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揚帆起航最新章節列表 > 三五零章 郭圖免責 許子遠堂中說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三五零章 郭圖免責 許子遠堂中說謀

半月前,陶謙曾派出使者前來冀州,欲讓袁紹出兵救他。可袁紹的性格本就是多愁善感,優柔寡斷,此次死裡逃生,更為惜命。

袁紹一想到幽州的公孫瓚還在虎視眈眈,特別是他的兩位族弟皆死在自己麾下大將的手裡,而他的外甥高幹,此時也還在公孫瓚的手裡,兩人之間,秋收後必有一戰。

此時正是秋收之際,公孫瓚隨時都會率兵南下,袁紹投鼠忌器之下,自然不敢貿然出兵。

這一猶豫,便是數日之久,待袁紹收到第二次徐州戰報的時候,曹操就已經兵圍郯城了,這下,袁紹就更不會出兵了。

這幾日,冀州的氣氛越來越沉悶,局勢越來越緊張,幽、冀二州的百姓更是人心惶惶。

大戰將至,郭圖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尖銳,原先,袁紹一直在逃避這個問題,郭圖乃是他麾下排名第二的謀士,一直深受他的器重。

可自從太史慈的事情發生後,袁紹與郭圖的主僕關系卻變得非常微妙。

起初,袁紹也打算直接殺了他,用來發洩心中的憤怒。

期間,大兒子,袁譚從渤海來信,言,當殺了郭圖,以儆效尤;三兒子,袁尚也是多次勸說袁紹殺了郭圖;只有二兒子,袁熙卻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當時,袁熙是這麼說的,“父親,郭圖有大才,父親一直以為左膀右臂,我冀州當時兵強馬壯,比之幷州的楊帆,也不遑多讓,天下間,還有誰能是父親你的對手?郭圖重利,他又怎麼捨棄這一身榮華富貴來謀害父親你?若我所料不差,此舉定是張燕所為,加之我軍與幽州公孫瓚的戰事越來越近,父親你又怎能做出這親者痛、仇者快之事?若是父親你摒棄前嫌,赦免郭圖,重新重用他,他必會對父親你感恩戴德,到時,父親也可以借郭圖之口,讓天下英傑看看父親的胸懷大志,這樣一來,天下英豪怎能不來投在父親你的麾下,此乃一舉三得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袁熙的話讓袁紹記憶猶新,從未忘懷,也正是因為這番話,袁紹才沒有殺了郭圖,而是把他一直關押至今。

而現在,袁紹不得不作出這個選擇,因為公孫瓚已經開始集結兵馬。幽、冀大戰已經開打,臨戰之際,袁紹自然要解決這個一直困擾他的難題。

故而,今日,袁紹才會召集麾下文武。他要當著眾人的面,解決這件事情。

此時,郭圖衣衫襤褸,滿面憔悴,哪還有數月前那意氣風發的樣子,這時,聽到袁紹發問。

郭圖連忙祈求道:“主公,圖,對主公一直忠心耿耿,天地可鑑,圖,又怎會謀害主公?還望主公明鑑。”

郭圖心中後悔莫名,這數個月的牢獄之災讓他體會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人情冷暖,袁譚為了避嫌,從未去看過他,加之郭圖平時為人太差,其他人就更不會去看望他了。

在牢獄之時,除了他自己的家人外,只有袁熙去看過他兩次,這讓郭圖感到高

興之時,又唏噓不已。

然而,面對袁熙的噓寒問暖,郭圖在心中漸漸的接受了袁熙,隨著二人的關係深入,他們暢聊的事情自然越來越多,而,郭圖也越來越佩服袁熙的見識與胸襟。

期間,郭圖數次向袁熙表明了心中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袁熙能救他出去,他郭圖就一生奉袁熙為主,永不背叛。

袁熙卻沒有對郭圖承諾什麼,只是委婉的表示,在適當的時候,他一定會為郭圖求情。

雖然袁熙沒有承諾過什麼,但這樣也足夠讓郭圖感激不盡了。現在他郭圖就像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除了袁熙,誰還會搭理他?袁熙能做到這樣,在郭圖看來,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郭圖的想法,袁紹自然不知,只見他親身扶起郭圖會,真誠的笑道:“公則對我的忠心,我自然知曉,實不相瞞,當初我也打著殺了公則後,用來洩憤的主意,然,顯奕的一番話卻是讓我打消了這個念頭,顯奕相信你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那我也相信你不會。”

袁紹的這番話,可見他是有多麼的重視袁熙。在其心中,他最出色的兒子已經漸漸的變成了袁熙,有時候,袁紹還會找袁熙來一同商討對策,這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冀州從不缺少見風使舵之人,自從袁熙受到重用後,袁熙的門前始終圍著一群獻媚討好之人。然,袁熙對誰都是閉門不見,彷彿是要與眾人劃清界限。

袁熙這一手欲擒故縱之計可謂是運用得極為老練,他的這個表現,徹底讓袁紹放下了心中的戒備,對他那是格外的好。

起初,袁紹也懷疑過他的三個兒子,特別是袁熙,嫌疑最大,可現在,袁熙居然放棄了與所有世家加深感情的機會,袁紹心中的那一點疑惑也隨之煙消雲散。

至此,袁紹才是真的把袁熙當作了繼承人來培養。

郭圖聞言,隨即朝袁熙投去一個感激的目光後,連忙朝袁紹拜道:“多謝主公不殺之恩,圖,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郭圖本是必死之人,卻因為袁熙的一句話而被免死,可謂是絕境逢生,對於袁熙,他自然是非常感激。

見郭圖一副劫後餘生的表情,當場就發誓效忠,袁紹心中很是欣慰,隨後勉勵了郭圖幾句後,又朝眾人問道:“如今公孫瓚正在涿縣厲兵秣馬,顯然是打算再次南下了,諸位怎麼看?”

許攸見到自己表現的時候了,隨即出列說道:“主公,數月前公孫瓚損兵折將,此時就更加不是我軍的對手了,只要主公集結大軍北上與公孫瓚決戰,他只有逃跑的份,現在,曹操忙著打陶謙,定然顧不上我們,但,幷州的楊帆卻是一大隱患,楊家軍在馬邑、晉陽、壺關都吞有十萬大軍,我們不得不防啊。”

袁紹連忙問道:“那子遠可有破敵之策?只要楊博文不插手,幽州定是我的腹中之食。”

許攸點頭認同袁紹的看法,當下回道:“楊帆

有意冀州,但我們也有染指幷州之心,在下有一計,若運用得當的話,幷州的楊帆定會手忙腳亂,到那時,我們也可以攻下幽州後,再圖略幷州。”

袁紹聞言一喜,此時,他哪還顧得上楊帆是他兄弟,在利益面前,即便是親生兒子,也得讓路,只見他焦急的問道:“子遠,計將安出?”

許攸躬身回道:“涼州苦寒,糧食稀少,又有馬騰、韓遂兩大梟雄盤踞,素來爭鬥不止,我軍可派出使者聯合馬騰、韓遂二人圖謀幷州。”

審配皺眉道:“子遠你也說了,他們二人都是梟雄,又怎麼會輕易得罪楊帆?”

許攸自信的笑道:“涼州緊挨著朔方,他們不敢得罪楊帆,那是因為幷州境內有數十萬楊家軍,別說是他們了,即便是主公,也不敢輕易得罪楊帆。”

審配不解道:“既然如此,那為何又要聯合他們?”

許攸笑道:“兵無常勢,水無常態,用兵之道,本就是虛虛實實,他楊博文遲遲不動手,就是要等著幽、冀二州的大戰,他好從中取利,然,正南你可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之理?他楊博文想當黃雀,那我們不如趁了他的心,與馬騰、韓遂二人聯合,我軍假裝北上與公孫瓚決戰,調動楊帆的兵馬,到時,馬騰、韓遂二人再趁機攻掠朔方等地,讓楊帆首尾不得相顧,只要楊帆兵馬一動,馬騰、韓遂二人定然不會錯失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審配低頭思索了一番後,問道:“那如果公孫瓚此時南下與我軍決戰的話,我軍該當如何?兩處作戰嗎?”

袁紹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跟著問道:“是呀,正南所言有理,此事牽一髮而動全身,當小心謹慎。”

許攸聞言後,便知袁紹的老毛病又犯了,連忙回道:“楊家軍欲至冀州,唯有常山與魏郡兩處的官道可走。然,常山必走白徑谷,魏郡必走涉國,主公只需遣兩員大將死守此二地數日,那馬騰、韓遂二人自會看到機會,到時,不用我們招呼,他們也會出兵朔方,只要攻下朔方,他們涼州軍一二年的糧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這筆買賣,換做誰,都會做。”

許攸顯然還未說完,袁紹連忙催促道:“接下來呢?”

許攸淡笑道:“朔方郡,楊帆經營數年,早已是幷州糧倉,一年的產出足比幽州數年的產量,我冀州兵強馬壯,幽州勢弱,楊帆要想出兵,也只會先攻取幽州,幽州之地與朔方一郡,孰輕孰重?楊帆不是笨人,自知,何者當取,何者當棄!”

袁紹納悶道:“自然子遠你說楊帆會打幽州,那我們為何還要如此大費周章?”

子遠聞言苦笑道:“我先前所言,是站在楊帆的角度來想的,但楊帆用兵,實在是詭異莫測,我軍聯合馬騰、韓遂他們,也只是更為保險一些,若讓楊家軍參與我幽、冀二州的大戰,其中變數實在太多,我也不好妄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