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遼東鐵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六章 遼東鉅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六章 遼東鉅變

各位讀者大大,麻煩大家在閱讀本小說的時候,點選一下《加入書架》,給小肥一點鼓勵,謝謝大家

求推薦,求收藏,求打賞

李如松無奈的重新坐回到椅子上,把情報的其餘部分看完之後,長嘆一聲說道。

按照陳誠的情報,薊遼總督劉應節雖然按照朝廷和某些權貴的壓力,開始扶持野豬皮,對抗遼東險山軍。但同時他也做了大量的安排,防止野豬皮尾大不掉,造成整個遼東的動盪不安。

劉應節,字子和,濰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建議永平西門抵海口距天津止五百裡,可通漕,請募民習海道者赴天津領運,同運官出海達永平。部議以漕卒冒險不便,發山東、河南粟十萬石儲天津,令永平官民自運焉。

四年秋,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旋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譚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奏罷永平、密雲、霸州採礦。又因御史傅孟春言,議諸鎮積貯,當計歲豐歉。常時以折色便軍,可以積粟;凶歲以本色濟荒,可以積銀。又明年建議通漕密雲,上疏曰:「密雲環控潮、白二水,天設之以便漕者也。向二水分流,到牛欄山始合。通州運艘至牛欄山,以上陸運至龍慶倉,輸挽甚苦。今白水徙流城西,去潮水不二百武,近且疏渠植壩,合為一流,水深漕便。舊昌平運額共十八萬石有奇,今止十四萬,密雲僅得十萬,惟賴召商一法,而地瘠民貧,勢難長恃。聞通倉粟多紅朽。若漕五萬石於密雲,而以本鎮折色三萬五千兩留給京軍,則通倉無腐粟,京軍沾實惠,密雲免僉商,一舉而三

給事中陳渠以薊鎮多虛伍,請核兵省餉。應節上疏曰:「國初設立大寧,薊門猶稱內地。既大寧內徙,三衛反覆,一切防禦之計,與宣、大相埒,而額兵不滿三萬。倉卒召外兵,疲於奔命,又半孱弱。於是議減客兵,募土著,而遊食之徒,飢聚飽颺。請清勾逃軍,而所勾皆老稚,又未必安於其伍。本鎮西起鎮邊,東抵山海,因地制兵,非三十萬不可。今主、客兵不過十三萬而已。且宣府地方六百裡,額兵十五萬;大同地方千餘里,額兵十三萬五千;今薊、昌地兼二鎮,而兵力獨不足。援彼例此,何以能守?以今上計,發精兵二十餘萬,恢復大寧,控制外邊,俾畿輔肩背益厚,宣、遼聲援相通,國有重關,庭無近寇,此萬年之利也。如其不然,集兵三十萬,分屯列戍,使首尾相應,此百年之利也。又不然,則選主、客兵十七萬,訓練有成,不必仰藉鄰鎮,亦目前苟安之計。今皆不然,徵兵如弈棋,請餉如乞糴,操練如摶沙,教戰如談虎。邊長兵寡,掣襟肘見。今為不得已之計,姑勾新軍補主兵舊額十一萬,與入衛客兵分番休息,庶軍不告勞,稍定邊計。」部議行所司清軍,而補兵之說卒不行。

萬曆元年,進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如故。進南京工部尚書,召為戎政尚書,改刑部。錦衣馮邦寧者,太監保從子,道遇不引避,應節叱下之,保不悅。會雲南參政羅汝芳奉表至京,應節出郭與談禪,給事中周良寅疏論之,遂偕汝芳劾罷。卒,贈太子少保。

初,王宗沐建議海運,應節與工部侍郎徐栻請開膠萊河,張居正力主之。用栻樣兼僉都御史以往,議鑿山引泉,計費百萬。議者爭駁之。召式還,罷其役。栻,常熟人,累官南京工部尚書。

這樣的一個人,要說是酒囊飯袋是根本不可能的,按照劉應節的計劃,建州女真左衛遷移到了赫圖阿拉。同時在赫圖阿拉附件修築了八座屯堡,由遼東總兵李成梁和險山參將成毅出面,調集五千赤焰軍團,任命狂刃李寧為遊擊將軍率兵進駐,名義上是保護女真人不被馬匪侵害,實際上卻是起到了看守和震懾野豬皮的作用。

同時劉應節下令,野豬皮所在的居城赫圖阿拉不得改換地方,人口不得超過二十萬,士兵數量馬匹等都由一系列的硬性規定。同時還有周圍的八個屯堡看守,幾乎佔據了所有進入赫圖阿拉的必經之路,以李寧的性格,再加上何心隱安排的謀臣協助,想要困死野豬皮,讓他沒辦法得到造反所需的鐵器等軍事物資,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同時李如柏升任撫順參將,進駐撫順;杜飛、杜坤升任遊擊,協助成毅鎮守險山;李成梁調集三千遼東鐵騎,由閆興率領進駐瀋陽衛。所有士兵一切所需都由當地負責供給,並且播發了大量的土地,充作軍屯。

“呼,還好沒有徹底亂成一鍋粥。我們還算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徐先生可否告訴我,這一切的暗中推手到底是何人?莫非真的是皇家?亦或是張相爺?”看完這些情報,李如松才勉強算是松了一口氣,看著身旁的徐渭問道。

“這件事情,我透過夫山提供的一些線索和關係,正在查。不過很明顯這些人隱藏的很少,表面上只有遼東佟家等唯利是圖的商賈,但暗地裡的力量讓人不寒而慄啊!”說到這裡徐渭明顯停頓了一下,接著苦澀的說道:

“這大明可不是皇家一手遮天啊!而是某些藏在暗地裡的傢伙,在把握著一切,為了他們的私利,這是要置萬民於水火啊!”

徐渭很清楚李如松要做的事情,但是他沒有選擇出賣李如松,在他看來雖然大明目前還有中興之相。但這個因為黨爭出賣了他和胡宗憲的國家,早已不值得他效忠了。反而是險山在李如松的苦心經營下,展現出的勃勃生機,以及一種全新生存方式、治國之道很讓他著迷。

在險山沒有任何壓迫,百姓可以安心耕種,按照規定繳納租稅就好。不需要擔心貪官汙吏巧立名目,層層盤剝剋扣的事情,因為險山軍就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有少將領李如松為他們出頭。

在這裡讀書人讀書不是為了當官,而是從書本中把所學的東西搬出來,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甚至城裡和村子、屯堡裡,開設大量的學堂,百姓下到稚嫩童子,上到古稀老人,只要願意都可以進學堂免費識字。

是的,險山的學堂沒有教授學生八股文,也不會教授什麼孔孟之道,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掃盲。

至於那些真正想要依靠讀書當官的人,險山也設有專門的學堂,培養屬於自己的讀書人。這些人無一例外全是險山本地人,家庭貧窮又身體羸弱,不能當兵但喜好讀書,想要透過當官施展抱負。

還有很多事情,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沉重的敲擊著徐渭的內心,讓他本已死水一般沉寂的內心,慢慢的開始煥發著生機。

“唔,現在咱們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樣好了,你派人通知毅子,讓他秘密將險山的重要設施和一部分百姓,透過我大舅哥的船隊,先轉移到菲律賓、琉球、壕鏡澳去。同時加緊操練軍隊,力保險山不失。我有一種預感,劉應節所做的事情,有可能反而會便宜了野豬皮”安慰的拍了拍徐渭的肩膀,李如松忽然從懷裡掏出一樣東西遞給徐渭,笑眯眯的說道:

“徐先生如松不是答應要給你報仇嗎?這個江南清流有點不好對付,先拿個王本固開開胃如何?”

“島津義弘那家夥還真是不夠厚道啊,老子只花了三十杆嘉靖十五年出產的火銃,和五十斤茶葉,這傢伙就毫不猶豫的把之前跟王本固往來的書信和信物,全部交給我了。我又拍了獵鷹的飛賊,前往江南,在王本固老宅潛伏了半個月,找到了那老東西存放贓物和信件的密室。你拿著這件東西,出城去城南的城隍廟,找一個叫王坤的廟祝,他會把所有的證據交給你的。那之後的事情該怎麼辦,我就不攙和了。反正如果朝廷不讓王本固那老東西死,我就安排他提前去閻王那裡報到”沒有在意老淚縱橫,激動的全身顫抖的徐渭,李如松把話說完,就背著手朝後堂走去。

“卑職這輩子誓死效忠少將軍!”老淚縱橫的徐渭看著手中的信物,忽然整整衣冠,朝著李如松的背影作了一揖。

“胡總督,你在天之靈看著吧。再過幾天徐渭就要親手給你報仇了,說不定再過幾年,那些陷害吾等的衣冠**也將伏誅。徐渭會幫你看的”心裡默默的唸叨了幾句,徐渭也不廢話,擦乾淨臉上的淚水,大踏步朝外面走去。

“陽明先生,您說的知行合一到底是什麼呢?這大明到底是已經開始腐朽,需要我去拯救呢?還是該被連根拔起呢?我到底該何去何從”獨自走進內堂,李如松看著牆上掛著的一幅王守仁的畫像,喃喃自語道。

李如松自從穿越以來內心第一次產生了疑惑,而是一股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擴大的疑惑:自己之前的取代明朝的想法到底是對還是錯!(未完待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