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1899大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天降冰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九章 天降冰雹

第十九章天降冰雹

因為平定了江南的明教之亂,童公公受到了皇帝的嘉獎,同時又受命帶兵北伐,想要將已經變成了一塊飛地的燕雲十六州給收復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這個時候,因為遼軍對金兵的屢戰屢敗,宋國上上下下都對遼人報以輕視的態度,認為天朝大軍一到,燕雲十六州必然是手到擒來。就是因為對遼人戰鬥力的輕視,宋軍中出了很多的主戰派,其中又以童貫童公公的求戰之心最盛。

童貫少年時在宦官李憲門下。性情乖巧,從做給事宮掖時起,就善於揣度皇帝的意旨,預先做出順承的事。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開始和蔡京交往。

蔡京進京任官,得力於童貫。蔡京任相後,贊成攻取青唐,並對皇上說童貫曾十次出使陝右,熟悉那五路的情況與各將帥的才能,竭力推薦他。宋合兵十萬,命王厚為統帥。童貫像李憲那樣為監軍。軍至湟州,恰好宮中失火,宋徽宗下手諭,由驛馬傳達詔令禁止童貫出兵。

童貫開啟看後就收入靴中。王厚問他為何,童貫答:“陛下希望出兵成功。”竟出兵交戰,收復四州,遷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內侍憑資歷任兩使就是從童貫開始的。

不久,童貫為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制置使,連續升官至武康軍節度使。討伐溪哥臧徵,收復積石軍、洮州,被加官為檢校司空。

政和元年,童貫被封為檢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說:“用宦官為使臣,難道國家沒人了嗎?”皇上說:“契丹聽說童貫打敗羌人,因此想見他,以他為使臣,察看敵國,也是良策。”童貫使遼回來,權勢更大,握有朝廷內外軍政大權。於是請求出兵進駐夏國橫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為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不久,為開府儀同三司,籤書樞密院河西、北兩房。不到三年,他主管樞密院事。另外統領武信、武寧、護國、河東、山南東道、劍南東川等九鎮,為太傅、涇國公。當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

到了這個地步,童貫可謂是位高權重,權傾朝野了。按理說,地位到了童貫童公公的這個地步,也應該滿足了,他是一個閹人,總不能讓他去頂替蔡京的位置當宰相。

但是童貫卻不這麼想。就是因為他是一個閹人,就是因為到了他的這個地步,權勢和財物對他來說都算得的什麼,他就要更進一步,要青史留名,讓後人都知道他童貫立下的功績。

像他的師傅李憲李公公,當年五路伐夏的時候,就只有李憲的那一路沒有被擊敗,還有所斬獲。可即便是這樣,那些文官還是將戰敗的責任都推到了李憲的頭上。即便是幾千年之後,一個非常有名的作者還在他的小說中說就是因為李憲這種閹人亂權,才導致了五路伐夏的失敗的。

現在他童貫就算立下了再多的軍功,就算立下了無數的攻擊,到時候依然會被人退出來當作替罪羊的。這一點,他很明白。所以,他就要立下超世之功,要作為宦官重的第一任,要立下即便是史書也不能完全抹去他功績的潑天之功來。

難道童貫是想要當真正的宰相?可即便是做了宰相,也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當年南邊的某個朝廷,想當官都要去勢來著。自然,那個朝廷的宰相也是閹人了。

所以,童貫的野心就更大。他不是要當宰相,而是想要封王!

一個閹人,一個在宋朝這種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的時代封王?平常的時候便是絕無可能,除非....他能夠做到當初宋朝的太祖所許下的事情——收復燕雲十六州。

只要能夠收復燕雲十六州,他童貫就是以宦官的身份而封王的第一人,在歷史上就算不是絕後,也是空前的。為了封王的這個目標,童貫是豁出了一切,最終也達成了夙願,只是這只是一個開頭。他料到了開頭,卻沒有料到故事的結尾。

11年四月宋朝正式撕毀了兩國之間相互信守10年的澶淵之盟。宋徽宗下詔以收復燕雲,恢復漢地,討伐無道為名對遼國宣戰,童貫率十五萬宋軍從京師出發,以种師道為都統制節制各路宋軍。

臨行前,宋徽宗授與童太師御筆三策作為指導平燕戰爭的三項基本原則。“如燕人望風投降,上也;燕王納款稱藩,中也;燕人不服,按兵巡邊,下也。”鬧了半天宋徽宗是想要追求《孫子兵法》裡用兵打仗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可是現實很遺憾,偏偏不給宋朝作臉。

宋朝在邊境上招降納叛的種種挑釁行為,終於激怒了燕京的耶律淳。他收攏從遼東逃難到燕京的難民,擴充兵員,並命大將耶律大石、蕭幹領軍至宋遼邊境迎戰宋軍。童貫得知遼軍增兵邊境,意圖對抗,遂命都統制种師道率西路軍趨白溝,大將辛興宗率東路軍趨範村。五月二十六日,遼軍擊潰宋西路軍前鋒楊可世部,宋軍死傷頗多,西路軍向雄州方向敗退。三十日,遼將蕭幹大敗宋東路軍於範村。

六月三日,遼軍偵知西路軍向雄州撤退的訊息後,逐發精騎尾隨追殺。种師道率西路宋軍主力在雄州城外與遼軍展開血戰,此時,天公也不做美,突然颳起了北風,塵土飛揚,還下起了拳頭大小的冰雹。

在遼軍和雹子的雙重打擊下,暈頭轉向,“找不著北”的宋軍全線潰散,自雄州(河北雄縣)向南直至真定(河北正定),百里之間,屍骨隨處可見(多半是逃跑時相互踐踏而死的)。幸好遼軍只是追至雄州,並沒有越境追擊,要不然,宋軍會死得更難看。

所謂的因為天降冰雹,所以全軍潰敗的說法,陳誠對之是嗤之以鼻。莫非這冰雹就只砸在宋軍的腦袋上,遼軍就有如神助一塊都沒被砸到?

明明是自己廢材,不去總結經驗教訓,反倒將失敗都怪罪到天氣的頭上,這樣的宋軍.....就只會讓人更加的輕視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