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康熙國策顧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論功行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七章 論功行賞

第二十七章論功行賞

康熙八年五月,不過幾天的時間,大清帝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康熙成了貨真價實的皇帝,再也用不著整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像個傀儡似的要看著別人的臉色辦事了。輔政大臣、少傅加太子少保、領侍衛內大臣、大清第一勇士鰲拜被生擒活捉,六部中鰲拜提拔上來的親信大員、拱衛京畿的主要將領幾乎一天之內全部落馬,甚至許多人甚至腦袋都沒了相關定罪的公文才下來。到了這個時候滿朝文武才知道,大家平時都小看了這個只有16歲的皇帝了。別人平時是隱忍不發,只要有機會,那必定是雷霆手段,一擊致命。

“列位臣工,鰲拜現以被打入天牢,至於應該如何處置,朕還想聽聽各位的意見!”康熙這會心情當然是不用說的了,從今以後,這堂堂的大清帝國就只能聽他一個人的了。坐在龍椅上,打量著階下站著的文武大臣和皇親國戚,康熙開口問道。

“臣以為,如鰲拜這般不思皇恩,欺君罔上之輩,乃十惡不赦,當處凌遲,誅九族!”康親王傑書上前一步,出班奏事。

康親王傑書原來襲封的爵位是郡王,後來他承襲了他爺爺禮親王的爵位,稱康親王,是滿清十二鐵帽子王之一,不過這個時候還只有六個鐵帽子親王和兩個郡王。所有鐵帽子王中,他的排名第一。按照規矩,鐵帽子王穿的是五爪龍袍,可以見王不跪,不接不送,從待遇上可以說是僅次於皇帝了。傑書手上的人脈極廣,而且手握兵權。最關鍵的,所有皇親國戚中,他的品級最高,他的工作就是安撫那些皇親國戚。這次能順利剷除鰲拜,也虧得他鼎力相助。

“臣等複議。”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黃錫袞一同站了出來。他們兩個徵管兵部實權,調兵遣將都是他們的活,要不是他們兩個在背後支援康熙,康熙也不敢動鰲拜的手。

“臣複議。”站出來的是戶部侍郎王弘祚。他跟鰲拜本來就有舊怨,當初要不是鰲拜,他就可以當上戶部尚書了。在康熙剷除鰲拜的行動中,他負責的是控制朝中鰲拜的親信大臣,可謂功不可沒。

大家見這三個人都站出來了,哪還有那麼不懂事的?於是呼啦一片,除了幾個鐵帽子王,其他大臣都跪下去了,異口同聲:“臣等複議!”

這幫當官的當然清楚得很,事情明擺著:康親王傑書是第一鐵帽子王,算是皇親國戚那邊的。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黃錫袞手裡抓著兵權,有刀子。戶部侍郎王弘祚掌管天下百姓,可以堵住悠悠之口。再說這幾天的事大家都明白,要不是這幾個人,康熙還說不上能不能幹過鰲拜。這會他們都出來說話了,不用說,肯定是皇上授意。再說,事到如今,鰲拜就像一隻給拔光了羽毛的老鷹,即使想飛也飛不起來了。都說牆倒眾人推,這會要是不推一把,說不上就給算到鰲拜一黨裡去了。有些事情,說你有關係就有關係,沒有關係都能給你找出來,更何況鰲拜把持朝政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誰還沒跟他說過兩句話?現在趁著皇上不願追究太多人,還不趕快把自己給拎清楚了,那不是跟自己的腦袋開玩笑麼?另一個,鰲拜要是死了,很多事情就沒有人知道了,所以他還是死了的好。

康熙看來看大殿裡跪著的人,心裡感慨呀,想當初,要是這大殿裡的人都能像今天這麼心齊,自己至於受那麼多委屈、裝那麼久孫子麼?不過想想原來也不是不心齊,只不過都是向著鰲拜的。

想到這,康熙不由得想起了昨天晚上納蘭性德傳回來秦有福的話:“既然鰲拜活不了兩天了,皇上又何必弄得一身的血?再說了,鰲拜的手下都給砍了,就剩他一個要死不活的還關在大牢裡,只要看緊了別讓人給搶了去,留著他還能彰顯皇上的仁慈,對穩定文武百官還是有好處的。那些人會覺得皇上連鰲拜都能放過,自己的罪行不大,只要老老實實的,想必也能過關。以後辦事會更盡心盡力。其實就算有人真的不開眼,非得跟皇上過不去,那有沒有鰲拜都是一樣的,早點冒出來總比整天防著強,只要控制得好,跳出來一個兩個的美關係,誰跳出來就砍了誰!”

要不是秦有福的這番話,康熙今天根本就不會問這一屋子的人有什麼意見。康熙想過了,秦有福說的有道理,只要把鰲拜看好了,別讓人給救出去,自己為什麼不表現得仁慈一些?反正就算自己不殺鰲拜,鰲拜受了那麼重的傷,想來是活不了幾天的。秦有福這個人還真不簡單,看來自己得想辦法把他留在身邊,說不上什麼時候就能給自己出點什麼好主意。若他是滿人還能想一點辦法,先給他個小官當一當,慢慢的再想辦法提拔,問題是他是漢人,而且不過是一介布衣,就算讓他考科舉也是考不上的。自己就這麼提拔了他,有點不合規矩,這個事情不太好辦。帝師不是說當就當的,言官御史可不跟你講那麼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皇上?臣等候著您示下。”康親王傑書是不用跪著的,所以能看見康熙的表情,很明顯,這會皇上不知道怎麼就發起了愣來。這滿朝文武可都跪著等他開口呢,這個發呆的樣子要是讓大臣們看到了,說不上會出什麼事。反正傑書自己都覺得,皇帝是不是還不習慣拿主意?要不怎麼愣了?

“哦,列為臣工先起來吧。”康熙回過神來,知道自己剛才分心實在有點不合適。

“謝皇上!”地上跪著的大臣們有點莫名其妙的,不過皇上既然發話了,還是起來吧!

“朕剛才想了很多東西,都是關於鰲拜的。”康熙停了一會,發現大家都盯著他,於是接著說到:“朕在想,鰲拜為什麼能被父皇命為輔政大臣?”

大殿裡的大臣當然沒有說話,大家都等著皇上接著說。

“想當初鰲拜的南征北戰,戰功赫赫,身上的功勳都是用血肉拼出來的。那天朕擒了他以後,他曾扯開衣襟,讓朕看他那一身的傷疤,他有一句話說得不錯,他說我鰲拜一輩子,哪一天不是為了你們愛新覺羅打天下,現在你卻這樣對我?”說到這,康熙停了下來,醞釀著情緒。

“朕覺得他說的有些道理,至少在沒有當輔政大臣以前,誰敢說鰲拜不是忠臣?滿朝文武,誰敢說有本事敢跟鰲拜在戰場上較量較量?我看沒有,鰲拜這大清第一勇士不是白來的。他的這些個官職品銜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都是他當年為了我們大清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康熙說得挺激動的,反正目的就是要表現自己仁慈的一面,為什麼不表現得好一些?

“大家也都聽見康親王宣讀的鰲拜的罪行了,足足有三十條!三十條啊!從這裡面隨便挑一條出來就夠砍鰲拜的腦袋的!可是剛才朕想到鰲拜的功勞,實在不忍心殺了他,至少他對我們大清是立過大功的。他現在年紀大了,身上又有傷,關著他惹不出什麼事來了。朕想念在他當年為了大清拼過命的份上就讓他在大牢裡終老吧,咱們滿人還是念舊的。”康熙當然沒有說鰲拜的傷是怎麼回事,反正他打過那麼多的仗,身上肯定是有傷的。其實即使說出來也沒問題,誰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說什麼。

“皇上慈悲為懷,真是我們大清的福氣呀!我等當以皇上為楷模,盡心竭力,效忠大清!”康親王傑書反應快,馬上明白了過來。殺不殺鰲拜現在是次要的了,關鍵是得被皇帝的仁義感動,這才是為臣之道。

呼啦一下子,滿屋的文武大臣又都跪下了:“皇上慈悲為懷,乃是我們大清的福氣!我等當以皇上為楷模,盡心竭力,效忠大清!”趕快跟著喊口號就錯不了。

“朕覺得,既然鰲拜都不殺了,朕就好人當道底,給鰲拜留個後,將鰲拜之子納穆福一併打入天牢,其他人按律處置!”

這一天,康熙的這個早朝時一個成功的、團結的、祥和的早朝。滿朝文武異口同聲稱頌康熙的大度和仁慈,表示一定要緊密團結在康熙的周圍,以康熙的思想為理論指導,狠抓落實,將大清建設的更加美好。

當然了,論功行賞是必然的,潘湖叟黃錫袞升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左侍郎,賞黃馬褂,王弘祚晉兵部尚書,賞雙眼花翎。至於康親王傑書自然也有好處,不過這得等下了朝以後再說了,畢竟他已經位極人臣,是第一鐵帽子王了。

……

“秦有福,你說朕賞你點什麼好呢?要不朕賜你個同進士,讓你在南書房當侍講吧?”康熙看著半邊屁股坐在椅子上的秦有福,樂呵呵的問。

秦有福一聽慌了神了,他自己有什麼水平他當然知道,還同進士呢,自己連字都認不全,到了南書房能講什麼?還不兩天就漏了底了?這樣的賞賜可千萬要不得!他寧願皇上實惠一點,賞他點錢什麼的。

“萬歲。”秦有福趕忙跪了下來:“您可千萬別讓我當什麼侍講,我根本就不是那個材料,平時玩的都是些小聰明。再說我也不願意當官,您要是真想賞我點什麼,還不如賞我點錢呢!”秦有福趕忙自揭其短。

這話聽著康熙耳朵裡可就不同了。他根本不相信會有人不喜歡當官的。再說了,要是秦有福不想混個前程,幹嘛要那麼處心積慮的幫自己?難道自己給的官太小了?康熙有點不高興了。

“你真的不想當官?上次朕可是給你下了旨了。”康熙的臉色變得難看了起來。

秦有福正跪著呢,看不到康熙的臉色,他磕了個頭:“皇上,我真不想當官,我就覺著能輕輕鬆鬆的過好自己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的比什麼都強。”他知道皇上說下的旨說的是帝師的事,不由得有點扭捏起來:“其實您給我那聖旨我知道,但我真沒那本事,我就覺得,這怎麼說都是皇上您的墨寶,我得留著當傳家寶的。”秦有福還有一句話沒敢說出來:這要是放到幾百年後可就值錢了去了。

康熙的臉色變了幾變,突然他覺得自己更看不透秦有福起來,康熙平時是非常喜歡看書的,特別是一些歷代大儒的文章,他突然覺得,這個秦有福也是有大才的人,這樣的人,恐怕還真的情願閒雲野鶴,不願意登堂入室。康熙想了一會,突然笑了。

“你不是情願讓我上你點錢麼?行了,回去等著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