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

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

“皇上,這對東北和南洋移民就已經花費夠多了,如果還要向北美移民.”

彭浚苦著臉說道。

他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他自從成為了大明左相。

看著幾乎每年都沒有什麼結餘,甚至有時候還要欠點債的大明國庫就憂心忡忡。

這自古以來。

哪裡有朝廷是在年初就把一年的收入提前規劃好,幾乎國庫不會有結餘的事情。

這萬一要是碰到點事可怎麼辦?

“可以發債,就用金山的土地作為抵押,另外金山這一片地方,鎮想要封給三金子,石妃現在有南洋船運公司,有的是錢,如果金山是三金兒的封地,她肯定不會一毛不拔的,右相以為如何?”朱皇帝頗為精明的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彭浚嘴巴上說著皇上英明,心裡已經在吐槽“皇上可真夠精的,連自家老婆的錢都算計起來了。”

不過這個金山城現在人口不過幾百,。

封給皇二子朱宜鑫,似乎有些.不太配得上二皇子的身份。

似乎清楚彭浚的擔憂,朱皇帝擺擺手說道:“金山日後必然是大城,而且朕的皇子可不能做守成之君,必然要是開拓之主!封去北美,是為大明,為華夏開疆拓土的,這是朕的皇子們的使命!”

北美是好地方啊。

當然是要分給兒子們了。

不過這話可是要說的高尚一些。

說到這裡,朱皇帝又開始和彭浚商量著另外一件事了。

那就是統一全國科舉的考試的事情。

“左相,這金山、印度之事暫且不說,如今天下一統,朕認為在南方地區已經有條件進行統一的秀才考試,科舉考試不再以各省的時間和內容進行分省考試,而是進行統一的科舉,將來大明的秀才科舉可以每年都有一比,每個省每次取文秀才1000,武秀才500,如何?”

因為戰爭影響,每個省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大明的“秀才試”現在還不是定期舉行的,到現在為止每個省都舉行過秀才試,不過取士數量卻都超過20000,只要中了秀才就有做官的資格,而且很容易得到官職。

不過那麼容易做官的時代現在已經過去了,因為各地的官都有人做了,接下去的秀才試就難考多了,每個省每兩年只取1500個秀才,要是取多了,可就很難給這些秀才老爺們安排上官職了。

“好,是該有個制度,不過1500人的取士額度少了一些,不如定為1500人到2000人之間,按照每個省上繳的稅賦來確定取士額度如何?”

彭浚想了想說道。

朱皇帝聞言點了點頭:‘這章程要儘快弄出來,但是朕還要加兩條規矩,一個是退休制度,一個是秀才年齡限制制度,先說說退休制度,朕有初步的想法,縣級以下官員,55退休,省府級的官員,60退休,部閣級官員,70退休!’

“另外就是秀才的年齡也不能太大了,我看,超過三十歲就不應該去考秀才了。”

退休制度。

是朱皇帝早就在琢磨的事情了。

人老了容易湖塗,大明可不需要這麼多湖塗官兒。

而且,有退休制度,就能保持官僚體系的一部分的活力,畢竟源源不斷有活水而來嘛。

朱皇帝甚至都想要提一提幹部年輕化的事情了。

只是他略一思索,就覺得現在提這個還太早。

彭浚一愣。

隨後臉色大變。

“皇上,這.這是不是太急了?”

彭浚額頭冷汗直流。

30歲就不讓考秀才了。

這又是哪門子規矩啊?

這皇帝怎麼老是弄些這些么蛾子出來啊。

要是在他當丞相的時候透過這些東西,怕是他的名聲也要被連累了

而且這.實在是影響牽連太大。

上回四川罷考的風波才過去,現在萬一再惹出一個諸省罷考風波怎麼辦?

科舉考試設立年齡上限按說是沒有什麼――一個秀才到了三十歲還是個白丁,那的確是該找點別的事情去做了。

但是讀書人其實也是一種身份!

科舉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只要有口氣在就能不斷考下去,說不定下次就中了!

這對於讀書人來說就是一個希望,一個瞬間就成為人上人的機會。

哪怕一個秀才再窮困潦倒,在地方上也是沒多少人會去欺負的,誰敢保證人家下一次科舉就不會高中,成為舉人老爺呢?

那些大戶人家的讀書人更是如此,他們的士紳身份就是建立在同官場的聯絡上的。

而下次可能高中做官,更是其中最要緊的一層聯絡。

這就是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有了這種可能性,這些讀書人的身份才會和普通平民百姓區別開來,他們是官員預備隊,是特權階級的後備軍。

現在大明朝堂上的湘湖黨就是典型的士紳集團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不是所有湖南讀書人都能在大清朝的朝堂之中做官,但是因為有科舉的存在,所以他們都有這個做官的可能性,因此可以為一黨,互為援引。

只要有誰中了進士。在朝的湘湖黨人就會大力提拔後進,在野的湘湖士子則會去充當幕僚,為其奔走。

而在老家沒有出來的士子,則靠著那些在朝或是充當幕僚的同學同鄉的庇護橫行鄉裡做他們的大地主。

正是因為如此,那些明知道自己這輩子都中不了秀才的地主老財也會整日抱著書本苦讀,一次次去參加科舉考試,為的就是能留在士大夫的圈子裡,保住自己的士紳身份!

要是沒有了這層身份,他們再想偷逃田賦稅款欺壓平民可就困難了。

但是現在朱皇帝設定三十歲這個門檻。

就相當於把廣大官員預備隊們,廣大士紳群體的根基都給挖掉了。

三十歲之後。

你就沒有讀書做官的可能性了。

那還會有什麼湘湖黨,什麼士紳一體嗎?

三十歲之後。

就老老實實去別處謀生吧。

朱皇帝當然清楚。

他這麼改。

肯定會引起巨大的反彈和反對。

但是朱皇帝不怕這個。

因為他擔心,如果事情不在現在這個他威望最大,對軍隊掌控力最強的時候進行改革。

到了後面,想要改,恐怕都是有心無力了。

他必須要強硬推進科舉的改革。

這是他的政策能不能維持下去的關鍵。

下面的士紳如果想造反就請便,不想造反就該考試考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