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1899大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餘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章 餘波

第十二章餘波

張德成所部一夕覆滅,原先高歌猛進的義和團的聲望一下子降到了谷底。那些各部首領,各路大師兄們都是雄霸一方的土豪,大家彼此之間本就多有仇怨,互不服氣還算是好的,一言不合就幹仗的也不是沒有。

老張還在的時候,還能靠著絕世的武勇將這些大大小小的刺頭們都壓下去,讓他們即便是有怨言也只敢放在心裡。見面的時候就算是恨不得掏出刀子將對方捅個透心涼,但也只能忍著憋出內傷。

然而現在老張同志不在了,那麼..........當然是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義和團的成分極為複雜,既有河北本地的豪強,也有隔壁省份流竄過來的好漢,還有各種道門分支和宗教流派,甚至還有不少的蒙古人和滿人混跡其中。這些人自然不可能是一條心,在他們中間有一心打洋鬼子的,也有想要掃清滅洋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政治訴求。在這個原來的大首領死掉而新的首領還沒產生的時候,數量龐大的義和團立刻分裂成了大大小小的數十家軍事和準軍事團體。

有一部分親近張德成的義和團在聽說清軍和洋人夾擊了大首領後大譁,隨後便放棄了自己的防線和陣地轉而瘋狂地攻擊邊上的清軍部隊,在亂戰了一晚上後,這部分義和團放火點燃了一片民房,搶掠了一番後就潰散了。

更多的義和團將士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在原地帶了兩天後也是各自回家了。這樣一來,曾經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就開始走上了末路。哪怕他現在還有著數十萬的軍事人員,但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綱領的他們已經不再是讓清朝統治者為之心驚膽顫的軍事力量了。

同樣,那種義和團將士捨身忘死地圍攻洋人軍隊的事情也很難再發生。最多不過有一些自發的抵抗行為。然而,組織度,士氣,武器裝備,訓練都被對方完爆的他們,又如何會是數萬洋兵的對手了?

他們那些自發的抵抗反而招致了洋人更為殘暴的行徑,雖然那些洋鬼子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就是了。屠殺,搶劫,強姦等駭人聽聞的事情變得司空見慣,整個河北大地陷入了一片腥風血雨的黑暗處境之中。

聯軍對待中國官員極為兇狠,護理直隸總督廷雍便為聯軍所殺。而一般百姓更加悲慘,當時有人記載“城破之日,洋兵殺人無算,……但聞槍炮轟擊聲,婦稚呼救聲。街上屍骸枕藉,洋兵驅華人舁而埋之,畚鐳既畢,即將舁屍之人盡行擊斃,亦埋坑中。……大約禁城之內,百家之中,所全不過十室。今高門大宅,尚有虛無一人而遺屍未斂、蛆出戶外者。雖青燐屑、揚州十日記,何以過之!”

英國記者辛普生也記載他目擊的情況:“法國步兵之前隊路遇中國人一團,其內拳匪、兵聯軍斬殺被俘的義和團丁、平民相與攙雜,匆遽逃生。法國兵以機關槍向之,逼至一不通之小巷,機關槍即轟擊於陷阱之中,約擊十分鐘或十五分鍾,直至不留一人而後已”。

“聯軍嘗將其所獲婦女,不分良賤老少,盡驅諸裱褙衚衕,使列屋而居,作為官妓。其衚衕西頭,當徑設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東頭為出入之路,使人監管,任聯軍人等入內遊玩,隨意奸宿”。

在稍微掃清了相對較弱的各地義和團後,列強聯軍集中了優勢數量的士兵和技術兵器對聶士成所率領的武衛右軍展開了兇猛的攻擊。武衛右軍在轉唄和訓練上本就不及對方,現在沒了義和團的配合就連數量都比不上列強聯軍,最後彈盡糧絕之下,全軍覆沒。至此,聯軍終於掃清了通往北京城的最後一道障礙。

就在聶士成率領的武衛右軍還在和洋人激戰的時候,大部分的義和團,還有盤踞在邯鄲附近的黑龍會都在冷眼旁觀,沒有做出哪怕絲毫的救援行動。大家分數不同陣營,更何況,在之前武衛右軍和義和團已經大打出手,沒有落盡下石就算是不錯了。

然而,本應該是武衛右軍的北洋軍也同樣按兵不動,就讓人很是不齒了。聽聞此事的慈溪顯示勃然大怒,將手中的茶杯砸了一個有一個,然而她最後也只得捏著鼻子認了。因為北洋軍的行為並不是單一的現象,在北洋軍所佔據的山東之外,南方的督撫們腦洞大開地高了一個“東南互保”出來,讓人不得不佩服。

六月份的時候,英美帝國主義與清南方各省督撫達成“東南互保”協議。義和團運動興起後,英國深恐波及屬其勢力範圍的長江流域,便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合作,經買辦官僚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由上海道餘聯沅出面,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清室向十一國宣戰後,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即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稱東南互保。?他們稱皇室詔令是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亂命”,在東南各省違抗支援義和團的命令。

在山東就發生過一件在當時很出名的事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月,端、莊二王派了一個義和團的大師兄,拿著清政府的令箭去找袁世凱,說端王命令袁世凱安撫義和團,允許設壇繼續操練。袁非常吃驚,立即召集僚屬開會商議。群僚認為:如答應設壇,義和團將興盛起來,造官府的反;如不答應,難免受到端、莊二王的嚴厲譴責。相顧失色,想不出解決辦法。這時王士珍站起來說:“請交給我來審問吧!”立即將義和團首領以盜竊端、莊二王令箭之罪推出斬首。此時袁召集的會議還沒有散,袁世凱問王士珍:“審問的怎麼樣?”王答:“已經處決了,可以把令箭封起來送還端、莊二王。”袁世凱頓時醒悟,十分佩服王士珍處事明決。

對於南方的那些人來說,他們決定不參與北方的戰事固然是避免了戰火的波及,然而他們這樣的行為已經在是事實上敲響了清朝滅亡的鐘聲。可笑的是,這些人做出這樣的事情之後,還自欺欺人地承認清朝中央,真是不知所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