大約三四裡外。

開始沿著鐵嶺屯堡的東面擺開了陣勢。

晉昌是有些硬著頭皮在鐵嶺屯堡東面立寨的。

遠處的鐵嶺屯堡被團團包圍,要把裡面的人接應出來就只有打破明軍的包圍圈才行。

而此時在鐵嶺屯堡向西三十裡還有一個屯堡。

名為東昌屯堡。

哪裡靠近遼河口。

本來是用來防止明軍從遼河逆流而上新設定的。

東昌屯堡有兵六千。

不過不是滿八旗。

而是不久前組建的茴八旗。

因為寧夏被太平天國佔了。

所以許多茴茴都跑了出來——這主要是因為現在太平天國起家底子是白蓮教,所以雙方在宗教上有些衝突。

這茴八旗雖然是新組建的。

但其實也是正經的大清經制之軍的底子。

是以寧夏當地的綠營,以及北京城的茴茴武官為基礎組建的。

領頭的叫做哈國興。

出於寧夏哈家。

寧夏哈家是赫赫有名的清代茴茴武舉世家。

比如說哈國興的父親哈攀龍就是乾隆二年武狀元,授頭侍衛,官至湖廣總督。

哈國興本人是乾隆十七年中武進士,後被選為三等侍衛,乾隆三十三年擢為乾清門行走。

乾隆曾對其評價曰:“國興雖綠營漢員,熟軍事。又嘗為乾清門侍衛,與滿洲大臣無異。”

換言之,一旦成為內廷侍衛,漢員也就與滿洲大臣無異,有了稱奴才的資格。

事實上在劃定明珠之前。

茴茴是被當成是“信仰了綠色教的漢人”的,後世有些去錒拉播認祖歸宗的煞筆真是讓人貽笑大方了。

在清朝,非滿蒙子弟榮升內廷侍衛乃超越規制的殊榮,這代表了即使不是旗人,也有資格成皇帝的奴才了。

真是奴意盎然啊。

本來哈國興和他麾下六千茴茴兵只需要守住東昌堡就行了。

不過在得知鐵嶺屯堡被圍之後,他主動聯絡了晉昌,表示要從西面出擊,和在東面的晉昌來個東西夾擊。

晉昌得到訊息之後頓時覺得機會難得。

他也不奢望殲滅一萬多明軍。

只求能暫解鐵嶺屯堡之圍,把困在屯堡內的一萬多旗人接應到海城或者是遼陽城去就行了。

所以遠遠就列陣,也沒發動進攻,實際上就在等哈國興的兵到。

“旅長,韃子好像不打算進攻,遠遠就列陣了,看來是在等援兵吧?”

32旅的參謀長站在馬背上觀察了半天,才坐回了馬背上對馮兆基說道。

“援兵?有援兵好啊,最好把韃子在滿洲的那好幾萬兵馬全部拉過來一戰全報銷了,這遼土可不就恢復了麼?”馮兆基笑道。

“不過韃子的援兵不歸我們管,得盯緊了不能讓這鐵嶺屯堡內的韃子狗急跳牆,等總鎮下令後發動進攻!”

“援兵來了不少啊!”

彭浚已經得到了來自奉天的情報。

“琳寧領兩萬南下,看來這滿洲地方的韃子還沒捱過打,以為有兩萬多人就能和咱們對打了。”

11旅旅長陳建輝笑道。

“算起來,韃子這一把集結了不少人呢,奉天有兩萬騎南下,海城那邊來了八千,東昌堡看遼河口的回八旗也出動了六千,再加上鐵嶺屯堡內的一千五百八旗兵,一萬八旗旗人也能動員個兩三千,打個富裕算動員三千兵吧,這裡就有快四萬兵了。”

陳建輝掰著手指算道。

按照正常的兵力對比。

明軍這邊三個旅一萬五千人。

而清軍那邊估計有三萬八千多人。

基本上就是二打一還有富裕。

而且清軍有一座城堡可依。

賬面上看。

清軍敢出來打一場也就能理解了。

畢竟看起來,似乎清軍能有點兵力和態勢上的優勢。

明軍這一萬五千大兵遠道而來,怎麼看都處在劣勢。

不過無論是彭浚還是他身邊的陳建輝、向大載兩名旅長臉上都掛著輕鬆的笑意。

“能吸引三萬多人過來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彭浚笑道。

“讓馮兆基盯緊了那個土堡,不能讓裡面的韃子跑出來了,這條誘餌可不能這麼早就弄死了,不然這些韃子騎兵怕就沒有來戰的勁頭了。”彭浚扭頭對身邊的一名傳令兵說道。

接著他用望遠鏡繼續檢視遠處清軍的陣勢。

“韃子既然不立刻展開進攻,那咱們也不著急,最好能多引點韃子兵過來。”

彭浚當然願意在這裡大打了。

因為這次復遼之戰雖然大張旗鼓的。

但其實收服遼土是其次,關鍵是要以遼東為跳板,大軍突入燕雲直取北京的。

所以要是能在這裡大打一場,把清廷的滿洲八旗兵全部都殲滅了。

那可是不世之功——之後恐怕就沒多少機會了。

攻下遼陽之後,無論在遼東幹掉了多少韃子,大軍都不會繼續深入了,只要將滿蒙之地的清軍堵在關外就行,大軍緊接著就會攻略錦州、寧遠,打破山海關,要搶在太平天國之前,收復北京,還於舊都。

因此彭浚知道,這次絕對是難得的機會。

建功立業的機會。

想到之類。

彭浚用望遠鏡觀察了周圍的戰場之後,便開口說道:“關外的韃子基本都是騎兵,去把鐵絲網拉出來佈置好,這東西對付騎兵怕是有點用。”

“遵命!”

第三方面軍軍部直屬工兵營營長剛領命而去。

今天有點急事,三更遲了點,明天的更新會稍微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