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1899大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

第四十三章知識就是力量

和日本人合作的設想,陳誠已經考慮了很久了。現在西北這邊是有技術有裝置,而且三通一平也做得差不多了,就缺有經驗,有技術,有紀律的工人。這幾年來,他們發展的重點都是放在了和軍工生產有關的專案上,不是很重要的配套產業都是將就著對付,現在是到了要補課的時候了。

而日本那邊自明治維新以來培養了數十上百萬的產業工人,有了包括鋼鐵,造船,軍工等一大批的產業,已經是初步的完成了工業化。但是日本人現在的技術很成問題,在甲午戰爭後從德國引進的全套設備技術因為水土不服(其實就是鐵礦石的成分問題),一直不能正常的運作。

官營八幡制鉄所第一座高爐建立的時候,伊藤博文等日本政府政要還出席開業慶典,誰知道轉眼就被打臉了。1901年11月0日《東京經濟雜誌》這麼描述同年11月18日開始作業的情況“熔鐵爐的爐門打不開,熔融的鐵不能流出,失敗,兩院議院、當局大臣等都目瞪口呆。”

日本人認為是由於使用外國裝置和外國技術者,這些技術實際是“盆栽”技術,原東京帝國大學的教授野呂景義因被招回解決技術問題。終於在後來1904年7月的時候,改造後的第一號高爐重新點火成功。

也就是說,現在的日本,還在焦頭爛額地處理技術上的問題。不然的話,花費了天價引進的全套設備和技術都要變成廢品了。而歷史上的中國,其實也有同樣的問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鋼鐵廠總共花費了五百萬兩白銀,最後卻發現大冶鐵礦提供的礦砂中含磷太多,根本就和他們引進的裝置不配套,生產出來的鋼鐵全是廢品。然後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比日本人用了更長的時間,才在辛亥革命之前生產出了合格的鋼材。

如果能夠在這個時間點上,幫助日本和湖北那邊解決掉技術上的問題,便是一個絕好的籌碼了。無論是日本人,還是現在身處北京的張之洞,都得好好地看考慮考慮。

所以,陳誠就抓住了這個時間點,丟擲了誘餌,對青木宣純生成能夠幫助解決掉八幡鋼鐵製造廠生產過程重的那些問題。

青木宣純這短短的時間之內雖然已經受到過了很多的震驚,但是在陳誠丟擲這個話題之後,依然是被震驚的不能說出話來。已經激動的快要激動不起來了的他用顫抖的聲音道;“閣下真的有解決八幡鋼鐵廠那邊問題的辦法麼?”

陳誠往牆壁上掛著的掛鐘看了一眼,然後道:“我可以先發給你們一部分的資料,如果有用的話,我們再繼續討論這個問題。已經過了時間了,青木君,我這邊還有事情要處理,就不繼續招待你了。恩,我會讓人將那部分的資料送到辦事處去。”

青木宣純也知道今天談的這些問題,沒有一個是他能夠拍板的,甚至現任的陸軍大臣兒玉源太郎或是首相桂太郎也不能一言而決,必須要等到內閣會議上討論之後才能作出決定。

所以,他就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道:“是,我一定儘快的將訊息傳回日本。”

知識就是力量,資訊就是財富。與林夢楚那樣完全的推崇力量不同,陳誠更注重力量的多種形式和力量之間的相互轉化。在是適當的時候,知識,資訊和力量之間是能夠互相轉轉化的。

八幡鋼鐵廠和漢陽鋼鐵廠的資料和相關問題的研究在後世已經是早有定論,相關的問題已經被專業人士研討了無數遍了。而且這些資料都是公開的,能夠很簡答的,或者是稍微費一點力氣就能夠得到。

而現在這些後世不值什麼的資料,就能夠做到十萬大軍都不能做到的事情。說服一個人和強迫一個人,是需要不同的方法的。威逼和利誘是達到目的的兩種不同的方法,只要呢狗狗將這兩種方法運用好,基本上就能夠無往而不利了。

日本要準備對俄國開戰,八幡鋼鐵廠就是重中之重。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日本的鋼鐵年產量連邯鄲的那些土法煉鋼的玩意都比不過。不過說起來,邯鄲附近的那個鋼鐵廠雖然說在後世是要被勒令關停的,放在這個世道也能算得上是高科技了。

而在太原附近新進準備的那個鋼鐵廠,要是原料不缺,工人也訓練有素的話,可以達到六百萬噸的年產量。這只是二十一世紀唐山的瞞報產量,在這個時代,已經能夠碾壓俄國這種貧困帝國主義國家。

只是想要將這樣的裝置完全的運作起來,就需要數以十萬計的訓練有素的工人,這正好是西北鎮守府所缺少的。

在吞併了北洋系之後,陳誠他們已經不缺少炮兵,通信兵等技術兵種的人員,也並不缺少行政人員。如果再將產業工人數量不足的情況解決掉,那只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就能積累起足以橫掃中國的力量來。

只是日本人就不會這麼好心而又無私的幫助中國人了,陳誠對於這一點還是有所準備的。他和青木宣純所說的那三點裡面,只要有一點能夠完成,就算是大有收穫。就算是幫助日本人解決了八幡鋼鐵廠的問題,也不過是比歷史上提前一年而已。

要是因此而造成日本人的力量大增,而將俄國人完虐的話,那也沒什麼。反正日本人又不可能從西伯利亞那邊一直殺到俄國人的腹地中去。對於俄國人來說,打輸了不過是擴張受阻,打贏了就能直接將刺刀頂到日本人的肚子上,收益明顯的要比危險大多了。

陳誠在這個時候才對日本人丟出了這三點建議,不但是為了要結局遼東的危機,也是因為日本人已經差不多就要獨自解決掉八幡鋼鐵廠的技術問題了。拿著別人就要完成的技術去換取利益,這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典範啊。

改革開放以後,美國人就曾經用這一手將中國玩的欲仙欲死,現在陳誠也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