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章 指生為死和旗將漢兵【求全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8章 指生為死和旗將漢兵【求全訂】

第78章 指生為死和旗將漢兵【求全訂】

就在朱道樺帶著大軍浩浩蕩蕩的進入廣州城的時候。

透過快馬驛站。

北京城的乾隆皇帝已經得到了廣東方面的訊息了。

頭等侍衛,侍衛內大臣瓜爾佳·額勒登保站在角落裡面。

三月份的北京城春寒料峭。

不過這養心殿的西暖閣有暖管環繞,還是相當溫暖的。

至少額勒登保是沒感覺到什麼寒意。

不過跪在乾隆皇帝面前的幾名滿漢重臣可就不是這麼想的了。

他們神色憂慮,甚至帶著幾分恐懼。

看得額勒登保也不由得面露憂色。

不會是廣東那邊出什麼事情了吧?

身為頭等侍衛,跟阿桂打過大小金川,又隨福康安去臺灣平定過林爽文的叛亂。

額勒登保可以算是滿洲八旗裡面頗為知兵的了。

這段時間乾隆也給他派了差事。

就是按照下面送上來的明軍陸軍操典,點了三千京營八旗來操練。

使用的雖然是鳥槍, 但是據說很快就會更換位燧發槍了。

這段時間這位侍衛內大臣就經常被乾隆皇帝召喚前來詢問這“明式陸軍”的訓練情況。

不過在額勒登保看來。

這“明軍操典”不過爾爾。

無非就是走佇列,練習開槍,和火炮的配合而已。

在他看來。

這用火槍,還不如用弓箭呢。

額勒登保就是出了名的膂力過人,能拉得強弓的滿洲巴圖魯。

火槍這玩意兒,百步之外就很難命中了,甚至都比不上弓箭。

而且裝填也太麻煩了。

即使是熟練的士兵, 也要三十息才能完成一次裝填。

雖然說如果換成燧發槍的話,能排列成更加緊密的佇列, 同時據說可以在槍上插上一把短刃,燧發槍就能變成短矛,連長槍手的編制都可以免了。

但也就這樣了。

三十息,額勒登保自己都能用一張八斗弓連射四五箭了。

而且可以做到百步之內,例無虛發。

威力遠超過火槍。

當然了。

像是額勒登保這樣的弓箭手。

在現在的京營八旗之中也最多只有一掌之數。

所以額勒登保也知道,這火槍對弓箭最大的優勢,就是訓練方便。

在這之前,額勒登保沒怎麼用過火槍。

結果他只是花了兩三天時間就可以非常熟練使用了——也就是說, 一個智商正常的壯年男子,最多花費一個月就能很熟練的使用槍械了。

而弓箭手呢?

不要說訓練到額勒登保這個程度。

就訓練到能拉弓上陣的程度, 也的個三五年的時間。

以前的八旗兵, 拉弓射箭甚至都是童子功。

從小就練的。

而現在一個普通的漢人農夫, 花費個十天半個月摸索一下怎麼用火槍,對上一個精英弓箭手就能稍有一戰之力。

這可太可怕了。

國朝嚴控火搶絕對是對的。

但是現在逆明範海而來,從別處得到了威力更強的火槍火炮的製造之法。

這逆明。

真的是國朝大患啊!

“都看了吧, 都看了吧!兩千六百多封信, 都出自兩廣、江西、湖南、貴州綠營帶兵官的手裡,從參將到把總,還真的是一個都沒落下啊!”

乾隆皇帝語氣之中的怒意把額勒登保的思緒剛拉了回來。

他今天本來也是照例來給乾隆皇帝彙報“新式陸軍”的訓練情況的。

結果才剛進門,乾隆皇帝就讓他先候著,然後差人把三名軍機大臣和珅、孫士毅、董誥,還有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王傑,上書房總師傅劉墉一起叫到了西暖閣。

這幾個可都是當朝宰執,國之重臣。

把他們一起叫來。

肯定是不得了的大事。

就在額勒登保想著的時候。

乾隆皇帝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怎麼,都啞巴了?真是厲害啊,逆明一來,綠營漢臣望風而降!”

“一百三十二名綠營參將,三百多名的遊擊,還有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各級武官一共兩千六百餘人從賊,還寫信給了南方諸省綠營的故舊勸降,可真的是逆明忠臣啊!”

什麼?

額勒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兩千六百多名綠營武官附逆從賊?!

這.

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這些大清朝的綠營經制官可都是世受國恩啊。

漢人。

果然不可信!

“劉墉,你說說,我大清朝的八十萬綠營兵,還能信嗎?還敢信嗎?”

劉墉是當世大儒。

名望甚高。

他聞言後當即跪直了身子。

“萬歲,綠營兵可信不可信, 關鍵在於萬歲一念之間。”

“我一念之間?”

“萬歲,大清何以得天下?”

劉墉的問題讓乾隆的怒火熄滅了不少。

今年七十九歲的乾隆身體健康狀況還算好,思維還算清晰。

作為一名牢牢掌控大清帝國五十五年之久的皇帝。

乾隆當即明白了問題的關鍵。

“是啊.朕差點上了朱道樺的當了!”

乾隆來回踱了幾步。

“幾千名綠營武官集體投降,這裡面肯定有詐!”

“傳旨,綠營武官和廣東官員集體投降乃逆明離間滿漢之策,朕一概不信,這些官員都已殉國,都是我大清忠良,他們的家人也要好生照料,不可寒了忠良之心!”

好一招指生為死!

對於乾隆來說。

兩千多名綠營武官投降,十萬南方綠營被擊潰的造成的軍事上的影響,遠遠小於這件事情造成的政治影響。

軍事上雖然南方諸省綠營損失將近十萬。

但是本來在這大清朝。

能打的部隊都在北方。

像是索倫騎兵、內外蒙古的騎兵之外。

就綠營兵。

也是以陝甘綠營為精銳。

至於南方諸省的綠營。

本來就不是太能打。

而且還在統屬上也非常分散。

以廣東的綠營為例。

幾萬人馬。

分屬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廣東提督、水師總兵、各府總兵分別統轄。

平時當然是為了防止地方將領擁兵自大而採用的互相牽制的統兵辦法。

但是在戰時。

這種辦法就不太合適了。

因此損失的這些南方綠營兵人數雖然多。

但是對於大清朝來說。

還遠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反而是數千名綠營武官投降,一下子就揭開了大清朝誰都知道,但是誰都不能講,不能擺在臺面上的問題:以少臨大,以滿馭漢!

這大清朝。

是滿洲八旗的大清朝。

大清朝之利。

有一大半都是屬於滿洲八旗的。

整個大清朝就是一個奴役絕大部分的漢人,以供養幾百萬的八旗鐵桿莊稼的體制!

這些綠營漢人武官的投降。

開啟了滿洲統治階層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不安——他們和漢人不是一路人,他們甚至隨時做好了重新返回東北的野林子的準備。

而這些漢人的投降也可能會起到極壞的示範效應。

讓綠營軍中軍心浮動。

這八十多萬的綠營兵如果亂了起來。

這大清朝這一攤鋪子也就維持不下去了。

畢竟從康熙時候開始。

這大清朝的武力支柱就已經變成了綠營。

另外一方面。

漢官階層也不能亂。

要是沒有漢人官僚幫襯著,這大清朝哪裡能統治這麼大的區域。

漢人武官、文官都亂不得。

那這件事就不能搞擴大話,不但不能追究,還要儘可能的掩蓋。

於是乾隆就只能捏著鼻子,把那些投降朱道樺的綠營武官和漢官都“說死”。

一個兩個的都成了大清朝的鐵桿忠臣了。

“萬歲爺英明。”

劉墉高呼。

可不是英明麼。

要是乾隆抓著這件事不放,非要給那些投降的綠營武官、廣東當地文官的治罪,把他們的家人都拉出來來個九族消消樂。

這樂子可就大了。

整個綠營上下軍心不安不說。

地方上的漢人文官怕也是噤若寒蟬。

如果是太平盛世的時候。

這麼做最多也就多製造幾次大桉。

多殺幾個人。

反正這大清朝廷殺起人來也從來沒怎麼手軟過。

不過現在可不一樣了。

那大明的鋪子可是在廣東開張了。

漢人的士大夫們有了別的選擇,可就不一定會在大清朝這一棵樹上吊死。

如果漢人離心。

靠著這滿洲和蒙古八旗

這大清朝的局面恐怕就維持不了了。

到時候大清朝乘早退回到關外也許還能有個幾十年國祚.

否則全族被屠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劉墉當然也清楚。

廣東的朱明王搞出的局面越大。

這大清朝。

就越依賴漢人士大夫。

當年大清入關的時候。

漢人甚至還能封王呢。

甚至還有睡太后的。

現在可不行了。

當然不是說不能睡太后——先別說乾隆皇帝的老媽早就嗝屁了,想睡都睡不到,就算是乾隆駕崩了,他的那幾個兒子隨便哪個繼位。

他的那個皇后也已經是六七十歲了。

誰能睡得下去?

就在劉墉腦袋思維發散的時候。

乾隆又點了孫士毅的名。

孫士毅本來是考進士出身的文官。

在乾隆三十四年大學士傅恆出征緬甸的時候,以孫士毅掌管章奏。戰後敘功,孫士毅被授為戶部郎中,又被提拔為大理寺少卿。出為廣西布政使。不久又被提拔為雲南巡撫。

有了戰功的孫士毅後來又做了廣東巡撫、兩廣總督。

在漢人文官之中算是知兵的。

而且有長期在兩廣任職,對於兩廣之事也非常熟悉。

“孫士毅,你是知兵的,廣東之事,當如何?”

面對乾隆的問題,孫士毅顯然做好了功課。

“萬歲,逆明兵精炮利,兩廣集中十幾萬兵馬尚且被其擊潰,短期內不宜再戰,當派遣重臣,調集精銳八旗南下,整合南方諸省綠營,編練精兵,屯兵贛州府防止逆明北上。”

“另外還要召回兩廣總督福康安,其與逆明交戰數合,對逆明必有更多瞭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萬歲何不問計福康安,以求平定廣東之策?”

福康安作為兩廣總督,丟掉廣東一省。

按理就當把拔官問罪的。

不過孫士毅和福康安有舊,這次雖然說要召回福康安,但是卻沒有提及問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乾隆聞言沉吟片刻。

調集八旗勁旅南下是必須的。

現在南方綠營能不能靠得住,乾隆自己都在犯滴咕。

在關鍵時刻。

最靠得住的還得是八旗。

另外一方面。

逆明的明軍似乎特別能打。

一萬步卒就擊破了十萬綠營。

現在福康安手裡只剩下五千八旗和一萬綠營。

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和逆明大戰一場了。

但是要整頓南方綠營,卻不太好辦.

“和珅,你說南方綠營要怎麼整頓?”

乾隆看向在場唯一滿人重臣和珅。

“皇上,奴才以為,當抽調綠營精壯之士,組成新軍,以旗人馭漢兵之策。”

和珅急忙說道。

現在南方綠營的帶兵官不知道能不能靠得住。

又不能大肆裁撤。

還不如不調動這些綠營武官。

直接從綠營之中抽調精銳,再用旗人為將。

就和福康安搞的忠勇營差不多。

“整頓綠營也不宜動作太大,以免造成人心惶惶,不如就從綠營之中抽調精壯,以旗人為將,漢人為兵,所謂將為兵膽,有八旗悍勇為將,新軍也可是虎賁。”

乾隆聞言沒有說話。

和珅是滿洲八旗。

他當然是在為滿洲八旗謀利益。

經過一百多年的繁衍。

八旗的人口已經從幾十萬變成了幾百萬。

現在滿洲八旗家家戶戶誰家沒有閒在家沒有官位的子弟?

用旗人為綠營武將。

八旗子弟們是高興了。

但是這些漢人會怎麼想?

乾隆沉吟片刻之後便做出了決定。

和對付朱道樺比起來。

這些事情都可以往後放。、

更何況這又不是用旗人去替代綠營漢將。

只是從綠營之中抽調精壯,編練新軍而已。

“誰可領八旗勁旅南下,編練新軍?”

“英勇公章佳·阿桂如何?”和珅建議。

章佳·阿桂是現在乾隆朝最能打的武將了。

乾隆也是覺得這廣東之事必須要讓一名大將出馬才行。

他扭頭看向額勒登保。

“近期諸八旗子弟習練逆明軍法的情況如何?”

額勒登保急忙上前:“回稟皇上,都練得差不多了,逆明的兵法並不複雜,就是萬事都安排得仔細,按照書本上一五一十的練就成了。”

乾隆點了點頭。

“那你就點兩千八旗子弟,隨阿桂一起南下。另設贛州大營,兩廣、福建、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各地的綠營都歸贛州大營管轄,章佳·阿桂任贛州大營管事大臣,兼兩廣、湖廣總督,另外召福康安回京.”

第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