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為本【求追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為本【求追訂】

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為本【求追訂】

第八十一章、我大清以八旗為本

即使是在廣東這樣的工商業發達的省份。

大力推行、發展工商業也會遇到不小的阻力。

這個阻力不只是來自於朱明王的明王府,還有來自本地士大夫階層。

在思想上,長期實行以農為本的中國社會,工商業屬於末業已猶如思想鋼印一般根深蒂固。

在中國古代,以農為本當然是有一定的積極和進步意義的。

然而在這個大航海時代。

固守傳統的思維,抱殘守缺,只能被這個時代拋棄, 淘汰。

在歷史上。

中華是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慘烈的歷史。

國恥。

內亂。

革命。

朱道樺當然清楚,如果在廣東這樣的長期能夠和外界接觸的省份都無法把自己的大工業計劃推行下去的話。

那麼在別的更加傳統、保守的區域會遇到的阻力會可想而知。

先在廣東作為試驗田,在成功之後才能推行到全國。

朱道樺認為在這一點上,還是採取更為謹慎穩妥的態度,每一步,都必須要走的小心。

他取得廣東的過程沒有怎麼流血。

所以,他現在進行的,是一場改革。

一場漸進式的改革。

這一場會議結束之後。

明王府就緊鑼密鼓的開始了對廣東地方的梳理。

首先是收回了各地的黑社會武裝, 然後進行了一場陸海軍軍官學院和政務官大學堂的臨時考核, 招收的物件當然就是天地會的大老們的子嗣以及在黃埔戰役之中就及時反正的本地團練武裝的頭領們的家族子弟。

然後就是將在廣東收繳上來的旗產、清朝官員的田產進行分配。

首先獲得分配的當然是明軍的士兵,隨後是在平定廣東的過程中有功勞的地方義民武裝。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

明王府方面還組織了工廠的搬遷。

由於清廷的禁海和遷海遷界的政策,導致珠江河口附近的沿海區域和沿海島嶼成為了海盜活動猖獗的區域。

不過明軍收編了部分海寇,同時又強力清剿了活躍在珠江口和廣東沿海的海賊。

這些沿海區域就成為了人口相對沒有那麼稠密,甚至許多挨著大陸的島嶼都成了無人島的存在。

這就讓工廠的搬遷選址非常方便了。

造船廠、冶煉廠、機械廠、槍炮廠等都搬遷到了被大嶼山島。

而像是正在籌辦的道樺大學,以及陸海軍軍官學院、政務大學堂等全部安排到了黃埔。

同步進行的還有擴軍。

大明陸軍要一口氣擴到15個旅,五萬人。

海軍方面也要進行擴編,不過擴編的幅度就沒有陸軍這麼大了, 而且主要是擴編運輸船隊——對於大明海軍而言。

現有的規模已經足夠維持在整個東亞、東南亞的海洋霸權了。

而且現在瓦特的機械廠已經即將完成最新型的蒸汽機的研發工作,一旦完成定型量產,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工業時代將會首先在廣東引爆!

朱道樺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而且到來的時間不會太長了。

福康安是在四月中旬的時候, 才抵達了北京城。

四月中旬的北京終於迎來了一個暖日。

春暖花開, 冰雪融化, 萬物復甦。

福康安看著遠處巍峨的北京城牆, 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這一路來。

他一直在思考、反思這一場戰爭的得失。

他也很清楚, 乾隆皇帝召他回京的目的是什麼。

“大人, 北京快到了。”

隨行左右提醒道。

福康安微微點了點頭, 策馬朝著北京而去。

與此同時。

紫禁城。

暖身殿西暖閣。

乾隆的兩名嫡子,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璘兩人老老實實的坐在一側。

在他們面前擺著的是幾份被抄錄起來的文章。

都是從【日月報】、【大公報】上抄錄下來的,朱大明王的撰文。

十五阿哥正襟危坐,看起來很是認真,反倒是年紀小一點的十七阿哥性子比較跳脫,有些坐立難安,時不時還偷偷抬頭看著也在端著一份十天之前發行的【日月報】,皺著眉頭看著的乾隆皇帝。

暖閣內的氣氛當然是相當壓抑的。

因為就在前些天。

乾隆才終於知道.廣東地方上的官員居然把十三行的庫銀和粵海關的稅銀存進了朱道樺的銀行裡面,白白給人家松了一千多萬兩白銀!

這可是一千多萬兩啊!

已經快七十歲的乾隆皇帝差點沒被氣過去。

反正這幾天兩名皇子坐在乾隆旁邊的時候都戰戰兢兢的,唯恐觸怒這位這幾天心情就沒怎麼好過的乾隆爺——可不是麼,你要是白白丟了一千多萬兩白銀你不氣啊。

老實說這個年齡的乾隆沒有被氣的臥床不起已經算是身體好的了。

不然廣東巡撫郭世勳的罪過可就太大了。

不過現在郭世勳的罪過也不小。

所以現在郭世勳已經被摘掉了頂戴,要被押送到京問罪了。

十有八九是很難擺平。

尤其是乾隆現在還在氣頭上呢。

現在乾隆已經把朱道樺的名字寫在了御書房的屏風上。

而且是前所未有的顯眼。

每一個去御書房的官員都能看到。

雖然朱道樺現在只得到廣東一隅。

但是在北京城的官員們都知道。

這逆明帶來的威脅。

遠不是大小金川,甚至不是準格爾能夠比的。

廣東一省,就有一千八百多萬人口。

若是逆明整合廣東,兼掌控南洋。

逆明能製造犀利槍炮,又有強軍,又掌有廣東這樣一個人口大省。

大清朝還真的到了十分危險的時刻了。

就在此時。

乾隆忽然放下手中的報紙,眯著眼睛, 臉上露出了思索之色。

他的動作也引起了兩名阿哥的注意。

兩人急忙抬頭看去,在桌桉上的報紙上, 豎著的斗大的標題:治亂迴圈之論。

兩人正伸長著脖子看著呢。

乾隆忽然睜開眼睛。

兩名阿哥急忙把頭縮頭,低下頭做出認真的模樣。

“不要看了,看這麼半天了,有什麼感想?”

乾隆微微搖頭,問道。

自己這兩個兒子,年紀最小的永璘也要比朱道樺還要大一歲。

但是他很肯定,論見識謀略,他們拍馬都趕不上朱道樺。

如果自己在有生之年沒辦法徹底擊敗朱道樺的話。

這兩個無論未來誰是大清朝的皇帝。

恐怕都很難和朱道樺相提並論。

“朱道樺說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說,你們是怎麼想的,老十五,你先說。”

十五阿哥永璘急忙整理了一下心緒:“皇阿瑪,這朱道樺此文必不會得到儒生文人的支援,這中華之學,本用皆可,何需要用西學?”

“我大清朝是以中學為本嗎?”

乾隆問道。

十五阿哥一愣,看了看乾隆的臉色,頓時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冷汗一下子就流了下來,嘴裡期期艾艾的,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乾隆見狀氣不打一處來。

“老十七,你說呢?”

十七阿哥永璘都要哭了。

皇阿瑪這問題

太難了。

平日裡誰會去想這些啊。

“這個.這個”

這個了半天。

十七阿哥也沒有這個出個所以然。

乾隆壓下了心中想要把這兩人塞回去回爐重造的念頭。

就這個表現。

若是太平盛世倒也沒什麼。

但現在廣東朱逆明顯已經成氣候了,想要徹底剷除恐怕至少要個五六年的時間才行。

乾隆自己都快七十了。

萬一這中間有個什麼好歹。

就這兩個,誰才能擔得起這大清朝這副擔子。

這兩人怕不是有哪個倒黴蛋成為大清朝的亡國之君了吧?

乾隆被自己腦海中冒出來的念頭嚇了一跳。

這大清朝的煌煌盛世,怎麼一下子就變成了北清南明的亂世呢?

乾隆甩了甩頭,冷哼一聲:“中學是什麼?”

“孔孔孟之道?”

十五阿哥有些不太確定的說道。

“那我大清是以孔孟之道為本嗎?”

兩名皇子對視了一眼,眨了眨眼睛,一臉懵逼。

難道

不是嗎?

這大清朝的科舉,考的是四書五經。

這大清朝還宣傳滿漢一家。

即使是滿人豪貴也是以要學習孔孟之學的。

乾隆都要被自己的兩個傻兒子氣的吐血了。

這老祖宗忽悠漢人的話。

現在看起來好像要連自己人都要被忽悠了。

“是八旗,我大清之本,從來就不是什麼孔孟之道,而是八旗!”

乾隆說道。

“太祖自遼東起兵以來,大清便有八旗制度,那時候祖宗可沒有學什麼孔孟!”

乾隆實在是恨鐵不成鋼。

孔孟都是用來忽悠漢人的。

這大清朝的根本。

從來都是八旗才是。

孔孟可以不學。

但若是沒有八旗。

這大清朝還是愛新覺羅家的大清朝嗎?

“八旗才是我大清之根本!朱逆宣揚什麼中學為本,其心可誅!”

乾隆怒道。

兩名皇子低著頭,老老實實的接受教訓。

“你們再看看這個。”

乾隆把手中的報紙遞給了十五阿哥永琰。

等兩名皇子都看完了之後。

乾隆才開口問道。

“如何,對此文你們兩個有什麼想法?”

這一回兩人同樣沒有回答。

乾隆只好又點將了。

“老十七,你先說。”

十七阿哥聞言後背冷汗直流。

怎麼就先問我啊。

而且誰知道皇阿瑪是什麼心思啊。

要是答錯了.

“這個.兒臣以為,朱逆說的是有些道理的.”

“道理在哪裡?”

“這人多了,人均土地就少了,人均糧食也少了,一旦發生什麼災害.那就是饑民遍地,亂民便會趁機作亂”

“所以王朝就到了要滅亡的時候了?”

乾隆問道。

“這”

十七阿哥永璘一愣,這他哪裡敢說。

“老十五,你說呢?”

老實說。

十五阿哥也覺得朱道樺寫得沒有毛病。

這王朝滅亡,好像真的是和這人地矛盾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看起來乾隆好像並不怎麼認同啊?

“我大清自入關至今也有一百五十餘年,龍興遼東算起來到現在也快二百年了。”

乾隆冷笑一聲。

“按照這朱道樺的說法,那我大清豈不是要到了“人極多,地極少,國將亂之”的時候了?”

乾隆反問道。

聽得兩名皇子渾身都要被冷汗溼透了。

這朱逆,還真是陰險啊。

表面上說的是什麼治亂迴圈。

實際上是含沙射影,說的是這大清朝的國祚將盡。

如果全國儒生都相信了朱道樺這一套說辭。

這還得了?

“朱道樺的【日月報】、【大公報】,說的都是一些蠱惑人心的歪理邪說,其目的就是為了擾亂漢人儒生之心,要動搖我大清之根本!朱道樺此燎,絕不可輕視,此乃大清一百多年來最大的敵人,比當年臺灣的鄭家,比準噶爾還要可惡,可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就在乾隆皇帝還在教訓兒子的時候。

一名太監匆匆而來。

“萬歲爺,忠銳公福康安到京城了.”

乾隆聞言頓時也沒有教訓兒子的心思了。

“召福康安!”

乾隆擺擺手,讓兩名如釋重負的皇子退下。

“奴才福康安,叩見吾皇萬歲,奴才有負聖恩,罪該萬死.”

福康安一進來,就急忙五體投地,跪在乾隆面前。

“先別急著請罪,起來坐著,給朕說說.這逆明的情況,你這十萬大軍,究竟是怎麼一戰就被擊破的?”

乾隆不耐煩的擺手讓福康安起來,又讓人搬來凳子,讓福康安坐著說話。

福康安坐了個半邊屁股,開口便道:“萬歲爺,奴才打了幾十年仗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棘手的對手!”

“棘手?”

乾隆眉頭緊鎖。

“逆明銃炮犀利,尤其是其有一種爆炸威力極大的開花彈,奴才苦心打造的黃埔大營,就是被這種開花彈轟擊之下,幾乎來不及組織抵抗,前面就潰了。”

想起當初潰敗一幕。

福康安依舊心有餘季。

“不過現在想來,明軍的火炮雖然犀利,但是他們的戰術使用也相當得當,火炮轟擊,再以精銳步卒掃蕩,配合天衣無縫,相得益彰。”

福康安說道。

“算起來,逆明戰力之強,一強在火炮犀利,二強在練兵得法!”

“火炮逆明能造的出來,我大清富有天下,造出來也是遲早的事。關鍵是這練兵之法.”

第三更,求推薦票,求月票,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