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1章 教育和宣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1章 教育和宣傳

第271章 教育和宣傳

圓明園勤政殿,御前會議室。

這個會議還真的有些特殊。

因為要討論的事情不是內政,不是外交,不是軍事。

而是

宣傳!

是的。

一場在後世人們看來,充值著“種族優越論”、“軍國主義”的“反動會議”。

“如今我大明算是天下一統了,但現在的時代不是咱們華夏一家關起門來就能過太平日子的時候了,天下群雄紛爭,乃是放大了的戰國亂世,風帆艦、蒸汽輪船、鐵路等將整個世界空前的連線成為了一體,如今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美洲數千萬土著的頭皮可都在盯著我們呢!”

朱皇帝大聲說道。

“我大明如今雖武力強大,但這只是因為有朕這個開國大帝在,我敢保證,朕百年之後,這大明朝必然會趨向於保守,崇文抑武,失去了開拓之精神!”

“若在以前,如此也未嘗不可,但現在可不行,現在這是大爭之世,全國上下都要擰成一股繩,大明必須要保持強悍的武力,捍衛華夏之文明!”

“朕常常在想,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何也?”

“只因秦漢乃軍國之制,軍人地位很高,人人不懼戰,人人聞戰則喜!”

“如今西洋諸國何嘗不是如此?西洋列強,無不將軍隊神聖化,將軍人英雄化。其社會地位高於文職官員,甚至歐洲諸國的國王、太子、親王等貴族,都以軍服為榮,其國之儲君,都需接受軍事教育,入軍中服役,歐洲之貴族男子,都以入讀軍校為第一選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反觀我大明,如今天下才剛剛太平,今年的陸海軍軍官學校,從社會上招募到多少人?大多都只能從軍中選拔青年才俊入學!而社會上的才俊都為做秀才,考功名為容,這民間社會又有“好男不單兵好鐵不打訂”的諺語,若放任此等情況不管,幾十年之後,我大明怕又是一個大而不強的奧斯曼土耳其。”

御座上。

朱皇帝侃侃而談。

談話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軍人地位上。

現在的大明朝雖然武功強盛。

但幾百年來民間傳統的影響豈能一朝一夕就能改變。

對於大明王朝的年輕才俊來說。

入伍當兵,其實是一條並不怎麼受到歡迎的前途。

今年六月份。

大明朝舉辦了第一場“大學招生考試”。

主要是從秀才、各地中學的畢業生之中招募大學學生。

但道樺大學這邊,工程學院,政治學院,醫學院等,都是競爭極大。

畢竟道樺大學掛著朱皇帝的名字。

天子門生啊!

所以報考人數極多。

就算考不上道樺大學的。

也有不少人選擇去在中都、南都的一些地方政府、民間舉辦的新式大學入學的。

其實這些新式大學這麼有吸引力也很簡單。

因為大明朝的科舉考試的內容越來越和新式大學的學習內容接軌。

也就是說。

要當這大明朝的官兒。

光會四書五經寫八股是沒有用的。

最好要去這種新式大學學習一番,才有把握。

但同樣的,從各地秀才和中學畢業生裡面招生的大明陸海軍大學。

海軍學院和陸軍學院在民間的招募名額都沒招滿。

應試者寥寥。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讀書做官,豈能去當個武夫?

這種思想依舊是大明朝士大夫裡面的主流。

沒辦法,陸海軍軍官學院只能從軍中招募立下功勞,粗通文墨的年輕士兵入學。

而像是普魯士這樣的國家,在過段時間都能搞義務兵役制了。

其實大明朝實現了大部分地區的“秀才為官,官府下鄉”的取代了地方宗族的管理之後。

理論上,也達到了能夠實行義務兵役制的第一個先決條件。

但是這義務兵役制需要的是百姓能配合,最好能主動參軍。

如果不主動。

拿繩子去困也是可以的——所以這就需要官府下鄉嘛。

不像是有些二十世紀的政權。

連抓壯丁這事兒都辦不好。

真他娘的廢。

而且捆綁來的士兵作戰積極性肯定是不高的。

上了戰場肯定是會有大量逃兵的。

而這就需要宣傳、教育,最好能達到讓百姓主動接受義務兵役制的程度。

歐洲後來不就是如此麼。

政府利用宣傳等手段對民眾洗腦,將軍人的社會地位拔高到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讓每一個男孩都夢想著從軍報國,征戰沙場。

這樣就能以相當低的成本招募到數量龐大且士氣高昂的軍隊。

這種“低成本”的軍隊。

是後世任何一個大陸軍強國產生的基礎!

而朱皇帝的大明陸軍。

雖然士氣也相當高昂。

但是這種高昂的士氣的成本太大了——幾十畝軍祿田啊!

所以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制度。

而大明朝的陸地邊境線是如此的漫長。

如果要用高薪養一支常備僱傭軍。

那這成本可能讓大明朝廷也受不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要搞義務兵役制。

要把大明天子的臣民。

變成可以主動扛著槍為了大明朝而戰的軍國之民!

而這樣的改變。

自然不可能一夜之間完成。

也不是朱皇帝下個旨就能辦到的。

這需要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的配套。

軍國主義分子要從娃娃抓起。

但現在大明朝的教育體系其實是掌握在儒生士大夫的手裡的。

指望這些被不斷一千多年來不斷被閹割掉儒之精神的偽儒、犬儒去教育出一批批軍國主義分子?

那還不如指望五十年內能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

當然了。

朱皇帝現在也無法一下子就把教育權全部從儒生士大夫手裡奪過來——這大明朝只要是讀書人基本上都是讀的儒家的經典。

所以這事不能急。

要一步步來。

第一步,當然是要形成人人言戰的社會氛圍。

就從大規模宣傳明俄之戰開始。

“所以,我大明朝的軍人,也不可被侮辱,被歧視,我大明朝的軍人也應當有英雄!”

“在明俄之戰結束之前,大明朝廷將進行新聞輿論管制,另外教育部改為教育宣傳部!要對大明境內所有的報紙報刊進行審查,禁止任何不利於戰事、抹黑大明朝廷和打明軍人的文章出現!輿論宣傳方面,讓報紙大力宣傳出幾個戰鬥英雄出來。”

“新聞出版界要全面接受管理,報紙輿論要全面服務戰爭!”

“明俄之戰,乃是為了華夏生存的正義之戰,為此戰犧牲的打明軍人全部要供奉在大明英烈祠,享萬家香火!”

“另外還有各地的戲曲、文學作品等,也要大力歌頌軍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