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9章 太進步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9章 太進步了!

第259章 太進步了!

“皇帝陛下,您的這個農業集體化的方案”

康德眉頭緊鎖,又若有所思。

“似乎和那些社會主義者的方案略有些相似,但是卻也有很大的不同。”

“集體勞動,集體管理,土地公有,部分生產資料公有,這確實是有些社會主義的影子了。但是本質上,這些集體農莊還應該是屬於私有制的改良.”

在北都城。

歷史著名宅男康德先生,現在已經走了不少中國的城市、農村。

考察了和西方社會迥然不同的東方社會形態。

同時在回到北都城之後。

朱皇帝居然拿出了一份“集體化農莊試點方案”的東西。

這玩意兒康德先生一看就驚為天人。

太先進,太進步了。

這個時候的康德在經過了長達三年的東方考察之後,他對於社會學、政治學的理解已經和歷史上的那位康德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尤其是在政治上。

人是會隨著環境而改變的。

和歐洲那些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烏托邦不同。

這顯然是一份有實際操作空間的方案。

大明現在是一個農業國,在這樣一個人口多達四萬萬的龐大國家,農業關乎著國家的存亡。

而在康德的考察之中。

大明的農村幾乎是一片破敗,人口極多,而人均土地極少!

再加上土地集中的程度很高,這個軍事力量很可能是全世界第一的大明帝國,實際上是一個飢腸轆轆的國度。

除了珠江口、長江口、蘭芳、海峽自由市這幾個少數的地方。

其他的區域到處都是飢腸轆轆的佃農。

而且這些佃農聊以果腹的失誤,是番薯葉和番薯塊莖這種產量極大的高產作物。

所以在大明北方。

到處充斥著營養不良的百姓。

這個飢腸轆轆的帝國如果繼續這樣“內卷”下去。

等朱道樺這位開國大帝一旦逝去。

那他的帝國很可能會陷入到混亂,分裂,甚至是消亡.

不過這位光復大帝看起來也意識到了他的帝國存在的問題。

他選擇的辦法是轉移矛盾:將國內的矛盾轉移到國外,用國外的土地來養活他龐大的臣民。

這在這個時代其實是各國的普遍做法,而憑藉著大明帝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也能做到這一點。

而這個集體農莊方案的出現,讓康德也不由得大受震撼。

毫無疑問。

集體勞動,利潤共享,投票自治,統購統銷等方案,實在是太天才了。

這幾乎把地主這樣的食利階層直接砍掉,國家直接和農戶對接。

“食利階層還是會有的,比如說東北開發總公司的各級“官僚”。”朱道樺嘆了一口氣說道。

消滅剝削只是一個美好的暢想。

但在現在的生產條件下,這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烏托邦。

砍掉了地主。

壓在農戶頭上的就是東北開發總公司這樣的機構了。

不管這個機構是叫做統銷社還是什麼公司.

“不過很顯然,您統治下的集體農莊的農戶,他們的生活條件還是會得到極大的改善,這其實就是極大的進步了。而且一個國家存在著各種階級也是必然的,您不是曾經說過,國家就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麼?”康德笑道。

朱道樺神色一動,說道:“而我的臣民們生活條件上升的代價,很有可能是一些土著、大明的敵國的百姓們生活條件的惡化,這似乎是無解的.除非有一天社會財富極大豐富,所有的食利階級和剝削階級都被消滅了”

康德看了看這位大明帝國的皇帝。

他是真的沒想到。

這位明明是獨裁皇帝,怎麼滿腦子都是什麼剝削啊,階級啊這些對他的統治似乎是有危害的東西。

這位東方大帝的思想。

還真的是矛盾啊。

他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刷刷刷的寫下了朱道樺說的這些話。

然後臉上露出了微笑:“皇帝陛下,您的經歷實在是過於傳奇了,也許在西方,不,全世界都有不少人想要瞭解您的過去,也許我可以為您撰寫一本傳記呢”

朱道樺擺擺手:“現在說這個,還太早了.不過康德先生若是想要寫的話,儘管寫就是。”

“不如傳記的名字就叫做【光復大帝的前半生】.”

前半生?

這怎麼聽著這麼不吉利呢。

“還是換個名字吧,這個名字不太吉利。”

朱道樺說道。

康德愣了一下,隨後也反應了過來。

這大概就是一些中國民間道教信仰的影響了。

康德也不懂這個,但是也表示尊重。

按照大明國策,大明皇帝將是儒釋道三家的信徒,這是政治的需要,也是大明帝國的“祖宗家法”——太祖朱元章就是這麼規定的,儒家為主,三教並用。

就在朱道樺在和康德探討“集體農莊”的進步意義的時候。

顧松、羅芳伯正在宴請前清軍機,後來被乾隆邊緣化的重臣董誥。

“雅倫兄本應有大用的,至少招撫北方諸省的膽子本來應該是落在雅倫兄肩上的,不過如今看起來,皇上是另有所用了。”

董誥也不怎麼在意。

今年才五十三歲的董誥,自然不像是劉墉、紀昀這種已經七十多的老家夥,直接拍屁股走人回老家,正值壯年的董誥當然是不甘心就這麼脫離官場的。

而且現在大清已經投降了,連皇帝都變成恭順王了,他們手頭下的這些漢臣自然也沒有理由做什麼大清孤臣了。

他笑了笑說道:“當初皇上在北都便已說了另有重用,我猜恐怕是和徵西行營有關.”

顧松笑了笑,說道:“沒錯,皇上確實是安排了一個重任!”

“哦?”董誥臉上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

羅芳伯道:“雅倫兄,皇上要對沙俄用兵,主力便是徵西行營,目標乃攻滅尹爾庫茲克,給沙俄一個警告和教訓。這可是飲馬翰海之功啊!”

“徵西行營進攻尹爾庫茲克?”董誥皺著眉頭思索起來,“光是靠徵西行營的力量,恐怕難以做到.”

“能不能攻滅,什麼時候攻滅,暫且不說,關鍵是要在尹爾庫茲克點火,把沙俄的注意力牽回來,不能讓他們在剛東邊壞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東北?”董誥一愣,“東北要有什麼事?”

“建立集體農莊!皇上要把中原災民移到東北去屯田了。”顧松說道。

董誥點了點頭,這事他也聽說了。

這是朝廷為了緩解內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推出來的的辦法。

具體的條款沒有公佈。

但是大原則是確定的。

會先成立一個東北開發總公司。

負責提供種子、耕牛等生產資料從而獲得農產品十年的獨家統購權。

而土地則是朝廷方面以租賃的方式長租給農戶。

以一百五十戶組成一個集體農莊,集體耕種,收益共享,同時還要裝備火槍,時刻準備戰鬥。

這種“武裝移民”類似於衛所軍戶。

但不需要承擔兵役。

只需要保衛自己的家園。

董誥盤算了開來、

一百五十戶農戶。

至少有一百五十名壯丁。

一百五十條槍。

面對那些沒有什麼火器的遼地土著野人的威脅,已經是足以自保了。

只要這沙俄沒有在東北方向有大兵,這集體農莊就能快速在廣袤的遼北擴充套件。

另外勒保在西域的動作也讓朝廷擔心原八旗的旗人去投靠勒保,乾脆把他們全部拉去和沙俄作戰。

看來讓自己領著徵西行營去威脅尹爾庫茲克,是朝廷的一石二鳥之計了

“這移民屯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是如此大規模的移民,花費可不小啊。朝廷可有這麼多錢?”

羅芳伯一捋鬍鬚,笑道:“朝廷沒錢,皇上有錢啊.財政部都算過賬了,平均五人一戶的話,算上安置費、路費、口糧、種子、農具、火槍、耕牛等林林總總,要花費三十明元左右。前期先移一百萬戶,那就是三千萬明元了,朝廷出一千萬,剩下的兩千萬讓皇上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