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9章 大清也有火箭軍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9章 大清也有火箭軍啦!

第229章 大清也有火箭軍啦!

“清廷大軍停留在高陽,他們看來要在安平與我軍接戰了!”

“是否可以等待北伐兵團合兵後再前進?”

“不!不行,若是如此清廷就不會打了,沒有人會打必敗之戰的!”

“我軍軍糧可夠?”

“抵達高陽後只剩三天,若要在安陽接戰,軍糧的壓力很大!”

“從最近的糧戰運糧需要多久?”

“若是沒有戰事阻撓,也要兩天的時間。”

“建議停留幾日再向高陽前進。”

“戰機稍縱即逝,清廷大軍見勢不妙隨時可能會逃!”

“可就食於敵!清軍十幾萬大軍,也需要依靠糧戰運轉!”

“我認為不可,風險太大了!”

“敵軍定是衝著我糧道而來,一旦糧道斷絕,我軍將陷入險地!”

“以我軍之戰力,敵軍無法將我軍包圍,我軍可以糧道為誘餌誘使敵軍野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乾隆擺出了駐兵高陽的態勢之後。

近衛兵團的參謀部就吵作一團。

從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畢業的年輕參謀們各抒己見。

有認為機不可失,應當立刻撲上去與敵接戰,將敵擊潰的勇戰派。

也有認為清軍肯定是有預謀的拉長我軍糧道,以優勢兵力來襲擾我軍糧道,穩妥起見應暫停前進,等待與北伐軍團合兵,確保糧道無憂之後再繼續向前的穩妥派。

兩邊爭論不休。

軍師陶必銓和大明天子朱道樺也沒有阻止參謀們的爭論,而是在盯著地圖。

“皇上,韃子肯定是在打襲擾糧道,迫我軍缺糧的注意的,若是現在撲上去確實是有些冒險。”

陶必銓說道。

“軍師認為當穩妥起見?”朱道樺問道。

他知道。

若是他按部就班,會和趙四的北伐軍,再浩浩蕩蕩的殺去。

那乾隆肯定跑了。

而這不是朱道樺想要見到的局面,因為即使乾隆要跑。

他也不會允許他帶著十幾萬騎兵跑。

他不會讓乾隆的本錢這麼厚。

否則讓他去了西域,再和沙俄勾結起來,豈不是大麻煩。

所以要在中原戰場儘可能擊潰對手,有可能的話,把他的十幾萬騎兵全殲——不過朱道樺也知道。要殲滅十幾萬騎兵的難度堪比登天。

能在擊潰的同時儘可能的消滅對手就算是很不錯了。

“不,我認為這是機會,只是.我們當然也不能太過於冒進。”

陶必銓也在盯著地圖。

“皇上,現在乾隆手頭上有八旗之中的六個旗,每個旗都有步、騎、炮等編制,其中包括了八個步兵鎮,每個一萬人,下有五個協,每個協有兩千人,合成度很高!”

沒錯。

現在在東方戰場也講究合成度了。

所謂合成讀,就是集合了火槍兵、炮兵、騎兵、輜重兵、工兵的合成化不對。

清軍那邊由於火力密度不夠,所以沒有按照明軍一個旅五千人這樣合成,而是合成一個鎮,每個鎮一萬人,下有步兵協、騎兵協各兩個,輜重參領和炮兵參領合成另外一個協。

可以說在編制上是相當進步了。

這樣的“高合成話陸軍鎮”,乾隆手頭有八個!

其中他帶出來的鑲黃旗有兩個,其他五個旗各有一個。

除此之外。

就是數量高達九萬的蒙古兵了。

其中有五萬蒙古兵也經過了“騾子化改造”。

就是放棄了彎刀、弓箭。

轉而裝備燧發槍。

全面學習明軍騾子兵的作戰方式。

這樣經過了“騾子化改造”的蒙古人有五萬。

剩下四萬蒙古人不是不想改造,不想求進步。

主要是.

槍械不夠。

雖然說大清得到了不列顛的工匠的支援,在燧發槍和火炮的生產能力上進步很大。

但是進步再大,也是停留在手工業時代的官辦手工業。

在生產效率上無論如何都無法和已經跑步進入了工業化時代的大明相比的。

所以沒辦法。

這五萬蒙古人有一萬作為偵騎,另外四萬

被改造成為了衝擊騎兵。

這是清軍之中的不列顛顧問提供的建議。

現在的大清已經進步到有西洋顧問的程度了。

可真的一把進步了快兩百年

真的是太厲害了。

在不列顛的軍事顧問的建議下。

這些蒙古騎兵拋棄了利用騎弓騷擾的輕騎兵戰術。

轉而追求專精肉搏、衝陣的衝擊騎兵。

大大的歐化了。

這麼歐化,乾隆爺覺得自己氣運回來了也很正常。

雖然沒有胸甲。

但是騎槍和彎刀是管夠。

雖然訓練成明軍胸甲騎兵旅那樣的程度很難。

但蒙古人天生就會騎馬,所以排成差不多看的像那麼回事的密集騎陣還是可以的。

八個步兵鎮。

四個龍騎兵鎮。

四個衝擊騎兵鎮。

還有一個輕騎兵鎮。

這樣的兵力。

還經過了這麼大的一番改造。

乾隆想要再和明軍碰一碰也就特別能理解了。

“還真是兵力雄厚啊。”朱道樺說道,“所以更加不能讓他帶那麼多兵馬逃走了!”

“皇上,咱們最近的糧戰在河間府的景州,可以讓宋國公派人護衛糧道,在河間府的肅寧囤糧!如此一來,我軍只需要撤出戰場就可抵達肅寧,以為後路!”

陶必銓手指著地圖上的肅寧限說道。

肅寧在河間府和保定府的交接,距離高陽不過百里。

而明軍近衛兵團想要走的話,這百里的距離很容易就拱過去。

“機不可失!”朱道樺見後路安排好了,也不再猶豫。

當即下令大軍迅速撲擊高陽!

兩天之後。

公元1794年3月12日。

雙方的大軍就已經在高陽以南的平原上對峙了。

乾隆舉著望遠鏡在觀察著他的敵人。

自兩年前贛州一敗。

他就沒有再親自領兵和明軍正面打過。

而這兩年。

乾隆可沒有閒著。

說是臥薪嚐膽是有些過了。

但肯定是殫精竭慮了。

此時經過兩年的摸索和改造。

再加上不列顛友邦的協助。

他的“大八旗”軍威之盛,遠超兩年之前。

此時擺在正面的。

是三個步兵鎮三萬人

分左中右三翼,每個鎮也各有步、騎、炮分別部署,三翼都有獨立作戰的能力,彷彿是三個拳頭擺在了正面。

另外他還有五個鎮作為預備隊。

到時候看情況再壓上去試試。

此時在乾隆和福康安等清軍高層大將旁邊,幾名同樣頭頂扣著大清頂戴的洋顧問也在舉著望遠鏡觀察明軍的軍陣。

“很鎮定,很勇敢,但是他們人數太少了!”

“他們的火炮數量很多,而且還有火箭。”

“我們這邊也有火箭!可以用火箭襲擾他們。”

“那就是鐵絲網?這位大明皇帝的腦袋究竟是怎麼想的,怎麼什麼注意都能想得出來呢?”

這些洋顧問們沒怎麼學會規矩,站在皇帝身邊都敢直挺挺站著,皇帝還沒說話呢,他們倒是先嚷嚷了起來了。

真是蠻夷作風,一點都不知天朝之雅禮。

不過乾隆也不以為意。

他不是他的孫子道光。

不至於真的把自己的眼睛蒙上——蒙眼睛這事,蒙漢人的就可以了,把自己的眼睛也蒙上,這不是大傻叉麼。

但是乾隆是真的萬萬沒想到。

自己的孫子道光就是那個被自己忽悠瘸了的,自己主動和漢人一起把眼睛蒙上了,以至於不列顛人打上門來,都不知道不列顛國在何處這種大笑話

“皇帝陛下,我認為您應該立刻下令發動進攻,因為明軍如今兵少,但他們擁有援,我們必須要在他們的援軍抵達之前,完成對他們的合圍!”

不列顛的東方大使喬治.斯當東建議道。

自從沒辦法從大明身上得到什麼好處,另外不列顛的東方艦隊都被大明徹底殲滅了之後。

喬治斯當東在東方的使命就只剩下一個:幫助清帝國抵抗明帝國的攻勢。

但是現在看來。

喬治.斯當東的工作完成得很不好。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

清帝國先丟掉了東北方向的“祖宗之地”。

然後就是淮南、淮北、河南、山東。

一路敗退。

可以說是局面是相當的糟糕了。

但是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大明皇帝是個喜歡自己親自領兵出戰的將軍。

這給了清帝國天賜良機——在戰場上包圍大明皇帝的機會!

只要完成了對大明皇帝的包圍。

那麼清帝國和不列顛就能趁機和明帝國談判。

在談判桌上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

此時。

就在高陽以南的平原上。

大明皇帝朱道樺率領的兩萬七千大軍在抵達之後就立刻修築了軍寨。

以鐵絲網、壕溝組成的陣地,看著就讓人害怕。

“可以先用火炮轟擊他們的陣地,清理他們的鐵絲網,然後再派遣步兵壓上去和他們打排隊牆壁。”

喬治.斯當東顯然是知兵的。

這一套也是歐洲人常用的戰術。

只不過是把發射實心彈丸的火炮變成了拋射開花彈的臼炮和康格裡夫火箭而已。

“那就先發火箭!讓逆明看看我大清的火箭之威!”

和把火箭編入各旅和炮旅,根據需要來使用不同。

乾隆選擇的是把所有火箭集中起來。

組成了一個火箭軍。

這名字一聽,就氣勢恢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