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0章 滿洲一族的死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0章 滿洲一族的死路

第200章 滿洲一族的死路

“大清只要關外之地和西域,日後便是北清南明,大清可以大明為兄”

劉墉一邊說著一邊看著那位大明天子的臉色。

至少從臉色上來看,大明天子沒有任何反應。

不過劉墉也是老油條了,也沒有露怯,說完之後,再大禮一拜:“如此一來,大明盡取漢地,大清只留關外之地,皇上也算是恢復了漢家天下,武功之盛可比唐太宗了。”

“只是取個漢地就可比唐太宗了?”朱道樺微微一笑,擺擺手示意劉墉坐回到座位上。

此時已經有人搬著椅子到了劉墉和紀昀兩人跟前了。

在私底下,乾隆也不會讓大臣總是跪著回話,通常也是會有座位的。

但是在這樣的場合下,大臣們要麼是站著要麼是跪著,一般情況是沒有座位的。

倒是在這大明朝的天子行在。

大明天子看起來是十分的隨和。

他麾下的文武大臣分列左右,都是有座位的。

而且也不是坐了半拉屁股那般拘謹,而是大喇喇的坐了個滿臀。

這大明朝的規矩看起來要比大清朝輕鬆太多了。

劉墉習慣性的坐了半個屁股,本來劉墉在皇帝面前低眉順眼的功夫是很深的,差不多一米九的山東大漢,站在乾隆面前的時候愣是能比乾隆還要低一頭——也許這就是他劉羅鍋外號的來源。

但現在劉墉卻怎麼也感覺到一些不自在。

似乎這坐半拉屁股畢恭畢敬還成了錯事一樣。

“劉崇如,我大明的規矩沒有清韃那邊森嚴,你大可不必拘束。”朱道樺說著,臉色也變得嚴肅了起來,盯著劉墉說道:“不過什麼明取漢地,清得關外之事,未免也想的太好了,這世界上哪裡會有這等好事!”

劉墉急忙道:“不知大明天子有何條件?”

“條件?”

朱道樺想了想,說道:“條件倒是有!”

“請天子明示。”

朱道樺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清廷向大明稱藩,以後也不能叫什麼大清了,就封個金國,以黑龍江城為中心,國土範圍只限莫河到黑龍江城沿江兩岸!乾隆要改稱金國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第一個條件,就讓劉墉張大了嘴巴,眼珠子瞪得大大的。

莫河到黑龍江城這一段,大概就是一兩個府的範圍。

“第二、金王國封地不得限制漢人屯墾,也不得限制其國民前往漢地。”

“第三、改漢姓,習漢文,沐浴王化,接受朝廷派遣之教習、教材。”

“第四、金王世子以及八旗都統以上的官屬、貴族子嗣6歲之後,成年之前都要在中都大明公學接受教育。”

“第五、蒙古和金國脫離關係,乾隆要把章嘉呼圖克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兩名活佛送到朕這裡來,日後這活佛轉世之事,朕一言而決。”

五個條件一出。

劉墉簡直都不知道應該說什麼了。

這和把大清滅了也沒什麼區別了。

稱藩,改國名,甚至改漢姓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其他條件幾乎都是要把金國.不,是大清國往死路上逼啊。

封地只是狹小的一兩個府的地盤,還是在黑龍江流域那種苦寒之地。

另外還不得限制遷徙,那怕是沒多久,這八旗子弟就得全部跑光了。

改個漢姓。

這些八旗一個個也會說漢語,到了漢地把辮子一剪,誰能知道他的身份啊。

滿洲八旗攏共也就只有一百來萬人。

漢人可有好幾個億。

這些滿人改了漢姓,如果又遷到了漢地。

怕是後代基本上都會忘記自己的滿人身份了。

到那時候,滿洲一族也就不存在了。

還有金國高層的子嗣都要去當質子,長期以往,金王也就和大明普通藩王一樣了吧。

“天子,大清現在在漢地還有兩個半省,還有內外蒙古和西域.您可不要逼迫太甚啊。”

劉墉苦笑一聲,說道。

“逼迫太甚又如何?”

朱道樺冷笑。

“劉崇如,回去告訴乾隆,想要滿洲全族得以保全,這就是朕的條件,他要是不答應,那就回去準備作戰吧!”

“滿洲全族之下場,可有準噶爾前車之鑑。”

朱老板把準噶爾抬出來嚇唬劉墉了。

果然。

劉墉聽到準噶爾三個字臉色一變。

滅準噶爾是乾隆“十全武功”之中最被他吹噓的武功之一了。

準噶爾和清朝的戰爭斷斷續續綿延了將近一百年了。

準噶爾部在乾隆十年爆發了瘟疫,導致實力大減。

乾隆趁機發動了對準噶爾的戰爭。

並命令兆惠將準噶爾部落盡行剿滅,“永絕根株”。

準格爾部因此遭遇了滅族之禍。

據魏源記載:“計數十萬戶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繼竄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二,卒殲於大兵者十之三。除婦孺充賞外,至今惟來降受屯之厄魯特若干戶,編設左領昂吉,此外數千裡間,無瓦剌一氈帳。”

昭槤的描寫更加誇張:“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三,為我兵殺者十之五,數千裡內遂無一人”。

劉墉當然是知道準噶爾的下場的。

現在被朱道樺用準噶爾一嚇唬,臉色也頓時發白了起來。

朱道樺擺擺手,劉墉和紀昀兩人也只好神色惶恐的行禮後退出。

“如今看來,大明天子是鐵了心的要滅絕滿洲了.”

劉墉在離開了大明天子行在之後,扭頭看了一眼後方飄揚著日月旗的行在大營,長嘆道。

“國仇家恨,依我看,這大明天子恐怕並不只是單純想要滅絕滿洲一族而已。”紀昀抽了一口煙,說道。

“那是?”

“最近我看了不少西洋人的書籍,發現這歐羅巴真的是戰國亂世,君王都以擴張為榮,以戰功為耀。大明天子曾在歐洲遊歷五年,想來也受此影響吧。”

“你是說,大明天子是打著追擊大清的名義,行向北、向西擴張之實?”

“難道不是嗎?”

紀昀苦笑道:“大清即便退出到草原,想要生存也只能一路向西,尋找屯墾之地,西方能有多少地方能種地啊?也就天山腳下、費爾干納盆地,還有撒馬爾罕城周圍吧”

“這可就是西行萬里了。”劉墉心裡盤算著,“如果要退出中原,那帶的人可不少,滿洲八旗,還有蒙古八旗,八旗漢軍,團練兵也要帶上一些,這可就差不多兩百萬了“

“若是能西行萬里找到落腳的地方,有兩百萬國族,也未嘗不能延大清國祚,就怕.”

紀昀看向了後面飄揚著的日月旗。

劉墉沉默片刻,說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大清至少現在現在還牢控漠南蒙古。”

劉墉之言可不是吹噓。

而是大清對漠南蒙古的控制力確實要遠超過此前各朝。

漠南蒙古大多是內屬蒙古。

清朝不設世襲札薩克,而是實現了直接任命官員治理。

內屬蒙古各旗以副都統、散秩大臣或總管等為旗長,其下有參領、左領、驍騎校、護軍校、前鋒校等官吏。旗長為副都統者,稱“副都統旗“;為散秩大臣者,稱“散秩大臣旗“;為總管者,稱“總管旗“。各旗隸屬於將軍、都統、駐札大臣或行省,亦歸理藩院旗籍清吏司、典屬清吏司監管。

透過派遣流官,清廷對內屬蒙古的控制力不下漢地。

而事實上清朝對蒙古的管理手段還並不只此。

清朝劃分了一片片狹小的牧區,禁止跨區放牧,草原上的牧民通常遇到災害後就會選擇遷徙,這就給大部落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但是在清朝。

牧民禁止遷徙,遇到災禍只能等待清廷的援救。

如此一來,不但無法形成大型部落的條件,順便還控制了人口——遇到災禍,要不等死,要不就只能去當喇嘛活命了。

除此之外。

清朝還控制著章嘉呼圖克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這兩位內外蒙古的黃教領袖。

在政治上,經濟上,乃至於思想上。

清廷對蒙古的控制都相當程度的強化。

因此清廷退往漠南是有其現實基礎的——清廷對漠南蒙古的控制力很強,和漢地無異。

不過,漠南蒙古距離漢地太近。

而且茫茫草原,無險可守。

怕是清廷在漠南也待不了多久——大明天子都放出話來要滅絕滿清了。

清廷哪裡還敢在漠南等著人家來攻?

“漠南怕是也不可久持。”

劉墉和紀昀兩人互相看了一眼。

不由得長嘆一聲。

這煌煌大清朝。

怎麼突然之間就落到了這步下場了?

“不不不!這絕對不可能!這樣的條件太苛刻了!不列顛不可能答應!”

就在劉墉和紀昀走出了大明天子寧遠行在的時候。

在南亞次大陸。

加爾各答也發生了一場談判。

談判的一方是大明帝國外交部侍郎,負責南亞事務的外交官陳廷選、大明英國公孫士毅、大明吳侯錢大昭。

而另外一方則是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印度殖民地總督理查德.韋爾斯利以及英屬印度的高階官員。

印度洋的海軍決戰已經結束了。

大明朝的艦隊就在孟加拉地區外海遊弋。

炮艦隨時可能沿著河口闖到加爾各答,艦炮轟擊總督府。

當然了。

大明朝的艦隊也不會如此冒險。

因為不列顛人在恆河口佈置了大量的要塞。

要攻破這些要塞。

還是要靠大明印度諸侯聯軍的陸軍。

大明印度洋艦隊的任務是為了保護在印度洋的貿易航線的,不會為了印度諸侯聯軍殺進恆河流域。

這恆河上走大海船也實在是過於危險了。

不過這也不妨礙孫士毅拉著大明艦隊的虎皮狐假虎威。

此時提出的條件。

就讓理查德覺得眼前的中國人簡直是瘋了。

若不是打不過,他早就想要拂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